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挥笔一画,鬼众们仍然死于当场,只有六大魔王不死,但也仆翻在地,爬不起来,叩头救饶。
张道陵不许,用笔竖着一砍,将面前山峰劈为两半。
魔王再无法飞越山头,大声哀求说:“我们再不敢为非作歹,恳求饶命,此后一定在西方世界居住,再不来此地。”
张道陵这才放他们归去,余下的鬼帅,也表示受管束。
张道陵仍怕他们心中不服,于是对他们说道:“看来你们心中不服,且再给你们一个比试的机会,如果斗得过我,便让你们自由。”
刘元达等一听,正中下怀,答:“好,就这么办!”
张道陵命人烧起一堆火来,投身在火中,却脚底生青莲,踩着莲花徐徐出来,鬼帅们也拿出神通,跳入火中,谁知神通不灵,被火烧着。
张道陵又在木、水、土石中进出自如,鬼帅们却处处碰壁,一怒之下,八大鬼帅变成八只大老虎扑来。
张道陵变做一只巨狮,将八虎赶走。
鬼帅又变成八条飞龙径来抓人。
张道陵摇身一变,成为专吃龙属的大鹏金翅鸟,来啄龙的眼睛,八龙只好仓皇逃走。
这样变化斗法多时,看看鬼神已近技穷,张道陵用手一指,化一重万余斤的巨石,用藕丝悬着,挂在鬼兵阵营上空,又变成两只老鼠窜上去啃藕丝,那巨石眼见立即要掉下来,鬼帅们这才同声哀求:“请饶我们,一定远离此地,再不敢虐害百姓。”
张道陵于是下令五方八部、六大鬼王统统会盟于青城山。
张道陵使人住阳间,鬼居幽冥,六大鬼王回到酆都,八部鬼神流放西域。
有些鬼众舍不得四川的好地盘,还赖着不想走。张道陵发起怒来,画一幅符送上云霄,片刻之间,风雨雷电轰鸣,空中飞来无数刀箭,鬼兵这才逃得无影无踪。
张道陵青城山大战百万鬼兵,真是惊心动魄!迄今在青城山还留有遗迹:天师洞后有一座十数丈高的巨石,裂成两半,传说便是当年天师诛魔,用笔划开的。
其实从这个传说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当初人鬼混沌不分,三界混为一体,不分阴阳,是张道陵划分人鬼殊途,将鬼魂赶往阴曹地府,净化人间正道,为我们茅山正道的创立,铺平了道路。
这也解释了张道陵被道教尊称为“祖天师”的原因了。
天师道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这些都是历代各派系道教所追求的道义。
而且在天师道出现以前,是没有所谓的“道士”这个称呼的,“道士”这一称谓,也是张道陵所开创。
张道陵规定,天师为全教区最高领导,初入道的称为道民,能为道徒和病人作祈祷仪式的称为道士,这一称呼被后世沿用至今。
由于张道陵的功绩,玉皇大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所以天师道也被称作正一道,他在逝世前授给长子衡斩邪二剑,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创立的天师道一直在民间传到今天。
不过天师道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祖天师张道陵化去后,由儿子张衡接任,史称嗣天师。张衡去世后,又由子张鲁接任,是为系天师。
到了第四代孙张盛时,回归迁居江西鹰潭龙虎山,子孙世传其业,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张天师。
所以天师道称谓正一道,都是张氏一派。
民国初期,已传至六十三代张恩薄。
到六十三代以后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认证下一代天师,使得张天师职位停传。当初六十三代张恩薄天师追随******离开大陆(解放时被国家定为牛鬼蛇神和大地主),狼狈逃亡台湾。
张恩薄本来要传给长子,但长子青年夭亡。张家一族有没有选举出新的人选,于是至今天师职位悬空未定。大陆内地道教方面则表示不承认任何六十四代或六十五代天师。
所以天师道在传到地六十三代,延续一千八宝多年之后,因为无人继承,天师道也算是名存实亡了。
(本章完)
第110章 茅山正道历史(下)()
天师道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的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依据,承袭神仙方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救世济人的最高境界。
说白了,天师道在道法的修炼上,就是一个集大成者,通俗讲就是比较综合,包罗万象。
而且天师道第一代天师规定,
所以,中国的道教,随着时间的发展,就从天师道这一正统的教派里面,又分离出几个派系。
这些派系,根据修炼内容侧重的不同,以及追求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分支,分别是:宿土、麻衣、众阁、全真以及我们的茅山。
这几个派系,在中国的道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时期,可以说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们先说前面的四个。
宿土,主风水,攻建筑,就是所谓的风水大师,。
宿土这一派别的实力算是最弱的,因为它没有自己系统的教派组织,教义也只有一本《易经》,基本上都融入到其他的派别中生存,所以一般修行的道士,都会些风水学,不过历史上还是涌现出了许多比较有名的风水大师,我记得历史书上有个叫僧一行的就是个风水大师。
古往今来,中国人都讲究风水,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
宿土一派因为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宿土派在道教之中,是最为富有的一派,从来不缺钱。
不过宿土派的下场也是最惨的一支。
