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II风暴高速鱼雷交付使用,这是一种超空泡鱼雷。该鱼雷无制导系统,采用直航攻击弹道,航速高达200节,射程15000米。当时维克托III级核潜艇的噪声已降到了135分贝左右,因此能保证其隐蔽进入距对方潜艇很近的范围内展开进攻。而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发射VA…III风暴高速鱼雷,对方潜艇根本来不及规避。
除了用于反潜反舰的鱼雷外,维克托家族也可以装备多种导弹。SS…N…15是一种由533毫米鱼雷管发射反舰/反潜导弹,类似美国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其战斗部可以是10…20千吨级的核战斗部或者轻型鱼雷。采用鱼雷作战斗部的反潜型由水下发射,钻出水面后采用惯性制导飞向目标,当临近目标时其鱼雷战斗部脱离,采用自寻的方式攻击敌潜艇,苏联称其为火箭助推鱼雷。其反舰射程为37…45公里,反潜射程为45…50公里。SS…N…16则是一种由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的反舰/反潜导弹,可以认为是SS…N…15的改进型。其反潜型战斗部为一个Type…40鱼雷或者10千吨级的核战斗部,射程在100公里左右。此外,西方认为维克托III级的后期型号上还装备了采用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的SS…N…21和SS…N…22两种导弹,前者是一种巡航导弹,苏联编号为Kh…55/Kh…65,它采用惯性加地形匹配制导,采用尾部吊挂的涡扇发动机推进,最大射程达到2500到3000公里。而SS…N…22则是大家熟知的装于现代级驱逐舰上的反舰导弹的潜射版。
◎ 不露面的主角
1985年5月29日到7月1日,苏联红海军在“农庄海滩”以北的广阔海域实施了代号为“左舷”的大规模的联合演习。其目的主要是在北约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多用途核动力潜艇的巡逻区域内展示实力,并研练反潜战术战法。隶属北方舰队的5艘维克托级核潜艇参加了行动(分别是维克托I级的K…147、维克托II级的K…488和维克托III级的K…299、K…324、K…502)。
此时,美国海军当然不会错过侦察并试探苏联潜艇的天赐良机。美国海军迅速展开了积极的猎潜行动,但是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整个行动期间,只有在噪音方面有缺陷的维克托II级的K…488号潜艇短时被北约的反潜力量跟踪,除此之外美军一无所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潜艇却满载而归。此次苏联核潜艇所有的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一对一地跟踪美国海军的战略导弹核潜艇。K…324号核潜艇就曾经3次跟踪上美国核潜艇,累计时间达到28小时。K…147号曾经用被动声纳等设备监视并跟踪了美国一艘西蒙&;#183;包里沃号(拉菲特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长达6天,而美方潜艇对此全然不知。此次演习不仅使苏联潜艇了解了美国潜艇的噪音特性,更演练了突破反潜网的战术。
两年后的1987年3月到6月间,在当时的苏联红海军新任司令乌莱迪米&;#183;车尼温海军上将的指挥下,苏联核潜艇再次展开了代号为“阿托那”的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同上次相同。(演习区域位于大西洋的马尾海域)。这次苏联红海军同样派出5艘维克托级核潜艇参加行动, 它们分别是K…244、K…255、K…298、K…299、K…324、K…524,这次全部是北方舰队的维克托III级核潜艇。这些潜艇鱼贯离开了位于巴伦支海的基地,直奔大西洋。不过它们可不是孤军深入,与此同时,数量不少的苏联反潜飞机起飞配合,另外两艘装备拖曳阵列声纳的科洛格夫级侦察船也配合行动进行支援。
