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酒儿目光落在盒子里的那几个簪子上面,上面只是雕着简单的花样,果真是朴实大方。
苏酒儿倒是挺喜欢这种的。
从中挑出一支镶玉滴银簪,苏酒儿偏头望向一旁的顾峰,眼眸熠熠生辉,“相公,这支你觉得怎么样?”
顾峰点了点头,他刚刚看中的也是这一支。
“二位真是好眼光,这簪子非常适合这位小娘子,五两银子,已经十分便宜了。”店伙计的嘴飞快地说着,眉开眼笑的看向那两个人。
“能不能便宜点?”苏酒儿将簪子缓缓地放回去,淡淡地问道。
“真的不能再便宜了,我们珍宝阁从不讲价的。”店伙计有些为难的说道,默默地将其他地盒子合上。
“五两银子就五两银子了。”顾峰付了钱,拉着苏酒儿的手从珍宝阁里面出来。
苏酒儿另外一只手紧张地握着盒子,心里想着这点小东西就要五两银子,府城的东西还真的是贵。
两个人出了沙城,这才坐上驴车朝着外面驶去。
李家布庄给苏酒儿是两张一千两的银票,苏酒儿完全不敢拿这么多的钱,就让顾峰装在身上。
顾峰身上也是头一遭装这么多钱,不由自主地紧张。
无论在哪里,都不如自个家舒服。
顾峰跟苏酒儿两个人除了夜晚留宿客栈,加快赶路,这次只用了一天半多的时间就回到了赵家村。
打谷场上依稀还有不少人碾麦子,苏酒儿跟顾峰一块坐在驴车外面,晃悠悠地朝着家中赶去。
家中添了驴车,苏酒儿琢磨着要给驴搭个棚子,顾峰知道苏酒儿的想法,琢磨着在鸡窝旁边搭个。
赵氏听人说顾峰跟苏酒儿回来了,也不干活了,忙朝着顾家走去。
还未走进去,就瞧见门口停着一辆驴车,赵氏双眼一亮,笑呵呵的凑到驴面前,伸手摸了摸驴毛。
那头驴高傲的转了个身不搭理赵氏,低头吃草。
“顾峰啊,酒儿啊。”赵氏走到大门口,往里面一瞅,就瞧着那两个人在收拾院子。
“岳母。”
“哎。”赵氏现在看顾峰,越看越满意,心里琢磨着顾峰要是也能当官就好了,那样酒儿就不用干活了。
顾峰打完招呼,就低头继续收拾院子。
“娘,您来的正好。”苏酒儿袖子挽起来,露出小半截白白嫩嫩地胳膊,格外的引人注目。
赵氏忙将钥匙拿出来,正要递给苏酒儿,瞧着她手上脏兮兮的,“你这是忙什么呢?”
将钥匙塞进苏酒儿腰间的钱袋里,赵氏眼尖的瞧见苏酒儿头发上的银簪,唇角一勾,“这簪子可真好看。”
苏酒儿侧了下头,好让赵氏看的更清楚,“这是相公陪我一块儿在府城买的。”
“平日里好好的拾掇一下你自己,这样才好看。”赵氏忍不住地叮嘱着,很多男人嘴上说着我不在乎你长的怎么怎么样,可是打心底还是希望自家女人收拾的好看些。
“娘,我跟相公正想着一会儿到您那边去呢!”苏酒儿对拾掇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如果她跟顾峰两个人一直在村子里的话,怕是根本没有几个长得比她更好的了,“想着让您帮我们收一下陈粮。”
苏酒儿的话让赵氏愣住了。
赵氏听过收新粮食的,却没有听过有人还想要收陈粮。
赵氏琢磨着是不是顾峰跟苏酒儿两个人没银子了,所以才想着收陈粮。
苏酒儿嫁过来的时候,顾家应该没有多少家底,现在他们两个盖了这个青砖红瓦的大房子,买了那么大的驴车,还买了因簪子,赵氏心中这么一合计,这些加起来肯定上百两银子了。
“哎,收什么陈粮啊,你跟顾峰两个人没粮食吃的话,我一会给你们送一些过来就是了,”赵氏有些无奈地笑着摇摇头,“你们两个人也真是的,这种事情还跟爹娘有什么好客气的!”
