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如她所猜测的那般,那么这个男人就是私盐贩子,只是不小心被官府的人知道,并且发生了一场厮杀……也有可能是被其他私盐贩子截道,这种类似黑帮相杀之类的桥段。
总之现在摆在张沁儿面前的问题,就是她该怎么做。
这男人的身份不单纯,自然不用她去官府报案,但是这些盐……
张沁儿艰难的看着那两大箩筐的盐,白花花的晶体像是不断的在诱惑着她,仿佛那不是盐,而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
如今盐价三百文钱一斤,这么两大箩筐盐足足有二三十斤,确实就像银子一样值钱和惹眼!
“小姑姑……”张沁儿吞了吞口水,一时间有些紧张起来,果然人性都是自私恶劣的,不可否认的是,张沁儿心里很想打这堆盐的主意!
有了这些盐,就可以解决她们困顿的生活,否则凭她们如何努力赚钱,很有可能还是连盐都吃不上,吃上了盐,其他的东西就无法购买了。
这简直就是最致命的诱惑啊!
第31章 :去县城卖泥鳅()
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太阳高高的挂起,县城街道上来往的人群却多,除了街道两旁开店铺的,还有货郎挑担子沿街叫卖着一些小点心和孩子的玩意,担子上的拨浪鼓随着货郎的走动,响着悦耳的声音,引诱着孩子来购买。
张沁儿和张贞娘问了人,找到西市的位置,发现那里的人却不多,因为卖菜的农户都是赶早过来,这个时辰,都已经回家去了。
寻了一处地方,两个人有些魂不守舍的蹲在那里。
旁边摊子卖活鱼的大婶看上去是个热情的人,扭头看着这两个面生胆怯的姑娘,说:“卖的什么?泥鳅和鳝鱼啊!你们这样不行,放在我这盆子里,有水,鲜活着。反正我这已经卖的差不多,空出一个盆子来。”
张沁儿忙谢着:“哎!大婶,真是谢谢你啊!”
“谢啥,没什么的,都是一个地方的乡里乡亲……唉,不对啊,小姑娘,你这口音不像我们这儿的人。”那大婶诧异的打量着张沁儿和张贞娘,这两个姑娘都面色发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上去应该是个穷人家的姑娘。
“我们是徐州那边逃难过来的,幸好知县大义,愿意接收我们,给我们田地开垦居住。”张沁儿笑着说,想必她们这些难民过来的事情,县城里的人都知道了,只是难民们都在桃花岭那边开垦荒地,并没有过来。
这么一说,那大婶果然反应过来了,口气带着几分怜悯,安慰着她们:“这年头世道不好,逃荒也是没有办法的,听说徐州的水现在还没有退呢!不过别慌,以后啊,就在我们这里长长久久的住下去也好。”
看着张沁儿和张贞娘身上的破衣服,又语重心长的说:“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张沁儿笑了笑,附和着:“是呢,总会好的。”
那大婶姓刘,让她们叫她刘大婶,就住在县城不远的山村里,临着一条河,时常打渔来卖,几个人倒也很快就混熟了,那刘大婶甚至帮着张沁儿她们推销泥鳅和鳝鱼,倒是有个熟客买了一些去,算是一个开门红,
拿着钱,张沁儿真心的感谢着刘大婶,若不是她,也许她还不知道怎么吆喝,怎么谈价钱呢。
又过了一会,陆陆续续卖掉一些,张沁儿这些泥鳅和鳝鱼都是吐干净泥沙的,在清澈的水里面,看起来很是喜人。
在刘大婶的推销帮忙下,最后一些也全部给了一家酒楼,就是价钱算的便宜了些,不过张沁儿还是很感激了,觉得自己今天真是人品爆发,遇上好人了。
临走的时候,张沁儿拿出五个大钱给刘大婶,说是感谢她的帮忙,却被刘大婶推辞了,板着脸说:“你们现在日子过的艰难,我能帮就帮上一些,反正也不费什么,赶紧收回去,要是你们家以后日子过的好了,再买包点心谢我,我就收下你的。”
见状,张沁儿也不再坚持,连连点头,说以后一定会记住她的这份恩情。
刘大婶却笑着说:“和你们开玩笑呢,下次还卖泥鳅也到我这儿来。”
“唉!好的。”张沁儿应着,道别之后,就和张贞娘提着空篮子和桶子走了。
手里攥着二十个大钱,心里美美的。
她们带过来的泥鳅和鳝鱼有不少呢,但是在这个时候泥鳅和鳝鱼果然是不值钱的,那么多才卖了二十个大钱呢。
离开西市,张贞娘就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沁儿,明明帮我们的是郑大人,你刚才怎么说是知县?”
