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蘅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上位者气势,将那术士震慑在当场。
那术士心头一抖,赶紧保证:“我对天发誓,若是我将此事说了出去,口烂,舌烂,不得好死。”
午时未过去,齐王府的马车便停在了桃花庙门前。
这桃花庙的香火还算好,有不少上香的香客进进出出。
碧云从马车上下来,去佛堂去转了一圈之后,便绕到了桃花庙的后院,朝着那术士住的厢房去了。
与碧云一起的,还有楚惠指派给她的那位车夫。
楚蘅在暗角里,看着那车夫跟在碧云的身后,眉头微微皱起。
看来,楚惠对碧云还是不那么信任。
那江湖术士姓江,碧云伸抬手敲门,隔着一扇门,轻声喊着:“江先生,请问江先生可在?”
少顷,那姓江的术士打着哈欠,衣衫不整的前来开门,瞧着那样子,是刚刚睡醒,从床下下来。
姓江的术士,装着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挑了碧云一眼:“这位姑娘,找我有何贵干?”
碧云笑答:“江先生,难道您忘了,我是齐王府楚侧妃身边的婢女,今日,我家楚侧妃遣我来桃花庙,是想再向江先生您买一张药方,生儿子的药方。”
“要生儿子的药方,好啊,一万两银子。”
楚蘅躲在暗角里,听到那术士的话,嘴角狠狠一抽。
这泼皮无赖,还挺会漫天要价的。
碧云皱起眉头来,一脸为难道:“可是,我家楚侧妃只给了我八千两银子,上次,你将药方卖给我家楚侧妃,不就是八千两银子吗。”
“算了,看在是熟客,给你们打个折,八千两就八千两,便宜你们了。”
那姓江的术士,很不耐烦的将手伸到碧云的面前。
“银子呢。”
碧云取出银票,模样有些不舍的交到那姓江的术士手中,“现在,可以将药方给我了吧。”
姓江的术士进屋,取了笔墨,很快写好了一张药方,走回门口来,递给碧云。
碧云拿到方子,那赶车的车夫便提醒:“碧云姑娘,仔细看一看这方子,万一有假,可对不起侧妃娘娘的八千两银子。”
“嗯。”
碧云仔细过目,“没有问题,这次的方子与上次的方子对比,只多加了两味药材。”
那车夫道:“既然没有问题,咱们便回去回禀侧妃娘娘吧。”
两人拿着药方离开桃花庙后,楚蘅等人才从暗角里出来。
那姓江的术士正拿着八千两银子的银票,一脸欢喜。
墨春上去,一只手伸出,横在他面前:“我家小姐的四千两银子,拿来。”
那术士惹不起墨春大爷,只好分出四千两,乖乖的交给楚蘅。
楚蘅收起银子,心情不错,抿唇笑了笑,临走时,提醒了那姓江的术士一句:“你若是想要活命,今日便速速离开桃花庙,再也不要回来了。”
楚惠按那两张药方服药,十月怀胎之后,必会生下畸形的死胎,到时候,定会找那姓江的术士。
她提醒姓江的,一则是不希望姓江的将她供出来,二则倒是真不想姓江的死在楚惠的手里。
那姓江的术士,是个怕死的,将楚蘅的话听进了心里,当天便收拾好东西,离开了桃花庙,远远的逃了。
五日后,郭原联合北牧可汗起事,郭家军加上北牧大军,一共数十万大军,在一日之内,拿下了大风王朝边境的两座城池。
承孝帝与齐王凤铮在玉临城等待郭原回京受封,未将郭原等人等来,倒是等来了京兆府呈送上来的三颗人头与边关的八百里加急战报。
京兆府尹将装着三颗人头的匣子,呈送到金銮殿上。
匣子被打开,三张惨白的脸并排着,毫无死角的展露在承孝帝的面前。
