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很大可能上,是好的。
这就奇怪了,如果车子没有问题的话,那为什么会发生车祸呢?
据悉,林大海的妻子当天并不是醉酒驾驶,也不是疲劳驾驶,总之,林大海的妻子并不是在一个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开的车。
这就更加奇怪了。事发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车辆路过,也没有任何的目击证人这一类的人,这说明,林大海的妻子应该不是要特意避开某个人,或是车子,所以才出的事儿。
毕竟,如果真的是因为避让才出事儿的的话,那就应该会有相关的目击证人,不可能一个都没有。
既然车子没有任何问题,林大海的妻子的意识也没有任何问题,周围也没有什么障碍物这一类的,那到底是为什么出的事儿呢?
可惜最后是车子坠落山崖,并且起火,导致根本就无从下手,又死无对证。否则的话,这结案报告,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儿的。
张启东看完了林大海妻子的案件之后,就又看起了林大海儿子的案件。说真的,张启东觉得这个案子其实也蛮多疑点的。
别的不说,就绳子突然断裂这一点儿,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张启东因为自己是个父亲的关系,所以他知道,父母对于孩子,其实是最在意的。自己吃得差点儿,过得苦点儿,都没有关系,关键就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过得好。
所以即使林大海家里可能的确是没什么钱,但是张启东相信林大海和他的妻子应该也会竭尽全力,给自己孩子力所能及最好的一切。
那这最好的一切里头,肯定也包括了自己孩子的行走训练带。
行走训练带这种东西多重要啊,要是挑个质量次点儿的,就不说会被拽断那么极端的例子了,勒着孩子,孩子也会觉得不舒服啊。所以一般情况下,怎么可能会为了贪那点儿小便宜,买一个质量很差的呢。
再说了,质量次,顶多也就是勒着孩子点儿,不舒服了点儿,活活给勒断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而且张启东看到报告上明确写着,林大海孩子的那个行走训练带像是已经用了很久了,十分的老旧,被勒断的地方,其实有被磨损的痕迹。
可是关键在于,林大海的孩子他当时才多大呀,这统共才用了多少次啊,怎么就被磨损了呢。
总不可能,这是林露小的时候用剩下的,林大海夫妻为了能省点儿钱,想想觉得反正也还能用,就这么给自己的小儿子用了吧?
可这也不可能啊。如果真的是林露用剩下的,那厂家怎么肯甘心乖乖掏钱呢,肯定是要闹上一闹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就是林露小的时候用剩下的,所以才会磨损,甚至导致断裂,而厂家又觉得逝者已逝,也就同意了赔钱。
可是,林大海他们一家人,在厂家赔钱私了以后,竟然就同意了,也是让人没有办法理解啊。
将心比心,如果换成是张启东,童童出了这样儿的事儿,那自己肯定是不可能会善罢甘休的。
就算不能让厂家蹲监狱,吃牢饭,也肯定要让他们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至少,怎么说都该让厂子倒闭吧。
可是林大海他们一家却没有。收了钱之后,只不过是简单地办了一下小儿子的丧事,然后就这么过去了。竟然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太多的疑点,都让张启东觉得实在奇怪。
最后,张启东看的,当然就是林大海的案子了。因为林大海这案子离奇,所以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字记录,只有几张当时现场拍的照片。
张启东在看到其中一张照片的时候,他愣了一下。想了想,还是觉得有点儿不大确定,就叫了小徐过来,把照片拿给她去看。
小徐看着那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大滩殷红的血迹,旁边还有一个花瓶,花瓶碎片落了一地,原本在花瓶里头的水全部就流了出来。
小徐觉得奇怪,这份档案自己刚刚也看过了,虽然觉得离奇吧,但也没有发现什么太具体的疑点。
这会儿小徐看着自己手里的照片,奇怪地问张启东说:“怎么了吗?”
张启东也不多废话,直接就拿手指点了点照片上的一个小角落说:“这个,你有没有觉得眼熟?”
小徐顺着张启东的手指看了过去,发现在那个小角落里,有几条颜色为黑色,长条状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灰尘,又好像是虫子。不过小徐看着,的确是有点儿眼熟。
“你说,这个像不像是水蛭?”张启东终于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小徐在听了张启东的话后,又认真地观察了一下那几个小东西,发现还真是有有点儿像。
小徐犹豫着点了点头说:“这么猛一看的话,的确是有点儿像。不过,我也不能够太确定。毕竟,谁会在自己的家里养水蛭呢。”
张启东点了点头说:“没错,问题就出在了这儿。如果真的是水蛭的话,谁会在自己的家里养水蛭呢?”