此时北约的反潜网也在高度关注着苏联潜艇的动向。开始,美国的反潜侦察系统能够轻易探测到高速航行的苏联潜艇,但是当它们突破一艘北约核潜艇的拦截防线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起初,美军指挥官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觉得这群潜艇早晚会被发现的。但是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苏联潜艇仍然不知去向。这时美军指挥官才感觉不妙,毕竟这些来意不明但绝对是不怀好意的苏俄潜艇在自己的“辖区”内秘密活动。此刻,美军不得不动用大西洋舰队所有的反潜力量,包括P…3反潜巡逻机、多艘攻击型核潜艇(包括那艘被“突破”的)、3个水面战斗群和三艘“声学研究船”,英国海军后来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但是仍然无法找到苏联的维克托级潜艇。直到8个月后美国人才在马尾海附近发现了苏联核潜艇的踪迹。这次行动也说明,即便是噪音达到135分贝的维克托III 也足以穿破世界上最强大的反潜网。
◎ 越洋航行
维克托级核潜艇经常在北冰洋冰盖下的广阔海域内巡弋,以寻找可能出现的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1971年,在北冰洋执行任务的K…149号潜艇在冰层下活动了30多天。1977年,另一艘该级潜艇K…481号也在同一海域的冰层下巡逻了28天。
然而,在冰层下最为复杂艰难的航程是由上校指挥官维拉迪米尔&;#183;普罗托朴普夫指挥的K…524号完成的(K…524号是一艘维克托III级潜艇,美方资料称其1989年服役,与俄方材料有所出入)。1985年,这艘潜艇从北冰洋驶往大西洋,但是为了不进入北约潜艇的拦截线,它们选择了一条从没有走过的航线:从格林兰岛东北部穿过。
潜艇首先通过了法兰西约瑟夫地海峡,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第一次从水下,或者说冰层下面穿越法兰西约瑟夫地海峡。可以说这是一次开辟航线之旅,海峡内的很多情况都不是很清楚,这是相当危险的。潜艇先进入了林肯海,穿过了狭窄而又很浅的罗宾逊海峡和肯尼迪海峡,它们分别位于格凌兰岛与格兰德和格里娜之间,穿过加纳湾一侧然后通过史密斯海峡进入位于格凌兰岛和加拿大的巴芬岛之间的巴芬湾。
这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航线,航线上有大量的冰山和对航海威胁很大的暗礁,稍有不甚或许真的要搭上潜艇艇员的性命了。后来这艘艇的艇长说:“在巴芬海,没有安全深度,我们只能用声纳的规避模式,并且通过声纳操纵员的报告来进行导航航行。”最后,苏联潜艇毫发未损而又悄无声息的进入了大西洋,在这里它发现了美国的航母,并进行了模拟攻击。为了表彰在这次航行中指挥官的机智和英勇,这次行动的指挥官维拉迪米尔&;#183;普罗托朴普夫荣获了苏联英雄勋章。
1974年,K…314号潜艇成为苏联第一艘穿越大洋的潜艇(航线为大西洋…德雷克海峡…太平洋),两年以后,K…469号打破了这个航行记录,它从大西洋经过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太平洋并返回。
一些维克托级核潜艇在役期间进行了越洋航行,包括在冰层以下的航行,它们通常是从位于巴伦支海的基地前往堪察加半岛,其中包括:
K…454,苏联红海军第一艘从巴伦支海驶往太平洋的潜艇。
K…469,1976年1月护送K…171号潜艇从北方舰队出发,穿越大西洋到达太平洋舰队。K…469号还有一次以潜望镜高度靠近南级洲的表面。在大西洋,两艘潜艇航行时仅相距18链。它们在不同的高度一起通过了德雷克海峡,同时保持着频繁的水下联系。两艘潜艇分别在太平洋穿过了赤道,并通过不同的路线到达堪察加半岛。他们在3月到达了汇合点,两艘潜艇花费80天,总共航行了21754海里。
K…517曾护航一艘德尔塔III级弹道导弹核潜艇,K…506号,从北方舰队航行至太平洋舰队。1979年9月1日,K…513号、K…517、K…255和K…414号甚至在北极点浮出水面。
当然,维克托级潜艇的每次出海并不都那么一帆风顺,难免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
◎ 事故中的故事
