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目,示人以阴阳家声气。据朱克敏的《雨窗消夏录》所记:“曾文正公尝谓吴敏树、郭嵩焘曰:我身后碑铭必属两君。他任捃饰,铭词结语,吾自为之,曰: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传万世。”他最后传人的口诀竟是后面这十二个字,怎不教儿女、友人、部属跌碎几千几万副眼镜?曾国藩平日讲的是孔孟儒道和程朱理学,经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熏陶,别人已经深信不疑了,至少也是将信将疑,他这位“伟大的导师”内心却根本不信,还有比这更荒诞的黑色幽默吗?!他还算好,良知未泯,真诚未绝,在生前,肯揭破自己神圣的假面,拆穿自己真实的谎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有一点“临终关怀”(不是生者关怀濒死者,反过来,而是濒死者关怀生者)。读了曾国藩出尔反尔的十二字“真经”,我不由得心中一凛,在这个悠谬之说蜂起的世界,你还能相信谁?谁又是值得你信任的“导师”?你很可能受骗一生,被洗脑一辈子,最终,那人大声告诉你,以往的折腾都是一场迷梦、一场游戏、一场灵魂的“浩劫”,你能受得了这一恶补吗?你还能心平气和?在封建王朝的君臣中,凡是有大手段大学问的,都以给大众洗脑为平生快事,一级一级往下洗,直将万民的大脑洗成了一盘盘空白磁带,他们才能恣意妄为,举国上下,也没有几人质疑他们的恶行,丑剧一幕接一幕。曾国藩显然是一个坏榜样,最终他还忍不住破坏了行规,可想而知,九泉之下他必定会遭致后世洗脑界的高明同行暴谇痛殴一顿。
四、力倡勤俭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
有成”,“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不望子孙做大官,只望做读书明理君子”,“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曾国藩正是基于这样清醒的认识,才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训导诸弟诸子诸侄克勤克俭,不可懒惰 
奢靡。在他极力提倡的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中,“勤”、“俭”居然排在一、二位,偌大一个“忠”字却被挤到后面。你别说,他这一“笨招”还确实行之有效。曾氏家族人才辈出,虽过五世而君子之泽未斩,便是一个雄辩有力的证明。
一个人身居高位,享有厚禄,还力倡勤俭,不知你信不信,我却打算冒险信他一回。北宋的大史学家司马光曾用“俭以养德,清以修身”八字教诲其子司马康;与司马光同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也终生念念不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母训;明末理学家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更是深入人心,其中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旧日的读书人几乎口口能诵。曾国藩一生之计在于勤,著述就不用说了,光是那些日记和书信,要在倥偬辗转之中,万机百务之余,年年写月月写日日写,就相当不容易。曾国藩有早起的习惯,他常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别人“起得早,捡个金元宝”,还说过“早起三日当一工”的话。他恪守的八字家规“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中第三项便是早起。带兵期间,曾国藩天还未亮就起床,明炮一响,布席开餐,众幕僚均以此为苦。李鸿章后来对人说: “我老师实在厉害,从前我在他大营中,从他办事,他每天一早起来,六点钟就吃早饭,我贪睡总赶不上。他偏要等我一同上桌。我没法,只得勉强赶起,胡乱盥洗一番,朦胧前去过卯,真叫受罪。等日久习以为常了,也渐觉苦尽甘来。我日后办事,亦能早起,才知受益不尽。这都是我老师造就出来的。……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大家到齐才操筷吃饭。饭吃完了,时间尚有余裕,众人即围坐谈论,经史子集,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实用的发言,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堂课。他老人家又最爱讲笑话,讲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个个东倒西歪的。他自己偏一些不笑,以五个指头作耙,只管捋须,穆然端坐,若无其事。教人笑又不敢笑,止又不能止,这真被他摆弄得苦了。”
李鸿章的这段讲话十分传神,说明曾国藩虽是一位道学先生,却并非那种面目可憎,言
语无味的角色。
自古以来,多少钟鸣鼎食之家相继败落,都是因为子孙骄奢淫逸所致。曾国藩出将入相,最担心的就是子孙长处于富贵乡里,习惯过一种寄生虫似的生活,渐渐蜕化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随时随地言传身教,对家中子弟的训诫可谓苦口婆心:“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又说:“勤俭持家,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饭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他说得很有道理,若要家泽绵远,的确舍“勤俭”二字则别无可取。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曾国藩嫁女儿,嫁奁一律为二百两银子,这个数目在当时攀比成风的官场可是显得有点寒伧。身为两江总督,曾国藩还不惮其烦,为家中媳妇女儿们亲制了一份功课单,具体内容抄撮如下:
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每日验一次。巳午刻,纺棉或绩麻。衣事。三日验一次。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五日验一次。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可缝衣。粗工。每月验一次。