水蛭是一种会出现在田里的虫子。这种虫子生活在湿度高的地方,在南方的一些稻田里还挺常见的。
水蛭这种虫子,恶心就恶心在它会吸人的血。蚊子虽然也会吸人的血,但是蚊子毕竟吸得少,就是被叮过以后会痒一阵儿而已。
可是要是被水蛭给盯上了,那可就惨了。如果不被它吸饱,它是绝对不会从你的身上离开的。
小徐愣了一下问:“局长,你刚刚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张启东解释说:“这应该就是水蛭没错了。你看它的样子。如果是灰尘的话,怎么会是这样儿的呢。可如果是别的虫子,那也说不通啊。毕竟,养水蛭也好,在家里养别的虫子也好,都会觉得挺奇怪的。”
张启东刚刚其实看到那张图片的第一眼,就已经在心里确定了七八分了。但是还是不敢确定,所以才会叫了小徐过来的。
毕竟小徐是从小跟着外公外婆一块儿长大的,所以她会见过这个水蛭,能认得出来也说不定。
话虽然是这么说没错,可小徐还是没有太明白张启东到底是从这几条小小的水蛭身上发现了什么,或者说是找到了什么突破口。
张启东看小徐还是一副云里雾里的样子,就忍不住出声打算cue她一下说:“你再好好儿地回忆一下,死者林大海,是因为什么才会被医院方面判定是死亡的?”
小徐回忆了一下刚刚从报告上看到的内容说:“是因为失血过多,所以医院才会判定他死亡的。”
说到这儿,小徐突然就顿住了问张启东说:“局长,难不成,你的意思是说,林大海失血过多的原因,其实是跟这几条水蛭有关系。”
张启东点了点头,同时赞赏地看了小徐一眼说:“你想的没有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嗯,真是孺子可教也啊。”
第322章 舍近求远()
张启东的心里一个大胆的猜想。有没有可能,林大海所谓的大出血,其实是和这些水蛭有关呢?
会不会,是林大海利用了这些水蛭,让它们吸饱了自己的血,然后再将它们杀死,放出那些血,伪造出了大出血,重伤身亡的假象呢?
张启东在心里有了这么一个猜想,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可偏偏又说不上来是哪里有问题。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张启东不是臭皮匠,但也绝对称不上是诸葛亮。古往今来,集思广益才是王道,所以张启东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了身侧的小徐。
小徐听了之后,立刻就提出了她所认为的本案中不合理的地方说:“不对啊,如果是这样的话,林大海让那些水蛭吸到了足够的血,然后杀死水蛭,放出血,再自己逃走,那他是不还是大出血了嘛。”
张启东听了这话,也陷入了沉默。
突然,电光火石间,张启东像是想到了什么,就扭头对着小徐说:“我好像,知道了什么。”
小徐奇怪地看着张启东,不知道他到底是想到了什么。张启东对着小徐说:“你一会儿跟我一块儿到z市去一趟。我需要验证一下我心里的猜测是不是真的有可能行得通。”
小徐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张启东对着众人说:“我现在和小徐一块儿去z市,吕一留在警局里,综合两方的档案,找出案件中所有的疑点,然后到时候再去顺藤摸瓜。马一和张可可两个人去找一下林大海的女儿,还有他的一些亲戚。”
张启东顿了顿,接着说:“林大海失血过多了也好,肯定是活不成了也好,但不管怎么说,人到现在都没有被找到,这总是事实。都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找到林大海。这对于我们能不能顺利破案,有很大的影响。”
张可可和马一两个人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
张启东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既然大家都已经明白了,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我们就立刻行动吧。”
张启东说完,自己就率先离开了办公室。小徐因为和他是一队的的关系,所以就抬脚跟了上去。
张可可和马一两个人,也在两人之后,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张启东和小徐两个人上了车以后,就立刻发动车子,然后朝着z市的方向去了。因为昨天张启东已经和老赵两个人去过了一趟z市,相同的路线,在昨晚已经跑过一趟了,所以,这一次倒也并不觉得太陌生。
加上张启东的职业习惯,导致他昨天在跟着导航走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在记路线。哪个路口该左拐了,哪个路口该右拐了,张启东的心里可以说是清清楚楚的。
小徐看张启东这一路都没有开导航,并且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好像很熟悉这路线,就忍不住奇怪地问:“局长,你之前来过这儿吗?”
