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冬兰疑惑地看着四姐,奇了怪了,她不是比她还怕蛇吗?
姚志强跳下来,伸出右手捉住小花蛇的尾巴,用巧劲一扯,被他提在手上的小花蛇就骨头脱节,僵直地垂落,死得不能再死了。
小秋兰看得眼都直了,小哥哥还懂这个绝活!
这种对付蛇的绝活,她只听过从没见过。
姚志强将死蛇装进带来的布袋,把它斩成一段一段喂母鸡,下的蛋特别大。
接下来又有冬眠的小蛇被扯出来,姚志强如法炮制,将它们扯死装袋。
第20章 烤银环蛇干()
小秋兰突然发现,那是一条小银环蛇,比筷子大一些。
她脑子里灵光一闪,记起外公外婆饲养过的银环蛇,刚孵出七到三十天的幼蛇,都会被制成蛇干。
此蛇干是一味珍贵药材,据说古代就有大夫用它,在现代价格不菲,在这里应该也可以换银子吧?
不管怎样,制这蛇干,简单易做,先做好再说,就不信会没有人识货。
把想法和哥哥一说,姚志强半信半疑,小秋兰就胡诌说,上次爹爹带她去镇上大药房买药时,她见过这样的蛇干。
当时还多嘴问了药房伙计,伙计说这叫金钱白花蛇,还简要和她说了制作方法。
姚志强不太相信她的话,以前的小秋兰胆小如鼠,见生人就低头,哪里敢和药房伙计搭话?
可是,他现在看着她灵动的双眼,脸上神采飞扬,没来由就信了她,拿出随身带着的小刀,划开银环蛇的肚子,掏干净内脏,摊晒在石头上。
然后用双手捧起田水向石缝里泼,奇迹出现了,石缝里居然有蛇出来,而且是小银环蛇!
这田埂里面,够阴够湿,竟成了小银环蛇冬眠的温床?
一个上午下来,晒了六条小银环蛇。
收工的时候,小秋兰指点哥哥以蛇头两寸处为中心,将蛇身盘成小圆圈继续晒。
小冬兰远远看着不参与,这些恶心的蛇能换银子?四姐在鱼塘里泡了一回,不怕蛇了?
下午的时候,又晒了两条。
小秋兰娘儿四个,辛辛苦苦了一整天,终于将三苗水田埂清理干净。
傍晚收工的时候,姚志强小心地将银环蛇放在畚箕里带回。
刘春花远远看见,大骂:“弄那么多死蛇回来干什么?好恶心!”
姚志强很淡定:“爷爷说,烤一些蛇肉给狗吃,恢复得快一点。”
陈婆子一听是老头子的主意,吞下骂人的话,没好气地说:“不准拿回屋,在外面烤!”
姚志强答应一声:“我晓得。”
小秋兰暗暗竖起大拇指,哥哥真聪明,懂得用最简单的方法堵住她们的嘴。
在屋外烤更好,这样就没人知道她和哥哥的秘密。
小秋兰只说了要把蛇烤干,姚志强很快就想到法子。
捡了小树枝点着火,把小银环蛇放在破瓦砾上烤,还丢了两条其他蛇进火堆。
一阵蛇肉香味飘散,小冬兰忍不住过来看,小美兰也凑向前,一点也不怕。
姚志华姚志坚两兄弟,自然也来看热闹,奇怪烤给狗狗吃的蛇,要盘那么好看干什么?
