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51章 :探望张老头()
何氏这样的态度,让人倒不好再表示同情的情绪了,杨氏和冯氏都默契的不再提伤心事,而是说起了生活中的欢喜事来。
杨氏早已经在府城和何氏说了许久的话了,所以这会儿就去厨房忙活午饭,也没让旁人帮忙,中午已经说好了,吃些简单的,晚上再吃顿好的。
等吃过午饭,太阳也难得的十分的暖和,杨氏便陪着何氏出门绕着村子走了走,一边和她介绍着村里的情况,最后去张家老宅那边打声招呼。
张沁儿一直跟在后头,李子走在她身边,高高大大的少年很有存在感,李子很沉默憨厚,丝毫没有小时候的调皮捣蛋劲,张沁儿就说话打破静谧:“李子,你现在每天做些什么?”
“呃,就是在码头做事,扛东西。”
“你还没有成年,怎么就能扛东西?那些货可重呢!”张沁儿蹙眉,李子和她同岁,如今也不过是十四岁的少年,怎么就干这么重的活?也亏了他还能够长的如此高高大大,脊椎没有被压坏了。
李子沉默了片刻,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也不是很重。”
为了讨生活,李子早早的褪去孩子的天真和玩耍性子,变成如今这样沉默而稳重的少年,他低垂着头,神色隐隐有些落寞。
张沁儿知道,这话再说,就要伤害这个童年玩伴的心了,于是故作轻松的说:“你爹做了工头之后,你肯定就轻省了吧。”
“嘿嘿,那是。”提起他爹,李子终于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哪怕是一个小工头,那也是有些小权利,能够在范围内给予家人一定的便利。
像李子年纪还小,那些轻一点的货物,就让李子去扛,或者遇到出手大方的商人,也让李子去做,这样一来,就能够又轻松一些,又多赚那么一些钱了。
话题打开之后,李子就和张沁儿说起码头上的趣事来,码头是最热闹的地方,每天人来人往,诸多新鲜事都是在码头发生的。
张沁儿听的津津有味,也从李子的诉说中感受到李子最真的喜悦。
想必在码头生活,他也是亦苦亦甜的吧。
所以才会在张志仁和杨氏极力邀请他们到富足村生活时,拒绝了这个诱惑,而是选择坚守本心,把一腔热血都付在自己的生活中。
等到了张家老宅,躺在床上休息的张老头听到昔日帮助过他们的人来了,顿时枯瘦的脸上多了几分激动的生气,一面爬起身来,一面忙请何氏和李子他们进来说话。
何氏进来后,很客气的喊了张老头和连氏一声,然后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房间。
几年不见,当初那个沉默木讷,但是做事勤快的张老头已经失去大部分生气,病歪歪的躺在床上,一双老眼镶嵌在枯瘦的脸上,脸上皱纹横生。
而一旁盘腿坐在炕上的连氏,则没有多大的变化,只头上多了不少银发,她依旧穿着体面,板着一张脸,一双眼睛一如既往的精明,闪烁着寒意。
“婶娘啊,您瞧着还是很健朗。”何氏笑着说了句,连氏回了句:“你也不错。”
连氏的态度冷淡,很是一般,但是张老头则十分的欣慰:“上回听志仁说在府城码头遇到你们,我心里就高兴的很,当初得了你们的帮助,如今我们一家才有了现在的日子啊。”
“哪里的话,咱们以前是一个村的,自然要互帮互助,也因为帮了你们,我们一家也才能够避开洪灾,这啊,就叫做因祸得福!”何氏爽朗的笑着,不肯接受张老头的感谢。
说起当初的事情,那也是张沁儿先救了她儿子,这才有了后头的事情,如今真说不上是谁感谢谁了。
她和她男人之所以不肯到这富足村来过日子,因的就是这点。
“大家都活着就好,哎……我老了,能够看到你们几个熟人,心里也高兴的很。”张老头衰老的声音满是低落,人啊,总有老了的一天,只是张老头没有想到他会老的这么快。
“都高兴呢,听说您以前还是这富足村的里正呢!那可真了不起!刚才我在村里转了转,啧啧!你说这是难民一起开垦出来的村子,还真没人信怕!居然家家户户都是青砖大屋!这放在以前,哪里敢想哟!”
何氏夸张的说着:“可见您的本事大着呢,这才能够带领一群难民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呢!这要是旁人,可绝对没有这个本事!”
张老头被她说的也豪气万丈起来,说起张老头的一生,他也是以富足村为傲的,能够成为富足村的里正,看着富足村从那样的情况变成如今的模样,说没有成就感,那绝对是假的。
就算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田老头当里正比他更有魄力,也不能否认他当里正时对村里的贡献!
“这也是大家努力。”张老头眯眼笑着,正要再说些什么,却觉得后脑勺隐隐作痛,让他忍不住皱起眉头来。
何氏注意到张老头的变化,赶紧问候:“您怎么了?”
