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应忘记,美国第七舰队是为了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而存在的,“台湾海峡的和平对日本的和平有很大的影响”,等等。这完全是日美联合公报的腔调。
目前日本军国主义为适应美帝国主义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战争政策的需要,以及它本身为了向外扩张,正在加紧扩军备战。佐藤政府不久前抛出的第四个扩军计划表明,它的军备目标的重点是加强扩充海军和空军。佐藤、中曾根之流早已把太平洋看成是“日本生活圈”,而且一再叫唤要在“日本四周确保“空中优势和制海权”。今年5月27日前后日本反动派搞的这一系列活动,恰恰说明美日反动派正在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做准备。”
林彪及其未遂政变
上述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对中国权力斗争中各派力量大小的一种检验。林彪集团虽然表面上控制了中国,但实际上很孤立。以周恩来和几个反林彪的大军区司令员为首的中国迅速恢复了元气,他们与以毛泽东夫人为首的左翼****小组联合起来同林彪集团作斗争。他们对林彪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林彪开始暗中策划政变,甚至阴谋杀害毛泽东。
1971年9月,林彪的阴谋败露后,主要几个阴谋分子企图乘坐空军“三叉戟”要员专机逃离中国,结果飞机堕毁在外蒙古。据后来新闻报道。现场至少发现9具尸体,其中几具尸体带有枪伤。这时,整个中国充满危机的气氛。10月间,中国领导人穿梭般地进出北京。后来空军的飞机停飞了约30天,l0月1日的国庆活动也被取消了,由此可见林彪事件的严重性。
在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星期内,外部世界陆续获悉中国高级领导阶层进行了清洗,除了林彪及其夫人之外,解放军总参谋长、空军司令、海军第—政委李作鹏和总后勤部部长不再露面了。那次的清洗导致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一度空缺,以及对所有的对外政策重新进行严肃的检查。同以往一样,当时那种做法对于海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465章龙的航行1973至1
在林彪事件发生之后,以周恩来为首的务实派不得不作一系列的调整,借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力。这必须要迅速着手进行,因为当时中国的政府和经济处于自流状态。有些人对林彪的军费预算感到担心,从1968年到1971年军费增长了一倍以上,增长的军费大部分是用于研制舰艇、飞机和导弹。周恩来的解决办法是重新强调加强各机构(包括军队)的管理,并恢复一大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中被清洗的有经验的军队和地方干部的职务。
苏振华就是首批被恢复名誉的有经验的军队干部之一,他曾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他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化的海军。苏振华的政治工作能力和渊博的知识正是当时的****政府领导人和壮大中的海军为执行对外发展的海洋战略所迫切需要的。
苏联海军的威胁
苏振华上台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重新评价苏联海军的威胁,降低美国以及日本作为威胁中国的主要海上敌人的地位。1968年,苏联海军开始了在印度洋的活动,并且从那以后其活动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发展。这对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特别的重要性。林彪死后不久,中国就开始强烈谴责苏联海军的活动,把这说成是典型的“社会帝国主义”的行径。1971年12月底,中国发表了一篇题为《苏修加紧向印度洋地区侵略扩张》的文章,以强硬措辞向苏联发起攻击。文章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修就以提供“经援”“军援”等多种方式,妄图向印度洋沿岸一些国家换取海军基地和港口使用权……一九六八年以来苏联的舰队先后到了阿拉伯湾、亚丁湾、印度洋西部和红海沿岸的几乎每一个国家进行了“访问”。苏修还常常把海军舰只伪装成渔船,把电子间谍船伪装成拖网渔船,还有的伪装成“海洋科学研究”船只开进印度洋沿岸一些国家,干着窃取军事和海洋情报的罪恶勾当。……一九七一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巡洋舰编队驶入印度洋,又进行了军事演习。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曾经对苏修的这种海上扩张活动大肆夸耀说:“苏联舰队满怀豪情地带着祖国海军军旗航行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航行在我国安全的利益需要去的一切地方。”
一年之后,中国反对苏联海军的宣传继续升级。中国的文章反复谴责苏联海岸政策的“帝国主义”倾向。尽管有人谣传1971年苏联企图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避免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但是这类攻击性的文章还是有增无减,
直到1973年8月,中国对苏联及其海岸的攻击从未减弱过。北京显然担心苏联海军对亚洲的威胁。中国新华社援引马来西亚的报纸说,“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是苏联向世界扩张所作努力的一部份,它的目的是将小国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在亚洲与美国争夺霸权。”文章还列举了许多苏联海军的扩张活动,以及苏联海军不断向日本海、南中国海、太平洋和印度洋派遣军舰的事例。
