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时,古巴革命运动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了寻找活动基地,来到了墨西哥。1955年6月的一个夜晚,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在墨西哥城埃姆帕朗街49号会面。两人一见如故,通宵畅谈各种国际政治问题。最后,格瓦拉同意参加正在筹划的古巴远征军。
1956年11月25日深夜两点钟,八十二名古巴远征军成员,在墨西哥湾的图克斯潘港悄悄登上“格拉玛”号游艇,开始向古巴进发。格瓦拉作为“格拉玛”号名册上最早两名成员之一,和大家一起唱起古巴国歌和《七月二十六日赞歌》。由于风急浪高,大部分人都晕船了,经过七天七夜的紧张搏斗,12月2日,他们终于到达古巴东南部科洛腊多斯海滩一个叫贝利克的地方。他们刚一登陆,就遭到敌机的袭击。巴蒂斯塔政府的军队随即跟踪而来。部队来不及休整就与敌人展开了周旋。格瓦拉作为随军医生,一面治疗伤病,一面参加战斗,他不仅受哮喘病的折磨,在12月5日的战斗中还受了伤。部队历经千辛万苦,转移到层峦叠嶂的马埃斯特腊山区,开辟游击根据地。1957年1月14日,在拉普拉塔河口打了第一个胜仗,格瓦拉表现出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顽强的斗争意志。他经常出色地完成任务。1957年5月28日,他参加著名的乌维罗战斗,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战斗结束后,他留下照顾伤员,并克服困难带领他们回到了部队。从此以后,他崭露头角,不久就被提升为第二纵队(后来叫第四纵队。当时有七十五人,下辖三个排,相当于连队(的指挥员。7月,荣获少校军衔。以后,他指挥了布埃西托和翁布里托等多次战斗,与卡斯特罗的部队密切配合,迫使敌人退出了马埃斯特腊山区。
1958年5月,游击队打退了敌人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随后便转入了反攻。8月31日,格瓦拉率领一路部队突破敌人的重重阻拦,向拉斯维利亚斯省挺进。他们负责切断敌人的主要交通线,破坏敌人组织的选举。12月底,在袭击交通枢纽圣克拉腊城的战役中,格瓦拉带领不足三百人的纵队,攻进并解放了这个有坦克、大炮和几千步兵守卫的城市,使敌人处于崩溃之势。接着,游击队挥师东进,解放了首都哈瓦那。格瓦拉满载鲜花和荣誉进入这个城市,成了一个传奇式的游击大师。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于1959年1月9日被新政府宣布为古巴公民。同年9月任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工业部主任。1959年11月…1961年2月任国家银行行长。1961年2月…1965年任工业部长。1962年…1965年任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领导委员会****处成员。他先后访问过埃及、印度、日本、南斯拉夫、苏联、阿尔及利亚、刚果(金(等三十多个国家。1960年11月和1965年2月访问过中国。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总结自己从事游击战的经验,撰写了《游击战》、《游击战:一种手段》、《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游击中心论”、“大陆革命论”等思想理论。他认为,夺取政权最基本的手段是“游击战”,即“非正规的武装斗争道路”。游击战士是最有战斗力的先锋队成员,是社会的改造者。革命的胜利要靠游击队实现。19 65年4月,格瓦拉从古巴神秘地“失踪”了。原来,他曾先后支持拉美一些革命者,在危地马拉、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海地和阿根廷等国实验他的理论,但都一一失败了。因此,他决定亲自出马,重新回到游击斗争中去,发动拉丁美洲的革命。1965年4月1日,他致函卡斯特罗,辞去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和古巴的军籍军衔,准备去“世界的另一些山地”进行斗争。6月,他带领一支约一百二十五名古巴游击队员的小分队,开赴非洲的金沙萨地区,化名“塔图司令员”,支援那里的起义军,想在非洲的心脏地区建立一个新古巴。但起义军屡遭挫折,格瓦拉认为这里不适宜建立游击中心,便撤回了古巴游击队。9月,格瓦拉决定在玻利维亚的尼阿卡瓦苏建立游击中心。尼阿卡瓦苏处于圣克鲁斯省一个被数以百计峻削的丛山所包围的峡谷之中。峡谷里布满了繁茂的热带植物。他们准备以此为中心,将安第斯山变成马埃斯特腊山区。
1966年11月,格瓦拉化装成一位秃顶、戴眼镜的乌拉圭商人,从蒙得维的亚经巴西圣保罗市乘飞机抵达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他声称是美洲国家组织的特使,要从事社会调查工作,乘车抵达了尼阿卡瓦苏。他在这里准备训练一批游击队员,然后展开游击活动。但是由于他的活动没有得到玻利维亚的支持,因而难以招募到玻利维亚人。游击队经初步训练后外出行军时,很快就被政府军队发现和包围。于是,游击队过早地暴露了自己,不得不与政府军队展开艰苦的周旋和战斗,1967年8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游击队的秘密仓库被搜获,城市中的联络网也遭到破坏,游击队的处境从此更加困难。格瓦拉率军左冲右突。始终不能改变局势,加上伤病员增加,不得不兵分两路,进行突围。8月31日,以华金为首的一路游击战士在横渡马西库里河时,遭到敌人伏击,全部壮烈牺牲。格瓦拉率领的十六名游击队员被围于尤罗峡谷。10月8日下午1时,游击队滑下峡谷准备突围。但敌人的包围圈已经密合,随着密集的机枪声,格瓦拉腿部中弹受伤。当他包扎伤口时,敌人已出现在他面前。格瓦拉镇静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敌人立即将他押送到附近的拉伊格拉村。敌军总部立即用直升飞机派来了高级军官和美国****情报局的特务。次日黎明,敌人的军区司令等大小头目乘直升飞机到达,以便确认被俘者是否真是格瓦拉,并对格瓦拉进行审讯。格瓦拉临危不惧,坚定地回答敌人:“革命是永垂不朽的。”敌人见无法使他屈服,经请示玻利维亚总统和美国驻玻使馆同意,于10月9日下午杀害了格瓦拉。
1967年10月15日,古巴当局证实了格瓦拉罹难的消息,并将10月15日定为“游击队员日”。10月18日,古巴群众在革命广场悼念格瓦拉。古巴****委员会第一****和革命政府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致悼词,高度评价了格瓦拉的一生,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无与伦比的领导人”。
第245章德军元帅隆美尔
隆美尔…埃尔温(1891…1944),法西斯德国陆军元帅。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亲临第一线指挥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5月12日下午到达缪斯河。这时,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5月13日清晨,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乓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先发制人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佯,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军打败。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
速度第一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 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 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并于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16日,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 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隆美尔把取得北非战场胜利的主要原因,总结为:“速度第一。”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 沙漠之狐”。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49岁。
不久,德军在非洲战场遭到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 44年7月20日,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