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杂货-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是又吵架了。”七娘学大人模样摇头叹息道。

    “好端端的怎的又吵起来了?”罗用也觉得他俩八成又吵架了。

    “谁人知晓?”

    说起来,罗四娘和白以茅这两个人也是奇葩,隔着好几千里地,好几个月才通一次信,就这般,他们都能吵得起来。

    二月份那时候便吵过一回,气得四娘一宿没睡,大半夜的,也是在这个院子里练刀。

第421章 先更新等一下捉虫() 
时间进入五月份以后; 这长安城中便是一日热过一日。

    罗用他们居住的县主府还好,地基比较高,这时候的有钱人家建房子; 就喜欢在房屋底下垫一个高高的土台子; 所以即便只有一层楼,进屋的时候也要走几个台阶; 像那皇宫里头的大殿; 地基就尤其高。

    长安夏日闷热; 蛇虫鼠蚁又多; 地基高些就比较有优势,不仅高爽; 也没有那么多虫子。

    不过那也就是上层阶级; 寻常百姓建房子; 哪能筑得起那般高的高台; 再说也不合规制。

    这天气一日热过一日; 蚊蝇也是一日多过一日,作为一县之长,罗用近来也颇忧心,这蚊蝇一旦多了起来,就很容易传染一些疾病; 像疟疾之类。

    其实罗用他们这一次在长安城中普及沼气池的时候; 另外还有一个附带工程; 那就是填埋渗井。

    所谓渗井; 就是一些人家在院中挖一口旱井; 然后再将一些无处可去的生活污水倒进井里,让它渗透到地下去。

    这般做法,眼前倒是干净了,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却很严重。

    早年隋文帝之所以要建大兴城,也就是现如今唐人居住的这个长安城新城,不仅是因为老城拥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下水污染太过严重,从井里打上来的井水都咸卤了,那还能吃吗?

    罗用他们这一次在普及沼气池的时候,顺便就把那些人家的渗井给填了,让他们别再把污水倒进渗井,倒沼气池里吧。

    至于沼气池里产生的沼液,因其具有较强的肥力,很多人家自家院里就有种菜,可以用来肥地。

    至于那些自家不种菜的,亦或是嫌弃其气味大不爱用的,便可以将这个沼气液让给别人。

    对于肥料,善耕作的中原人向来都是不嫌多的,从前便有那专们在城里收集粪尿的人,现如今这沼气池一建起来,粪尿便少有了,大多都进了沼气池,倒是多出来那些个沼气液沼气渣。

    要取沼气液很容易,每个沼气池都配有一个手压装置,不费多少力气便能压出沼气液。沼气渣麻烦些,县衙那边早早便贴出告示,说是要培训,让要学的人一早去报名。

    罗用他们在长安县这边一边建沼气池,一边填埋渗井,不仅他们自己这边要搞,还让万年县那边也一起搞。

    毕竟一座长安城分两边,东边万年县西边长安县,排水的沟渠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有长安县这边搞好了,万年县那边不搞,那也不顶什么用。

    关于这件事,罗用在朝堂之上说了好几次,却一直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万年县县令嫌他多管闲事,上朝下朝的时候,每每遇到罗用,那脸色都是很臭的,罗用却不以为意,一心一意就是要填井。

    这项工程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别看现在的长安新城还不像从前那座老城的污染那般严重,但也已经有迹可循。

    一方面,每年夏日蚊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长安城中有几条水渠,不是那排水的沟渠,而是从外面的河流引水进来的渠道。

    像长安县这一边的,便有漕渠、永安渠、清明渠,这几天水渠现在污染也都已经比较严重了,别说饮用,连淘米洗菜都不合适,勉强用来洗衣服还是可以。

    总体来说,与后世相比,这个污染程度也不算十分严重,但是随着长安城人口的不断增多,污染物的不断积累,污染程度必然也是会日益加重,所以从现在就开始治理,那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要做这些事情的话,难免又要花钱了,户部的那些人管着一整个国库的钱帛进出,一天到晚这个也说要钱那个也说要钱的,他们哪能个个都给,真要那么宽松,国库肯定早就空了,所以就很抠,一般都是能不给钱就不给钱。

    不过上回他们说没钱,结果罗用转脸就给他们搞了那么一件事情出来,弄得大家都很下不来台,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回他们也不跟罗用说没钱了,甚都不说,用沉默表示抗议。

    话说经过上回那个捐钱事件,罗用虽然顺利弄到了在长安县推广沼气池的资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的形象,使得朝中一些老古董们对他很是嫌弃。

    有那好事者,再一次宴饮之中询问罗用,问他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

    结果罗用就说了:“会因为这点小事嫌弃我的人,都是不值得交往的人,没什么好在意的。”

    结果他这话很快就被人给传了出去。

    “我呸!谁要跟他交往啊。”

    “着实有些太得意了。”

    “真把自己当块宝!”

