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氏这回带了不少新衣裳过来,却没有想到郑伯景在这一带混的如此好,一来就得了这么多请帖,如今要去这么人家家里做客,自然得再多做几件衣裳了,除了衣裳,首饰也得再准备一些。
第313章 :少年笛音()
碧空如洗,白云浮动,石榴树上红色的榴花已然绽放,露出复瓣花卉,引得蝴蝶蜂蜜百般忙碌,更有灵动的小鸟扑打着翅膀趁着人不注意停在树梢,用尖尖的嘴撷起一朵花,随即得意的飞翅而去。
新来的那个丫头,张沁儿终究是自己带着教导了,取了石榴的名字,石榴在人牙子那里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最浅显的教导,那就是一定要听主子的话,主子叫你去东,绝不可以去西。
又受过涂管家和林氏的一番训斥,此时更是规规矩矩,虽然只有九岁,但是垂首敛眉的跟在张沁儿的后面,就像一条小尾巴似的。
日子缓缓的过去,张沁儿除了跟随林氏出入鄱阳县有名的大户人家做客外,更多的则是逛商铺,闲坐茶楼打听消息,除此外就对这一带的地十分感兴趣,把各处的地价都打听妥当了,她才觉得心里踏实。
底层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并不过于束缚,林氏也是开明的人,所以在鄱阳县的日子,张沁儿感到一种从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
郑成凯热衷广交朋友,他性格外向,出手大方,又有郑伯景罩着,没几日功夫,一大批酒肉朋友就出炉了,天天吆五喝六的在外头玩耍,大家彼此得了自在,倒也不错。
这日傍晚,难得大家伙都有空,郑伯景没了公务,这会儿正陪着林氏说话,张沁儿和郑成凯彼此对视一眼,就寻了个借口走开了。
顺着林荫小道,就看到两旁种植了数颗石榴树,细碎嫩绿的叶子衬着红色的榴花,在微风中摇曳着,榴花色泽鲜浓,衬着五月的阳光有种别于其他花卉的爽朗和大气。
绕过这一簇石榴树,前面就是一个石头路,顺着石头路就可以看到一片荷塘,在荷塘的边上,是一座搭配精妙的假山,假山所用之石都是太湖所产的湖石,多孔穴,最适应堆砌假山,此地离太湖申冤,可见这几块石头价值不菲。
郑成凯没顾惜这假山的名贵精致,走到那里就斜斜的靠在假山上,身子骨显得松泛的很,眼睛瞧着荷塘中的莲花:“你看!荷花都开了,真好看。”
张沁儿立在旁边的树下,风生水起,池边最是舒爽不过,她肆意的享受着傍晚的美,荷花本就美丽异常,塘水里又倒影着西边的云彩,煞是好看。
“是挺不错的,你来吹笛子听吧。”
“没带呢。”郑成凯随即看到张沁儿身后的跟屁虫,就喊着:“你,去我房间拿笛子来。”
“哎!好的。”石榴脆生生的答着,转身就小跑着拿笛子去了。
不多时,石榴就拿着郑成凯的笛子过来了,郑成凯接过笛子,将笛子放置在唇边,并没有马上吹,而是先想了想,随后一阵悠扬动听的笛音便响起。
落日、火烧云、荷塘,还有小少年的笛声,这样静谧的美好令张沁儿产生此时风光无限好的感觉,她双眼微眯,斜眼看着郑成凯,郑成凯并没有注意到他,全部精神都沉浸在笛音中了,瞧见这幅认真又风雅的模样,张沁儿的心微微的跳动着。
呵呵……真是美好的画面啊,让她都产生一种以乐器应和的冲动,可惜她会的不多,而仅会的钢琴,这会儿也是没法展示才艺的了。
一曲末了,语音袅袅,犹自在耳,张沁儿笑着说:“再吹一曲!”
