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娱行者-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的佼佼者,分门别类,汇成什么“最奇葩的十封信”“最温柔的十种表达”“最具创意的情书”。

    ……

    造成的第二个影响,大概是唤起了大家写诗的热情。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还是非常玄乎的事,也不容易判断。好在它是没什么门槛的,只关乎天赋,若是真有才华,即便是小学生,也能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反之大学教授也无能为力。可以说,这是最公平的文学类型了。

    有些学校里还举办什么比赛,各班选代表参加,玩的不亦乐乎。

    到如今,再也没有人怀疑张斯的诗才了。

    北城也在苦苦捱着,他深感冒失,如此举动,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现在骑虎难下,他也没什么办法了。

    或许,可以明言认输,但实在太难为情了。

    他的粉丝此时涌出来,与偶像站在一块,坚定地支持他。他们已无力反驳,诗就摆在眼前,白纸黑字,若硬是批评写的不好,反倒令人鄙夷。

    所以,他们值得咬定几点,作为反击。

    “此诗分明是郦清所作,与张斯无关!”

    “比赛尚未开始,胜负还没有分出……”

    “张斯一直为正面回复,其中有猫腻!”

    “躲在女人的身后,没有男子气概……”

    “……”

    如此强词夺理,已是困兽之斗,别人看了,不免又是摇头,又是叹息,既不屑他们的行为,也同情他们的遭遇。

    张斯的粉丝们,甚而没有反驳的兴趣了,说张斯没有男子气概,有几个华夏人能信?

    大家在等着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死这些人的不服。

    而此时,张斯终于出现了。

    依然是一首小诗,名字很奇特,两个字:《断章》

    在最上方,写着一行小字:“献给我亲爱的读者,多谢你们的念念不忘,一直督促我回归创作。而我愿为你们创作,永远。”

    接下来,便是诗的内容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skbshge

第十三章错误() 
“这是一首关于看的诗,由风景而到桥上的人,由桥上的人又到楼上的人,事物转换,人景交错,直至再也分不清。

    虽只是四行文字,而几经转折,颇为复杂。

    难得之处在于,如此错综的情景,却无一丝滞涩感。全诗笼罩在一片淡雅的氛围中,流转自如,寻不到任何痕迹。

    诗人的功力已臻化劲,一字一句,自有余韵,当世绝少可匹敌的人……”

    ————著名诗人

    “当人们还在为《我和你》着迷时,《断章》翩翩而至,化作轻盈的萤火虫,漫天飞舞。延续了前作的风格,表现一种哲理化的情感,蕴含着一种朦胧复杂,不易道明的况味,使人读了难以自拔。”

    ————某哲学研究员

    “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忘情于景的桥上之人,能否以同样的深情厚义,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

    面对这生活中司空见惯,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和惋惜不尽的怅惘而告终的一幕,诗人以别开生面,浪漫纷飞的笔触,给我了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令人回味无穷。”

    ————某作家

    大家等候良久,终于等到张斯出现。

    而他的出现,竟是以这种莲花飘散般的方式,可以说,这本身便是极美的,更何况还有一首风流蕴藉的诗?

    读者欢欣鼓舞,对他的回归表现出难以遏制的兴奋之情。

    对这首诗的解释,已经出现了太多的版本,在这众多的说法中,自然有些非常高明的见解,但与原诗比较起来,总嫌缺了些什么。

    “此诗如此淡雅,轻柔,迷蒙,飘渺,仿佛云后的月光,透着令人向往的神秘。它并非文字编就,而是诗人气质的外化,对它的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只有孤零零地存在时,它才能摇曳生姿,幻作无穷的可能。”

    这是另一位诗人的说法,颇有道理。

    《断章》的魅力,正由于它的不可解,故而能引起各种歧义。这也使得它不被定型,便像水流一样,随着器皿的变化而改变形状,始终保持融洽的配合。

    有人说它是谈哲学,有人说它属于言情……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它只是一首诗,一首魅力无穷的诗。

    余雅阅后,说了一声:“这是张斯写给读者的一封情书。”

    这便是她的评析,只有一句,却被大家传的最广,几乎被当作了标准答案。寻来翻去,似乎再没有别这样的说法更适合了。

    张斯因读者的念念不忘而回归,明言是“献给我亲爱的读者”。

    而内中的文字是如此深情,欲语还休,说不清,道不明,任何具体的个人都承受不起,除了数量宽广的读者,没有更贴切的了。

    张斯本人并未解释,对这样说法,似乎表示了默认。

    读者们自然更加高兴,为他的深情所感动,竟有人涕然泪下。同时,大家也在想,余雅既能领会张斯的情感,似乎是有某种默契的,他们若在一起,也许并不很坏。

    北城一无动静,似乎陷入了某种沉寂。

    他的信心已为这接连的诗句所打倒,它们是如此轻飘,如此美丽,可对于他来说,却又如此沉重,简直要压弯了他的腰。

    当他听人朗诵的时候,感到难以言喻的绝望。

    这其中的任何一首,都不是他可以企及的,便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矗立在自己眼前。而以往那令他自信的才华,此刻也被吓的躲了起来,瑟缩着不敢露面。

