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弈智慧
上下五千年历史告诉我们,行事要讲究中庸,要懂得明哲保身才可以出人头地,不能处处锋芒毕露。即使是无意中显示自身的才华,也有可能招致世人的非议,因此为人处世要懂得韬光养晦。
第123章 置身事外,以求自保()
置身事外不过是一种博弈手段,其目标是为了在冲突的最初阶段更好地保护自己,并且在将要挺身入局的时候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情,比如你的两个朋友互相为某一件小事争吵,你也说不清到底谁对谁错,说任何一方的不是势必就会得罪另一方,这时你该怎么办呢?很多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学习了博弈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并非难事。
在枪手博弈中,如果让枪手丙首先开枪,他最好的策略就是朝天开一枪,甲乙双方谁也不得罪,将自己置身事外。当我们遇到双方起争端需要自己出面调停或评理时,枪手丙的这种置身事外的智慧正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虽然没有学过博弈论,但他们却都深具博弈的智慧,懂得运用置身事外的策略,调停双方的争端,最后还为自己赢得了威望。春秋战国时期的魏文侯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置身事外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韩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快快而归。当他们回国后,才知道魏文侯已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说双方平息战火。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而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使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在韩、赵两国相争时,魏国这个第三者保持一种谁也不帮的态度,并派使者前往调停,使得韩、赵两国都深为感激,从而为魏国赢得了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在他人进入枪弹横飞的交战之时,自己越是不介入双方的争端,就越是能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有利结果。
但是,在现实中,自己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双方谁也得罪不起,却又被争执的双方逼着自己下结论时,又该如何办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清稗类钞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就可以从中得到更好的启示。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关系不太融洽,遇事多有龃龉。谭继洵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父亲。
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座。座客里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曾经在某本书中亲眼见过。张之洞沉思了一会儿,故意说是七里三分,自己也曾经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这种记载。
督抚二人相持不下,在场僚属难置一词。于是双方借着酒劲儿戗戗起来,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于是两位大人就派了一名随从,快马前往当地的江夏县衙召县令来断定裁决。当时江夏的知县是陈树屏,听来人说明情况后急忙整理衣冠飞骑前往黄鹤楼。他到了以后刚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开口,张、谭二人几乎同声问道:“你管理江夏县事,长江在你的管辖境内,你知道江面是七里三分,还是五里三分吗?”
陈树屏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搅闹十分不满,但是又怕扫了众人的兴;再说,这两方面是谁都得罪不起的。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语平和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时便是五里三分。张大人是指涨水而言,而谭大人是指水落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就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这个有趣的圆场,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这种置身事外,谁也不得罪的做法是一种墙头草的行径,十分令人瞧不起。大丈夫敢作敢为,必须敢于挺身入局表明自己的立常其实这是对置身事外策略的一种误解。置身事外不过是一种博弈手段,其目标是为了在冲突的最初阶段更好地保护自己,并且在将来挺身入局的时候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在枪手博弈中,枪手丙如果不具备置身事外的智慧,随意讨好甲乙中的任何一方,必然会惹恼另一方,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引火烧身,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上,作为一个下属,置身事外的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小赵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接到了一家著名的日本电气公司的聘书,这让小赵感到无比荣耀。
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十分微妙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陷于被动,这是小赵始料未及的。在小赵的公司里,部门的普通职员都是本地人,直接上司是香港人,部门经理又是日本人。香港上司在加拿大长大、求学,满脑子西式的管理理念;而日本经理是总部直接派来的,日式管理风格已经根深蒂固。两人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常常意见相左,这可苦了下面办事的职员,不知道该听谁的好,讨好了这个,就得罪了那个。可一个是顶头上司,一个是部门经理,得罪了谁日子都不好过呀!
不过好在小赵天资聪颖、八面玲珑,在两个上司面前居然能左右逢源。一年后,部门里的同事,有的被调走,有的自动请辞,只有小赵得到了提拔,工资标准已经和香港员工一个级别了。
像上面的例子中,香港上司与日本经理的行事作风根本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作为下属,当接到上级不一致的命令时,为了不得罪任何一方,就不能执行任何一方的命令,当然也不能自作主张或是什么也不干。比如要委婉地以理性而非抱怨的口气告知直属上司:部门经理交代了与其不同的命令,自己难以解决;将问题抛出来,交给上司和经理两人去协调解决,避免自己牵涉其中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如果上级对你足够信任,在征询你的意见时,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此刻不妨大胆地说出来,而不是三缄其口。这样才不至于被上司误认为一个无能的缩头乌龟。
其实,不但作为下属要有置身事外的智慧,作为一个高层的管理者很多时候也需要这种置身事外的智慧。如果你手下的两个部门主任为了工作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面前,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其实一个精明的头儿在这时候他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他们是为了工作发生的争执,而影响他们作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对错,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当面说一个手下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积极性,让他在竞争对手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因此使你失去一个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扬的那个下属会更加趾高气扬,也不利于你的管理。
博弈智慧
一个人倘若学会了置身事外,他的处世水平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档次。但是置身事外需要在还未涉入某件事时就做出高明的抉择,倘若等到涉入该件事之后要想再脱身,那就非常难了。
第124章 擒贼先擒王()
在解决问题时只需要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因为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入地掌握全局。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不战自败。这便是兵法中所说的“擒贼擒王”之策。
擒贼擒王,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使敌方陷于混乱之中,最后彻底击溃之。在现代社会,擒贼擒王同样是一条充满智慧的策略。
李先生做了5年的秘书之后,去一个部门当主任,那部门总共有8个人,只设了主任,而没有副职。没到任之前,他想:有这么多年做秘书的经验,管7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是到任后才发现,这个小官不容易当。
原来这个部门是个落后部门,7个下属都松松垮垮,平时上班个个都迟到。虽然办公室设立了考勤制度,迟到要罚款,但谁也没当回事儿。刚上任的那几天,李先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属们无精打采地进出办公室。
他真想大骂几句,但转念一想:若是真的闹僵了,以后的日子这么长,不好下台埃
想到这里,他忍着,暗中观察办公室的动静,结果发现这些下属中有个“小头目”,这个“小头目”业务强、资格老、讲义气、有人缘,其他6个人都看他的脸色行事。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李先生心里就有了主意。
有一天下班后,李先生特意请那个“小头目”吃饭。“小头目”半推半就地接受了邀请。
酒过三巡,“小头目”的话就多了起来,他说:“你找我肯定有事吧?”