郑成凯瞧了她一眼,许是自己来了兴致,接着一曲欢快的笛音悄然响起,少年不知愁滋味,他的人是欢快乐观的,他的笛声亦是欢快乐观的,陪着此时此景最合适不过了。
一曲末了,张沁儿嘴唇才动,郑成凯就抢先说:“我可不吹了!我瞧你那陶醉欣赏的模样,我都成唱小曲了的吧?”
郑成凯愤愤说着,原本自己的笛音被人欣赏,这是一件开始的事情,但是张沁儿脸上的神色要不要那么直白?摆明就是把他当唱小曲的了!
张沁儿被他这么一说,也不生气,笑嘻嘻的说:“你想多了!”
“给你。”郑成凯直接把手中的笛子递给张沁儿,张沁儿一愣,不肯接。
“给我做什么?我又不会吹,石榴你拿着,待会给少爷收拾好。”
“哎!”石榴欢快的应着,就要上前来,却被郑成凯挥手让退下:“你不会我就教你,我给你吹了两曲,你好歹也该回我一曲吧?”
“我又不是雅人!听的吹不得!”张沁儿犟嘴回了句,见郑成凯态度强硬,只好接过笛子,又装作嫌弃,拿手帕将笛子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两遍,无视郑成凯越来越僵硬的脸,只觉得满脸的好笑。
手指抚摸着笛子,眼珠一转,倒是想起几个音律了。
将笛子放到嘴边,俄而,一阵比起郑成凯还要欢快的笛音响起了,只不过欢快归欢快,却不成曲调。
张沁儿吹了一个调子,觉得生疏,等再吹时,就觉得熟练了许多,一曲笛子版本的《小星星》便婉转流泻而出。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这首曲子音调简单,是初学者必学的曲子,张沁儿记得很熟,这会儿拿笛子吹出来,倒也有那么些意思。
郑成凯听的很仔细,一双眼睛有趣的打量着张沁儿,橘色的落日洒在张沁儿细嫩白皙的脸庞上,那张脸并非倾国倾城,但是此时却有股怎么看怎么舒服的感觉。
在欢快的曲音中,池塘上空掠过几只水鸟,水鸟外形漂亮,落在碧玉般的荷叶上,尖细的长嘴仔细的喝着水,细小的水花被扬起,随即又落入池塘中。
等一曲吹完,郑成凯才夸赞着:“挺好听的嘛!虽然断断续续,音调也怪怪的,但是还算不错,要不要我教你?”
“不学!”张沁儿把笛子重新还给他,一派理所当然的模样,学这些做什么?不就是吹给别人听的吗?但是张沁儿觉得她倒是更喜欢听别人吹。
眼珠一转,直勾勾的盯着郑成凯:“你既然会吹,以后吹给我听就是了,我干嘛还学?不过你提醒我了,等回去我也寻一个懂音律的老师来,福儿倒是该学一学,这样我在家里也有的听了。”
福儿没有学过音律,不过她吹树叶倒是吹的不错,乡下孩子玩具少,就算是一片树叶,也是能够玩出小花样来的。
第314章 :小女儿心思()
拒绝的如此明确,又是这样的态度,一时间让郑成凯彻底没话说了。
气的他狠狠的把笛子丢给石榴,好在石榴人小,却灵活的很,利落的伸手一接,就稳稳的接住了。
“你想我给你吹笛子,这容易,不过你总的也给我做些什么吧?不然我可就吃亏了。”郑成凯哼哼的说,斜眼看着她,似乎在暗暗想着张沁儿有些什么特长。
结果想了一圈,发现风雅些的特长她好像还真没有!
罢了罢了!看在她是乡下人的份上,他得体谅不是?
郑成凯如此安慰着自己,只可惜神色太过于不掩饰的,惹的张沁儿刺了一句:“我是乡下人,哪里能给你做什么?”
额……
郑成凯一时无语,“你可越来越难缠了,难怪孔夫子说唯小人和女子难养!”
