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护士点了点头,想到对方隔着电话,并不能看到,就立刻开口说:“有的,他把自己的警官证拿出来给我看过了,的的确确是警察没错。他们说是为了一个案子来找您的。”
“案子?”院长听了小护士这话以后,就更加一头雾水了。自己又没有干什么坏事,那能是什么案子呢。
想了想,院长还是对着小护士说:“那好,那我知道了,你让他们两个人过来,到我的办公室里来吧。”
小护士应了一声,说了声“好”,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以后,小护士对着张启东和老赵说:“院长他现在就在办公室里,那你们快点儿过去吧。你们顺着左手边的那条走廊一直走下去,走到大概是中间的位置的时候,就到了。反正门牌上是写明了院长办公室的,你们看到门牌,就知道了。”
张启东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又对着小护士道了声“谢谢”,然后才和老赵一块儿离开。
张启东和老赵两个人跟着那个小护士的指引,一直朝着左手边的走廊往前走着。等走两个人到了大概中间位置的时候,果然就看到其中一个办公室上面的门牌上,赫然写着“院长办公室”五个大字。
张启东和老赵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看来就是这里没错了。
因为办公室的门紧闭着的关系,于是张启东抬手,敲了三下门。
很快,里头的人就有了回应,对着张启东说:“门没锁,直接进来吧。”
张启东见自己得到了里头的人的许可,就开门走了进去。
电脑桌前的院长抬头,看了眼张启东和老赵问:“你们就是特特意意过来找我的警察吗?”
老赵因为自己的身份并不是警察,但是打从一开始就被误会,也懒得解释了。这会儿听院长这么说,就没有任何的反应,也没有作声。
张启东本来就是货真价实的警察,当然就点了点头,对着院长说:“没错,我就是警察。”
张启东说着,就又拿出了才放进自己的衣服口袋不久,可能都还没有捂热的警官证,展示给院长看。
院长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语气和态度和和缓了许多,对着张启东和老赵说:“到沙发上去坐着说吧。”
说完,院长就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对着张启东和老赵,朝着沙发的方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张启东和老赵也没和院长客气,直接就朝着沙发的方向走了过去,然后一屁股坐下了下来。
院长去一旁的自动饮水机那儿给张启东和老赵倒了两杯水。
可能是因为是学医出身的关系吧,只见这院长先是倒了大概小半杯的冷水,然后又倒了小半杯中的小半杯的热水。等觉得差不多了,这才拿过去给张启东和老赵喝。
张启东和老赵刚好这一路赶来,又是问这个护士,又是问那个护士的,加上不比平时,大热天的,也的的确确是口干舌燥,就也不客气,拿起桌子上的水就喝了几大口。
这水温果然很宜人,刚刚好,既不会觉得烫着,又不会觉得太凉。
院长看到张启东和老赵两个人的眼里都有惊讶的神色闪过,就忍不住解释说:“这水温和口腔温度接近,大概是38摄氏度左右,所以你们喝着才会觉得刚刚好。”
张启东和老赵放下水杯,院长开口问:“我刚刚听护士说,你们是因为一个案子,所以才会过来找我的。到底是什么案子啊?”
“我们警方最近受理了保险公司方面的委托,在查几年前的一个疑似骗保的案件。我们了解到,那个死者,在死之前,曾经进过医院,所以我们就想来看看,那个死者,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进的医院。”张启东对着院长说。
“可是人不是已经死了吗?既然人的的确确是死了,保险公司也赔了,再去查几年前到底得过什么病,那有什么意义呢?”院长有点儿没太明白。
院长不是干保险这一行儿的,所以他不清楚。老赵看他不知道,就忍不住开始解释起来说:“当然有意义和必要了。我们必须得知道,那个死者,也就是被保险人,当初到底有没有违反最大诚信原则。”
第313章 大出血()
最大诚信原则,这是保险行业里头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保险合同能够生效的主要原则之一。
最大诚信原则,单单从字面上去理解也知道,肯定是要投保人履行自己的义务,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告知给保险公司。比如什么年龄到底是多大了啊,自己有没有什么过往病史,或者是家族病史啊,全都都要坦白。
如果投保人没有完全坦白的话,那这个保险合同,也就是不成立的。因为双方对于对方的信息获得得不够对等,这样子不公平。