“头疼,老毛病了。”张老头忍着痛,摆了摆手,示意没事。
连氏在一旁说:“人老了,身体没用了,总是有些头疼上风的病。”
何氏点了点头,无奈的说:“那也是没法子,只好将养将养,好在您二位如今生活不错,这身体总会好起来的。”
连氏嘴撇了撇,似乎有些不以为意,但是也没有再开口。
张老头又和何氏说了几句,见过高高大大的李子之后,何氏看他一脸不舒服的样子,就赶紧带着李子出门了。
等出了门,何氏才仔细问杨氏张老头的病情来。
张老头的病情会牵扯出张志廉的混账事,杨氏也不好说仔细,只是选择性的说了一部分,又说:“这脑袋的病最难治不过了,志礼没了法子,请了几个别的大夫,也都说没有法子。”
这个时候,没有b超,没有ct,更没有x射线,自然无法清楚的知道颅腔里面的情况,而颅腔的一些病都是要开颅做手术,此时也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张沁儿猜测是那一棍子造成脑震荡,然后颅腔里头还有部分淤血,所以张老头才会时不时觉得头疼的很。
这样的病很棘手,张沁儿又不懂医,只好看着张老头一天一天忍受着病痛了。
有时候觉得张老头可怜,有时候又觉得可恨。
尽管如此,张老头从来没有指责过张志廉一句,并且还替张志廉百般遮掩,让知情人看了,叹息不已。
第352章 :出主意()
绕着村子转了一圈,路上遇到一些村民,纷纷问起何氏他们的身份来,张沁儿一律说是自家的亲戚。
听说是张家的亲戚,村民们纷纷对何氏和李子热情起来,路过他们家时,也会客气的请进家门喝口茶水。
何氏见状,就知道张家已经在这富足村有了不小的威望,这才会让整个村子里的人如此礼遇他们。
张家于富足村来说,的确是至关重要的,若非没有张家青砖陶瓷的贡献,若没有张家的造纸作坊和榨糖作坊,村里人的收入也会少上许多。
尤其是榨糖作坊,不但使得大部分人冬闲时,能够找到事情做,还带领村里大部分人一起种植甘蔗,赚到了一笔不小的钱。
天黑的早,张沁儿也没有继续带着何氏和李子在外面转悠了,而是开始朝家里走去。
杨氏在探望完张老头后,就先回家准备了,今天晚上要补元宵节,又要为何氏和李子置办洗尘宴,要准备的东西自然很多。
等张沁儿他们回来时,在门外就能够闻到一股鸡汤的香甜味,进了院子,就发现不只是冯氏过来帮忙,方老大的媳妇也过来了,此时她正蹲在地上拿筷子刮生姜皮,看见张沁儿他们进来,露出一抹笑容,打了招呼。
如今的方老大媳妇早已经没了刚来时的寒酸,加上才过完新年,她身上穿着崭新的棉衣,手腕上甚至还戴着一个光面的银镯子,这银镯子是方老大在拿到去年做工的钱时,就跑到县城替他媳妇打的,为此方老大的媳妇感动的很。
而一直光棍的方老二,也打算在今年开始相亲,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了。
何氏没有做娇客的习惯,当即进了厨房,看到杨氏和冯氏在里头忙活,而各种食材丰富的让人咋舌,何氏连忙说:“又不是什么贵客,哪里犯得着弄这么多?随便弄几样就够了。”
“你不是贵客,那谁还能够是贵客?咱们熟的很,我也不和你客气,你去看看锅里的鸡炖的怎么样了。”杨氏笑着,知道何氏是闲不住的,索性给何氏也安排事情做了。
果然,何氏一听安排她做事,当即熟练的上前打开锅盖,瞧了瞧里头的炖鸡。
这道菜是小鸡炖蘑菇,是北方的菜肴,除了这样,还准备了猪肉炖酸菜,鲜鱼、腊肉、干笋、鸭子、鸡蛋、粉丝、白菜等等。
冯氏正在洗一个铜锅,冬天菜容易冷,所以她们商量后,决定做一个锅子,一边吃,一边加菜,从头到尾,都能够热气腾腾的。
“哟哟,太多了,怕是吃不完呢。”何氏看着每样菜肴准备的都很多,不由得感慨。
“多才好,年年有余嘛!”冯氏笑着接了句。
今天大家都想热闹热闹,所以方家人也是在这边一起吃饭的,人一多,准备的菜自然也要多了。
何氏在这里帮忙,李子就有些无所事事了,他也是闲不住的,想进去烧火,杨氏却不让,忙说:“沁儿,你带李子去屋子里玩一玩,烧火有人呢。”
张沁儿就拉着李子走了,说:“李子,咱们去找晗生永安说话吧。”
去寻晗生的时候,却发现晗生拿着一本书读的认真,李子一下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打扰了晗生读书,便站住脚,甚至想转身离开。
张沁儿却没有打算让晗生好好的读书,而是上前一把将晗生的书夺下来,翻手看了看书页,发现是一本《论语》,不由得笑着说:“今天这样的日子,看什么《论语》?要读书也不在这一日两日。”
对张沁儿夺书的行为,晗生丝毫没有生气,看到后面的李子,顿时就明白张沁儿的意思了,笑着说:“一下子无事,就随便看了看。李子,进来吧,外头冷。”
“不冷。”李子憨憨的回了句,他在码头做事,码头最是风大的地方,早就习惯这些冷风了,加上皮糙肉厚,同样的天气,张沁儿得穿的厚厚实实,外面还得披上披风,他却只要穿一件短棉袄就行。
进了晗生的屋子,李子下意识的打量起来,发现这个屋子最大的特色,就是那一排书架了,看见这些书,李子也忍不住羡慕起来,说:“晗生,以前你就聪明,能读书,现在你终于读书了,真好。”
提起以前,晗生微微的愣神了,随即露出一个笑容:“都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除了读书,其他的也好着呢。李子,你的想法就很好。”