1984年3月21日,一艘K…314号(维克托I级)潜艇奉命监视跟踪美国航母编队。当时美国海军正和韩国部队举行代号为“时代精神”的联合演习。潜艇突然上浮到潜望镜深度以便监视CV…63小鹰号航母,小鹰号航母上起飞的反潜机也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个噪音达160分贝的家伙,但K…314仍然我行我素逐渐和航母靠近,似乎要进行拦截。突然间处于潜望镜深度的潜艇试图穿越航母,但是由于航母吃水过深,K…314同航母相撞了。这导致潜艇的指挥塔、非耐压壳体、水平舵面、右水平尾舵和螺旋桨轴受到损坏,潜艇不得不上浮水面,而且由于失去动力也无法前进。此后,潜艇被拖曳回船厂进行维修。不过美国航母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甚至更糟。它不得不停靠到附近的日本船坞中进行维修。这次事故表明,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反潜防护能力远没有达到令人放心的地步。尽管美国官方宣称在苏联潜艇冲撞之前,他们早就发现了潜艇并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进攻,但这个“不幸的错误”还是发生了。美国人没想到苏联人会用潜艇撞击其航母,认为这或许就是苏联潜艇的一个失误,但是想一想苏联军队多次用冲撞的方式同入侵者进行斗争的历史,这也不足为奇了。
在冷战期间最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在K…324号上。1984年12月,这艘潜艇正在美国的大西洋海岸巡逻。它的任务之一就是跟踪FF…1038 号护卫舰,它当时正在试验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下救生系统UUTASS(拖曳式穿着救生系统)。对于苏联红海军来说,关于TASS的一些技术信息相当重要。时间一秒秒的过去了,但是美国舰只在最后关头令人失望地返回了基地。尽管苏联艇长恨不得跟到美军基地里去,但这可是美国海军的“地界”,容不得势单力孤的苏联核潜艇乱来,同时上级也命令潜艇离开此海域。但是正当K…324号试图掉头离开时,潜艇艇身突然发生强烈震动,无法行动,此时必须将汽轮机停止下来并浮出水面。当潜艇上浮后,艇员才赫然发现螺旋桨上绕了几百米长的美制天线,这可是山姆大叔的好玩意。不久美国海军的两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出现在附近海域。美国驱逐舰很可能就是为了夺回这机密的天线而来的。苏联潜艇被美国军舰夹在中间,动弹不得。
在后来的10天里,美国军舰一直伴随在苏联潜艇周围,苏联潜艇也寸步难行。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了。美舰试图近距离穿越潜艇尾部以割断绕在苏联潜艇螺旋桨上的天线,但是并没有成功。这种紧张的对峙直到一艘苏联阿尔丹号船的来临才得到缓解。美舰看到它已无法将机密的天线取回了,因为如果美国军舰再进行挑衅或许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最后,美国军舰返回了基地,K…324号潜艇被拖到古巴进行维修,山姆大叔的礼物则被送回苏联本土进行研究。
苏联核潜艇的命名
苏联的核潜艇种类多、级别多、数量多、名字更多。苏联红海军将核潜艇分为弹道导弹核潜艇、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巡航导弹核潜艇。鱼雷型攻击核潜艇主要用于反潜,也可反舰,如本文介绍的维克托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则是专门对付美国航母编队的大型核潜艇,武器以垂直发射的巡航导弹为主,如奥斯卡级核潜艇。当然,后两者有合并的趋势。苏联潜艇的命名首先是一个项目发展代号,如671(维克托级)、971(阿库拉级)等等,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苏联红海军的代号,如671级为鲈鱼级,971级为台风级。此外,北约还给苏联核潜艇一个编号,通常为26个字母中的一个,如A、V、S,其另一种称法为字母的摩尔代码,如A对应阿尔法级。不仅如此,北约还按照惯例给每一级苏联核潜艇起一个代号,如台风级(SSBN)。另外苏联(俄罗斯)还给每艘核潜艇授予以K开头的编号(类似舷号)和命名。再加上国内的翻译有的音译,有的意译,故造成苏联核潜艇的称呼较为混乱。