比如说,如果投保人他明明是有心脏病的,但是他在保险的时候,没有跟保险公司明确的说明,后来他挂掉了,保险公司查出来他原来是有心脏病的,但是没有说,是可以不赔的。
所以最大诚信原则真的非常重要。这个案子也是一样,所以张启东和老赵这一趟到医院来,也很重要。
“所以,即使案子已经过去了很久了,也赔了钱了,而且当时你们医院方面也的的确确宣布了那个被保险人的死亡,可是如果保险公司在有效的诉讼时效内查出,那个被保险人其实是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的,那保险公司还是有追究的权利的。”老赵仔仔细细地跟院长解释。
院长听了以后,似懂非懂,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心说这年头当个警察还真是挺不容易的。不仅要会抓犯人,要会审案子,竟然还要会那么多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知识,连保险行业也要涉及。看来以后,各行各业的竞争恐怕就要更加激烈了。
院长又怎么会知道,老赵在保险公司待了那么多年了,就这些东西,这些最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他闭着眼睛都能倒着背下来。
院长想了想说:“我虽然可以理解你们因为那个什么什么诚信原则,所以不得不来医院找我,但是查看过往病历,那真的不可以。那是病人的隐私,我们不可以泄露。”
张启东对着院长说:“我们可以理解你们作为医生的难处,但是同时也希望你们可以理解理解我们。理解是相互的,你既然刚刚也说了,你自己其实是理解我们的,那既然这样,你就应该做出点儿实际行动出来,而不是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张启东顿了顿,接着说:“这个案子很有可能不是什么普通的案子。因为死者的那个家里,目前已经死了三个人了。如果不调查清楚的话,很有可能还要再接着死人。”
院长听到张启东这话,也愣了一下。人命关天,人命关天,人命是这个世界上,顶顶要紧的东西,再没有什么,会比人命更加要紧。
而那个死者的家里,竟然已经死了三个人了,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概念呢。死了一个人,就算是命案了,那死了三个人,这至少,得是比较严重,比较棘手的命案了吧。
院长沉默不语,仿佛陷入了思考,纠结到底要不要答应张启东。
张启东却似乎没有打算让院长纠结太久,又开口说:“院长,我知道你很为难,但是这个案子刻不容缓。每一次,那个家里有人死去,都是在过了诉讼时效以后的没多久。而上一个案子的诉讼时效,再过不久就也要过了,所以必须尽快把案子破除。”
院长低下头,双手收拢在一起,握成了一个空心拳头。手指关节微微发白,显示着他内心的挣扎。
张启东也低下头,稍稍凑近了一些院长,然后对着他说:“如果这个案子,真的没有那么简单,那个凶手,真的那么惨无人道,连自己的近亲都不放过,都会去杀害的话,难不成,你是想要成为凶手的帮凶吗?”
这句话,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院长苦笑了一声,然后对着张启东说:“我真是怕了你们警方了。真的是铁齿铜牙,比人家谈判官厉害多了,不知道强多少倍。”
张启东一听这话,就立刻摆摆手说:“这我可不敢当。人家真正的谈判官,那都可厉害了,深谙人的心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做到运筹帷幄。我这才哪儿跟哪儿啊。电视上放的那些谈判官都是骗人的,要是谈判官真都这样儿的话,早都饿死了,那还会有人去请他们呢。”
院长想了想,倒是也有道理。想到自己一个明明是接受过了高等教育的人,却相信了电视剧里那些糊弄糊弄小孩儿的话,就惭愧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后不说话了。
张启东站起了身,对着院长说:“好了,既然你自己也都已经同意了,那你快点儿带着我们去档案室,查看那个死者的过往病历吧。”
院长点了点头,然后也站起身,带着张启东和老赵离开了办公室。
走出办公室以后,三人乘坐电梯,上了顶楼。院长带着张启东和老赵绕进了一条空旷的走廊,附近都没有什么病人,或者是医生护士出入。
院长带着张启东和老赵朝前走,很快就走到了一个办公室门口。
办公室的门没有来,院长敲了敲门,里头的人抬头看了眼门的方向。
虽然管档案室的老大爷工作的地点是在这儿,而且长年累月都待在这儿,医院里到底有多少个医生,多少个护士,他可能不知道,也认不出来,但院长,他总还是知道的。
见过来的人是院长,管档案室的老大爷立刻就放下了自己手里的报纸,然后朝着院长走了过去,边走还边说:“哎呀,这不是院长嘛。您怎么过来了呢,是有什么事儿吗?”