古代皇帝选择自己的墓葬位置时,都非常重视风水,所以基本上都会召集一大批宿土派人士测风水,皇帝为了防止参加关闭葬陵地宫的工匠以及风水师泄漏机密,在这些工匠设置机关、关闭地宫大门之后,墓道的大门门随即关闭,没有人能出来,都会成了皇帝的陪葬。
麻衣,主占卜,看相。
这个应该常见,在天桥上,或者某个旅游景点的附近,常常有摆摊算命的,大多用的都是麻衣占卜看相。
在我们老家,就有这么一个会算命的人,他不让人喊他算命的,让喊“先生”,据说这个先生名气大,牛气的很,脾气也很臭,规定自己是麻衣传人,不可以泄露天机太多,每天只肯算命二十次,也就是只给二十人算命,所以要找他算命,还需要挂号,光挂号费都好几百块,没有挂号预约的,就是求爷爷告奶奶,他也无动于衷,可即便是这样,找他算命的人,几乎天天门庭若市,把他捧上天,称他为“神算子”。
不过这些都是江湖骗子,不足为信,因为真正的麻衣,已经在**********破四旧的时候,被红卫兵给灭了。
麻衣派的始祖是麻衣道者,麻衣道者,姓李,名和。生于北宋年代,河南南阳内乡人。
说他你可能不知道,但是说陈抟老祖你总知道吧,陈抟老祖可是麻衣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师父就是麻衣道者,是宋代一位仙风道骨式传奇高僧,既精通相术,擅长易学、术数,并将其熔为一炉。
麻衣派的教义有《麻衣神相》、《火珠林》和一部由陈抟老祖以注释形式流传下来的易学论著《麻衣正易心法》一卷,其中以《麻衣神相》最为经典。
陈抟老祖的弟子陈义山则在集天下所有术数、堪舆、医卜、奇门、星象门派之大成后,写成了一部奇书《义山公录》,门内弟子秉持造福世人、以和为贵等原则,入世修行,与老百姓居住在一起,也是粗布麻衣,这也是后来人称麻衣派的一个原因。
麻衣派也不是完全是文的,也有主武的,而法宝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就是麻衣圣刀。
但是因为麻衣派是生存在老百姓当中的,当**********开展时,麻衣派因为所有弟子都在俗世修行,于是麻衣派就被当成了重点打击对象,经过了十年的打击,而现在市面流传的《麻衣神相》便是麻衣派最经典的著作,经过十年的打压,麻衣派终于承受不了巨大的打击从道教的历史舞台上渐渐消失。
众阁,主修行,追求得道成仙。
其实道教各个教派都是在追求得道成仙,尤其是全真教,但与全真不同的是众阁更注重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根据《汉书:道德传》记载,早在汉初,道教便分离出了众阁与全真的雏形,众阁的道术修炼比较出名的是年过三百却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飞檐走壁、点石成金之能有如蝼蚁之聚等等。
我觉得众阁这一派是最不现实的,古往今来几千年,有鬼,有妖怪,甚至有魔鬼我信,但是神仙,我就不信了,毕竟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即便是我们的祖师爷,也只不过留一缕残魄在世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众阁的名头却很响亮,因为有一个更加名气响亮的教派的名头和它有关,后世的武当,便是道教众阁的分支。
接下来我们说全真。
全真教注重身体修行,把人的潜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
这个我们最不陌生,全真教的名气,可以说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都处于所有教派之上。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道士,都是全真教弟子,让我们对全真教非常了解,最著名的就是祖师王重阳和全真七子。
全真道派,也称全真教和全真道,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始终代表着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为“太上玄门正宗”。
全真教也是唯一可以和天师道相提并论的教派。
开宗祖师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王重阳早年的时候曾应武举为状元,不过后来辞官归隐。
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偶然遇到神仙,据传是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八仙之二,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创立全真教。
全真教的兴盛在元朝。
元朝前期,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乃至所有宗教事务,为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尹志平、李志长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4'
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天师道,则大都衰落不振。
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继承了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家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