承孝帝被吓得身子一软,靠在了龙椅之上。
那是他派去北牧宣旨的太监,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齐王凤铮也一眼就认出来了。
承孝帝镇定之后,大怒:“好你个郭原,竟敢以下犯上。”
“武剑英。”
“臣在。”
承孝帝咬了咬牙,沉沉的吩咐道:“速速带两千精兵,去将骠骑大将军府围了。”
“陛下,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骠骑大将军郭原多年来镇守北牧边关,兢兢业业,怎会斩杀前去北牧宣旨的太监。”
太子党与郭家的党羽,纷纷站了出来。
承孝帝高坐在龙椅上,扫了一眼站出来为郭原求情的人,一个,两个,三个
还真是多啊。
拥护郭原的人,比拥护他这个皇帝的人还多。
“武剑英,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带两千精兵去,将骠骑大将军府给朕围了。”
不将郭家铲除,这大风王朝迟早会改姓郭。
“是,陛下。”
武剑英尚未退下殿,便见一名太监急吼吼冲了进来。
“报,骠骑大将军郭原造反,联合北牧大军,已经拿下了同关。”
承孝帝一听,血气上涌,嘴巴里一股子腥恬味。
齐王凤铮脸色蓦地大变。
怎么会这样?
那件事,他与父皇做得分明很保密,郭原怎么会知道,联合北牧可汗在边关造反了。
此刻,他脑袋里嗡嗡的痛,怎么也想不明白。
第443章 443:大风内乱(1更)()
郭原手握重兵,一个郭原就已经很难对付了,再加一个北牧。
承孝帝顿时觉得脑袋像刀劈一样疼。
李大年在一旁伺候,听见他重重的抽了几口气,用手扶住额头,生怕他像上次一样,气得双眼一翻,昏死过去。
眼下这个时候,承孝帝若是昏死过去,大风王朝势必大乱。
“皇上。。。。。。要不要喝杯定神茶?”
这个时候,承孝帝哪有什么心情喝定神茶,他挑了李大年一眼,李大年赶紧退下去。
“太子,郭原造反之事,你可提前知晓?”
承孝帝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眸子一转,两道冰冷的目光锁在了太子凤骅的身上。
太子凤骅虽然早已做好了准备,面对承孝帝的愤怒,但是当承孝帝的目光扫向他时,他心头还是忍不住一抖。
“父皇,儿臣不知,儿臣若是事先知道舅舅有反义,定会相劝的。”
承孝帝的目光,在太子凤骅的身上深深的审视着。
郭原造反,即使不告诉这个儿子,也会提前告知郭后。
这个儿子说的话,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太子,你真的不知道?”
承孝帝显然是不相信太子凤骅所言,语气里带着浓重的怀疑。
太子凤骅跪在金銮殿上,言语恳切道:“父皇若是不相信儿臣,大可以将儿臣的太子之位废除。”
“皇上,郭原虽是太子殿下的舅舅,但是太子殿下姓凤,大风王朝是凤氏江山,太子殿下岂会帮助郭原反自家的江山,太子殿下对郭原造反之事,一定不知情,还请皇上明鉴。”
“请皇上明鉴。”
“请皇上明鉴。”
凤骅话落,那些拥护凤骅的大臣,立马站了出来。
承孝帝此刻根本无心听那些大臣的言语,暗自掂量着废除太子的利弊。
自古以来,罢黜储君,必会引起朝野动荡,民间人心惶惶,而眼下这个时候,郭原大军造反,已经造成了朝野动荡,民间人心惶惶,不宜再罢黜太子,他是有罢黜太子之意,但是必须得先平定郭原造反再说。
“既然太子不知情,便起来吧。”
