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世绩 历史人物,曹州离狐人,十七岁随同翟让起兵,为瓦岗军重要将领。曾设计击败张须陀。在李密谋杀翟让时为乱军所伤。后李密兵败,徐世绩以瓦岗残军守梨阳等地。不久,受李密招抚归唐。被唐高祖赐姓李,武德七年(624年),李绩与李孝恭征讨南方反王辅公袥,大败其部将陈正通、冯惠亮,追斩辅公袥。次年又于并州败突厥军。太宗继位,李绩与李靖计划奇袭东突厥,李绩作为李靖的后援,截断了颉利可汗的退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贞观十五年(641年),又大败薛延陀部。贞观二十年(646年),再破薛延陀。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绩统唐军征高句丽,开始其人生中最后一战。最终唐军大获全胜,终于平定高句丽,次年病死。
苏啜陶阔脱丝 虚构人物,霫族苏啜部首领苏啜西尔之女,主角初恋。后迫于部族压力嫁与突厥可汗侄儿阿史那古托鲁……。.
苏啜阿思蓝 虚构人物,霫族苏啜部第一神箭手,主角好友…….
陈晚晴 虚构人物 江南皇族女子,国难时被送往突厥和亲,以求突厥出兵袭击大隋后路,被大隋派人秘密截杀。后为苏啜西尔所救,嫁入苏啜部。以中原文化、知识使得苏啜部日益壮大。她与苏啜西尔感情甚笃,却始终不能忘却国仇。
铜匠 虚构人物 唐代传奇话本中又名磨镜老人,江南谢家之后,为兑现年青时许下的保护陈晚晴的承诺来到草原,隐居于苏啜部。曾经传授主角武艺,兵法,并为其打制了一柄结合中原大横刀和草原弯刀特点的黑刀。
阿史那却禺 突厥重臣,负责管理东部诸附庸部落。曾驱索头奚部吞并苏啜部,未成。后设连环计从苏啜部逼走李旭和徐世绩。并在靠近大隋边境的地方构建木城,试图趁大隋征伐高句丽国内空虚时大捞一笔。不料木城被李旭和徐世绩、刘弘基等人误烧,军粮毁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图谋中原的举动。
潘占阳 虚构人物 为逃避兵役来到草原,被阿史那却禺掠为侍从。因协助主角逃跑而被突厥人追杀。后返回中原,在某一关键时刻与主角重逢…….
刘弘基 历史人物,刘洪 字弘基,雍州池阳人。其父刘升,是隋河中刺史。生下来就有右勋侍的封爵,后家道中落。隋征高丽,弘基无钱买马,耽误了行程被地方官以逃兵的罪名投入监狱。被朋友赎出后逃到草原,贩马为生。后投奔李渊,成为其主要臂膀。李渊起兵后,刘弘基阵斩宋老生,成为开国名将。李唐与薛举会战,刘弘基被俘,却没有被杀。两年后薛举兵败,获救。后又兵败于刘武周,再次被俘,逃回。李世民继位,刘弘基牵扯进谋反事件,因证据不足脱罪。后随李世民征高句丽,病死于军中。临死,散尽家财,给几个儿子各十五名仆从,几十亩地。告诉他们如果能自立,这些家产纯属锦上添花。如果没出息,这点家产可以保证他们不饿死。
吴黑闼 历史人物,瓦岗将领,与程知节交好,共同阵前辞别王世充归唐; 后战没……
张亮 历史人物,郑州荥阳人。瓦岗军中李密心腹,后成为李世民心腹。李家兄弟争位时,因死挺李世民获罪,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却不肯攀污李世民。唐太宗夺位后,封公爵。因为“揭发”侯君集谋反有功,任刑部尚书。最后也因为被怀疑谋反,被李世民处死。
牛进达 历史人物,瓦岗将领。评书中尤俊达原型,曾与程知节一道阵前投唐。后跟随侯君集平定高昌。封狼邪郡公。
钱九陇,历史人物,晋陵人,父在陈为境上所获,没为皇家隶人。九陇善骑射,李渊信爱之,常置左右。义兵起,以军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樊兴,历史人物,安陆人,父犯罪,配没为皇家隶人。兴从平京城,累除右监门将军。为李渊近卫,李世民近卫。
武士彟 历史人物,并州文水人。曾为李渊麾下队正,追随李渊起兵,有大功。中年丧妻,娶隋朝贵胄杨达之女,生女武则天。