    他倒是想站出来,硬着嘴,否认这诗句的完美。

    可他同样明白,这样做,除了成为笑话之外,不会有任何效果。生平第一次涌起无力的感觉,他捧过自己的写的诗,满满的铺在纸上,删删改改,应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哗”的一声,北城将纸张抛开,便如飞舞的蝴蝶,在空中飘散。

    他蹲坐在一旁,双手捂着脸,年轻的面庞因痛苦而扭曲。

    从小到大,这是他第一次认识世界,以前似乎都活在梦幻中。不久前,他还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对方在他看来,还只是个小孩子。

    所以他不屑,为自己在湖中搅出浪花而骄傲。

    对方依然没有反应,似乎是怕了自己,可到如今他才发现,人家是大海,已习惯了沉静,当波涛汹涌的时候,便是雷霆万击,毁天灭地。

    他捡起一张纸,看了看,又落寞地丢开了。

    外界的议论依然热闹,不过与北城并无多少关系,他似乎是被丢到了哪个角落里,大家一时之间还想不起。

    注意力则集中在张斯与余雅身上,或者说,集中在两人的关系上。

    余雅的文章或许只是文学化的表达,并不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但至少能说明一种偏向,她还是挺欣赏张斯的。

    值得探究的,是张斯的态度。

    张斯的粉丝对余雅没什么感觉,既说不上喜爱,也说不上讨厌。他们在乎的,只是张斯的想法,好奇于他的情感。

    《断章》的出现,已经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张斯依然在继续文学的道路。同时也回应了外间的疑惑,令那些人的质疑,在瞬间消散。

    那么,他会如何回应余雅呢?

    只要这个问题未解决,议论便会继续下去。

    按张斯一惯的习惯,接下来会写一篇文章,从头至尾,事无巨细地解释一番。这篇文章的精彩程度,读者不敢肯定,但是他们知道,难作的程度,一定是很高的。

    他若是也喜欢余雅,便要回应她的爱慕,但是由于备受瞩目,便要写的含蓄,甚而是隐晦的。既让对方明白,又不能流露在外,中间的度如何把握?

    若是不喜欢,他则需表示拒绝。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难度不用说,比上面一条还高。

    大家期盼着,等候他的消息,既兴奋又紧张。

    终于,《桃源报》上出现了张斯的名字,却只寥寥数行文字,并不是文章,而依然是一首诗。标题与上一首同样奇怪,两个字:《错误》

    什么意思?

    谁犯了错?

    当时许多人都看着报纸,一行一行地向下读,仔细到了极点,怕漏过任何一个字,眼神不好的,已经备好了放大镜。

    “我打江南走过。”

    这是第一句诗,非常简单,却一下子将让带入了那个诗情画意的地方——江南。

    在华夏的文化中,“江南”已经化作一个象征,与真实的地点无关,它代表了濛濛的细雨,翠绿的河岸,柔顺的杨柳,灵秀的山水,当然,还有美丽温柔的姑娘。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这是比喻……读者看出点苗头了,心有领会,急切地想验证自己的想法。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依然显得模糊,看不清意思,像又不像。

    大家集中精神,继续往下读。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有心急的读者,一拍腿,喊道:“果然如此!”

    “小小的”的,若非指儿童,便是指女人,而根据目前的情况,并不难判断。唯有“寂寞”两字,稍嫌露骨,别人心意纵然如此,也不好说出来吧?