“啧啧!你一个不都不知道怎么写的人,居然开口就是孔夫子说了?我难养么?我养你都绰绰有余!”张沁儿丢给他一记霸气侧漏的眼神,故意把此‘难养’说成彼‘难养’。
张沁儿的确不会什么,但是唯独赚钱她是最会不过了!
利落的嘴皮气的郑成凯直瞪眼,当即就反击:“我哪里不爱读书了?好歹也是何山长的学生好不好?”
“那行,咱们就比试比试,别说那些八股,反正你我都不喜欢,就说四书五经和杂书游记吧,你出上句,我答下句,若是答不对,就算输,也不用一次定输赢,而是彼此问答十次,看谁答对的多。”
郑成凯仔细想了想,以十次为准,这样就能够避免张沁儿问出什么刁钻的话题而导致他一时答不对,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两个人就这四书五经和杂书游记纷纷出题起来,一来二往,竟然平分秋色,郑成凯原本想着自己纵然不爱读书,但是好歹也是在得贤书院厮混过一两年的人了,怎么可能连一个没进过学堂的女子差呢?结果迟迟没有占上风,这才收起轻视之心,认真对待起来。
只可惜啊,晗生的正经书和郑成凯家中所藏的杂记孤本等书张沁儿都是看过的,她记性又好,许多书看过一遍,就大致能够记得,当她发现自己不善于死记硬背,把那文言文一字一字完全背下来时,很快就转换了问答的方式,不死板的接下句,而是问一个问题,然后对方要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一来,照旧是比拼学识,却避免那些之乎者也的虚词了。
郑成凯自己本就是囫囵看书的人,自然不耐烦像科举一样死板,对于张沁儿悄悄改了问答的方式,完全没有察觉,甚至觉得这样更舒服了。
石榴落后几步,手中抱着紫竹笛,一双粲然的眸子紧盯着对答的激烈的自家姑娘和少爷,总觉得这样的模样很让人放松,嘴角也露出一抹傻傻的笑容来。
“这是第十个问题了!你错了两次,我只错了一次,所以是你输了!”张沁儿拍手笑着,小模样得瑟的瞧着郑成凯,心想没想到郑成凯这家伙进了得贤书院之后,倒也没有白读书,幸好自己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不然谁输谁赢还不知道呢。
“你!”想说张沁儿作弊,似乎又没有作弊,郑成凯只得闭嘴了。
“怎么?你还不服气?要不再各自出五个题目?”张沁儿挑衅着,心想自从林氏挑破了那意思,自己脸皮再厚的人,也有些不自在起来,而看郑成凯这丝毫不知情的模样,就心里起火的很。
如果这是前世,张沁儿必定得极为认真严肃的问他是否喜欢自己,是否愿意娶自己。
可是在这个时候,她还真不太好意思问出口。
上回在乌桕林时,被张乐儿利牙讽刺了几句,当场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事后却是一派淡定的安慰张沁儿别多想之类的。
惹的张沁儿怀疑他大脑关于****的部分肯定还没有开窍!
“比就比,怕什么!”本着男子汉的尊严,郑成凯决定再比试一番,瞧见荷塘的景色,张口就念了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
张沁儿利落的接道:“秋水共长天一色。”
心里想着,这多么简单啊!
轮到她出题了,仔细想了想,就说:“何谓大同。”
郑成凯下意识的白了张沁儿一眼,心想自己出的好像太简单了!不过为了不输,他还是得把这礼运大同篇给背出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背完之后,又回想了想,觉得没有哪处不妥当,这才说:“你真是太不厚道了,我的那么简单,你却出这么难的,我险些就记不住了。”
张沁儿却满脸认真的教训着:“迂腐!谁叫你背这么一大篇的?你只需说上十二个字就好了。”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这十二个字简直是张沁儿一字一句说出来的,那认真的神色和答案气的郑成凯肝疼!