小秋兰解释说:“盘起来不会烤焦。”
晚上喝完稀粥继续烤,直到小银环蛇被烤得硬硬的,一点水分都没有,姚志强才偷偷拿回房间,摊在篮子里。
又怕猫儿偷吃,他干脆把篮子挂在房梁上。
*
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头一天阳光灿烂,第二天就下起了春雨,冷风冷雨,没人出去干农活。
女人们在家缝缝补补纳鞋底,男人们则修补门窗,检查农具,将松垮的锄头柄,镰刀柄钉结实。
姚二保和姚天保却苦着脸,搬了长梯子,披上蓑衣,戴上雨笠,爬上屋顶检修会漏雨的地方。
刘春花和刘群香帮着扶梯子,接下碎瓦,递上新瓦。
第21章 补丁加补丁的衣裳()
陈婆子拿着长棍子,指点着漏雨的地方,同时口中骂个不休,把家中那只虎斑纹雌猫骂得不敢回屋。
姚家村的人都知道,老姚伯家的人员关系复杂,养的狗和猫也是村里的一绝。
花斑狗外表老实憨厚,实则喜爱斗殴生事,村里的狗都敬它为王。
虎斑猫平时看起来慵懒好睡,其实它在假寝,老鼠若出洞,一般都难逃它的爪子,侥幸逃走的,就算上房揭瓦、追踪守洞也会被它捉到。
它尽心尽职是好猫,唯一不好的是上房揭瓦,导致家里的屋顶经常漏雨,几天前刚检修过的屋顶又漏了。
陈婆子的骂声,老姚伯听得清清楚楚,他把姚志强叫到房间,和他商量卖猫的事。
镇上逢三、六、九为圩日,明日是正月二十三,正是圩日,让姚志强再把猫拎去卖。
姚志强摇头,这猫他没办法卖,爷爷要价高,买来吃的都嫌贵,想买来捉老鼠的,又怀疑这不是好猫。
老姚伯其实很不想卖它,这是一只品种稀少的猫,毛色漂亮,一发威像小老虎,有它在,屋子里连老鼠的影子都看不见。
可是,它偏偏改不了上房揭瓦的恶习,甚至屋里没老鼠捉,它连屋外的银环蛇也敢招惹。
上次嘴里含了一截带头的银环蛇,回屋里向主人邀功,吓得陈婆子大骂,嚷着要杀了它。
这猫杀了可惜,老姚伯还想它生下后代,延续这稀少猫种呢。
几次将它野外放生,它都找了回来,留下继续让它上房揭瓦又不可能,这旧房子经不起它的折腾。
把价钱定得高高的,是希望它能遇到赏识它的主人,不会被人买回去吃了。
老姚伯叹了一口气,不想再听到陈婆子的骂声,他下了决心:“明天再拎去卖!只要不是买来吃的,价钱低点也算了!”
姚志强再次摇摇头:“我卖了它几次,圩镇上的人都认得我,咱家的猫会上房揭瓦已经传开了,谁还会买?”
老姚伯继续叹气,卖不出去,难道真的要杀掉?
姚志强对爷爷说:“要不明天我带秋秋去卖,她面生,兴许就把猫卖出去了。”
老姚伯点头同意,再三嘱咐姚志强要看紧妹妹,市集上人龙混杂,千万别把妹妹丢了。
晚饭的时候,姚志强对奶奶说了卖猫的事,说爷爷的意思是让面生的秋秋去卖。
刘春花心里嘀咕,这猫卖不掉就杀了吃,几次三番卖不掉,人工都浪费了。
陈婆子却不这么想,她是不会放过一切可以换钱的机会,乡下人纯朴,认为吃猫肉是作孽。
她嘱咐小秋兰:“机灵一点,就说猫是好猫,因为家里有病人,没钱买药才卖的,装可怜一点,卖多几文钱!”