苏酒儿听赵氏这么说,明白赵氏误会她了,忙解释道,“我跟相公想要囤粮!”
第114章 囤粮()
“囤粮?”赵氏吃惊不已。
她第一次听说囤粮,不说乡下人,就说有钱人家吧,哪家不是新粮下来就将陈粮便宜卖出,谁会囤粮?
陈粮本来就没多少人愿意吃,谁还会花钱买陈粮。
“酒儿啊,你听我说,这囤陈粮可不行。”赵氏眉头紧锁,面色严肃,非常不赞同苏酒儿的做法,“你若是囤粮,那些钱就跟肉包子打狗一样,一去不回。”
顾峰一直在一旁整理东西,听闻赵氏这么说,停下手中的活,缓缓地朝着苏酒儿那边走了过来。
顾峰觉得赵氏说的话很有道理。
不说旁的,就镇上那家米铺,去那里买米的人并不多,而且他们家大多是卖新粮,陈粮非常少。
顾峰也想劝苏酒儿,可瞧着苏酒儿那一脸认真的模样,想了想,改口说道,“岳母,我跟酒儿囤粮是有别的用处,您就帮我们收一下陈粮。”
赵氏听闻这两个人这么说,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真是怎么劝都劝不住。
她倒是想拿出威严来,她是能逼着苏酒儿听话,可总不能逼着顾峰也听她话,顾峰只是女婿。
思前想后,赵氏琢磨着顾峰他们粮食都吃不完,到时候她在帮着他们将粮食卖掉,想来能少亏点钱就少亏点。
“那成吧,我到时候给你问问看。”赵氏无奈地摇摇头,年轻人就是无所畏惧,想一出是一出。
“娘,我们只要去年的陈粮。”苏酒儿见赵氏松口答应帮忙,忙补充道。
赵氏有些头疼的看着苏酒儿,也不知道自家闺女又在琢磨着什么,“你们打算收多少,多少钱一石?”
“相公,米铺里的陈粮多少钱一石?”苏酒儿偏头认真地望向顾峰,询问道。
“九文钱一斤。”顾峰记得上次去米铺的时候好像是这个价格。
“娘,我们十文钱一斤收,只要去年的陈粮。”苏酒儿笑颜盈盈的望着赵氏,“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赵氏眉头轻拧着,有些头疼的望着苏酒儿,无可奈何地点点头,跟苏酒儿说了一声就离开了。
送走了赵氏,苏酒儿跟着顾峰继续忙活着手中的活。
顾峰跟苏酒儿两个人回来的路上,就将一张一千两的银票换成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跟一些碎银。
苏酒儿琢磨着每家每户都有十几亩地,他们就算是在怎么省吃俭用,这陈粮也不会有多少。
翌日一早,顾峰赶着驴车就去了镇上,他琢磨着将镇上米铺里的陈粮全都买了。
当顾峰回到家的时候,就瞧见家门口排着很长很长的队,微微一愣,忙从驴车上下来,绕过那些人进了家门。
赵氏将苏酒儿要收陈粮的消息,整个赵家村都沸腾了。
乡下人都会过日子,即便是平日里有粮食,也舍不得多吃,都攒着。
这一年到头,会过日子的人家能够留下一两石粮食。
让村里人欢喜的是,苏酒儿他们竟然十文一斤收粮食,估摸着整个沙城不会有人花这么高的价钱收陈粮了。
今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也不用担心不够吃的,将陈粮换成银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顾峰将驴车上成袋的粮食拎到的西厢房里,来回几趟就搬完了。
有苏父赵氏帮着苏酒儿称粮食,苏酒儿不忘记账,从苏酒儿手中拿到银子的人一个个面带笑容的离开了。
顾峰瞧着时辰不早了,就过来帮忙。
四个人一块忙活,收粮的效率快了许多,很快就忙活完了。
“娘,你们就在这吃饭好了,等我去炒几个菜。”苏酒儿不由分说地拉着苏父跟赵氏坐下,给顾峰使了一个眼色。
顾峰抱着柴火进厨房烧火,灶膛的火刚刚旺起来,赵氏跟苏酒儿两个人从外面进来。
赵氏还是有些担心地看向顾峰跟苏酒儿,犹豫地说道,“这次从村子里收的差不多有三百石,这么多够了吧。”
“不够。”苏酒儿眉头紧拧着,偏头看向身后的顾峰,“相公,米铺那边你收了多少?”