麦铁杖 历史人物,始兴人也。史书中记载他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年青时为盗贼,被广州刺史擒获,贬为奴隶。后为陈后主侍从,白天上班,晚上继续到百里外当贼。事发后,削职为民。陈亡,入杨素军中,因勇猛善战脱颖而出。麦铁杖非常得隋炀帝赏识,因此对炀帝极其忠心。伐辽东,率先登岸,和部将钱士雄、孟金叉一道战死。隋炀帝重金够其尸体,厚葬,并为之流泣。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后,麦铁杖之子策划为炀帝报仇,事发,全家被抄。
王元通、齐颇凝 虚构人物 主角好友,一起在护粮军中供职。征高丽兵败,与主角走散后,二人曾占山为贼……
秦子婴 虚构人物,与贺若弼孙女贺若梅有婚约。因为后者曾为营妓,婚姻为世俗而不容。妻子出走后,秦子婴努力逐取功名,在辽东战斗中素有表现。征辽战败后,还乡。后为薛举幕僚,设计毁掉李唐八路大军,俘虏其名将刘弘基…….
罗艺 历史人物 很受隋炀帝欣赏的武将。长期镇守北方边境,突厥人甚忌惮之。天下大乱时,他以数千边军割据蓟、幽一带,让窦建德如芒刺在背。窦建德数次讨伐他,都被他以少数精兵击败。后投唐,被李渊赐姓李,与建成交好。玄武门兵变后,他在豳州(今陕西彬县)造反,试图为李建成复仇。但因为心腹兵马都在涿郡,而他人在陕西,很快被击败,死于部将之手。
步兵 虚构人物 鲜卑大王步鹿更之后,鲜卑名字步鹿柄,罗艺部将,曾为校尉、车骑将军。罗艺归唐后,曾令其代管麾下五千铁骑,以防李唐翻脸,后…….
关于骑兵、步兵、战马和马镫
       关于骑兵、步兵、战马和马镫
最近几天书评区硝烟弥漫,关于骑兵和步兵的争论滔滔不绝。酒徒本不想参予,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大,牵扯到的东西足足可写一本论文集。但鉴于眼下争论已经又上升到人身攻击范围,酒徒就不得不出来胡诌两句,给老张和剑歌两位兄弟都消消火。看书么,看个乐趣,纵有不同观点,没必要将对方开除球籍哉!
这个争论最初起源于步兵和骑兵到底哪个战斗更强,期间又扯出了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是非功过。这两个都是灰熊猫同学一书中引起的话题,实在没必要望酒徒这本写隋末唐初的书中吵。大伙既然吵到酒徒这里来了,首先酒徒要向灰熊猫表达一下敬意,酒徒将他那本《窃明》从头追看到尾,虽然不同意其中某些观点,但对该书的立意和文笔甚为叹服。
至于袁崇焕的历史公论,如果酒徒没记错的话,上个世纪史学界曾经争论过,双方的论文都写了一大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书馆找,或者找明史专家请教。凭借网上只麟片爪的资料,甚至是很多伪造出来的资料来推导一种结论,不管得出的最终结果如何,对历史人物,无论是袁还是毛,都未免有失公允。如果没兴趣仔细钻研的话,酒徒建议,小说当小说,历史当历史。各走各的道。虽然有时候史实比小说还夸张,但最好别混淆在一起。
本着上述理由,袁崇焕这个观点咱永远不做讨论。至于骑兵和步兵的若干话题,酒徒就凭着当年在内蒙生活的一点经验来扯一扯,未必完全正确,因为酒徒既不是军校毕业,也不是畜牧专家。但比起网上很多臆断出来的东西,可能还稍微靠点谱儿。如果您不同意,也别跟酒徒较真,一笑而过,大家都开心吧。
一 、关于马镫说到骑兵,不得不提的就是马镫。在马镫未出现之前,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已经出现,但对骑手的要求远远高于马镫出现之后。所以,欧洲学者对此物推崇倍至,认为其直接导致了骑士时代的诞生。
以笔者在内蒙生活的经验来看,有人完全可以不借助马镫和马鞍将马骑得很好。当地老乡的叫“铲骑”,一般为少年男子找死并炫耀本事的行为,与八十年代初城市里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类似。骑术优秀者甚至可以张开双手,不抓马鬃。但掉下来的可能也有十之五、六。