小秋兰点头,暗笑这老太太也好玩,连谎话都替她编好了。
这是她第二次去镇上,因为要赶早,晚上得把要穿的衣服准备好。
翻遍所有衣服,她满头黑线,每一件都补丁加补丁,旧得不能再旧。
看看小冬兰,她的衣服明显比她好一点。
贫穷人家的衣服,都是姐姐穿了妹妹接着穿。
小秋兰虽然是姐姐,可身型没有小冬兰高大,大姐穿过的衣服,自然是小冬兰接着穿,然后才到小秋兰穿,不是补丁加补丁才怪。
第22章 热情的大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穿着补丁加补丁的衣服赶集,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小秋兰灵机一动,这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哥哥是男孩子,衣服肯定比大姐多,穿小了的衣服一定适合她。
姚志强裂开嘴笑了,秋秋这主意不错,穿上男装赶集更方便。
他翻出以前的衣服,小秋兰喜滋滋地换上,感觉良好。
哥哥的衣服虽然也旧,是那种老式的对襟衫,却简便大方正合她意。
天公作美,圩日放晴,天刚蒙蒙亮,小秋兰兄妹就起床了,喝了稀粥,姚志强照例挑了两筐地里种的菜去卖。
筐里放了个小布包,布包里藏着小银环蛇干。
带小秋兰赶集,姚志强为的就是卖这包东西。
小秋兰穿上哥哥的衣服,扎上男孩子的发型,拎着昨晚上就关到笼子里的猫,跟在哥哥身后出发去赶集。
一路上,两兄妹无话不谈,小秋兰终于从哥哥嘴里,知道了一些这个世界的信息。
这里是天盛王朝,一个泱泱大国,历代皇帝都姓李。
周边还有三个小国:沧月、虹日、海星,都自成一体。
天盛王朝皇权大过天,各种礼仪尊卑,文化习俗,官吏管辖,和历史上记载的古代差不多。
只是,古时候有村庄没有镇,这里却有村又有镇。
一镇之长不叫镇长,而是叫镇正,办公的地方叫镇衙门。
这里是属于菱山县,树坪镇。
树坪镇是一个大镇,方圆十里都是平地,还有隐藏在山里的村庄。
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菱山县的粮食仓库。
从姚家村到镇上集市,差不多要走一个小时,十一岁的姚志强还要挑两筐菜。
小秋兰紧跟其后,路上遇到同村相熟的,都会善意的赞她穿上男装更精神,没办法,人长得靓,穿什么都好看。
终于到了,集市上已经很多人。
现在不是农忙,又是准备春种的时节,一些种子的买卖,过年时舍不得杀的鸡鸭,都在集市上活跃起来。
姚志强每个圩日都会来卖农作物,他很快就在菜市棚找了个位置,让旁边相熟的小伙伴看着。
然后带着小秋兰到了牲畜棚,一看来迟了,已经没有地方摆卖。
他只好拉着妹妹,准备在大街两旁找位置。
街上有个卖鸡鸭的大婶,热情地拉住小秋兰:“这位小哥儿,你只一个小笼子,我匀一点位给你。”
小秋兰连声多谢,把猫笼子摆放好,心里喜滋滋的,这叫人品爆棚,出门就有贵人帮。
大婶摆有一笼鸭子一笼鸡,各有两只,一蓝鸭蛋一篮鸡蛋,旁边还有个八岁左右的小女孩帮她,看样子应该是她女儿。
大婶人很热情,一问一答知道小秋兰是姚家村的,忙说她是李家村的,彼此只隔一条河。
大婶的话多了起来,她说她家养了一些鸡和鸭,圩日都是孩子爹出来卖,昨天孩子爹扭了脚,鸡蛋鸭蛋又不能放,只好由她和女儿出来。
这些鸡鸭她男人都称过了,并算好了价钱,嘱咐她直接报出来,能卖就卖,不能卖就挑回家。
第23章 你数错了()
有人来看猫,小秋兰按着陈婆子教她的话说,可惜听的人半信半疑,都最终不买。
旁边的大婶却生意不断,古时候卖蛋是算只数,大婶家的鸡蛋鸭蛋个头都大,鸡蛋两文钱一只,鸭蛋三文钱一只,不断的有人来买。
每一次卖蛋,她们都要扳着手指算半天,好几次,小秋兰都忍不住帮她们。
大婶就不断的赞她:“哎哟,小哥儿你人机灵,算数又准又快,心肠好,模样儿又俊,长大娶媳妇肯定不用愁!”