张贞娘是个本份的人,所以脑袋不太活泛,在她眼里,帮助她们的就是郑大人,至于知县似乎只是出现过一次,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张沁儿一愣,随即摇头告诫着:“小姑姑,这样的话可不能在外面乱说,知县比郑大人大的多呢!不管是郑大人出的力,还是知县出的力,总之呢,在外面都要说是知县的好,明白了吗?”
这就是官场,若是让知县不爽了,后果很严重的,再者张沁儿也不天真,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知县支持,郑伯景一个刑法司吏也是无法完全做到的。
说到底,最大的功劳自然是知县的。
张贞娘嘀咕着几句,似乎是明白过来了。
揭过此话不说,她们打算去买些针头线脑的东西,上次杨氏出门卖野鸭子,只买了二两盐而已,想到盐……张沁儿和张贞娘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最终张沁儿说服张贞娘,将那两箩筐盐藏了起来,打算等天黑一些的时候,偷偷带回去。
可千万不要被人发现啊!
张沁儿在心里祈祷着。
“哎,小丫头!”忽然一只手搭在张沁儿的肩膀上,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回头看去,是一张面熟的脸,正是郑伯景的儿子郑成凯。
“你做什么吓人?”张沁儿白了他一眼。
郑成凯却嬉皮笑脸着,从怀里摸出一包东西,丢给张沁儿,口里却说:“大师说我今天会破财,我还想着谁有那个胆子让我破财呢!给你,接着!”
“什么东西?”张沁儿下意识的接住那包东西。
“酱肉,刘记家的,味道好的很。”郑成凯拿眼上上下下的看了张沁儿一圈,啧啧的说着:“好些日子没见,你怎么还是这么瘦?瞧瞧这穿的是什么呀,比起路边乞丐的还差!”
张沁儿心里堵着一口气,拿眼瞪他,这个小混混就非要说这样难听的话吗?
郑成凯也瞪着她,回敬着:“瞪什么瞪!走,算我今天破财,请你们去吃顿东西!”
说着他得意洋洋的朝前面走着,走了几步,见张沁儿她们没有跟上,又回头,挤眉挤眼的说:“有东坡肉、香酥鸡、还有水晶凤爪、醋鱼也不错,最重要的是那饭是最好的稻米,吃起来又香又软。”
‘咕噜’一番话说的张沁儿和张贞娘都忍不住吞咽起口水来,一双眼睛亮亮的,似乎眼前已经浮现郑成凯说的那些食物了。
是去还是不去?尊严能当饭吃吗?严格来说这个小混混似乎也不算太渣……
张沁儿在心里计较着,最后她看着张贞娘,小声的说:“反正他不算太坏,我们去吃一顿?”