维克托III级的继承和发展
与前两代维克托级潜艇相比,维克托III的性能有较大提高。这源于它对原有优点的继承和新技术的采用。维克托家族的潜艇壳体结构继承了苏俄潜艇的一向风格:采用双壳体,维克托III也不利外。其耐压壳是由AK…29高强度合金钢建造,其抗屈力为10公斤/厘米2。耐压壳体钢板的厚度为35毫米,除了船尾以外的结构隔框均在耐压壳体外部的舷间空间内。在当时设计者讨论了使用高强度钛合金作耐压壳体的可能性,但是由于钛合金的加工比较复杂,加工设备也比较昂贵,且加工的效率低,最终耐压壳体还是用合金钢来制造。但根据后来解密的材料表明,该级潜艇的控制舵面都是由钛合金制造的。此外,该级潜艇也是苏联第一种用钛合金制造各种高压管路的潜艇。非耐压壳体、指挥塔围壳、艇尾垂直舵和水平舵都是由低磁钢材建造。不仅如此,消磁装置也装上了潜艇,这使船体结构变得更复杂,但是也同样使对方反潜飞机的磁探仪很难发现目标。
维克托III的耐压壳体被分为同维克托I 相同的7个水密隔舱,这7个舱分别为:鱼雷发射管、电池、生活舱;****控制室,食品储存和辅助设备舱;反应堆舱;汽轮机舱;电子及辅助系统,医疗区舱;柴油发电机和生活区;尾舵室,包括辅助推进电机和厨房。
流线型的桅杆和天线以及指挥塔围壳都是由Amg…61铝合金制造的,这些合金经过了特殊的处理。指挥塔围壳上的升降装置装备包括PZNS…10航海潜望镜,MRP…10 敌我识别天线,Albatros(信天翁)雷达,VAN…M(或者安尼斯)和Iva(柳条)通信天线。Zavesa(眼罩)无线电定位仪和通气管。流线型桅杆和非耐压壳体得到特殊加强,以便能在结冰的海域安全行动。
维克托III是第一次采用****集中控制系统的苏联舰艇。****集中控制系统由OKB…781设计局设计,其代号为Volfram…671。它将分散的机械、设备、传感器和高压空气系统、各种泵、通风系统、空气情况监测系统、各部分受力等分系统测得的数据源(总共超过700种)收集到****处理器并进行分析、控制。
为了减少潜艇的噪音,主减速箱体和沿用维克托II级潜艇的自动变速箱都装在减震支架上,蒸汽发生器单元安放在两级减震阀上,这种两级的减振浮阀美国在海狼级上才开始使用,只不过技术水平和性能更高。但是这种更为复杂的装置大大增加了动力舱的长度,这使舱内可利用空间更加狭小。非耐压壳体的消声瓦可以大幅减少噪音。艇表面的排水孔也降低到最少,大量的排气口和排水口被可开启的阀门代替,以减少流体噪音。通过采用新技术和使用减震浮阀,各型设备和壳体都进行了声学隔离,维克托III级的噪音降低到135分贝左右,达到美国鲟鱼级潜艇的水平。
维克托III级换了新型的垂直尾舵,尾舵顶部安装了放置声纳的整流罩,这也是苏联首艘采用在垂直尾舵上安装尾锥的潜艇。由于苏联严格的保密制度,当西方发现这级潜艇时,推断这个尾锥是神秘的磁流体推进装置,甚为惊讶。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拖曳式声纳而已。
第244章游击战大师格瓦拉
1928年6月14日,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一个资本家兼庄园主家庭。
1953年3月毕业,取得了医生资格。这时,他决定先到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一所麻风病人收容所工作。当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车站与父母告别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美洲士兵向你们告别了。”
同年12月,他到达危地马拉。当时,阿本斯总统正在实行某些反帝反封建的措施,因而受到美国的反对。格瓦拉挺身投入保卫阿本斯政权的斗争,积极为阿本斯民主政府服务。他曾呼吁建立民兵组织对付国内外的反动派。阿本斯政权失败后,他被美国****情报局列入黑名单,于是越过边界潜逃到墨西哥。
这时,古巴革命运动的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了寻找活动基地,来到了墨西哥。1955年6月的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