“五十石。”顾峰将原本腌好的兔肉坛子抱到苏酒儿的面前,“这还有些肉。”
中午两荤两素,赵氏从苏家拿了馒头过来,五个人坐在院子里吃饭。
赵氏跟苏父坐在一块儿吃饭,桌下的胳膊肘轻轻地撞了一下苏父的胳膊。
苏父疑惑地望向赵氏,就瞧见赵氏对他挤眉弄眼的,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顾峰啊,你们收这么多粮食做啥啊?”苏父帮着收粮食,瞧着苏酒儿给村里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心疼不已。
顾峰吃菜的动作一顿,心里琢磨着幸好苏父跟赵氏不知道苏酒儿想要花两千两银子收粮食。
“娘,这个不能随便说。”苏酒儿笑着开口说道,“以后您就知道了。”
赵氏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赵家村附近还有几个村子,众人一听说有人收陈粮,一个个带着陈粮上门,所有的加起来,收了有六百石的粮食。
他们家的西厢房不小,勉勉强强放下那么多的粮食。
“还收吗?”顾峰看了一眼苏酒儿,认真地问道。
苏酒儿心满意足地走到顾峰身边,伸手挽着顾峰的胳膊,头微微靠在顾峰的肩膀上,“如果有的话,我们就收,没有就算了。”
去掉零头,家中还有一千八百两银子,顾峰看着满屋子的粮食,无奈地摇摇头,就算是百姓年收成再好,手里也不会有太多的银子,除了交赋税跟他们自己吃,一年到头也就能余下一点粮食。
苏酒儿偏头笑着望向顾峰,明眸皓齿,“相公,你想过以后做什么吗?”
顾峰被苏酒儿的话问得一愣。
以前他就想着只要打猎赚点银子够用就好,其他的并未想过,“没有。”
“相公,每次你上山我都很担心你,要不,你做点别的,家里有本钱。”苏酒儿轻声开口,拉着顾峰走到院子里面的石桌旁,顺手给顾峰倒了一杯水,笑容满面地望向顾峰,“你觉得这样可好?”
顾峰曾经想过,买地租给别人耕种,其他的还真没有想过。
“容我想想。”顾峰还真的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合适,微垂着眼眸。
未成亲之前,顾峰曾经想过去从军,可自从跟苏酒儿在一块儿之后,从军的念头早就被打消了。
顾峰现在发觉当有钱人挺累的,还要想着怎么花钱,怪不得有不少人为了青楼的女子一掷千金。
苏酒儿知道这种事情催不来,只是笑着看向顾峰,让他自己慢慢想,反正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
苏酒儿之所以让顾峰去做生意,一来她觉得女人就该在男人的身后,顾峰应该是撑起整个家的人;二来,苏酒儿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没等顾峰想好以后要做什么,村里人已经忙完了农活,他又开始带着村里上山打兔子。
秋收前,山外围的兔子打不得差不多了,当众人进了山里的时候,瞧见外围又有不少的兔子,一个个全都愣住了。
顾峰倒没有那么吃惊,山里的兔子草不够吃了,自然会跑到外围来。
苏酒儿依旧每天去苏家,日子过得倒也安稳。
十月末的时候,顾峰就不带人上山了,山里的兔子也都藏起来了,不大好捉了。
“相公。”
吃过早饭,苏酒儿并不像往常那样收拾碗筷,微笑着坐在一旁,目不转睛的望向苏酒儿。
顾峰心里咯噔一下,琢磨着苏酒儿是不是要问他想好以后做什么生意。
这段时间顾峰想了一个遍,也不知道做什么好。
“天冷了,咱们去街上买些新棉吧,正好给你做几身棉衣,再给爹娘做一身,你说好不好?”