    当然,由于修饰的好,读来还是很唯美的。

    “青石的街道”古色古香,流淌着淡雅的韵味,却用“向往”来限制。天色既暗,自然没什么热闹可言,情况似乎不大妙。

    “蛩音不响,三月的帷幕不揭,

    你的心事小小的窗扉紧掩。”

    依然在渲染,气氛是做的足了,只差结果了。

    读者舔了舔嘴唇,感觉有些干涩,继续向下看。

    “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大家阅毕,目瞪口呆。

    skbshge

第十四章诗意() 
“写诗除了天赋,并无其它可依恃,故而一个人若是能作得好诗,便是当之无愧的‘天才’,要多谢上天的厚爱。而上天也是偏心的,钟爱的永远只是微微的少数,诗人由此也就成了稀有物种。

    人类能做的,大概便是制造一个适宜的氛围,等待他们诞生。

    近来的热潮,让人迷糊又欢喜,这个模样,差几就是了。教学的空闲,见着许多学生凑在一处,活泼泼地讨论,将纸上的字念了又念。好奇之下,便讨了一张,边读边听着他们闲谈,这才恍然……”

    这是一位文学教授的随笔,记下了此时的情况,言语比较随意,内容却很真实。寥寥几笔,也将学生们的状态,刻画的清晰透亮。

    “达达的马蹄”已跑遍了大江南北,在各个角落,踏出清脆的声响。

    它被提到的频率,已经超越“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成为时下最流行的词汇。而这一首美丽的《错误》,备受推崇,无分男女,不论老幼,均能随口背出。即或是最红的歌曲,在它面前也要低头。

    所以提到此事,一些著名歌手,也显得哭笑不得。

    还好张先生忙的很,总有麻烦缠身,若是待他清闲了,说不定要进入乐坛的。大家对《东风破》还记忆犹新,那是一首里程碑式的作品,至今还令许多人崇拜又嫉妒。

    而《错误》与《断章》相比,似乎多了些故事,并不很难理解。

    许多读者,都不自觉地在脑中勾画,试图描绘出场景。

    那正是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江南浪漫的时节。

    河岸已铺满青葱的绿意,微风一吹,浮来温和的馨香,透着难以言喻的清新。柳枝则如柔发,悠闲地漂浮,在水中轻轻地招摇,点起圈圈涟漪。

    小船划过,无声地游远,驱开许多鸭鹅。

    美丽的少妇却闭户不出,玉手支颐,目中结着忧愁。

    隔窗的地方,传来热闹的声响,人们大概在自在的嬉戏,这却使她越发的寂寞,汪汪的水波在眼中荡漾,又想起了在天涯的远人。

    轻轻地放下帷幕,要隔绝这诱人的杂音,将自己困在孤寂的小城。

    暮色渐近,众人散去,天地重归了寂静。

    夕阳下的街道,空无一人,两边的房檐坠着可爱的风铃,正空灵作响。此时诗人骑马走过,用手遮着绚烂的夕阳,缓缓地观看。

    马蹄踏在整齐的青石板上,发出达达的声响。

    少妇蓦然抬头,倾听这熟悉的声响,内心的情思涌动,使得她面色晕红。她匆匆跑来,打开了门,正巧看了到诗人,两人静静地对视。

    少妇脸上的笑容消逝,无力地倚在门边。

    诗人看懂她的神情,只好歉意地点头,为自己的到来而难过。紧了紧手中的绳,轻轻地呼上几声,驾着马慢慢走远。

    夕阳下,只留下他渐没的背影。

    远处的青石板,尚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评论已经连篇累牍,高下有别,差距很大,但对于这一主题均能把握住。

    大家明白,这便是张斯对余雅的回复,透着温柔的文人气息,即算是拒绝,也美的令人心碎。

    另一位女作家如此评价:“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

    张斯的意思很明显,表达却如此含蓄,正如那达达的马蹄声,听着充满了惆怅,却又如此优美,在远方回响。大家也许能猜到他的态度,却绝未猜到他的方式,如此不同凡俗,将全部的风流,用长长的袖口,轻轻地卷走。

    “诗歌深得宋词的长处,意境幽婉而朦胧。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

    这是专业的分析,比较常见,尽管正确,并不如何好看。

    读者需要更温柔的解析,在他们看来,如此难得的事情,不该用冷冰冰的语言去叙述。唯有本身就具有诗意的文辞,才配为这段故事写份导言。

    之前那位女作家,还曾说过:“尽管被拒绝,我也愿意是余雅,因为能与此诗结缘。”

    这才是读者喜爱的语言,她虽然不是余雅,此诗也非为她而写,她却因此句评价“结缘”,从此之后,只要论及此诗,这句话必会被提到,作为此诗受人喜爱的注脚。

    北大的校长,也被引动了,要亲自写篇文章。

    “说是文坛的盛事,想来,并不会有许多人反驳。

    回念一下,似乎有些好笑,这本是年少男女的一场玩闹,却如此令人神往。或许,只有纯洁的心灵,才能作出美丽的诗篇,与做什么反而没什么相干。

    我相信,这将被载入历史,被一代又一代人翻阅,被一群又一群人羡慕。

    我们是幸运的,竟能亲历此事。在此我们要感谢那些推波助澜的人,不要管他们出于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