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3;K&;#183;祖维斯基)。载机控制人员可通过该系统发回的电视图像并发出无线电修正指令,理论命中误差60米。
GB…4电视制导****的最大问题也是表现不够稳定。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英国的试验,GB…4的表现都很不错。所以当8月13日,第338轰炸机大队的B…17G(编号42…40043)挂载两枚GB…4起飞时,大家都对行动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费斯菲尔德基地指挥官弗罗斯特上校亲自搭乘1架P…38现场观察。由于GB…4****威力有限,攻击的目标被选定法国勒阿佛尔港。谁曾想,控制机上从未出现过故障的电视接收机现在却无法提供清晰的图像。操作人员尽了全力,但两枚****均错过了目标,1枚落在了港口左侧,1枚越过了港口,偏差恰好都是1公里。一周后,美军再次使用GB…4轰炸位于拉帕利斯的U型潜艇基地。这次状况更多:第一枚刚刚投下,摄像机快门就卡了壳,操作人员再也没有收到这枚****的图像。第二枚则在空中翻滚不止,失去了控制。8月26日,携带GB…4的B…17飞临荷兰艾姆伊登,这一次,盟军预定轰炸的工厂上空浓云密布,行动被迫取消。这也是GB…4的最后一次实战行动。此后不久,整个GB…4研发计划即告中止。
⊙ 挥之不去的厄运
9月,位于加莱的V型导弹阵地已被占领。盟军高层决定让尚未取得任务战果的“阿弗洛狄特”行动把目标转向位于赫尔戈兰的德军大型U型潜艇基地。这个目标紧跟海岸线,无须深入内陆,防空炮火的威胁相对较小。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军方也对BQ…7/8进行了新的改进。两种机型都加装了FM系统,BQ…7换装了AN/ARW…1型接收机,控制飞机则换装了配套的AN/ARW…18信号发射机。考虑到海峡地区能见度差异较大,BQ…7上还加装了尤里卡/利贝卡导航系统和烟幕发生器,其机身上半部分也换成了更醒目的黄色涂色。
9月3日,美海军的BQ…8率先恢复行动。这一次,操作人员控制着“孩子”准确炸中了一个小岛,炸点周围1公里的建筑均遭破坏。此次行动唯一的不足就是操作员过于紧张,错将赫尔戈兰旁边的一个小岛当作了目标。9月11日,美陆航的一架BQ…7卡斯托尔改型也冲向了赫尔戈兰。卡斯托尔制导系统的确有很大的改进,但仅仅在抵达目标前10秒,一枚高射炮弹直接命中BQ…7,后者坠落在距离海岸200米处爆炸。三天后,行动小组攻击了赫明斯腾德特的炼油厂,但两架BQ…7卡斯托尔改型因恶劣天气原因均未能命中目标。
10月15日、30日,盟国再次对赫尔戈兰发动两波攻击。攻击的效果只能用混乱来形容。两架“孩子”坠海,一架误炸了当地居民区。还有一架则飞进了瑞典边界,坠毁在特罗尔黑坦一处农场,而它的机组成员则跳伞降落在了丹麦。
尽管没有任何战果,盟军高层似乎对行动仍存侥幸心理。10月27日,行动部队得到指令将攻击目标转向德国腹地的工业中心。12月5日,行动部队受命攻击赫尔福德,然而,这一路上都是云层浓密,接近杜默西时,云层出现缺口。机组人员决定就此下降高度,寻求机会目标。一架“孩子”在引导下炸中了海尔德拉夫城南郊,另一架坠落在一片空地。在现场盘旋的蚊式侦察机飞行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剧烈的冲撞竟然没有引爆这枚巨型****。消息传回指挥部,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这些制导武器至今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反而是给德国人送过去一枚。蚊式侦察机立即接到指令务必用机枪引爆****。但飞行员没能完成这个任务。好在不久又传来消息说,几位靠近搜查的德军士兵触动了某个机关,轰炸机被引爆。
这种令人担心的事件很快又重演。1945年元旦,最后2架BQ…7在攻击奥登堡电站时均被高炮击中。其中1架坠落在奥登堡西南数英里处后爆炸。但另一架却坠落在城郊空地,没有爆炸,护航飞机在混乱中也没有注意到它。这一次,德国空军专家赶到了现场,拆走了机上无线电设备和遥控导航系统。
⊙ 黯然收场