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对苏联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例如,联合国曾通过了一项决议,号召所有会员国接受关于建立印度洋和平区、谴责外国海上力量进驻该地区的宣言的原则和目标,而中国从1971年底到1974年初这段时期内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也不再因以日本为例来指责苏联海军侵略而顾虑重重了。1973年12月,北京援引日本保守派杂志说,日本防卫厅“自1973年3月至5月发现苏联海军大型军舰在日本周围海域活动大约有25艘次。日本杂志文章还揭露,苏联获得了在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西部和波斯湾沿岸使用某些港口和建立基地的权利。日本还批评苏联不愿意归还日本的北方岛屿。日本的文章指出:“目前苏联尚未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找到安全可靠的海军基地,因此他们正在这一地区极力寻找苏联舰船停泊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海军援助与海军建设
苏联海军的威胁导致中国作出两项重大的决定。首先,对他们认定的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增加海军援助项目,借以抵消苏联类似的海军援助计划。援助的项目主要限于提供各种级别的快速巡逻艇。与苏联不同,中国不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任何导弹艇。
其次是决定加速建造某些级别的舰艇。例如,在1974年到1977年之间,“R”级潜艇的产量翻了一番,到1978年初,该级潜艇已由原来的32艘增加到60艘以上。到1970年前后,“黄蜂”级与“蚊子”级导弹艇的建造速度已提高到年产10艘的水平,而且这种速度一直保持到现在。“江湖”级新型护卫舰的建造计划也于1973年得到批准。
1980年,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位海军专栏记者德斯蒙德&;#183;韦特思参观了几艘中国军舰,其中包括“江湖”级护卫舰。对此,他作出下列评论:
主机为柴油机。舰上无艏艉楼,舰艏部有两座旋转式舰对舰导弹发射架,桅杆处有一座较大的方形烟囱。火炮武器有两座人工装填的单管100毫米炮和10座37毫米炮。此外,该舰没有舰对舰导弹再装填能力。
该护卫舰的反潜武器是在舰首处有两座12管MBU-2500A型反潜火箭发射架,舰尾处有一组深水****发射炮。舰上似乎没有电子支援措施或消极干扰装置……
舰桥尾部是露天的,这表明舰上没有战斗情报中心。在桅杆平台上,装有一部“顶弓”式雷达、一部导航雷达和一部敌我识别器。
舰尾部的水雷轨道和深水****发射炮表明,该舰不能由直升机实施垂直补给。特别是该舰似乎没有燃料和物质补给的装置。这表明,“江湖”级护卫舰是一种近岸防御的兵力,尽管它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要比“旅大”级驱逐舰采用燃气轮机的续航力大。
海洋法问题的出现
在进行关于苏联海军活动的论战的同时,苏振华为其发展中国海军的观点又找到了一个论据,那就是海洋法问题。海洋法作为一个战略问题,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义。事实上,1971年10月中国进入联合国是最及时不过的了,因为当时联大正在辩论海洋法的问题。海洋法之争实际上意在发展海洋新技术。例如,现在中国已认识到石油工人具有深井钻探和开采石油的能力,采矿工人拥有能从海底开采出战略矿藏的新型开采设备,渔民采用新型设备可以在远洋捕获大量的鱼群。到了联合国开始辩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海洋法已成了激烈辩论的主题。在此问题上,世界划分为两派,—派主张各国可以自由开采国际海底资源,另一派则主张不能任意开发。中国和大多数第三世界的国家属于后一派。他们团结一致,反对多数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民有开采海洋资源的能力。
辩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关于沿海国家的领海宽度问题;
2.关于专属经济区的范围问题;
3.关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权的问题;
4.关于建立—个专门解决有关海洋资源矛盾和对海洋资源实施管理的联合国组织机构的问题。
人们只要看一下地图就可以知道这些问题对具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事实上,就是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联合国就于1971年发表了一项关于亚洲和远东地区经济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南中国海的某些地区拥有蕴藏石油的第三纪沉积岩。正是此类调查报告给中国新海洋政策的支持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71年至1972年,如果按照联合国关于沿海国家在200米水深范围内拥有开采权的规定来确定一个沿海国家的权益的话,那么,中国的海洋权益就包括:半个黄海、冲绳岛以东几乎整个东海、整个台湾海峡以及台湾以北、以东和以南的大片领海(如果台湾是中国大陆的一个省)。
中国人也开始看到渔区捕捞权潜在的严重问题,因为中国海洋捕捞业的现代化使得曾一度非常富饶的近海渔区的渔业资源严重枯竭。这就需要他们到距离较远的海区去捕捞,结果将使他们与亚洲其它捕渔业国家直接发生竞争。
虽然矿藏资源勘探工作还要在几年之后才能做到,中国于1971年至1972年就开始开发近海石油。他们对海洋石油资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向国外购置大量的石油钻井平台。中国人的这些活动很快就取得了成效,他们在渤海湾和海南岛附近的南中国海发现海底石油资源。在这一时期,中国对其石油资源及其对国家的重要性曾进行过公开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中国不是一个贫油国,中国打算今后重点开采海底石油(除了石油之外,中国还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海地区发现了中国最大的钛矿藏)。