李先生诚恳地说:“我刚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部门的兄弟都听你的。我就想请你帮帮忙,让大家上班积极点,我的工作也好做。我呢,在老板面前帮你说说话,这样你的机会也多一些。”
“小头目”点点头,说:“行,你想我怎么帮你呢?”
李先生也不客气,坦白地说:“明天部门开会,我强调一下出勤纪律。后天呢,你故意迟到10分钟,我罚你10块钱,你接受就行了。”说着,拿出10块钱给了“小头目”。
“小头目”想了想,说:“这个忙我帮了!”
第三天,“小头目”迟到了10分钟,李先生按章程罚了10块钱,“小头目”规规矩矩地交了罚款。这一幕,部门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
从此,再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年底,部门也被评为“先进集体”。
与其和一大帮人对拼,不如找到其中的“头头”,把“头头”制服了,做事就会容易许多。
古代两军对垒,白刃相交,敌军主帅的位置比较容易判定。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情况:敌方失利兵败,敌人主帅会化装隐蔽,让人一时无法认出。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有一次安禄山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士兵进攻睢阳。当时,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一直婴城同守。敌兵攻城二十余次,均被击退。
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暂且鸣金收兵。晚上,尹子奇的人马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迅速做好迎战准备。然而,等待了半晌,都没有人杀出城来,张巡“只打雷不下雨”,只是不时地擂鼓。
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所有的人都非常疲乏,有的士兵甚至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这时,只听城中一声炮响,张巡突然率兵杀出。尹子奇部队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50余名敌将。
张巡传出军令,立刻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但是他从未见过尹子奇,加上敌军处于混乱之中,更加难以辨认。
于是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把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不少人中箭后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么一来,尹子奇就暴露出来了。
张巡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一箭射出,正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鲜血淋漓。主帅一伤,军队顿时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在对抗中,抓住对方的主将或关键,可以省时省力,迅速地击败对手。如果常看足球,就会发现在赛场上常遭对方球员铲的人,往往是那些足球明星。领队遭受围攻是正常现象,这样做能削弱对手的力量,牵制对方的明星球员,是一种博弈策略。
博弈智慧
与人博弈,不可满足于小胜利,而应通观全局,抓住时机,擒贼擒王。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第125章 弱者的生存智慧()
从20世纪80年代起,“真人秀”节目就开始在欧美的电视台上大出风头。后来,这股风还刮到了中国。除了巨额奖金,每个参与者命运的悬念也是这类节目收视率高的原因之一。“幸存者游戏”是一档曾经风靡一时的“真人秀”节目,其中的淘汰机制便可以看成枪战博弈的一种再现。
在幸运者游戏中,参与者被送到一个封闭环境中(如海岛),每个人要通过分工合作以解决食宿等基本需要,同时要完成组织者提供的各种任务,获得奖励。每隔几天,全体成员要投票选出一个被淘汰者,直至最后只剩下两个候选者,再由观众投票。选出最后的“幸存者”,此人将得到百万美元的奖金。
在这个游戏中,最关键也最能看出每个人策略的时刻就是在投票淘汰的时刻,到底投谁的票?为叙述方便起见,现在假设游戏已经进行到只剩下最后三人。在以往的竞争中,a的表现最好,竞争力最强,b次之,c最差。现在,需要这三人投票淘汰其中一个,你认为谁被淘汰的机会最大?
答案是a。为什么会是他?可以想象,如果你是b,那么在最后一轮,你希望和谁竞争?是和比你强的,还是和比你差的?显然,和后者竞争你的胜率最高,所以,选择淘汰强者是你理智的策略。如果你是c,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虽然这两个人都比你强,但是和b竞争,你的机会多少还大一些,因此,你的理智选择也是淘汰a。既然b、c都投a的票,无论他投票反对谁,都难逃出局的命运了。显然,这里的逻辑和枪手博弈的结果完全一致。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都懂得“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可是在生活中,又总能看到“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优势者树大招风,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庄子也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都预示了最强者的悲剧命运。
在中国的乳制品市场上,蒙牛是一个很响亮的品牌。回顾蒙牛的成长之道,我们可以发现,它成功地运用了上述博弈策略。
1999年,蒙牛公司以1300万元起家。当时,乳业市场竞争激烈,仅在同一座城市呼和浩特,就有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劲的乳业市场老大伊利集团。与伊利这个强劲的对手相比,尚处在襁褓中的蒙牛好比枪战博弈中的枪手丙,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经不起来自强大竞争对手的任何打击。基于这一清醒的认识,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领导层从一开始。就摆出了极其谦逊的姿态,几乎处处都把伊利放在第一位。如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在冰激凌的包装上,则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
除了伊利以外,蒙牛对内蒙古的其他乳业名牌企业,也采劝低调”策略。2000年9月,蒙牛投资一百多万元,投放了三百多幅灯箱广告,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作为广告的主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