“恩,一会我们就去。”顾峰赞同地点点头。
往年顾峰都不怎么穿棉衣,都是将兽皮简单地缝成衣服穿在衣服里面,那样也挺暖和的。
“那成,我现在去刷碗,你等我一会儿。”苏酒儿兴高采烈的起身收拾碗筷,朝着水缸那边走去。
呼。
顾峰支着下巴,想着以后该做什么生意。
他从未接触过那些,生怕那些银子被他白白糟蹋了。
家里有驴车,顾峰就舍不得苏酒儿再走着去镇上。
这次来镇上,两个人主要是准备买些棉花做新衣。
以前苏酒儿出来买东西,总担心手头带的银子不够多,这次也不需要担心这些。
有很多人跟苏酒儿有一样的想法,布庄面前堆满了人,苏酒儿根本没有办法进去看棉花。
“相公,我们要不一会再过来吧。”苏酒儿实在是不想跟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温声细语。
“那成。”顾峰看着不远处有家铺子再卖碳,想起苏酒儿怕冷,拉着苏酒儿的手朝着卖碳的铺子走去,“咱们买些碳,到时候今年冬天你就不用怕冷了。”
两个人边说边走,顾峰敏锐的感觉到有人在看他们,顺着那些视线望去,就瞧见两个男人站在墙角边,直勾勾的盯着他们。
苏酒儿被那两个男人盯得头皮有些发麻,不由自主地往顾峰的身边挪了挪。
“没事的。”顾峰凑到苏酒儿耳边,低声安慰道。
那两个人看着有些奇怪,苏酒儿眉头微拧着,那两个人穿的衣服似乎不合身,衣服好像是小了点,腰间还挂着一把弯刀。
弯刀!
苏酒儿吓得一身冷汗,慌乱地看向四周。
今个并不逢集,照理说来镇上应该不会有很多人,可现在却有不少阴沉沉的陌生脸孔。
第115章 怀孕?()
她怎么能将那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呢!
上一世,苏酒儿记得清清楚楚,北方匈奴因粮草匮乏,骑马南下,先是攻破了凉州,抢夺了大批粮草,然后乘胜追击,开始袭击沙城。
沙城沙台县的几个村子遭到了袭击,赵家村也在其中。
说来也巧,腊月十五那日苏父赵氏带着苏牧来镇上,来探望刚刚小产的她。
苏酒儿记得清清楚楚,当时赵家村活下来不少人,是因为王将军的先行军及时赶到赵家村,跟匈奴打了三天,才将匈奴逼退,一直逼到凉州境内。
匈奴虽然凶悍,但是面对王将军的千军万马,只能落荒而逃,王将军收复了整个凉州。
距离匈奴来袭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苏酒儿心里直发怵,总觉得这些陌生人可能就是匈奴人,他们提前过来打探情况。
“相公,”苏酒儿不知道匈奴的侵袭会不会提前,不过她知道一件事情,家里的粮食不安全了,必须送到山里去,“我们多买一些棉花跟布,还有油盐。”
“家里还有不少,”顾峰温柔地看向苏酒儿,轻声说道,“不必担心。”
苏酒儿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陈粮卖不出去了,到时候村里的人都会感恩戴德地从她手中买粮食。
“过些日子天更冷了,”苏酒儿低眉顺眼的站在顾峰的身边,压低声音,“我不想你出来了,咱们就守在家中。”
顾峰一琢磨,也是这么一回事,便依着苏酒儿说得来。
苏酒儿这次买了许多油盐,足够她跟顾峰两个人吃到明年的。
顾峰瞧着苏酒儿买的那些东西,无奈地笑了笑。
苏酒儿拉着顾峰去了医馆买了些金疮药,这才心满意足的跟着顾峰回家。
驴车晃晃荡荡地朝着家中赶去,苏酒儿专门环顾了四周,见并没有旁人,这才凑到顾峰耳边悄声说道,“相公,咱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