郁闷的说:“好!算你厉害!该我出了!”
正要出题的时候,忽然响起林氏的声音:“我刚才听到笛声,怎么走进了,却听到你们也做起学问来了?”
郑伯景陪伴在林氏身边,身后跟着钱儿和小巧,可见他们也正好到院子里散步,恰好撞到了。
郑伯景正色瞧了眼郑成凯,破天荒的夸赞了句:“学问倒是精进了一些。”
思索了片刻,又说:“要不再在得贤书院读几年书吧?衙门里不过是挂个空职而已。”
郑成凯原本得了郑伯景的夸赞,还颇为得意的瞧了张沁儿一眼,此时一听郑伯景要他再去多读几年书,顿时就慌乱的说:“虽然衙门里都是熟悉的人,不怕什么,但是今年知县大伯就该回京述职,接下来调令也该下来了。”
施长方时运不济,刚来临川的时候,临川的政局被乡绅大户掌握着,好不容易凭借着郑伯景的支持,才在官府和乡绅之中平衡了,又身无长物,又没有显著的政绩,原本三年一换地方的知县,他倒是连任两任,在官场上混的不算如意。
好在郑伯景接纳流氓,开荒造官田,富足村的流民们又争气,把日子过的不错,这样一来,施长方可算也是有不错政绩的了,经过大半年的打点,终于确定这官位要稍微升一升,挪一挪位置了。
据内部消息,施长方有可能会升迁到福建一带去做官,这次一走,肯定就不会再回来,这临川势必会再来一个新的知县,在乡绅官吏和知县之间又有势力划分的一场暗斗,要是郑伯景依旧在临川,倒也不算什么,就凭他的身份地位,不管是乡绅还是知县,那都是只有拉拢的份,但是如今郑伯景已经到鄱阳县当了县丞,林氏郑家的利益就得郑成凯去维持了。
这种新旧更替的时候,郑成凯自然也得多留心衙门里的变化。
郑伯景自然也是懂这些的,一时没有说话,反正打郑成凯七岁启蒙就折腾夫子,害的全临川的夫子都不愿意教导他时,郑伯景就对他死了心了,怕是这辈子都和科举无缘。
所谓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如今两父子的相处倒也可以。
“最后那首曲子,总觉得陌生的很,是沁儿吹的吧?”林氏没跟男人们纠结那些事情,而是问起笛音的事情来。
张沁儿面色微红,点头说:“我不会吹,胡乱吹的呢。”
“我倒是觉得有些意思,你再吹吹,我看能不能听顺了。”
林氏既然要求,张沁儿也不拒绝,从石榴手中拿过紫竹笛,又将先前那首《小星星》重新吹了一次,用优雅的笛音吹出来的《小星星》倒是别具风味。
林氏蹙眉仔细听了一会,没法子了,实在想不到在哪里听过,又不知道词,干脆直接说:“你来念一念词吧。”
“念词?”张沁儿顿时愣住了,吹音律倒也罢了,但是念词……会不会太儿童化了?
有心不念,但是在林氏的期盼下,还是尽量欢快的念着:“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这词可真有趣!”林氏当即一愣,嘴里下意识跟着念了一遍,又随着笛音细细的回味了一下,说:“挺活泼有趣的,也好听,只是你吹笛子的技巧不行,音律断断续续,没有那股子顺畅的味道,你无事多练练,也别找旁人,就找成凯罢!”
“他别的本事都没有学到,倒是这笛子吹的还不错。”林氏笑眯眯的夸了自家儿子一句,又若有所指的说:“这也算是家学了。”
说完快速的看了郑伯景一眼,郑伯景却满脸的无奈之色,张沁儿眨眼间就知道林氏的意思,那就是说郑伯景也是会吹笛子的!
所以郑成凯百般不学,偏生就会笛子了。
只不过郑伯景自觉上了年纪,需要体面和尊严,轻易不在小辈面前吹笛子,张沁儿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