尽管“阿弗洛狄特”行动的整体进展差强人意,但美军高层仍不准备就此罢手。11月,美陆军战略航空兵司令部建议将行动部队迁往欧洲大陆,以方便攻击德占区纵深目标,但这一要求遭到了英国战时内阁的强烈反对。丘吉尔首相亲自出面表示了担扰。英方认为,以这种武器的准头,在人口稠密的欧洲腹地实施攻击行动,恐怕很难避免重大人员伤亡。这既可能激怒德国对伦敦施加报复,更有可能为盟军带来政治上的麻烦。英美高层指挥部就此问题的争执一直僵持不下。1945年3月29日,罗斯福总统亲自给丘吉尔发来电报,要求恢复使用BQ…7,对鲁尔工业区实施特种轰炸。丘吉尔则继续用娴熟的政治套话婉拒。这种分歧一直持续到罗斯福去世也未见分晓,但此时大战的结果已无悬念。盟军已不再需要什么精确制导武器了,“阿弗洛狄特”行动随之也渐被遗忘。随着核武器时代的到来,美军对所谓精确制导武器的兴趣就更低了。谁曾想,从越南战争中悄然重生的“灵巧****”到海湾战争的战斧巡航导弹,世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常规制导武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或许正是因为在如今的精确打击行动中过于出彩,美军反而更不愿意谈及这段伤心往事。
摇控轰炸机战术数据
BQ…7BQ…8
机长22。78米20。22米
高5。82米5。46米
翼展31。64米33。53米
全重28600公斤29000公斤
飞行时速320公里/小时
升限11400米9100米
航程560公里3700 公里
发动机4台怀特R…4台帕拉特
1820…97型…惠特尼R…
1830…43型
单台功率1200马力1200马力
肯尼迪家族简介
1848年,有个叫帕特里克的爱尔兰人,因为当时席卷爱尔兰岛的饥荒,搭乘一条往来于大西洋两岸的货船,来到美国。他便是肯尼迪家族在美国的第一代先驱。他育有三女一子,男孩就叫帕特里克&;#183;约瑟夫。开酒吧的他帮助约翰&;#183;弗兰西斯&;#183;弗茨拉尔德,当上了马萨诸塞州议会的议员而积蓄了一大笔钱财。随后他又帮助儿子约瑟夫&;#183;帕特里克成为马萨诸塞州地区政府的银行监察官,后来又担任博立钢铁公司在昆西的造船厂厂长。1926年,他进军电影业,获利极丰,建立了肯尼迪家族“帝国”。他共生有四男五女,老大就是本文中的约瑟夫&;#183;肯尼迪中尉,其余三个儿子都步入政坛,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其中老二约翰先做参议员,后当总统,登上了美国政治的顶峰,在1963年被暗杀。老七罗伯特作过参议员,司法部长,在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时遭到暗杀。最年轻的爱德华则是一名参议员。
如今罗伯特的11个孩子继承了肯尼迪家族的本色:爱出风头、爱运动、爱政治。老大凯瑟琳曾任马里兰州副州长,声望甚佳,但2002年竞选州长时失败。老二约瑟夫曾任参议员,后来致力于一个非营利组织,老三小罗伯特&;#183;肯尼迪颇具先父之风,曾表示有意竞选纽约州长。老八克里斯托弗目前正在经商,是家族中最会敛财的一个。爱德华&;#183;肯尼迪参议员的三个孩子也都事业有成。32岁的帕特里克是来自罗得岛州的众议员,积极参与民主党事务角逐参议员的机会。
第460章八十年代新一辈的九大
尴尬一: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
网友评论:赶上教科书就换了好几代啊!
尴尬二:稀里糊涂大学混了四年,使尽****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二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
网友评论:混了四年拿了几个证,现在的工作的感觉就是被骗了,谁叫我们都是“第一次”啊,现在的大学生值几个钱啊。
尴尬三:千辛万苦进了外商独资企业当白领,还是世界五百强,才发现原来中国现在遍地是外企,五百强有499家都在中国有分号。干白领的活承受巨大压力天天加班挣得比民工又多不了多少,稍微发点牢骚就有老外拍桌子:你他妈什么玩意儿,上午把你fire下午我就能找一个!
网友评论:不幸的是已掉进外企!
尴尬四:福利分房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住房公积金少得可怜,又赶上无耻之徒畜牲一样遍地炒房,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才发现如果不吃不喝睡大街衣麻袋一年攒的钱才能买四五平米住房,贷款住进新房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要换贰拾年的贷款啊!