    “你看我要是再给他一个好脸,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

    罗用:说得好像从前给过我好脸一般。

    事实上罗用确实也不怎么关心这些人的态度,他现在除了关心沼气池的推广进度,更关心的是蒸汽机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

    这件事目前虽然还没有实现,但他知道那都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这件事成为现实,那也就代表着,布料的价钱会下降很多,很多原本家里没几块布料的人家,将来或许就可以用比较少量的钱币亦或是粮食,换取到足够一家人使用的布料。

    从结果上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个变革的过程,难免也会对一些群体造成伤害,比如说一些老式的布坊、织户,还有很多很多除了纺纱织布以外别无所长的女子。

    罗用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个伤害降低到最小。

    在长安县城南的常安坊,有一叶姓人家,家中有女名阿燕,二十几岁的年纪,早前也是嫁过人,奈何无所出,一纸休书,便被夫家休回了娘家。

    她们家在常安坊那个院子颇大,住的人却也很多。

    在这长安城中,也不似乡下地方,上面的老人过世之后,兄弟们便各自分家,现成的屋子若是不够分,便另寻他处,重新建一处便是。

    他们家在长安城的这个院子,乃是前朝那时候,大兴城新建成,整个老城的人一起搬迁过来,阿燕的祖父一家,作为老长安城百姓,在这新城之中分得一处宅院。

    后来阿燕的祖父过世了,她的父亲以及叔伯兄弟几家,依旧在这个院子里住着,后来上一辈人都已开枝散叶,这个家里头多出许多堂兄堂弟,再后来这些堂兄堂弟下面又有了侄子侄女。

    这样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平日里难免也会生出一些口舌是非,像阿燕这种被夫家休回娘家的,处境更是尤为艰难一些。

    她也会自己出去寻些活计来做,南北杂货阿姊食铺,都曾去过,只那些地方难得有招人的时候。

    她早前在一间食铺坐洒扫,好歹挣口饭吃,却也十分不易,活又多,工钱又少,又十分看脸色。

    这些时日听闻那罗二娘要在城中开面巾作坊,于是她便冒着被辞退的危险,谎称自己身体不适要去医馆,勉强与店家讨来半日假期,打算去那面巾作坊应聘。

    那面巾作坊所在的敦义坊离她家所在的常安坊倒是很近,常安坊靠近西面的城墙,敦义坊靠中间一点,二者之间便只隔了一个通轨坊。

    这时节天气颇热,太阳颇晒,带她行到了那面巾作坊所在,也是出了血汗,然而等她走到了地方一看,却是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在街边找了一个年长的妇人询问,那妇人四五十岁,手里抱着小孙儿,看起来像是这附近的住户。

    “你道这面巾作坊?这面巾作坊还未开工呢,眼下并不要人,听闻是缺一些器械,那罗家姊弟要先弄个机器坊,待那些个物什都齐全了,这边才能开工……”这妇人倒是个热心的,见阿燕询问,便把自己知晓的皆与她说了。

    “那要等到甚时候才能开业?”阿燕担心自己到时候又错过了。

    “那便不知晓了。”那妇人摇摇头,答道。

    “……”阿燕很是失落,转头看看那扇紧闭的大门,踟蹰着,不甘心就这样转头离去。

    对面那个老妇人坐在自家前面的石条上,一边哄着孙儿,一边转头去看对方才问话那女子。

    一身粗麻布衣裳,颜色褪得厉害,不知穿了有多少年了,人也极瘦,面色蜡黄,头发也是枯黄枯黄的,一看就是个苦命的人儿……

    “听闻他们那机器坊便设在崇贤坊,便是县衙旁边那个崇贤坊你可知?那机器坊这两日正在招人,听闻男女皆可,不若你也去看看?”过了一会儿,这老妇人又与她说道。

    “男女皆可?”阿燕觉得有些奇怪,那机器坊乃是制作器械的地方,那地方应该多要匠人和壮劳力,要女子做什么?

    “我亦不知,只是听人说了一嘴,不晓得真假。”

    “多谢阿婆。”

    “你若要去,这时候便趁早去,莫要误了宵禁。”

    “哎。”

    阿燕茫茫然往那崇贤坊行去,心中并无多少想法,只道是过去看看,最后大抵也是不成的。

    她却不知晓,罗用这些时日为了给人画个“女子也能当匠人”,“女子也能挣大钱”的大饼,这回机器坊招人,他便有意调高了女子的比例,甚至还有要培养出一批女匠人的计划。

第422章 天下() 
阿燕独自往那崇贤坊行去; 长安城的街道宽阔异常,也尤其显得人力渺小,一个人行在一条大街上,就像是一只蚂蚁。

    不时有那成群的少年少女骑着燕儿飞呼啸而过,轻快地犹如鸟儿一般; 又有一些人赶着马车牛车行在街上; 不慌不忙; 也有一些人似阿燕这般靠两条腿走路的; 或是挑着担子; 或是两手空空。

    骄阳晒着大地,炙烤着这些缓缓行走的路人……

    “……那你明后日便来上工吧; 家里若是住得远,这边便有工舍; 只需拿了被褥过来便可。”