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现在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龙门祖庭之一的北京白云观。
好了,接下来终于到我们茅山正道了。
(本章完)
第111章 茅山正道历史(附加一)()
我们茅山正道,听完白安妮的讲解之后,给我个人感觉就是众阁和全真结合的产物,既讲究修行,也注重个人潜能的激发,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驱鬼镇妖。
为了避免你们听起来有些方,我先列一个关系式:
天师道是道教的一个分支。
上清派是天师道的一个分支。
茅山宗是上清派的一个分支。
茅山正道是茅山宗的一个分支。
这就相当于数学上的子集、全集、补集一类的问题。
各位现在清楚了吗?
如果清楚了我们就来理一下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天师道我们之前讲过了,一直都是道教正统的分支,那么我们就首先说上清派。
上清派是由天师道衍变、分化而来。上清派的出现,其实是反映了民间道教转向士族道教发展的变化。
天师道的传承乃是世袭制,而且张天师一系基本都是平民出身,说白了就是普通的民间组织,影响虽大,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入流,被上层人士所不齿。
直到东晋时期,由于南下的司马氏政权对江南士族存有戒心,造成许多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他们便以老庄思想作为精神寄托,并因此而加入到道教信仰者的队伍中来。这些人均是世家大族出身,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较高,所以对原本天师道中反映下层平民的那些思想感到不满,对原来道教中存在的浅陋庸俗的科仪教戒甚是鄙夷。
于是,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对旧的天师道进行扬弃改造。
首先尊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因为他们认为“太清”之上还有“上清”,皈依上清派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师道的“太清”更高,所以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而不是天师道的太上老君。
在修炼方法上,重在调意和精神修养,通过炼神达到炼形,不重符策、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
当然最大的区别是天师道尊称教门中人为“天师”,也就是“张天师”,而上清派不称天师,改称“宗师”,称第几代宗师。
上清派一直传到第九代宗师,也就是我们的祖师爷,陶弘景。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我们的祖师爷,也是上清派的一员,他是上清派第八代宗师陆修静的二传弟子,前期对上清派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遂成上清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后来祖师爷隐居茅山,并以茅山为祖庭,继续修道,此后“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世人改称上清派为“茅山宗”,上清派遂为茅山宗所承袭而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祖师爷继承上清派道统又开创茅山宗,使茅山宗不断发展壮大,在道教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
接着就正式进入我们茅山宗的介绍了。
祖师爷在归隐茅山以后,继承上清派祖师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派教义《上清经》,并且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也就是后来的茅山术的前身)及历史的《真诰》以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正式创立茅山宗。
经祖师爷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茅山宗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
当然,既然我们祖师爷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所以祖师爷所定制的茅山宗教义肯定继承了上清派的教义,不过祖师爷还是做了许多更改。
首先在供奉的神灵上,道教是一个多神结构的宗教奉祀庞大的神团系统,上清派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为最高神,但是我们茅山宗又回到了原先的道教,依旧奉太上老君为最高神,所以你看我们的咒语,最后一句都是“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是因为我们所借的道,都是太上老君赐予的,而不是其他的神。
不过我们茅山宗在供奉的神灵上,又增加了几个神,比如元始天尊,当然还有我们茅山宗特有的神灵,也就是我们的祖师“三茅真君。”
这个时候你们可能会问了,我们的祖师爷不是陶弘景吗,怎么又成“三茅真君”了?
这要从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