网友评论:没敢想买房,只想把房租交上。
尴尬五: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中学大学又普及诚信教育,工作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
网友评论:虽然假话倒是不说,但假酒喝了不少,抽烟那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尴尬六:他们说计划经济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他们说要普及素质教育,结果我们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刚摸到皮毛却连皮毛都不知道。一旦参加工作发现原来在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得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上这个班去考那个证。班上完了,证也考到了,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二百五。
网友评论:越来越觉得自己真是一个二百五。
尴尬七: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网上信息如潮如涌,不论是垃圾还是精华都让人疲惫不堪,没手机没电脑人家会觉得你生于陆拾年代,有人天天打游戏有人天天上网也有人天天在网上钓鱼——美人鱼出现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
网友评论:出现美人鱼,是人家的。
尴尬八:闯荡社会若干年发现一事无成一钱未赚一权未谋,必不得已重新拾起书本泡在这个考前冲刺那个精华笔记那个制胜宝典那个某某密题中,希望能够再去学校混个更高文凭给一次机会。
网友评论:正打算考研。
尴尬九: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十五年前“太阳是我们的,太阳是我们的,月亮……”,十年前“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八年前“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我闭上眼睛就成天黑”。
第461章伊万的袖中箭
冲锋枪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经历了几个迥然相异的发展阶段,最初它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近战武器出现在一战的阵地攻防战中;二战时期是自动武器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时期,在自动步枪还未正名的年代里,冲锋枪的使用相当普遍,在各个参战国都大量装备。战后,随着冷战的到来以及自动步枪技术的成熟,冲锋枪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恐怖活动的泛滥,世界各国再度“发现”了冲锋枪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反恐作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的反恐作战中,自动步枪因为弹丸威力太大、穿透力太强,不适合在人口密集的都市环境里使用,而且普通军用突击步枪长度接近1000毫米,完全不符合CQB作战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特种/特警部队极少在城市反恐作战中使用自动步枪。而****始终摆脱不了其作为自卫武器的配角地位,一些新型****,如HK公司为美国特种部队生产的MK…23进攻型****,虽然有进攻之名,但****本身的低射速、低火力持续能力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主战装备。因此,发射****弹,拥有良好精度、强大火力压制能力和火力持续性的现代冲锋枪成为特种/特警部队执行反恐任务尤其是都市反恐的首选。一时间数以百计的冲锋枪型号涌现出来,形成了世界枪坛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这个潮流中,俄罗斯却落在后面。由于前苏联时期国内局势安定以及攻势的国防战略决定了冲锋枪备受冷落的地位。直到20世纪末,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终结以及俄罗斯国内安全环境的急剧恶化,俄罗斯人发现,他们的特种部队所使用的由AK自动步枪改进而来的短突击步枪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因此,近些年来,在轻武器设计方面拥有雄厚实力的俄罗斯各枪械设计局先后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这些方案形态各异,性能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枪支尺寸小,重视隐蔽性;突出某一种特点而综合性能不佳等等。
尽管俄罗斯新一代冲锋枪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理念上都无法与HK公司的MP…5这样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相提并论,但这毕竟是俄罗斯枪械设计界在冷战后时代为适应安全形势的变化所走出的第一步。第一步总是蹒跚的,但也是值得牢记的。
○ KEDR/KlIN冲锋枪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叶夫根尼&;#183;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的设计师)就根据苏联军队的要求而设计了PP…71冲锋枪,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研制计划被搁置。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警察部门认识到需要增强他们在近距离战斗中的火力,小型冲锋枪的研制才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的设计师们以PP…71为技术蓝本,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进,研制出KEDR(俄文КЕДР)小型冲锋枪。小批量生产的KEDR冲锋枪装备了俄罗斯多个执法机构的特别行动部队。
在实际使用中,警察部门发现9&;#215;18毫米PM****弹威力不足,难以适应新的反恐作战的需要,因此要求伊热夫斯克工厂以新型的9&;#215;18毫米PMM****弹为基础研制新型冲锋枪。于是在1994年,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以KEDR为基础,对全枪结构进行了强化,以发射冲量更大的新型PMM****弹,新冲锋枪方案被命名为KLIN(俄文КЛИН)。KLIN冲锋枪作为KEDR的后续产品也被多个俄罗斯警察和安全部队装备,但装备数量并不大。目前正在研制缩短全长的KLIN…2型。
KEDR和KLIN都是典型的采用自由式枪机原理的冲锋枪,回转式击锺击发,开膛待击。两种冲锋枪结构都非常紧凑,KEDR冲锋枪的全长只有303毫米,展开枪托时也只有540毫米的长度。KLIN冲锋枪也仅比KEDR长了2毫米。它们的枪管长度都是120毫米,因为高冲量的PMM弹是削去顶端的圆锥弹体,为了让上膛过程更顺畅,KLIN冲锋枪的枪管在机匣中的位置前移了2毫米,延长了上膛坡道。两种冲锋枪的重量比捷克蝎式冲锋枪都要轻。
KEDR和KLIN在外表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结构也大致相同。KLIN只是对枪机内部作了一定改进以适应高膛压的PMM****弹。KEDR和KLIN的枪膛内都是有4条缠距240毫米的右旋膛线。当需要安装消声器时,KEDR/KLIN需要更换上一种外表有螺纹的短枪管,安装消声器后全枪长度增加了137毫米。KEDR/KLIN的机匣是由1毫米厚的冲压钢板铆接和焊接而成,最后经过了黑色磷酸盐处理。机匣尾由机器锻造,与冲压成形的折叠式金属枪托焊接在一起。冲压而成的金属扳机护圈焊接在机匣下方。枪机体是锻造的,左侧有整体式压簧杆,浮动的击针没有击针簧,有一个弹簧定位的拉壳钩。抛壳挺被固定在机匣左侧的内壁。枪机沿着机匣内的导轨移动,机匣导轨后端有两块可拆卸的挡板。复进簧套在一根导竿外,复进簧导杆后端有一块圆形档板,由一根销固定在复进簧导杆上。扳机的上方有快慢机/保险杆,机匣上的标记从下到下分别为:“AB”——全自动,“OD”——半自动,“P”——保险。
KEDR的理论最大射速是每分钟800发,由于PM****弹后坐力较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