能达到这种骑术水平的,酒徒在牧区认识的人中,百里挑一。所以,酒徒以为,不靠马镫而作战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双手挥舞兵器冲杀,对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找死。因而,酒徒相对赞成一些欧洲学者的结论,马镫是导致大规模骑兵部队出现的重要一环。
二、马镫的发明时间在马镫没发明之前,谈步骑对抗就有些怪异。因为那时候的骑兵发挥不出最大战斗力。他们一边要掌握身体平衡,防止自己掉下来被后面的战友踩死,一边还要挥舞兵器对付敌人,实在要求过高。
所以,在马镫未出现的时代,手持冷兵器的步兵和骑兵相遇,骑在马背上的人站的优势并不大。以纯步兵来打击骑兵,应该不是空谈。
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方的马镫是从东方流传过去的。也有少数人不支持这种观点。但从出土文物上来看,东方马镫出现时间远远早于西方,这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出土文物上来看,中国马镫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晋代,八十年代,西安甚至出土过西汉时代马镫雏形。但早期马镫通常是供上马使用,而不是辅助骑马。
辅助骑兵马上作战的双侧马镫出现的比较确切时间是两晋时期,公元四百年后,朝鲜,日本也出现了双侧马镫。所以,中国的实战马镫最晚发明时间不会低于南北朝。
顺便提一句,如果你不幸穿越了的话,去汉代发明马镫,也许祖先们不会揍你。到唐朝还想弄个发明马镫的专利来混,中国人的祖先们可能不会答应。
三、关于骑马和马速、耐力马镫发明后,骑马就变得相对容易。很多没骑过马的人去旅游区,也可以跳上马背遛一圈。但能爬上马背和会骑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在旅游业没大力发展之前,内蒙人的马鞍之前是没有把手的,那东西是为了旅游者专门加的发明,出自谁手无可考证。
正常情况下,骑马者要靠双腿保持身体平衡,一只手拉缰绳控制方向,如果有胆子把另一手腾出来的话,拿皮鞭和拿马刀随便。
好的骑手,要求骑马时可以“颠”起来。这又是当地一句土话,也就是人的动作和马的动作保持协调,这样,马不会很累,人也不会很累。双手离开马鞍,必要时缰绳也放下,身体坐直随马背颠簸而自由起伏。(注:酒徒天生胆子小,达不到这种水平)
说实话,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般人做不到这种水平。如果想当骑兵的话,这恐怕是最基本要求。否则,光用手抓马鞍就忙不过来了,更甭提马上挥槊。
草原民族自幼开始接受训练,在骑术方面比中原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草原军队以多以骑兵为主,也不足为怪。
内蒙的旅游区可以骑马,养马出租也是当地百姓一大收入来源。夏天的时候,租一匹马的价格是每小时15到25不等,个别地区可能更便宜,或者更贵。通常牧人喜欢一次租给客户两小时以上,为了多赚一些钱,他们会鼓动你跑长距离。据酒徒的经验,这个距离一般是十五到二十公里往返。无论跑出十五公里,还是二十公里,往返一趟总距离已经是三十公里以上,通常不需要两个小时。
也就是说,马匹在两小时跑三十公里是很轻松的事情。据酒徒观察,如果骑手和马配合得好,这个速度跑动,马几乎不会出汗。
内蒙的夏天短,为了多赚钱,出租用马匹几乎每天都要跑三十公里以上,持续三个月,天天不休,据酒徒经验,除了事故淘汰外,从没看到谁家的马被活活累死。
