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的细菌因为暴露在有氧环境而出现了枯死现象。
郝玲珑三更半夜跑来敲门道歉:“对不起,是我错了!”
林培莞尔而笑:“知道了。”揉揉眼睛准备关门继续睡觉,郝玲珑支起脚拦住门:“你这么讨厌我吗?”
“没啊,如果你想进来,就坐坐吧。”爬上床继续睡觉。
郝玲珑也没客气,拉把椅子坐在桌子前自己倒水喝,扒在桌子上瞅着金鱼缸里的金鱼发呆。
林培醒来发现她居然扒在桌子上睡着了,拿来衣服披在她身上,自己跑到运动舱做体能训练。
洗完澡后回到自己的卧室,郝玲珑不见了,换衣服时才发现这家伙居然钻到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这一个星期她完全在实验室里度过,疲惫程度可想而知。
林培重新采集涂料细菌进行培养实验,将枯死的涂料封装在一保透明瓶子细颈口瓶子里并标注上日期。细菌这东西因为是由极简单的单核细胞组成,虽然简单,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如果能恢复生命力,那就说明细胞核并没有死,死的只是外壳绒毛。
动力推进分为许多种,最多见耗能最大也就是现在这种推进器,采用燃料燃烧推动飞船前进。还有利用太阳帆和核能,都是大同小异不过燃料不同罢了,只要是使用燃料的,燃料就总有用完的一天。
太阳帆虽然最为经济实惠,但并不适合于这种大型飞船,只适合于小型探测器。
他想寻找一种能够长久反复使用的能量,磁能是最接近开发使用的能量,现知的磁悬浮就是这种,但是磁悬浮还只是初级,是电能向磁能的转换,并非自然界磁能的直接利用,转换过程中会有损耗。
太阳风暴如此强暴,如果能转化成动能,飞船则完全可以逆向行驶,林培把相关数据传给甲骨文,由系统帮他测算出转化方式。
晚上时郝玲珑才走进来,满怀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把你冰箱里的东西全吃了。”
“吃吧,反正你再不吃可能也要过保质期了。”林培手也没抬,继续手里的计算公式。
郝玲珑倒杯水靠在他旁边好奇地上下打量他:“是不是我长的太丑,你不愿意看我?”
“丑?”林培抬起头来:“你比这引起细菌可好看多了。”
“你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
“当然是夸你,你可是多核细胞,它们只是单核,怎么能跟你相比。”
郝玲珑气恼地轻轻踢他一脚:“你脑子是不是整天装的都是单核双核再生分裂这些东西?”
林培放下笔,看着她:“听说过你是个工作狂,我拍马莫及,只是不想被你拉的太多而已。”
郝玲珑打个哈欠,看着杯子里的水:“我真是很奇怪你是怎么找到这种细菌的,要知道外太空可是没有水的存在,这种细菌是如何锁住水份的?”
“单核细胞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像,之前我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有个盗墓的发现盗了千年古墓带回个龟壳,随手扔在院子里,不久他发现那只乌龟又活了,你能解释乌龟怎么不吃不喝活了几千年?”
郝玲珑嬉笑道:“按照你这个说法反推,就是说越复杂的细胞体就会越脆弱,是这个意思吧?”
林培点头:“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复杂的细胞体又会有较强的繁衍能力,比如春天的竹笋,一天可以长高半尺。”
郝玲珑摆手:“咱们聊点别的,天天讨论这些东西真的很无趣。”倒杯水递给林培:“听说你是个学院三年级学生,不懂你为什么会这么厉害。”
“哈哈,因为小时候读书少嘛,所以有了机会肯定想拼命看书,看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像水滴一样,多了就成了海洋。”
另外一位专家走进来:“马六,请你过来下。”
林培还不知道他叫什么,他自我介绍道:“高建军!”又说自己是动力研究组的组长,现在有个难题无法解决,需要共同想办法。
进了动力研究组,几个人都在等着他们,林培看了下资料马上就明白了难题的所在,他们打算用太阳帆来获取太阳能,跟河流里的帆船使用风能一样。只不过风能是直接应用,而太阳能则需要转换,首先经太阳能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贮存进蓄电池,再经蓄电池放电驱动电机推动飞船前进。
前进过程中一直是日夜面对太阳,所以这种能量汇聚起来也不小,但是太阳帆简直太大了,拼接就是很大的问题。
当初这种太阳帆是作为应急来使用的,所以预留了各个接驳口。即使如此风险也是极大。林培断然否决了现在安装太阳帆的计划。
第133章登陆火星()
林培解释了下:“航速每秒三点七公里,这个速度太快,太阳帆支架固定都是问题,更别说拼接了。如果燃料用尽,飞船停止运行,我们还可以考虑安装的问题。如果你们想重新设计一种长距离航行的动力,我倒觉得射线能和磁能也许可以利用下,比如说宇宙射线从a白矮星发射出来,那么这么射线就是直线型,可以把这条直线当作根绳索,我们只要想办法能攀上这根线索就可以前进。”
在坐的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林培充其量只是刚刚接触到动力而已,他这么一说众人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都有脑洞大开的感觉。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林培在白板上画个大圆圈:“假如外面这个大圆环是直线性加速器,中间的小黑点是飞船。我们只需要打造个圆环,这个圆环可以是攀绳器,而不是从后面推动的传统推进器。”
见大家全看着他,耸耸肩:“我就是这么想的,用最简直最直接的办法获得能量推动飞船前进。”
从动力组回来见郝玲珑忙着在电脑上计算公式,看看时间:“可以吃饭了。”
郝玲珑问他:“叫你去干什么了?”