    那招人的管事对她这般说的时候,阿燕赶紧应下; 只心里头却是懵懵的,无论如何和想不通; 怎的自己竟果真就被录用了。

    待回到家中,与耶娘兄嫂说起这件事; 众人都为她高兴起来; 她才终于找到了一点实感; 只心里还是忐忑; 总觉得自己并不是那般好命的人; 这样的好运气并不会持续很久; 兴许过两日那机器坊便又不要她了,于是心里并不敢太高兴。

    次日,阿娘早早与她做了饭食,兄长将驴车牵到院中,道是一会儿要送她去机器坊报到。

    回想起从前未出嫁的时候,耶娘兄长待她也是好的,只是自被夫家休回来以后,这样的温情便很少有了,却也不知该怨谁,于是干脆便也不去想了,只是这般一日一日麻木地过活着。

    吃过了早饭,兄长将她的包袱提到车上,叫她也坐到车上,自己在前面牵着驴子走路。

    二人出了自家院门,出了坊门,行到大街上,一路行到了崇贤坊,行到了机器坊所在。

    阿燕他们并不是最早的,不少人来得比他们更早,有些人是自己过来的,有些人是家人送来的,一个大院子里熙熙攘攘的,颇热闹。

    阿燕去管事那里报到,领了工号牌,得知了自己的宿舍所在,她兄长帮她把行囊提到宿舍里,又左右看了看,环境还是不错,比他们家强多了,地方也宽敞,还有食堂澡堂,听闻每日里都有三餐供应,热水不断。

    “你便在这里安心做工,莫要与人起争执,有什么事托人回去说一声。”阿燕的兄长叮嘱道。

    “哎,你且去吧。”阿燕说着,起身送她兄长出去。

    这转眼的工夫,机器坊里的人越发多了,阿燕很快也发现,在些来来去去的人里面,居然是以女子居多,男子的数量,怕是不足三之一。

    而这些女子里面,大多数看起来都比较粗糙,少见那娇俏的。

    “你叫甚名?”

    “我叫阿燕,你呢?”

    “我叫珠儿。”

    “珠儿,你多大了?”

    “十九了。”

    “可嫁人了?”

    “早前订了亲,夫家嫌我长得丑,又退亲了,便在家里帮忙做买卖。”

    “你们家做的甚买卖?”

    “便是卖菜。”

    “可还好?”

    “买卖不好,家中弟妹又多,我有时候出去与人舂米,挣些钱粮贴补家用。”

    “阿燕,你家住在哪个坊?”

    “我家在常安坊。”

    “这般好,我家便在和平坊,到时候旬休,我们便一道回去。”

    “我家离得远,在丰邑坊。”

    “咦?我也在丰邑坊”

    “果真?”

    “自然,我家便在那丰邑坊的……”

    “……”

    那一间大宿舍总共十个床位,原本便只有两三个人,后面来的人渐渐多了,便有七八个,听闻这些床位现在未必都会住满,将来他们这个机器作坊,还要从别处挑选一些好苗子。

    同一个屋子里的女子们说着话,发现彼此之间都是差不多的出身,其中更有一些十分命苦的。

    想来也是,毕竟她们来这里是为了做工,若是不能吃苦的,机器坊应也不会要她们。

    待到正午十分,忽闻一阵钟声,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这个钟声是做什么的,然后在外间过道上,便听到有人大声说道:“走走,这是喊我们去吃饭了。”

    “果真?”

    “这才刚来,便要吃饭了?”

    “还未做工呢。”

    “去看看吧。”

    阿燕她们几人将信将疑地出了屋子,很快汇入人潮之中,往那钟声传来的方向行去。

    还没到地方,便先闻到了一阵饭食的香气,于是这些娘子们纷纷高兴起来,脚下的步伐亦是加快了几分……

    罗用今日也在这边,他对这个机器坊的规划,是半工坊半教学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便以女子为主,男子便只选其中十分优异者进行培养,亦或是聘用一些十分熟练的工匠过来做工以及教学。

    “……人数可都齐了?”

    “齐了。”

    “下午做个分班,再将人都集合起来说几句话,明日便开始吧。”

    “喏。”

    “衡致如今在工学就职,白日里他是过不来了,晚上若是得空,回到这边来看看,指点一二。”

    “……”

    正说话的工夫,院子外头又来了几辆牛车,乃是从南北杂货那边送货过来的,看那车上装的,应是粮食。

    这机器坊如今招了这般多的人,每日里光是一日三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机器坊这边未能实现盈利之前,一应的粮食布帛等物资,主要就是从南北杂货那边赊欠,待盈利后再偿还。

    这机器坊的地段也算是很好了,就处在长安县衙东面的崇贤坊,并且面积十分大。

    为了买下这个大院,罗家人不仅动用了一些关系,也投入了许多钱帛进去,其中大娘、二娘、四娘,各自都出了一些,并且最终将这个机器坊取名为罗氏机器坊。

    大娘四娘眼下就在长安城这边经营买卖,能够动用的资金也多,二娘这些年都在河西那边发展,这回来到长安城,与另两个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