逗得小秋兰差点哈哈大笑,大婶的女儿脸红红的不时偷看她,心中懊恼,原来男孩子真的比女孩子中用。
看人家年纪和自己一样大,算数又快又准,还有那份落落大方,从容淡定,都足够她羡慕的。
有几个短打装扮的年轻男人过来,他们是镇上衙门里的编制人员,负责集市的秩序安全和收摆卖费。
所有摆卖在集市上的笼子篮子,布袋或者箩筐,无论有没有生意,都要收取两文钱,比如大婶家,就交了八文钱。
八文钱,就是四个鸡蛋,只不过在大街两侧随便摆摆,没有雨棚没有凳子提供,这摆卖费,收得有点高。
小秋兰把哥哥给她的两文钱交出去,换回一张写着两文钱,盖有镇上衙门印子的纸片。
她把纸片放在贴身口袋里,猫一时半会卖不了,有可能要摆上一日,哥哥和她说过,这摆卖费一天收两轮,没有纸片的要重新交钱。
这时,有个油光满面的中年男人,蹲在大婶鸡鸭前评头论足。
大婶忙热情的报上价钱,中年男人嘿嘿笑着压价。
旁边就有人偷偷提醒大婶,他是镇衙门里的王管事,是镇正大人的红人,衙门里所有吃用采买都由他经手,刚才收摆卖费的那几个小子也属他管。
此人得罪不起,他看中了的东西,都要便宜卖给他。
老实的大婶,简直被强买强卖,犹豫再三,忍痛将鸡鸭贱卖给他。
王管事得了便宜,慢悠悠地从钱袋取了两吊钱出来,比大婶男人定好的价足足少了五十文。
两吊钱,就是两百文,大婶两母女算了半天,才算清楚。
王管事看着数钱的大婶母女,眼睛眯起,又蹲在鸡蛋鸭蛋前。
刚贱卖了鸡鸭的大婶肉痛之极,见王管事又打鸡蛋鸭蛋的主意,连忙声明:“鸡蛋两文,鸭蛋三文,不减价!”
中年男人大方地说:“好吧,不减价,我要九个鸡蛋,十九个鸭蛋,给我装好,连同鸡鸭一起送到镇衙门。”
大婶母女连忙数好了鸡蛋鸭蛋,空了一个篮子装好,然后开始算一共要多少文钱。
数目比较大,大婶母女要一下子算出来,有点难。
小秋兰正要告诉她们,总共是七十五文钱,就听到王管事不耐烦地说:“等你们数清楚,只怕太阳都下山了,浪费我的时间,我已经算好了,总共六十五文钱。”
说完把钱一五一十数给大婶,大婶慌乱地接过来,心里没底,不知道这王管事有没有骗她。
小秋兰连忙说:“大叔你数错了,应该七十五文钱才对!”
第24章 老顽童()
中年男人微怔了一下,见是个穷小子,很快镇静下来,不屑于理她。
口里却在催促大婶:“动作快点,担上鸡鸭跟我来,我没时间和你们耗!”
小秋兰一看王管事的神色,认定他是有心骗大婶,这个人渣,狗仗人势,强买强卖还不算,买点蛋还想少给十文钱!
管他是什么管事,管他是谁的红人,小秋兰才不怕他,提高了声调:“大叔你算错了,少给了十文钱!”
大婶看着手里的钱,不知所措。
这镇衙门的管事,摆出一副不屑于骗她的神色,小哥儿又一口咬定他数错了,究竟相信谁?
王管事见大婶呆在原地,一脸纠结,既不敢得罪他,又不肯相信他。
许多看热闹的人围过来,眼看走不成了,他阴霾地瞪了小秋兰一眼:“说说看,我怎么算错了?”
“小兄弟,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镇衙门的王管事,算盘打得啪啦响,几十只蛋怎么会数错?”
“是啊,看你一个穷家小子,肯定也没读过书,这几十个蛋,你能一下子算出价钱?”
人们七嘴八舌,旁边摆卖的,周围围观的,或多或少都在巴结那个王管事,都看不起她这个穷小子。
不过,他们嘴上这么说,人却不散开,把个不宽的街道堵了个严实。
这王管事先是强买大婶的鸡鸭,后是有心骗那十文钱,她提醒后还想当没听见,这是什么人啊?
好不要脸的男人,小秋兰淡定的说:“哦,原来大叔算盘打得啪啪响,算数从不会错啊?那你这是有心骗人还是无心之失?大家来算算,鸡蛋两文鸭蛋三文,九个鸡蛋十九个鸭蛋,是六十五文还是七十五文?”
小秋兰说这番话时,王管事一双三角眼儿不断打量她,小小年纪,从容淡定,如果不是一身破旧衣裳,他定会对她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