“呵呵,想安装太阳帆。”
郝玲珑:“现在安装吗?”
林培摸摸脑门子:“不知道,现在安装肯定不是时候。”
餐厅里大家围着桌子吃饭,船长拍拍手说道:“告诉大家个好消息,还有两天我们就要离开风暴带,我觉得马六的主意非常好,所以以后有什么事,我觉得还是多听听意见,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众人鼓掌喝彩,林培冲着众人挥挥手。
郝玲珑伸长脖子:“你有点小得意。”
林培只好笑笑:“今天的土豆丝切的很细,我准备在飞船外壳上种满土豆,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食物了。”
郝玲珑抿嘴乐:“我就知道你喜欢开玩笑,不知道在火星上土豆会长成什么样子。”
“火星土豆会很大,一个能长成西瓜那么大,秧苗能长的像树,你知道为什么?”
“当然知道,引力小嘛。”
林培歪着头看着她:“不完全是吧。”
“哦,对了,我想起个问题,如果把这种单核细胞的细菌种植在火星上,会不会无限繁衍下去,最终让火星变成绿野?”
“不可能,任何细菌都不是你所想像的那么牛,能有一遍绿洲我就很知足了,所以需要我们做的更多。地球上的所有植物未必就不能在火星上繁衍,当然火星上的细菌可以说是失败的,不然也不会成为无毛之地了。”
“嗯,我很赞成你的说法,咱们来实践吧。”
航程看似很远,其实他们每天呆在飞船上并不觉得时间过的有多快,二百四十八后飞船联系上火星基地,按照基地给出的坐标穿过厚厚的灰色铅云层降落在基地旁。
基地并非是建设在地面上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建设者们已经在地下挖出个巨大的地洞,地面建筑仅仅是一排玻璃房和一栋高约二十米的建筑。
林培也没想到他们已经在火星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这里简直就是个地下基地,里面配备了各种设施,飞船被牵引车牵引着由坡道缓缓向地下滑去。
地下还有两艘飞船,第一批运送的都是建筑机械材料和工程师,第二批才是研究工作人员。
因为火星上风暴极大,又经常下硫酸雨,对金属腐蚀性很高,所以飞船根本不能停留在外面。
基地三十六人在基地指挥长的带领下召开大会欢迎最后一批人的到来,看到这批人的精神状态林培就知道这里是多么的枯燥无味,跟地球上的生活完全无法比拟。
不管怎么说,已经断绝了后路,火星是必须要生存下来的,他们的余生将会在这里度过,可能当初设计这个基地的时候,他们也没想着会长久呆在这里,大概也只是想在这里作为个试验基地罢了,所以才会存在着男多女的问题。
指挥长也接收到了地球发送来的信号,语气十分沉重悲怆:“桶子们,地球咱们就别想着回去了,火星就是咱们的家,从此以后我们要在火星开辟出个新世界。”
怎么听也不像是欢迎会,而更像个哀悼会。
指挥长看看大家:“你们谁叫马六?”
林培站起来,指挥长握住他的手:“地球人向我隆重推荐你,我希望你能把我们带出来,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开拓者。”
林培点头:“好吧,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也来说说我的想法。如果我猜测的不错,如果我们不来,估计大家的食物也不多了,最多能支持一年。我看大伙都很苗条嘛。”下面响起笑声。
“说明在这里像在地球一样种植庄稼不可行,我们既然换了个地方,也需要换一种思维。有句老话说,树挪死人移活。我们不能用老办法老思想来解决新问题。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飞船上做了试验,打算在火星上培育出一块火星绿洲,如果能成功,大家都可以活下来,不仅可以活下来,还能为大规模移民火星创造条件。我的话完了。”
指挥长带头鼓掌:“马六童鞋是军事学院的学生,也是秦山基地训练出来的高才生,他的很多项技能都打破以往的记录,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从今天开始我就交权让贤,让马六来做这个指挥长,带领大家前进。我相信马六一定能让大家走出困局!”