院长点了点头说:“我们来查一个病人的过往病史,你忙你的去吧,我们自己找自己的。”
管档案室的老大爷一听这话,就点了点头,见既然没有自己的什么事儿了,就坐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然后拿起了桌上的报纸,继续看了起来。
这档案室里头保存着的一份份档案,全部都是医院接手过的各种有着疑难杂症的病人。
那些有着各式各样疑难杂症的病人不管是最后被治好了,还是没有被治好,最后全部都被仔仔细细地记录下了所有的治病记录。
这些全部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这些现在看着不起眼,好像一点儿也不重要的资料,保不齐就是以后推动世界医疗界向前发展的巨石。
所以医院方面并不敢怠慢,全部都被非常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档案室里,并且还由专门看管着。
当然,院长不知道张启东他们口中的那个死者,是不是也有着什么疑难杂症。毕竟医院里头每天进进出出那么多的病人,光这档案室里被编辑成档案的,就有好几百份了,又那么会记得其中的一个呢。
院长领着张启东和老赵到这个档案室里头来,不过是因为档案室里有一台专门的电脑,里头记录了医院里所有来看过病的病人的病史而已。
院长走到了那台电脑前面坐下,打开了它。电脑很快就被打开了,院长扭头问张启东:“那个死者叫什么名字?是来了我们医院以后,因为疑难杂症,最后不治身亡的吗?”
张启东当然不知道那么多,他只知道那是林露的父亲而已,其余的,和院长也差不多,都不清楚。这会儿听到院长发问了,张启东立刻就扭头,看向了自己身后的老赵。
老赵摇了摇头,回答说:“那个死者并不是因为什么疑难杂症,在你们医院里头死的。他是死在家里的,只不过死之前,曾经来过你们医院看过病。他的名字叫做林大海。”
院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就敲击了几下键盘,很快,电脑的显示器就显示出来了林大海的基本资料,自己他的所有病史。
因为电脑是根据时间顺序,正着排列下来的,所以陈列了许多。
张启东,老赵,还有院长三个人快速地浏览下来,前面记录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普通小病。
比如说是什么腹泻啦,发烧啦,歪伤脚啦,还有牙疼啦之类的,都不是什么值得注意的大病。
三人很快地看下来,他们很快就看到了最后。只见电脑上记录着,在家中地板上发现了属于林大海的血样大概1200cc,判定死亡。
张启东指着电脑显示器上的1200cc,问院长:“这是什么意思?你们都没有其他证据,只是因为这1200cc,就判定林大海死亡,这也太不严谨了点儿了吧?”
院长听到有人这样子质疑他的专业性,当然是感到不开心的。并且还不是背地里,偏偏还是当着他的面儿质疑,那就更加不开心了。
学医的,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严谨。这是因为学医的必须时时刻刻,处处严谨,一点儿差错都不能有。因为稍微一点儿差错,很有可能付出的代价就是一条人命。
其他行业,比如说保险业好了,不严谨,那最多最多,也就是多赔点儿钱,少赔点儿钱的事儿。
有句话说得好啊,在这个世界上,但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事儿,那就都不能算是事儿。真正难办的事儿,棘手的事儿,那都是不能够用金钱去摆平,去解决的。
比如说人命。一条人命值千金,绝对绝对是马虎不得的。不然,为什么在警方也是一样,无论是什么案子,但凡是个命案,那就是最大的,最迫切的,最先需要解决的呢。
这会儿张启东说不严谨,院长登时就不乐意了说:“不是的。之所以医院会下这样子的判定,那是因为在医学上,超过了1200cc,那就是属于大出血了。”
第314章 打翻的花瓶()
医学上其实是有把出血量仔仔细细地给划分了等级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大约有4000到5000毫升血液。如果这个成年人一次急性失血达到总血量的30%以上,即1200到1500毫升以上,那么这个成年人就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所以,当时医院方面的人在科学的检验之后,确认了地上的血的的确确都是来自于林大海的,并且地上的血超过了1200毫升以后,他们宣布了林大海的死亡。
一个失血过多,在理论上来推测,正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危在旦夕的人,无缘无故地消失了,并且没有得到任何及时的诊治,怎么可能活得下来。
医院方面并不是像张启东所猜想的那样,不负责任地下了这个结论的,他们也是有自己的根据在的。
医院和医院之间其实是有相互联系的。因为是命案,所以谁也不敢懈怠。在事发之后,院长马上就联系了全市大大小小所有的医院,让他们密切观察注意,看有没有一个叫做林大海的,失血过多,已经休克,或者还有点儿清醒意识在,但也已经奄奄一息了的人来医院里诊治。如果有的话,就立刻报告。
因为考虑到当时林大海失了1200毫升的血,所以院长敢肯定,林大海他不可能在没有任何急救手段的情况之下,离开本市,特特意意跑到外地去诊治。
院长的自信,来自于他心里很清楚,林大海的伤势不允许他在这个时候还到处乱跑。就算林大海执意为了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离开了本市,去了其他城市诊治,他也有极大的几率在路上就不治身亡。
因为失血过多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失血过多的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死。
本市的其他医院在两天后,全部都陆陆续续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