张贞娘性子胆怯,只是她也是饿惨了,早上就吃了一碗稀粥,虽然杨氏给她们几颗板栗和鸟蛋在路上充饥,但是又遇到死人和私盐的事情,一路担心受怕,反而更加饥肠辘辘了,哪里抵抗的了郑成凯的美食诱惑。
于是三个人朝路边的‘飘香楼’走去,这家酒楼的菜色不错,此时已经过了正午吃饭的高峰期,一楼大厅坐着寥寥数人,喝着小酒,谈着小天。
找了一处空桌,店小二殷勤的过来招待,郑成凯的大名,在临川估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把那些鸡鸭鱼肉什么的,都捡着端上来,要快!”郑成凯吩咐着,那店小二应着,就朝后厨走去,一路报着菜单。
不多时,店小二就先捡了一些凉菜之类的上来了,紧接着又上了几个容易炒的上来。
看着满满的一桌的饭菜,张贞娘再度吞咽着口水,却不敢拿起筷子来吃,只拿眼小心的看着张沁儿和郑成凯。
张沁儿的肚子也唱着空城计,此时眼巴巴的看着郑成凯,确认他没有恶意,才说:“我们可没钱,这是你请的!”
不管如何,话要说清楚!
郑成凯失声笑着,说:“吃吧,小爷我看着你那瘦骨嶙嶙的样子,觉得寒碜,就算我日行一善了!”
第32章 :买种子()
这顿饭吃的异常的舒服,算得上是张沁儿来到这是时代后第一次吃的这么饱、这么满意,忍不住发出感喟,要是以后能够过上天天吃肉的日子那该多好啊!
郑成凯时不时丢着花生米,用嘴精准的接着吃,然后看着对面两个女孩子狼吞虎咽,心里有股养动物的满足感。
或许真的是日行一善,或许张沁儿无形中就对了郑成凯的胃口,每次看到张沁儿,郑成凯就忍不住拿吃的去喂她,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他养的一只猫一样。
只不过张沁儿这只猫,应该是只野猫,小心谨慎,又有利爪。
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张沁儿很没有形象的靠在椅子上,眉眼里全是享受。
“哎,我说好一段时间没有去你那里了,一起走吧,我今儿正好有空,去看看老头子把那荒地折腾成啥样了。”郑成凯说着就要起身去叫一辆车来。
“别!你不能去!”张沁儿立刻惊醒过来,忙拒绝着,今天她们可是要偷偷摸摸将那些私盐带回去的,否则藏的久了,难免会被人发现,这个时候自然不适合郑成凯也参合进去。
“嗯?”郑成凯狐疑的看着她。
张沁儿忙整顿表情,说:“你看,你每次看到我,都会送我好吃的,今天我已经吃饱了,要是下次你来的话……”
听了这话,郑成凯顿时囧了,这丫头真当他有喂人的爱好吗?
忍不住翻了翻白眼,说:“小爷我还想再大发善心叫个车送你们回去,竟然不领情!”
张沁儿腆着脸,说:“如果你愿意把车费给我,我更愿意走回去!”
“你这个臭丫头,还蹬鼻子上脸了!”郑成凯气的咋呼起来,一下子站了起来,丢了一两碎银子给店小二,抬步就走了。
张贞娘看着这一系列的变化,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呐呐的说:“沁儿你怎么惹恼了郑少爷?”
张沁儿翻了白眼,心想着,要不是那些私盐不能够让人发现,她犯得着吗?有车代步,谁不想啊!
“哎!你将这些剩菜剩饭全部打包!我要带回去!”张沁儿叫来店小二,指着桌上还剩的的饭菜说,郑成凯倒真是一个大方的人,点了不少菜,汤汤水水自然是带不走,但是那些酱肉和鸡鸭什么的,都是可以用油纸包着带走的,唔,还有饭!
“好嘞!”店小二应着,大约猜出她们的身份,所以要求打包也是正常的。
但是张沁儿却又小声的问:“你给算算,郑少爷给的钱有多余吗?”
那店小二以为是张沁儿担心钱不够,要自己垫,忙热情的说:“够了够了,还多出十二文呢!”
张沁儿的下一句却让店小二再也笑不出了:“那好,两文钱算你的,给我找十文钱吧!”
