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股坐在地上,任凭官差怎么打骂,都不肯起来。最后,官差想了个好办法,他打开犯人的脚铐,一边锁犯人的脚,一边锁自己的脚。这样,犯人顿时觉得轻松了很多,两个人共同抬着行李箱,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可见当困境出现时,可以选择与竞争对手组建统一战线,来应付困境。作为图谋大计的人,往往不限于只与一个人或一种势力合作,而是在不同的境遇下选择不同的合作者和不同的合作方式。即使是官差和犯人,也会选择合作,因为合作是他们利益最大化的武器。

    不久前,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在研究了相关历史资料后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爆发时,美国曾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审视这两个巨人之间的厮杀。

    战争初期,德军快速推进到苏联的纵深地带,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受了战争史上罕见的巨大损失。当苏联在基辅等地惨败的消息传来时,美国的第一反应是:苏军是否是一支有希望的部队苏军是否还有能力抵挡德军的进攻?美国提供给苏联的援助是否有意义?但是,当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胜利后,曾经感到爱莫能助的美国政府,其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941年秋,美国与苏联达成协议,开始向苏联大量提供武器和食品等作战物资。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是因为美国认识到,苏联每消灭一个德国人,美国人自己将来面对的敌人就少一个。出于这种自己利益的考虑,美国和苏联结成了共同对抗纳粹的联盟。

    毫无疑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场战争中,如果没有美英的大西洋之战打通海上航线。为苏联源源不断地运送去军事物资,苏联坚持抵抗就会困难得多;没有北非战役和诺曼底登陆,形成对轴心国的两面夹击,战争就不会这样快地取得胜利。显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博弈智慧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的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观念正由“零和博弈”逐渐向“双赢”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第94章 失败的老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合作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人认识到,比之更重要的应该是合作的过程。不能仅仅将合作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是要双方真诚相待,齐心协力取得双方共赢的成果。

    有三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它们很焦急,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也不能独自享用。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着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多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喝个痛快。”夹在中间的第二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把油喝光了,我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吗?我干吗这么辛苦的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呢?我看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1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有那么少,等你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自己跳下缸里喝个饱。”

    于是,第二只老鼠放了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了第二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的跳到缸底,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再也逃不出油缸。

    三只老鼠表面上是在一起合作了,可是它们彼此各怀心事,但是最终却是三败俱伤。这样的合作宁愿没有的好,只考虑自己,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的思维方式,只能是于人于己都不利。工作、生活中无数类似的故事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实现集体优化的解决方法。想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讲究双赢,追求团队合作。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阴谋运作。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俩人分道扬镳了。当他们各自行事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遭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争斗,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的时候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密不可分。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言归于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这是何苦呢1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俗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舟。一个涉入社会生活的人,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不仅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应该这样,一个有能耐的人也应该这样。

    企业在一个项目的定价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每个项目的定价会考虑企业自身的目标和回款需求,同时也对比竞争项目现有产品及即将推售产品的产品特点和价格,从而制定本项目的价格策略,避免外部恶性竞争的同时规避内部的同类产品间价格竞争。

    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博弈的参与者总会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曾经做过一个项目,产品质素不错比较受市场青睐,价格也属于市场中上水平,但由于区域市场的不规范,地价差别悬殊、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以致“看不见的手”失灵。某个项目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打低价牌吸引客户群,甚至打出“五折”广告,但品质遭到严重质疑,而对区域其他项目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客户会青睐其他品质高的产品,但又会拿低价项目的价格去比较,最后对彼此都造成销售的困境,如果在制定策略时,能从大局观考虑,制定共赢的策略,也许效用之和会更大。比如,明确做客户细分和定位,低价可以挖掘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客户,而质优产品针对追求性价比的客户,而部分的可以定位高端,那就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提升品质、拔高形象。

    博弈智慧

    以上仅为一个小案例,其实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职尝生活中都会有,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成功。

    鹰鸽是两个不同群体的博弈,一个和平,一个侵略。在只有鸽子的一个苞谷场里,突然加入的鹰将大大获益,并吸引同伴加入。但结果不是鹰将鸽逐出苞谷场,而是一定比例共存,因为鹰群增加一只鹰的边际收益趋零时,均衡将到来。

第95章 强者必须学会忍耐() 
在鹰鸽博弈的对阵中,隐忍是鸽派的策略,若你在与对手博弈时采取了鸽子策略,你大可不必为此而自扰。古人说:“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忍是一种强者的心态,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在现实生活中,大凡有真本领者都善于忍耐,忍耐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而有了余地才能掌控住大局。陆游说:“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它说明了忍在人生博弈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元朝,便有两位饱学之士许名奎、吴亮专门编纂了劝忍百箴和忍经传给后人。清朝道光二十六年间,朱严溪先生出版了忍字辑略。这本书中说:“金入火生光,草入火生烟,苦难也。此言耐苦犹耐火也。善忍者成如金,炼去心渣益明,不善忍者反是,怒气所熏,无不染也。”又说:“古圣贤豪杰所以立大德而树立业者,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能忍。”自古以来,人们对忍已有许多阐释,吴亮的忍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关于“忍”的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