所以,骑兵部队每天移动三十公里是非常轻松的事。网络上推论的骑兵不能持续一个月以每天三十公里速度机动行军,实在有瞎掰的嫌疑。至于为什么历史上很少记载骑兵持续一个月每天三十公里突进,酒徒以为,第一,除了逃命外,没有必要。第二,不可能在敌境内突进三百公里以上还遇不到阻拦。一边突破敌军防御一边前进,速度肯定比战略撤退来得慢。
四、关于养马的造价、军马的品种网络上经常看到大伙争论,养一支骑兵的造价多少的问题。很多结论其实参考的是西方贵族老爷的坐骑饲养成本,或者是赛马饲养成本,与古代中国的战马相去甚远。
还是以内蒙的旅游区,蒙古马为例,牧民们很穷,所以很吝啬。每个月在马身上的投入,据酒徒了解,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元人民币。如果有人告诉你某个月他花了一千元养马,基本上这人就是牛皮大王或者败家子。当然,这里边没有算草料的代价,因为马吃的草对牧民来说不算成本,夏天散养,冬天靠天气暖和时割下来的草,庄稼秸秆和少许精料喂食。电影里那种给马吃鸡蛋的镜头基本不会出现,因为人都没足够的鸡蛋吃,怎舍得拿来喂马。
宋代之后在中国出现的骑兵,通常都以蒙古马为主力。这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蒙古马养着便宜。实际上,直到1949年后,我国军队大力提倡骡马化时(当时没机械化条件),军马也是以伊犁马和蒙古马的杂交品种为主。军马不是赛马,不追求绝对速度。酒徒幼年时曾在灯笼河牧场生活过一段时间,很少,或从来没听说过拿西洋马来做军马的传闻。
伊犁马又叫二串子马,成年人骑在马背上一个白天可以跑二百多里(100公里以上)。往往是骑马的人先坚持不住,马反而很精神。这种马亦适合散养,喂粗料和干草即可生存。为当时解放军骑兵的最爱。相反,现在的汗血宝马以及世界各地的名种赛马,如果负重在七十公斤以上,长距离奔跑的话,都达不到如此速度。如果这些名种和伊犁马吃一样草料,肯定死得更快。
五、关于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步兵对抗写了这么多,酒徒只想表达一个观点,以蒙古马为主体的骑兵,在长途行军速度和短途突击速度方面,绝对比同时期的步兵占优势。这是普遍成立的结论,当然,您如果非用工农红军和晚清八旗骑兵比行军速度,酒徒也没话可说。
并且,在长距离行军情况下,不存在,或很少出现网上某些高人所说的战马大规模累死的情况。倒是士兵因为训练度不够大规模调队情况很多。事实上,导致蒙古马大规模死亡或者病倒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行军,而是天气。蒙古马适应的是干燥少雨的草原环境,过了长江,基本上就要打蔫,战斗力和耐力都会大大下降。
冷兵器时代,骑兵打得步兵满地找牙,和步兵打破骑兵的战例都能找出许多。到底步兵对骑兵有战斗优势,还是骑兵对步兵有战斗优势,网络上争论非常激烈。早些时候,流行的观点是骑射无敌,最近受灰熊猫的小说影响,很多人认定了步兵一定能克制骑兵。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酒徒记得灰熊猫的书中,步兵破骑的条件是,现代化手段训练过的步兵对付中世纪的骑兵。这是一种不穿越很难出现的情况,偏偏很多读者断章取义,把步兵破骑兵当作了真理。
在宋代,研究以步破骑的人很多。因为宋代失去了战马来源,北方几个游牧民族国家同时对宋进行战马禁运,所以当时人研究以步破骑,实在有不得不为之嫌。到了明代,朱家王朝一项被人诟病的苛政就是命令北方百姓必须为官府养马。如果光凭步兵就能打得北方游牧民族满地找牙,估计中原的皇帝没必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买卖。
酒徒的观点是,在冷兵器时代,到底骑兵胜过步兵,还是步兵胜过骑兵,要看双方的训练程度和指挥者是谁。如果让酒徒带五千骑兵去挑岳飞所带的两万步兵,输的肯定是酒徒。如果让酒徒带两万步兵挑岳飞带的五千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