凤骅稍微松了一口气,从大殿上爬起来。
楚廷豫道:“皇上,现在当务之急是即刻调兵遣将,阻拦反贼郭原继续领着大军北上。”
玉临城在整个大风王朝的最北边,郭原领军攻打,自然是朝北边而来。
楚廷豫话音尚未落定,齐王凤铮站出来,拱手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前去阻拦郭原大军。”
眼下这个时候,是他树立威信的最佳时机。
只要击退了郭原率领的叛军,这大风王朝的储君之位非他莫属。
董瑞站出来,启奏道:“陛下,远水解不了近渴,等齐王殿下调兵前去,那郭原率领着叛军怕是已经夺取下了我大风王朝的十几座城池。”
这董瑞虽是帮着太子凤骅拆齐王凤铮的台,但是所言甚是有道理。
承孝帝斟酌了片刻,吩咐道:“传朕旨意,将镇守在红河关,铜锣关,青玉关的军队调到同关去,阻击郭原率领的叛军继续北上。”
铜锣关,红河关,青玉关距离同关城最近,铜锣关的守军,大约有一万五千人,红河关的守军,大约有两万人,青玉关的守军,大约有一万人,三支军队集合起来,虽不及五万,但是能将郭原率领的叛军抵挡一阵子了。
“是,陛下。”
承孝帝一声吩咐,便有兵部的官员去安排了,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圣旨传到红河关,铜锣关,青玉关三关守将的手中。
继而,承孝帝看向齐王凤铮,这才吩咐:“齐王。”
凤铮拱手:“儿臣在。”
承孝帝将兵符给他,速速拿着兵符,速速去城外大营点兵五万,前去同关方向支援。”
因为先前,武存勋,武剑南父子俩率领大军前去攻打晓月城,损失惨重,如今,玉临城外的兵役,就只剩下五万大军了,齐王凤铮将五万大军调去同关阻止郭原率领的叛军,玉临城几乎成了一座没有守军的都成,也就是说,齐王凤铮带着五万大军一走,承孝帝能使唤的,便只有城防营的兵力与禁卫军的兵力了,这个时候,若是城防营,或者禁卫军造反,直接威胁到承孝帝的帝位。
这些,承孝帝不是考虑不到,可是眼下这种局面,只能先调了大军,前去同关方向阻止郭原,否则,一旦郭原领军北上,这凤氏江山只能改姓郭了。
齐王凤铮接过兵符:“儿臣领命。”
早朝未散,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半个时辰后,武剑英回来,脸色凝重。
承孝帝正等着他回来。
如今,他唯有用骠骑将军府一百多口人的人命,威胁郭原了。
可是,看见武剑英那一脸凝重的脸色,承孝帝眉心一拧,心头浮起一丝不好的预感。
“武爱卿,可有将郭家的人拿下?”
武剑英跪在殿上,回禀:“微臣办事不利。”
承孝帝语气急促:“怎么回事?”
武剑英道:“微臣领军前去骠骑大将军府,骠骑大将军府已经是人去楼空,微臣已经下令,全城戒严,搜查骠骑将军府的家眷,只怕。。。。。。”
接下来的话,武剑英没有明说。
他知道,承孝帝明白。
郭原既然是有预谋的造反,自然会提前安排自己的家眷,只怕,郭家的家眷如今已不在玉临城中。
承孝帝气得握拳,用力捶了捶身下的龙椅,咬牙切齿的吩咐武剑英:“武剑英,给朕城里城外的搜,朕就不相信,郭原的家眷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逃出大风王朝。”
“微臣领命。”
等武剑英领命退下去,承孝帝那两道森寒的目光,又锁在了太子凤骅的身上。
“骅儿,你可知道,郭原的家眷藏匿何处?”