曹操临死之际,犹念念不忘分香卖履,大“奸雄”心细如发,不免遭到晋代名士陆机调侃,因而贻笑后世。应该说,曹操与曾国藩都是内圣外王的典型人物,他们治国平天下时运用铜肝铁腕,心肠都够狠够黑,未必可爱可敬;他们真正的可爱可敬之处往往体现在诸多相对次要的细节上,勤俭便是其中之一。曾国藩身兼将相,位冠百僚,为大学士一等侯两江总督,竟腾出心思来为媳妇女儿辈制定“功课单”,也难免会被今日某些豪门公仆嘲笑为“吃饱了撑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曾国藩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只要你有颗平常心,就不会对他每一举每一动都嗤之以鼻。同治七年(1868年)五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十六字口诀:“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还在日记中说:“士欲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日厚日实。厚者勿忌人;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即便在晚清那样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末世里,大臣中仍有曾国藩这般力倡勤俭和谨厚务实的清明之士。众口喧阗地否定晚清,这并不能突出今人的高明之处,惟有狠下一番甄别的功夫,且与现实相比照,看看那些人事还有多少站得住脚,才可见出我们的眼光如何。
曾国藩规模远大,综理密微,以勤廉为本,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一辈子活得真够累真够苦的。他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却亲手练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劲的民兵组织(湘军),他首建义旗,终成大功,可算是一位传奇人物。后来,慈禧太后想利用声威浩大的义和团打击外来侵华势力,便是预先从湘军身上看到了民气可用,民间武装力量可恃,认为外敌虽气势汹汹,强龙难压地头蛇。但义和团要对付的是无论军纪武装还是后备财力都远远优于太平天国的八国联军,因此好一顿反文明、反人性的歇斯底里大发作后,便输得惨不忍睹。
五、曾国藩是那个时代特异的产物
某些学者喜欢津津乐道历史人物的局限性,连孙中山先生也在他们的“狙击”名单中。任何人都是某个特定时代的产物,那么试问,谁又能逃出“局限性”这个怪圈?今人多多少少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熏陶,对封建持否定态度无疑是对的,但对于历史人物,则须审慎看待。仿佛不能要求盐碱地上长出蓊蓊郁郁的森林一样,我们也不能要求封建社会的石板田中长出具有现代思想的庄稼,而只能要求那片荒地上较好的作物。曾国藩即是这样的作物。
天生鹰眼的历史学者梁启超对近人多有苛 
评,少有推许,可他着实对曾国藩说了一大篇好话。他称赞曾国藩“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如斯而已”,他对曾国藩的志向、趣致、性格、胸怀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充满了敬意。
诚然,作为近代史上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曾国藩主观上是清王朝的铁杆保护者,客观上却又是它的掘墓人,正由于湘军与淮军的极大成功助长了地方军阀的势力,最终使清王朝眼睁睁地看着南方诸省纷纷独立,却无可奈何。这种走向愿望反面的结局和被后世史学界封为“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显然是曾国藩始料未及的。时至今日,一位关心历史的读者单凭个人好恶完全可以不喜欢曾国藩,但也没必要回避他,忽略他,在曾国藩身上既有封建时代政治家光明温暖的一面,又有阴暗冷酷的一面,今人正可以将他作为最典型的标本细细剖析。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之所以能够猛然振作,能够有大抱负、大担当、大作为,都与曾国
藩这只“领头羊”将湘军做大做强息息相关,正是他,开启了一道湖南人才资源的大闸,最
终赢得“半部中国近代史为湘人写就”的盛赞。曾国藩是近代湖南一面最具感召力的旗帜,这么说,绝不是一句讨好的捧场话。即便是蔡锷那样具有民主政治理念的现代名将也曾亲手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将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兵的语录汇集起来,逐条加以评点,作为军事将领的教科书。以往,人们受到片面的历史观念误导,又有许多政治立场上的顾忌,不敢取这个角度去看,确实情有可原。如今,曾国藩走出了浓厚的妖氛,成为了热门人物,世人的态度也再度裂变为二:
一是依然莫名其妙地鄙视他,依然人云亦云地咒骂他,视他为近代阴贼险狠、凶神恶煞的最高代表;二是奉他为近代完人和圣之时者,将他的《挺经》和《家书》视作修身立业的至尊经典。
应该说,这两种具有极端倾向的态度都有失偏颇,曾国藩既不是什么成色十足的刽子手和卖国贼,也不是什么近乎完美的英雄和圣人,他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特异的产物,你可说他亦白亦黑,亦好亦坏,亦忠亦奸,亦正亦邪。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至于他信守了一辈子的那套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论,是不是仍足以代表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方向?这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了。
第350章波斯帝国创立者
