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边关,鞭长莫及,还是小心些的好,等他把事情调查出了眉目,再做决定,
“是志远不懂事,让陈叔叔担心了,但我在边关的事情,叔叔还是暂时不要让家里边知道。”
陈文陆心里一凛,这就是让自己封口了,看来,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一切都听将军的。”
陈文陆自然明白,这事必是安将军过问了,否则,安世子不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安志远冲着陈文陆点了点,回身看向二皇子,看他在向自己招手,
“打扰二皇子了。”
抬步上了二皇子的车驾,小太监知事儿的撂了帘子,自己去了车辕上坐着。
“安世子,有人托我给你捎了些东西来。”
二皇子倒也没墨迹,从身后的暗格里,把兰凌雪缠裹好的箱子拿了出来,安志远却是一头雾水,他可想不到,有谁会千里迢迢地给他捎东西,何况,整个京城,都还以为他没找着呢,没有人知道他此刻在边关,此时二皇子这么一说,他可是惊大于喜了,是谁在暗处盯着自己呢,竟然连自己到了边关了,他都晓得了,
“是——是谁托了二皇子?”
安志远问得有些犹豫,心里很是不安,
“你不必惊慌,是你的一个熟人。”
看着安志远因为不知情,而略显忐忑的样子,二皇子更想抻着他了,
“熟人?我的?”
安志远就更纳闷了,他的哪个熟人会认识二皇子呢,他跟二皇子可是从来没有交集,在京里的时候,安志远还只是个不韵世事毛头小子,也没交过什么朋友,他是真猜不出来,哪个跟自己相熟的人,会认得二皇子,还巴巴地托二皇子带东西过来。
“你若是猜不着,就打开包裹看看。”
二皇子伸手指了指箱子,这箱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安志远抬手晃了晃,里面的东西不算沉,但感觉有点悠,他突然在心里划过一丝闪念,又急忙把箱子晃了晃,感觉是对的,里面的东西不是实实诚诚的物件,反倒像是装了液体,他的脸上就现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来,
“兰?”
二皇子倒奇怪了,他拿过安志远手里的箱子,也晃了晃,没感觉有什么特别呀,
“你怎么猜到的?”
这根本不可能啊,安世子再聪明,一个农村丫头,也跟自己这位皇子挨不上边呀,他怎么可能猜得到,二皇子却不晓得,在安志远眼里,那个小丫头是无所不能的,只要她想做的事情,没什么做不到,
“真的是?”
安志远惊喜地反问,这次,喜大于惊,捧着箱子的手,不禁又紧了紧,把箱子牢牢抱在胸前,这可是小丫头千里迢迢送过来的呢,心里的喜悦更是无法形容了。
“你告诉我,怎么猜到的?”
安志远哪肯说实话,只是说,
“我也只是在想着,没人会给我捎东西的,也只有这一家人才会惦记我,所以就这么猜了,哪知道,还真猜中了。”
二皇子才不信他的话呢,却也知道,他若不说,自己还真拿他没办法,
“白费了我这么大的心思,一句实话都没有。”
二皇子恼火的撇了撇嘴,却并没有想要深究的意思,安志远也就顺着二皇子的话接下来,
“我真是瞎猜的,瞎猫碰上死耗子了,让我蒙对了。”
鬼才信呢,二皇子看他紧抱着箱子的模样,决定不再理他这茬,转而说起了正事,
“边关最近怎么样?还那么吃紧吗?往京里递的军情折子,可是写得很紧急,我这一路赶着过来,可也用了二十多天,也不知道你们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担心得很。”
看到安世子面色沉下来,他也皱起了眉头。
这次十万火急的军情,确实让圣上十分担忧,鞑子这么大规模地进攻边关,已经十几年不曾发生了,连带着整个朝堂的气氛都十分的不好,有支持一战到底的,让鞑子滚回自己家去,也有不赞成打仗的,说割几个村子、镇子什么的,让鞑子消停消停,仗打久了,也不过劳民伤财,两方各抒已见,也各不相让,反正场面是十分的混乱,却也僵持不下,圣上这才派兵前来支援,想着支援如果能够奏效,就直接把鞑子赶出去,如果鞑子确实猖狂,已方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便做罢,割几个镇子给他们,权当买个安心,之所以派二皇子来,就是为了有个人能做最后的主,因为战事若真是棘手,那到了最后,就得有个人做决定,战或和,都不是一个边关的将军能决定的,但如果这一仗打下来,再往回传军情折子,然后皇上给了结果,再往边关传,来来回回这一折腾,怕不是得两个多月,到时候啥决定都晚了,就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二皇子心中,他是希望把鞑子赶出去的,毕竟这是武夏国的土地,岂容那等小贼来觊觎,也太削我武夏大国的威风了。
“虽然这仗是挺难打的,他们这次不是大举的进攻,而是像游牧一样,分出一小股一小股的突然袭击,让我们大军防不胜防,但我们也还抵挡得住,请求后方的支援,只是想尽快解决战事,毕竟,战争拖得越久,百姓受的苦就越多,一个照看不住,有可能就又会发生屠村的事情,这可是我们武夏国的子民呢,能救得一个,我们也不愿意多牺牲一个。”