凤骅战战兢兢应付着:“父皇,儿臣不知,舅舅他敢造反,自然已经抛弃了儿臣跟母后,又岂会将这些事告诉儿臣,告诉母后。”
承孝帝知道,自己问不出所以然来,便不再问了。
“这段时间,骅儿,你就不要到处走动了,好好待在你的太子府。”
这样的吩咐,等于是软禁。
凤骅心有不悦,在这金銮殿上却不敢说什么:“是,父皇。”
只是,他回答的时候,双手已经在袖下紧拽成了拳头。
这一切,都是父皇你逼迫儿臣的,就别怪儿臣不孝了。
散朝之后,承孝帝吩咐李大年前去郭后的太和宫传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后郭氏多年来掌管后宫,甚是操劳辛苦,朕闻之,甚怜,自即日起,收回凤玺,交由贵妃秦氏暂时掌管后宫,着令皇后郭氏于太和宫修养,钦此。
李大年照着圣旨上所写,念完。
“皇后娘娘,请接旨吧。”
郭后跪在地上,身子一软,双手紧紧掐着手心,眸子里藏着不甘。
总有一天,她要再将那凤玺给夺回来。
“臣妾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剑英领兵去捉拿郭原的家眷,大军搜城,一天一夜,却连骠骑将军府的一名仆人都未抓到,那一百多口人,就好似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下朝之后,承孝帝回到御书房,也是坐立不安。
李大年见他坐立不安,将一盏参茶递上去,小心翼翼的询问着:“皇上,可要去贵妃娘娘那里坐坐?”
如今,齐王凤铮上了战场,秦贵妃那边,是需要去安抚。
承孝帝端起参茶来,抿了一口,放下道:“摆驾,太辰宫。”
“是,陛下。”
李大年去安排了一番,片刻后,承孝帝乘坐的龙辇,在太辰宫外停下。
“皇上驾到。”
李大年的高呼声,传入秦贵妃的寝殿之后。
此刻,秦贵妃正半躺在贵妃榻上,神色陶醉。
她这是刚刚服用过逍遥丸的样子,模样有些飘飘欲仙。
掌事宫女听到李大年的呼声,急忙提醒她:“娘娘,皇上来看您了。”
秦贵妃这才从那飘飘欲仙中回过神来,吩咐掌事宫女为她整理一下仪容,出去迎接承孝帝。
“臣妾恭迎陛下。”
承孝帝走去将她搀扶起,瞧她气色不错:“近来,爱妃的头疼症可好些了?”
秦贵妃道:“臣妾服用了永和公主开的药,这头疼症倒是不尝尝发作了,但是却犯困得厉害,兴许,是药力的作用吧。”
那头疼之症是将秦贵妃给折磨怕了,如今,头不怎么痛了,她便没有怀疑楚蘅那逍遥丸有问题,反而以为那是药力的作用。
承孝帝听闻,倍感欣慰,牵着秦贵妃的手,朝她的寝殿走去。
“如今,能陪朕说说话的,也唯有你了。”
秦贵妃执掌着凤玺,不是皇后,却等于是皇后。
“皇上想让臣妾陪着说话,随时到太辰宫来便是,对了,皇上,再有五日,便是您的寿辰了。”
郭原造反,朝野大乱,承孝帝哪有心情过寿辰。
秦贵妃听他重重叹气,提醒道:“皇上,您的寿辰,不能不办,那月皇留在晓月城,便是为了给皇上您祝寿,怕是楚皇也会派人为皇上贺寿。”
第444章 444:为墨竹说亲(2更)()
提到魏皇与月皇。
承孝帝脑袋里便嗡嗡作痛。
如今大风王朝内乱,朝野不稳,那月皇定然在玄武大街的黄金屋偷着乐呵。
还有那楚皇,前段时间,书信要求将质子百里棠接回宣都去,他没有同意,此番,定会借着给他贺寿,再次派使臣前来提出迎接质子回宣都的要求。
“既然非得要办,那便简单的办上一办吧,此事,全权由爱妃操持便是了。”
以往,承孝帝的寿宴,都是郭后负责操办,今年,秦贵妃接手郭后的事,自然是倍感高兴。
“臣妾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承孝帝在太辰宫待了片刻,便离开了。
战事未停,他在哪里都有些坐不住。
画面转到玄武大街,月皇府邸,黄金屋。
树荫下,九爷与楚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