“嗯,来过。”张启东点了点头,淡淡地应了声,“就昨天的事儿。”
小徐听张启东这么说,顿时就反应过来了。难怪昨天小徐一直都没有看到张启东,大家伙儿一块儿吃中饭的时候,也不见张启东他来食堂,当时还觉得挺奇怪呢。
张启东这个人,思想观念都比较老,在对待吃饭那件事儿上也一样。
张可可她们总喜欢点外卖,因为食堂大叔的手艺虽然说还可以,吃着也挺经济实惠,但菜色毕竟就那么几样儿。肉末烧茄子,茄子烧肉末,翻来覆去,统共就这些。
但是外卖就不一样了,不仅选择多了,菜色也是各式各样,而且常常推陈出新,总有新菜色出来。
张启东和张可可她们不一样儿,他从来都是不点外卖的。
张启东总觉得,外卖不干净。油也不干净,菜也不新鲜,尤其是那些红烧的菜,里头不知道放了多少酱油、味精,这些都对人不好。
比五步蛇,毒蝎子,毒蜈蚣,更加莫测,更加恶毒,更会置人于死地的,不是别的,是人心。人心险恶,人心难测,人心不古,这些词儿的存在,全部都是有道理的。
外头的餐馆,大食堂那种的还好些,像那种快餐小餐馆儿,用的都不是什么好油,菜也都是掰掉了不新鲜的叶子,然后再炒给客人吃的。
更别提那些大料的添加了,都跟不要钱儿似的在往锅里放。
张启东始终都在心里坚信,外头的餐馆不健康。以前年轻的时候,没这个意识,不在意。后来有了一定的年纪了以后,这意识就有了。
在外头办案的时候,没办法,那只能硬着头皮,将就着吃。但是在警局,既然是有这个条件,可以吃到健康的饭菜,那当然要吃食堂了。
饭能吃的进去,咽的下去,就差不多了,要求不能太多。
吃饭本来就是一种能量的补给,能量够了,可以支撑着主人完成一天的人类活动,就足够了。
至于好吃难吃,多吃少吃,张启东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高的要求。
也是因为这样,张启东一直都是吃食堂的。昨天小徐没在食堂里看到张启东,就觉得很奇怪。
从前也有过张启东看案子入了迷,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最后错过了吃饭的先例。但是这次不一样,最近又没有什么大案要案的,张启东没有什么需要他特别去忙的事情啊。
小徐就问了张可可她们,结果都说没看到张启东离开过办公室,大家伙儿都是一天没见着他了。
这会儿小徐听了张启东的话,登时就明白了。难怪昨天她听工位在门口附近的一个小警员说什么有一个局长的朋友来找局长,看来那个人,应该就是保险公司方面的人了。
再看张启东这会儿对于这个路线的熟悉程度,看来,昨天张启东人不在,应该就是和他的那个朋友一块儿已经去过一趟z市了。
张启东和小徐两个人很快就抵达了z市,张启东把车子开到了昨天的那家医院,然后停好了车。
小徐觉得奇怪,明明是来查什么水蛭,大出血之类的,可怎么到这医院来了呢。林大海的尸体不是没有被找到嘛,那来这儿干嘛。
小徐虽然想不通,但也根本来不及问,因为在她愣神的这档口,张启东已经下车了。小徐只好也连忙下车,然后跟上张启东的脚步。
走着走着,小徐就又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了。张启东这根本就是朝着医院外面的方向在走啊。
他大费周章地来医院,却不进医院,而是往医院外头走,那他是要去哪儿呢?如果小徐她没有记错的话,之前资料上写着的林大海家里的地址,似乎并不在医院附近吧。
小徐一声不吭地跟在张启东的身后,一面又暗暗观察着后者。
小徐不知道,张启东他其实根本就是奔着那个流动献血车去的。
张启东出了医院的大门以后,朝着左右方向看了看,果然很快就看到了那辆流动献血车。
张启东朝着那辆流动献血车走了过去,然后二话不说地就上了车。
小徐看着张启东这一连串的举动,顿时就傻眼儿了。虽然不知道自己头儿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眼,但小徐思考了一下之后还是跟了上去。
张启东和小徐两个人一走进那辆流动献血车,就立刻有个护士朝着他们走了过来,站定之后,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们两个人一遍问:“请问你们两位是过来献血的吗?”
张启东冲着那个护士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是她所理解的那样儿说:“只有我一个人献血,她不献。”
张启东口中的那个“她”,当然就是和他一块儿走进来的小徐了。
那个护士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清楚了,然后就走开,去拿工具去了。
小徐趁着护士转身离开的那个空当儿,赶紧问正前方的张启东说:“局长,我们不是来办案的吗?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就要献血啊?”
张启东意味深长地看了小徐一眼说:“我们不是要查那个大出血的事儿嘛,那当然要问这里的护士了。毕竟她们是最最专业的了。”
小徐听了张启东这话,还是有点儿没大理解。为什么说这里的护士是最最专业的呢?这旁边不就是家三甲医院嘛,医院里的医生,不说专家了,就是普通的大夫,那也肯定比这儿的护士要知道的多啊。
小徐之所以会这么想,倒没有什么歧视这里的护士的意思,她只不过是单纯地认为,医生比护士要难考许多,经验与知识,都是可以几乎完胜护士的。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特特意意地离开医院,跑这儿来问护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