    忍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那些表面上盛气凌人、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人,内心实际上是空虚软弱的。忍,有时看似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眼前的便宜,大多是因为有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追求;而那种事事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往往只能收获些蝇头小利,从大处看则反而吃了大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它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于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立刻进行反击,则很容易把事情弄糟,甚至是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则有助于帮助我们去处理好这些问题。

    “忍”是一种博弈策略,即使是强者,在问题无法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时,也应该采取暂时忍耐的方式处理,这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忍耐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整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忍耐,因为其资源丰富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小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忍耐,并借忍耐的和平时期,来改变对你不利的因素。

    “忍”有时候会被认为是软弱的投降动作,但若从长远来看,“忍”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博弈之道,凡是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忍耐,毕竟人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忍耐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忍耐,那么虽然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可以换得“存在”的空间和余地;“存在”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忍耐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显然也是值得的。

    在楚汉相争中,刘邦由于势力较弱,经常吃败仗。汉四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兵败,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而他的大将韩信自领一军,北上作战,捷报频传,攻下魏、代、赵、燕诸王国,最后又占领了齐国全境。

    五月,韩信派使者来见刘邦,说:“齐人狡诈反复,齐国又与强楚为邻,如果不设王威慑,不足以镇抚齐地,请大王允许我暂代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我坐困荥阳,日夜盼望你韩信带兵来增援,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此时的刘邦只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危境,所以也就全然没有了风度,把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正说着,刘邦感到自己的脚被人踩了一下。他用气狠狠的目光一扫,众人都茫然不解,唯有坐在边上的张良向他示意了一下。他晓得这位先生一定有重要的话要告诉自己,他打住了下面的一连串骂人的话语。

    张良清楚地知道韩信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将才,目前又拥有强大的兵力,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刘邦如与韩信翻脸,轻则形成刘邦、韩信、项羽三强鼎立,重则导致项羽、韩信联合攻汉。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于刘邦大为不利。反之,如果能调动韩信的兵马,就能拖住楚军,重创楚军,只有在这种前提下,目前楚汉对峙的局面才会向有利于刘邦的方向转变。

    张良靠近刘邦,悄声说:“大王,韩信手握重兵,右投则大王胜,左投则项羽胜。我们对他的要求要慎重考虑。”

    刘邦立刻心领神会,当即下令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印绶到齐地去,册立韩信为真齐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于是,局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汉军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逐渐对楚形成了反包围之势。

    可以想象,刘邦当时是万分恼怒,但权衡利害,他还是忍住了怒气,并且因此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千古大业。刘邦的忍让并非软弱,他的实力在当时远远大于韩信,但他能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大局的考虑。日后韩信继续经常闹点事,当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刘邦毫不客气地将韩信诛杀。

    博弈智慧

    君子有所忍有所不忍,在利于大局的情况下,忍是一种博弈策略,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忍是一种涵养,在人际交往中,忍是一种气度。有修养的人,从来不会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发火动怒,只有精通博弈的高手,才能品味出忍的力量。

第96章 可以从两头吃香蕉() 
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开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访谈节目,一个美国在华女投资人说了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

    世界上许多事,国家间的大事,人与人之间的小事,许多都与这个“从哪一头吃香蕉”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各持一端,也许都有道理。一个人很难让自己改变剥香蕉的习惯。

    无论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养金鱼都没有问题。勤勉者可以每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一换。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的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变一月为一天,金鱼都可能莫名其妙地暴毙。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这就如同我们剥香蕉的方式,很多人之所以急于改变,其实是出于一种自卑与近视。如果遇到难以进行的改变,我们不妨先试试换个角度去想,它是不是一个香蕉问题?如果是,那么既然香蕉是可以从两头吃,那么这种改变又有什么必要呢?

    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种种惯例,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规范人们社会活动与交往的“未阐明的规则系统”,尽管它不像种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那样是一种成文的、正式的、由第三者强制实施的硬性规则,而只是一种非正式规则,一种诺思所理解的“非正式约束”,但是它巨大的影响力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作者康芒斯指出:“至于某些习俗,像商誉、同业行规、契约的标准形式、银行信用的使用、现代稳定货币的办法等等这一切都称为‘陨例’,(因此)好像习俗与惯例有一种区别似的。可是,除了所要求的一致性和所允许的变化性的程度不同而外,并没有区别。”接着,康芒斯还举例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银行支票的惯例,其强迫性不下于在欧洲中世纪佃农在领主土地上服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