一说到战事,安志远就有些激动,他没来边关的之前,从来没想到过战争的残酷,等到自己亲自上了战场,看到对垒的两军将士血肉横飞不说,那些无辜受难的百姓,才是更让他心痛的,这些百姓又什么错,他们只想安安生生地过他们的日子,偏偏因为住在这荒凉的边关,日子本来就清苦,还要受这等磨难,安志远是真心的为他们难过,但愿能让他们少受一日的苦,安志远也不愿意多拖一日。
“那我们就直接去你们在边关的大本营吧,不去五里镇了,就像你说的,早一日带了大军过去,也早一日解了边关百姓的苦。”
第130章 百姓平安()
二皇子就要挥手开拔,
“二皇子,臣以为,您还是去五里镇歇一晚吧,毕竟您这一路旅途劳累,从这里到那边的军营,也得大半天的路,就算是现在赶过去,到了那边也应该是深夜了,太辛苦了一些,不如明天起早我们再赶过去。”
安志远劝道,在来的时候,父亲可是已经交待了,让自己千万安抚好这位二皇子,一个皇家的子嗣必定是养尊处优的,哪儿受过边关的这种苦,别说是让他上战场了,就说他这一路行来,应该也是吃了辛苦的,父亲的意思,只要军队到了就行,有了后援,战事也能结束得快点儿,二皇子也帮不上前线什么忙,还怕他再遭遇点什么意外,那可就更不得了的,不如就把他留在五里镇指挥大营,到时候把功劳贴过来就行了,父子俩个是一个心意,不想抢功,只要百姓平安。
安志远的劝说,却让二皇子冷下脸来,
“你们行军打仗的时候,会因为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是深夜了,便要在原地休息到第二天才走吗?”
“两件事的性子不一样,二皇子您这不是刚来嘛,理应歇一歇的,我们那是去救命的,当然不能跟您相比了,您能把这几万大军送过来,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何况,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行军打仗的方式了,几天不睡我们也熬得住,您可不同,您是从皇城里出来的人,您比我们金贵。”
安志远还是尽心尽力地劝着,虽然他的心里不以为然,
“我有什么金贵的,没了武夏国的这些百姓,我还怎么金贵,若是边关守不得,我这个二皇子也不做了,自己的百姓都护不住,还谈什么国富民强,割了地跟卖国有什么区别。”
这话安志远很赞同,使得他对二皇子的感观也有了些变化,也许,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父亲这次有可能看错人了,不是,是想错人了,毕竟还没见着呢。
“你这是刚从前线回来?”
二皇子看得出安志远的疲惫,虽然换了崭新的铠甲,人的精神头也很好,但他的身体却给人一种疲乏的状态,应该是体力超了负荷,但因为坚持的意志力,这种疲惫被隐藏在了身体的深处,
“噢,怎么看出来的?”
这倒是让安志远有些吃惊,自己感觉自己的状态很好,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装打扮,没什么地方会让人联想到憔悴疲惫什么的吧,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大概两年前,各国在年节的时候向我武夏国朝贡,却不想混进了贼人,父皇在殿中险遭刺客毒手,我领着侍卫五天五夜不停地追击、绞杀,追出了几千里外,也杀了他们所有的随从,最后在距京城三千多里的地方,把他们的领头人抓获,那一次,可真是惊险刺激,也让我第一次领会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成。”
安志远对二皇子彻底生出了敬佩之心,追杀刺客不是没听人说起过,但都是侍卫统领带着手下侍卫追杀,他还第一次知道,二皇子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几千里追凶,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您真的一路跟着去追了?”
“当然,你都不知道,恨不得不吃不睡觉不下马,那种一心想要把他们拿住的心情,现在想起来,还让我有些不敢置信,你可试过骑在马上啃馒头?”
二皇子一脸得意,
“马儿风驰电掣,你整个人都趴在马背上,一路不停地往前追赶,一只手拉着马缰,一只手往嘴里塞着馒头,就着寒冷的风,间或有一两片雪飘进嘴里,那种感觉,虽然辛苦,却自有一翻豪情在里面。”
回忆有些让人让人沉醉,二皇子微笑着,目光却仿佛能透过车帘,遥遥看向远方,
“没想到二皇子竟然也吃过这等辛苦,臣倒是看走眼了。”
眼前这位皇子,长相精致俊美,身形也是修长均称,根本就不像能吃苦的人,而且在行了这二十几天路后,看上去依然眼光清明,衣衫整洁,思路清晰,没有半丝的路途劳累的症状,安志远就觉得,一定是在路上照顾的太好了,才让这位皇家子嗣没受到半点委屈,可现在看来,应该是这位二皇子适应能力很强,若真像他本人所说,能千里缉凶,还是那样冰天雪地,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那他受这一点旅途劳累,还真不在话下了。
“所以,别只看到你眼睛看到的,还要看你眼睛看不到的,才能让你的眼界更宽阔。”
二皇子的话,让安志远心头一凛,心思浮动间,只见二皇子向外轻喝一声,
“开拔!”