吃的饭是土豆饭,土豆是这里唯一能在玻璃房里成长起来的庄稼。
林培和几个生物专家跟着老指挥长一共参观玻璃房里的土豆苗,看了绿油油的土豆苗之后,郝玲珑偷偷捅了下林培,咧开嘴笑笑。林培对她说:“挖一棵土豆苗回去做观察用。”
此时天空刮起了漫天狂风,风沙击打的厚厚的玻璃房上哗啦啦直响,铅云上空隐隐有雷电闪烁,玻璃房里气温下降的很厉害,有人悬挂上薄膜保温,不然下降到零下几十度,这些土豆苗就会全部给冻死。
没有了大气层的保护,这里白天的气温高的离谱,晚上又会冷的吓人。
到了地下基地,林培先看了下各项研究成果,第二批研究专家在金属和建筑材料等等方面找到更好的办法,只是对环境改造上进展不大。听他们介绍,刚来的时候没建成玻璃房恒温室,只是用透明塑料在外面搭建成的保暖室,风暴一来吹的干干净净什么都没剩下。
李响看到长大的土豆笑了,虽然没像西瓜那么大的夸张,确实够大的。说明火星的土壤并非不能种植庄稼,而是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拿起土豆说:“好像我们是要多吃年的土豆了。”
首要问题就是解决食物,只要种植庄稼就会用到水。
可喜的是基地人员已经在第一次开垦这里的时候就挖到个地下冰层,否则他们也不可能维持到现在。地下冰层的储存量大的惊人,他们把冰块开凿出来放进玻璃房一天就能全部化为水源,这里的水质比较硬,必须经过浇灌,从沙层下渗透的水再经过软化处理才能饮用。
林培看看众人:“你们是第一批开拓者,我们要站在你们的肩膀上进一步再开拓,把这里变成适合生存的星球。”
这里的矿物质十分丰富,丰富到难以想像的地步,有些材料是地球上所没有的,尤其是铁矿,多到有些山丘呈现出赤红色。
第134章来自星星的你()
林培并没有推辞要他当指挥长的事,但是他跟恽指挥长长谈了一个小时,大致地了解下基地情况,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离能生存下来还有极远的一段距离。
鉴于恽指挥长几年的经验,林培让他继续做总指挥,自己做他的副手和参谋。
在做好充分了解之后,林培把所有资料输入甲骨文系统,让甲骨文系统做出个全面方案。
计划在十年内把这里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小环境,可以移居十万人到五十万人的城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林培和郝玲珑把培养好的蓝藻细菌播种在裸露的火星环境中,并安装了全天候监控监测细菌的生长过程。
一天、两天,到了第三郝玲珑突然推开林培办公室的门,又蹦又跳:“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林培还懵逼的不行,放下手里的活:“什么成功了?”
“蓝藻细菌长大了三分之二,你快点过来看看!”拉起林培就往实验室跑。
来到培植实验室,林培看到记录数据显示第一天毫无动静,第二天长大了一点点,到了第三天就明显地扩大了三分之二。屏幕上显示那块绿油油的一小块,绿的发亮,绿的赏心悦目,绿的让人升腾起希望。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地下基地,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希望,也是整个人类的希望。
开庆贺会的时候,恽指挥长搂着林培又蹦又笑:“他们说的没错,你就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现在该怎么做?”
林培坐在桌子边,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还要等待一段时间,看看蓝藻能不能经受得住硫酸雨的考验,如果可以,我们就能大面积播种,让这种蓝藻细菌固定住这里的沙砾。”
又问有没有大的空间可以培育这种蓝藻,恽指挥长说:“取地下冰块的时候,底下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洞,不知道哪里行不行。”
林培摇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发现这种蓝藻有什么副作用,比如说会不会毁灭其它植物,在地球上是没有这样的环境。现在的环境又不适合植物的生长,所以我们现在只能等待。”
恽指挥长拍拍他的肩膀:“如果能固定住沙砾也算是个奇迹了,它们全发生光合作用,同样会制造出大气层。”
林培只能笑笑,跟这个干工程的工程师说生物,简直是鸡同鸭讲,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地球上的光合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种植物就能达到那个效果,也算是共生共存。火星上跟地球环境还是有所不同的,各方面差异都很大。
不过固定沙砾是现在的首要任务,只要这个蓝藻细菌能够在火星上完全覆盖住整个地面,对环境的整治肯定会起到良好的改良作用,至少不会有这么大的风沙了。
生存是首要问题,所以第二批次的生物专家比较多,只不过各人研究的方面不一样罢了。林培发现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土豆在这里是不分季节的生长,只要在土里埋个土豆块,很快就会发芽,长出嫩叶来。生长周期比地球上快了很多,地球上一般是75天——120天,而这里只需要二十三天。
可能跟这里的土壤气候和引力有关,但是土豆的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还是给林培极大的信心,至少他不会担心会出现饿死的现象。
第四天晚上一场席天卷天的大风暴就袭击了基地上方的玻璃暖棚,伴随着风暴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