海运与港口现代化
1971年前,中国的商船队和港口非常落后。实际上,中国当时用于国内外航运的商船只有100多,而且还是一些陈旧的船只。所以中国主要依靠租赁外国商船来进行营运,而且国内沿海的绝大多数港口都采用驳船转运。
如果中国的海运业完全达到自给的水平,就必须从指导思想上作出重大的改变。于是,中国决定向外国购买商船和对港口设施进行改造。结果是成绩斐然。从1971年到1976年间,中国一共购买250艘货船、油船和散装货船,总吨数达250万总吨。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造船厂也建造了94艘三种类型的船只(共1045657总吨)。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伦敦航运市场上最大的租船国。
中国的港口和造船厂也开始了发展。在1973年至1978年的5年期间,中国主要港口的吞吐量增加了一倍,另外还增加了许多设施。例如,中国向国外购买了滚装船,建立了集装箱装卸设施,以及计算机装卸控制系统。此外,中国还加入了国际海运通信卫星组织。
七十年代,中国的造船业开始承接外国的订货,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1980年,中国船舶公司副总经理王绎(音)指出中园船舶年产量将可达到80万吨(载重吨),届时中国每年可出口商船10-15万吨(载重吨)。
作出购买商船决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在1974年,中国交通部的两位高级官员乘坐购买的班轮作前往欧洲的首次航行。就在航行中,这两人受到了船上其他人的批判。他俩因支持购买西方船只而被指责为“卖国”。然而,他俩仍坚持其购船决定,井非常说服力地辩解道,中国目前的造船能力尚不能****建立远洋商船队的需要,从国外购进一定数量的商船也是完全必要的。
购船事件再次突出表明了激进分子与新海洋政策的支持者之间的意见分歧,它标志着激进派领导人与其反对派之间开始最后的摊牌。
政治与西沙群岛问题
中国新兴海洋派力量的上升之日也正是邓小平1973年重新上台之时。众所周知,邓小平是一位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的坚强的务实派人物,他不赞成使他的国家倒退的激进政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看成是刘少奇式的人物,当时他们企图共同将激进活动纳入比较理智的轨道上。但这使邓小平与激进派发生了冲突。激进派抓住邓小平的务实主义作为缺点,利用邓的1961年的“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著名论点来攻击他。1966年,邓小平被清洗。然而,与其他人一样.他的组织管理才能对周恩来1971年之后暂时统一各种派别集团是非常需要的。1973年4月,邓小平再次组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并被提名为十大****委员。同年12月,他成为******委员,并担任军委副****的职务。有意义的是,邓小平同苏振华将军之间仍然保持着自长征时期结下的个人友谊。
邓小平重新上台正好是十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的时候。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目的在于减少他们的权力。对于许多大军区司令员所处的“诸候”地位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微妙的策略。如前所述,许多大军区司令员自解放后就一直在一个军区任职,各人都基本按照传统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忠于自己的体系。对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人来说,大军区司令员的权力有碍于干部的成长和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在调整各大军区司令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建立在他同许多大军区司令员个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这一基础上的。他那非凡的才能和个人的关系使他充分调动了司令员们的积极性。到1973年12月,所有的军区司令员都顺利地进行了调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似乎确立了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的领导地位。
还有一个需要邓小平解决的棘手问题,就是夺回被南越占领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事件正好发生邓小平进行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时候。1974年1月,中国人胜利地夺回了西沙群岛,这是冒着同北越决裂的危险所采取的行动,因为北越人也声称拥有该岛主权。中国人经常在报刊上发表郑和远航的文章,以此来驳斥北越的声明。但当时在中国受到广泛重视的各种海洋问题,很可能促使了中国使用武力。
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警告对方,声明的大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西沙群岛周围的海域也是属于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言人还指出,中国政府决不允许西贡当局侵犯中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在中国发出警告后的第四天,中国开始向西沙群岛调动兵力。据南越的幸存者说,中国海军调动了大约11艘军舰,搭载着600人的两栖突击部队,中国的“米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