大军便开始缓缓行动,安志远赶忙冲二皇子一拱手,
“臣去领路。”
抱着箱子就要往车外去,
“哪儿用得着你,难道你是一个人过来的?”
安志远就脚步一顿,
“本皇子是不是特别不着你待见,这么快就想走人了。”
别的人见到自己,哪个不上赶着巴结,偏偏这个人像要逃难似的,急着离开,
“二皇子这是说的哪里话,臣是怕有臣在,您不方便呢。”
安志远还真不是,他没想到二皇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心里有些准备不足,想要下去好好想想,谁知道被二皇子这么一揶揄,他只好又老老实实地坐了回来。
虽然身子是坐了回来,可毕竟自己是来接驾的,如果出了差错,那是要着落在自己身上的,他可不想给父亲惹麻烦,所以安志远还是不放心地朝外面喊了一声,
“陈叔叔?”
就听到车外一声爽利清亮的应答声传来,
“在呢。”
安志远就弯了嘴角,跟军人打交道就是爽快,直来直往,没有七拐八弯的心思,哪像身边的这位,心思深得让你猜都猜不着,说句话,你得寻思个好半天,都未必能想明白,
“辛苦您了,陈叔叔,去边关大营。”
“好咧,陈叔叔这就领人过去。”
一阵马蹄声,越过身边的车马声,一路往前疾驰而去。
“你就没什么要问我的?”
二皇子也没想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竟然就这么沉得住气,这跟自己了解的不一样啊,就凭着他当初能任性地从侯府跑出来,就不是个心思深沉的,听说在侯府里,也是个谁也说不听的主儿,老夫人宠着,姨娘们惯着,一个不顺心,那必然是又耍赖,又骄横,就是个惯坏了的纨绔公子哥儿,顶多是没有那些赌钱、贪花的恶习,但也绝不是个省心的家伙,可这一见了面,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也许,自己也只是看到了明处,看不到的,还隐藏在后面,
“臣没有。”
三个字就把自己打发了,二皇子突然轻笑了几声,
“你这副样子,倒让我想起个人来,你们两个也还蛮像的,她也是这样,不想与你说话的时候,三两个字就把你打发了,才不管你什么身份地位,她全不放在眼里,若是跟你投了脾气,那就会与你滔滔不绝,说什么都会很开心的样子,讲什么都会眉飞色舞。”
安志远心里一动,再看过去,二皇子又不说话了,只是眉宇间,有着淡淡的笑意,安志远莫名地心里一酸,然后这股酸意,就在心里动荡起伏,直至在心里化开,弄得整个人都酸涩一片。
“小篮子都跟您说什么了?”
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心里的急切,安志远有些小意地问到,
“小篮子?她的名字?哈哈……这个名字可真有点意思。”
这个意外的收获,倒是让二皇子所料不及,这回回去,如果见到那小丫头,可有嘲笑她的把柄了,
“二皇子是笑她的名字土吗?可臣却听着挺好,农家的孩子,起名字都是这样,身边的物件,地里的菜蔬,山上的花草,村里的各种牲畜,无不能应到孩子的名字上,这随口起的名字,却是表达了父母的心思,一是跟自家的身份贴合,二是贱名好养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只要孩子能平安长大,那名字叫得好点坏点,又有什么所谓。”
二皇子被安志远这一番言论给憋在那儿了,自己也不过就是觉得名字有点好玩儿罢了,这小子至于的嘛,这么正正经经地向自己辩解一番,可那小丫头不是和自己说……
“她说跟你不熟。”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二皇子就是想要把这话说给安志远听,哪知道安志远听了这话,眉头却舒展开了,
“嗯,我们不熟。”
有些秘密,只适合两个人知道,那怕她对你展颜一笑,那也不是把你当成了朋友,因为,秘密,除了她,只有我知道。
“她真的跟我说,她和你不熟,你怎么反倒这么开心,而且,你为什么不猜是兰家的其他人给你送的东西,怎么就知道是她捎给你的?”
二皇子本不是个对什么都好奇的人,他有很多的正事,没功夫理这些八卦,但对那个小丫头,他着实有些好奇,
“您既然见过她,就应当知道,她不是像普通农家的那些小女孩,不韵世事,或天真烂漫,她主意很大的,兰大叔和兰家婶子,都是典型的农家人,性格纯朴憨直,他们绝不会想到托您给我带东西的,就算是他们见过您,他们也不会动这样的心思,而小篮子却不同,她知道您到边关来,还是特意来支援安将军,她必然当你是自己人,那托个熟人带些东西来,也就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顺路而已。”
第131章 有古怪()
安志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