“哦?什么想法啊?”张沁儿好奇起来,追问着,而李子则羞红了脸,不好意思的垂头,摆了摆手,说:“没什么。”
他越是这样,张沁儿越是好奇,看他不想说,就转而问晗生,晗生看了李子一眼,笑着说:“李子他想做一个能够在码头上说的上话的人。”
“漕帮?”一听这个,张沁儿下意识就说出漕帮两个字来,能够在码头说的上话,那就是漕帮了。
漕帮势力大,遍布五湖四海,对水路的影响力很大。
见话已经说出来了,李子显得格外的不好意思,讷讷的说:“是这么想过,不过……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张沁儿眼睛却一亮,打断他的话,极为自信的说:“只要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一切皆有可能,李子,这个想法很好,你别放弃,只要不断的努力,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一面安慰着李子,给他打气,一面则想着郑成凯他是否有漕帮的朋友,若是有的话,出面带领一下李子,假以时日,李子的梦想,就不再只是梦想而已了。
就算郑成凯目前没有关系,但是郑伯景却在鄱阳县站住了脚,鄱阳县有着最大的淡水湖泊以及纵横的水路,漕帮的人肯定不少的。
晗生也替李子打气,他说的则更为现实:“你看看你爹,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工头,但是那也是一种进步,不是吗?只要你们努力,总有一天,你能够成为在码头上说了算的人。”
李子有些迟疑,又觉得他们说的对,晗生是读书人,是聪明人,他说可以,看来是可以的。
于是他露出憨厚的笑容,高兴的点了点头。
“李子,虽然我们都希望你们到这富足村来生活,但是既然你们选择在码头上做事,那么我们能帮的,也会帮一帮的。”
“帮什么?”李子呆呆愣愣的看着张沁儿,这码头上的事情,她也能帮?
“肯定帮不了大的,但是我知道府城的码头,就有两股势力,日后我们家的红糖,都会交给你们所在的势力,另外也会和宏记以及刘氏商会那边说一说,让他们多照顾照顾你。李子,到时候你和你爹也要灵活些,借着这个机会,在你们所在的势力里站住脚,渐渐的,你自然就说的上话了。”
看李子一脸憨厚的表情,而他爹李癞头也不是什么奸猾的人,张沁儿细心教导起来,她负责替李子他们造势,而李子他们则要抓住这个机会,上位成功!
“我晓得你们的红糖是卖给宏记,但是你们和刘氏商会怎么也有关系?”李子呆呆的说,随即又摇头,一脸认真的说:“不行的,你们和宏记只是合作关系,宏记那样的商家根本不可能因为你们的红糖就给这个面子的。”
他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如张沁儿所说,府城的码头有两股势力,其中一股的头和宏记那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宏记走水路的货,大多是那个势力接手的,在李子看来,张沁儿这个提议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了。
张沁儿没有直接和宏记的人接触过,所以也不是特别有把握,但是刘氏商会这边,她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只要她开口,这么一个小小的面子,李氏应该还是会给的。
于是说:“宏记那边不好说,到时候我们这边提一提,他们愿意照顾就照顾,不愿意就算了,我和刘氏商会的主母有些交情,她这边肯定会照顾你们的。”
“啊?”李子吃了一惊,没想到张沁儿竟然会和刘氏商会的主母有交情!真是了不起!
张沁儿怕李子不相信,就和李子简单的说了说她和刘氏商会那边的事情,然后说:“这事我会安排的,到时候你和你爹看情况,一定要抓住机会上位。”
李子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而一旁的晗生则感慨这个妹妹做事永远能够想的够多,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都会利用上。
对于庶务经济,晗生只能承认他是远远不如这个妹妹的,这次跟着张志仁一块儿前去府城卖货,从头到尾,他都看的仔仔细细,原本以为这不过是简单的事情,但是看过整个交易过程之后,他才知道,任何一件事,都是一门学问,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做好的。
而张沁儿就算没有亲自出门看到这些,里面的门路,她都能够猜到一些,并且十有**是准的。
晗生拍了拍李子的肩膀,笑着说:“沁儿这样说了,肯定是行的,接下来你可得努力啊。”
“嘿嘿。”李子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憨厚的笑了笑,手指无意识的摸了摸后脑勺。
“沁儿的主意肯定是好的。”以前他就是跟在张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