……
手里掂着温热的十文钱,张沁儿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张贞娘有些瑞瑞,跟在后面快步走出酒楼。
时辰不早了,但是张沁儿她们并不急着回去,而是去购买一些针头线脑,之前遇到郑成凯这个土豪,混吃混喝了一顿,临了还混到十文钱,心情特别的舒爽。
到了集市,挑选了一些东西,张沁儿又看到一家种子铺,想了想,决定去里面看看这个时候有些什么种子。
进了店铺,掌柜的就热情的招呼:“二位姑娘,想要买些什么种子?本店货色齐全,包你满意。”
“我看看,有适合这个时节播种的吗?”张沁儿询问着。
那掌柜的忙带着她们走到一处,指着一些用粗麻布装着的种子,说:“这是萝卜和白菜,还有油菜、菠菜、胡萝卜、豌豆、莴苣,大蒜也是有的。”
掌柜的介绍的,大多是十字花科,比较耐寒的,适合冬天栽种。
张沁儿是打算购买一些种子的,虽然郑伯景答应免费给大家种子,但是现在她们家已经先开垦出一块地了,如果能够尽快种上,那样才好呢。
思索了一会,又逐一问了价钱,白菜和萝卜的最便宜,如今手里没有多少钱,只好挑便宜些的买了。
让掌柜的将白菜和萝卜各自包了一份,付了十文钱。
张沁儿又询问了一下其他的种子,好做到心里有数,在店铺里转悠一圈,倒是让她发现两样熟悉的作物,那就是红薯和玉米!算一算时间,这个时候红薯和玉米正巧已经传入明朝了。
红薯最初登陆的就是福建福州,在那边实验过后,朝廷觉得产量很大,又容易养活,是一样重要的经济作物,于是将它们向全国推广,不过张沁儿在原主的记忆中倒没有红薯和玉米,想必这推广也是从南到北的,并且这两样东西,在温暖的南方种植产量会比北方高很多。
只是现在的气候不方便种植,于是打算等待来年春天攒钱过来多买一些红薯和玉米的种子。
拿着种子,两个人开始朝城外走去,走到她们藏盐的地方,还要一会儿呢。
刚走到城门口,迎面就走过来一群身穿捕快服的男人,一个个带着刀,还有两个人抬着一个架子,架子上应该是一具尸体,用白布蒙上的。
“呀!”张贞娘忍不住惊呼一声,身子往后面退了退。
张沁儿握住张贞娘的手,不断的安慰着她,不过说实话她自己心里也慌张着,这个年代可不是她可以肆意妄为的,仔细梭巡了一下,那些捕快们除了抬着一具尸体,倒没有谁挑着藏私盐的箩筐。
如果这具尸体就是她们上午看到的那个私盐贩子的话,那么有两个可能,一是私盐被人发现,但是又给私藏起来了,二就是被她们藏起来的私盐并未被发现。
城门口守卫的差役和捕快们打着招呼:“是那个贩私盐的?”
“嗯!昨天天黑,有几个逃走了,没有一起把他们全部弄死,今天中午才找到,不过已经死了。”
“咦?盐呢?”
“鬼晓得!也许跑的过程中丢了,也许藏起来了。”
“许是半路就丢了,挑着盐跑,那么重可跑不动。”
几个人闲扯了几句,那捕快说:“还要回去复命呢!”
说罢,一行人走进县城,朝县衙走去。
而张贞娘和张沁儿也赶紧出城,她们需要去辨认一下之前藏的私盐是否被发现。
可千万别被发现啊!她们两个人不自觉的念叨着,人就是这般,那些私盐明明不是她们的,但是一旦做出占有的决定之后,下意识就会认为那些私盐已经是她们的了。
一路紧赶慢赶的,终于到了藏私盐的地方,张沁儿四处看了看,果然发现之前跌落山沟的尸体已经不见了,那么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被捕快们带走了。
四周并没有可疑的动静,除了山沟那里有大片的鞋印痕迹,两个人小心的猫着身子,来到一处枝叶茂密的山林中,那里有一个小土坑,张沁儿她们正是把箩筐藏在土坑里,然后在上面堆满了树枝落叶,远远看去,是发现不了什么的。
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