           居鲁士大帝(约公元前559—530年在位)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他所创建的国家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在铭文中;他骄傲地说:“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王族子弟离奇身世 
公元前7世纪,在今伊朗西部居住着两个伊朗语部落群体,波斯在南,米底(又译米堤亚)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伦一起摧毁了亚述帝国,米底从此号称帝国,成为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波斯人成为他们的臣属。居鲁士就是波斯人与米底人通婚的后代。 
居鲁士的离奇身世,被号称西方“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详细记录在他的巨著《历史》中。米底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梦中,梦见女儿芒达妮的后代将夺取自己的王位并成为亚细亚的霸主。于是,他决定将女儿嫁给地位较低且性格温顺的波斯王子冈比西斯,以便使女儿的后代失去问鼎米底王权的资格。但在女儿****时,这位国王又被一个恶梦惊醒:他梦见从女儿的肚子里长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个亚细亚。为防不测,国王决定外孙一降生就把他处死。 
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居鲁士。他一生下来,就被交给国王的亲信大臣哈尔帕哥斯处理。大臣不敢自己动手,便把孩子转交给一个牧人,命他弃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刚产下一个死婴,他们于是留下了居鲁士,用自己的死婴顶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语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后有传说称居鲁士童年时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鲁士10岁的时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国王的游戏。被孩子们推举为国王的居鲁士,鞭笞了一个抗命的贵族之子。事情越闹越大,以至于国王阿斯提阿格斯亲自介入调查,居鲁士的身份终于被发现。宫廷祭司说,这个孩子已经在游戏中成为国王,不会再第二次成为国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终于消除疑虑,将居鲁士送回波斯。 
灭亡米底创立帝国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曾奉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哥斯便开始与他联络,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则约为内应。原来,当初国王发现哈尔帕哥斯未杀死居鲁士,一气之下,把此大臣13岁的独生子杀死,并烹成菜肴,让哈尔帕哥斯当面吃下。据上面提到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这位大臣“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让他冷静思考如何报杀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义反抗米底。为了说服波斯人追随自己,他命令全体波斯人带镰刀集合,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将超过3公里见方的土地开垦出来。在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居鲁士发出第二道命令,让他们在次日沐浴更衣后集合。居鲁士宰杀了他父亲所有的绵羊、山羊和牛,并准备了酒和各种美食犒劳波斯全军。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尽情饮宴。此时,居鲁士问他们是喜欢第一天的劳苦还是第二天的享乐。听到大家都选择了后者,居鲁士说:“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们听我的话,就会享受无数像今日这般的幸福;如果你们不肯听我的话,那就要受到无数像昨天那样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鲁士为领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国。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 
骆驼克马队征服吕底亚 
波斯的西方强邻吕底亚的国王克洛伊索斯看到居鲁士日益强大,非常担心,想趁波斯立国未稳,出兵将它灭掉。在出征之前,他派人去著名的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祈求神喻,得到的神喻是:如果他出兵进攻波斯,他就可以灭掉一个大帝国。大喜过望的他再次请求神喻,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一匹骡子变成米底国王,你这个两腿瘦弱的吕底亚人,就必须沿着多石的海尔谟斯河逃跑。”既然米底国王永远不可能是一匹骡子,克洛伊索斯于公元前547年大胆出兵,攻打波斯。 
克洛伊索斯焚毁了他遇到的第一座波斯城市普特里亚(今土耳其中部),闻讯赶来的居鲁士在这里与吕底亚会战。吕底亚军队中配备长矛的骑兵在技术上占了上风,但居鲁士的军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双方互有伤亡,未分胜负,克洛伊索斯于是决定退兵。 
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鲁士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军队进攻波斯,竟然主动出击,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