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我把几近同时代的金庸与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那是从金、古作品的艺术特色来分的。我观金庸与古龙,如诗中之李杜。金庸气象沉雄,莽莽苍苍,似黄钟大吕,万千气象;古龙则剔脱空灵,飘逸洒脱,如天外陨石,不知所踪。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历史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波澜壮阔、迭荡起伏。为悼&;quot;靖康耻&;quot;,为抒&;quot;臣子恨&;quot;,故而郭啸天之子取名&;quot;郭靖&;quot;,杨铁心之子名为&;quot;杨康&;quot;。郭靖与铁木真之子拖雷结义,杨过飞石击中大汉蒙哥,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与乾隆皇帝是亲兄弟等等金庸作品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的历史年代、环境等。在古龙的作品中,我们则看到的是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既无繁复的历史背景,也无实在的地域依托,仿佛是人生孤岛上的历史王国。无论是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还是花满楼等都是如陨石般破空飞来,既不知其出生来历,也不知其师承何派,总之他们的武功出奇的高,‘小李飞刀,例不虚发‘,似乎是与生俱来。金庸喜欢将作品中的主人公放到轰轰烈烈的大环境中去冶炼,无论是郭靖、杨过、张无忌还是乔峰,他们都是从激烈的故事冲突中自然凸现出来,最终被严酷的生活锤炼得炉火纯青,成为标准的符合儒家用世原则的大侠,那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每次我看《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时,我都会为郭靖、乔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人生态度所打动;为他们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侠风范所折服,更为他们的‘要将三军尽扫、单于折箭‘的亘云豪气所倾倒。正是他们这种孜孜不倦、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天地浩然之气‘相互交融,完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理想的塑造。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这样的情节:首先是蒙昧少年,愚钝过人或聪明绝顶到经历奇险、集大成、终获绝艺到非暴力主义的新约式复仇、宽恕到武功与人格精神的不断强化和完善再到笑傲江湖、快意恩仇,最后到壮烈牺牲或归于陶潜式的隐逸,典型的儒家的行事原则,儒家人生观的再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豪情、是壮志、是为了民族大义死又何难、死而无憾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正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人的人文理想、审美趣味的契合。这就是千古文人侠客梦!而古龙笔下的人物,更多了一些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从不为礼法、君臣之道所拘。他们轻生死、重然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干的事,哪怕壮志未酬,身蹈虎口也在所不惜。同时,他们又超脱、豁达、乐观而豪迈。在古龙的笔下,故事情节则是由横空出世、尘世的伤心人、浪子、孤儿、杀手到参禅式的学艺过程到****人间是非、秘密社会的决战,以及在这后面隐藏的人性搏斗,最后到胜利、长留世间的英雄偶像。主人公行侠的过程,与其说是对江湖秘密组织、小人与枭雄的斗争,不如说是对自身人性弱点的克服,战胜对手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古龙笔下的人物同忠君爱国的郭靖类型相去甚远,他们永远只对永恒的人性、正义与光明尽瘁。人物已从情节的外壳中挣脱出来,心灵已从伦理的外壳中挣脱出来,留下的已是超越狭隘感情的自我觉醒的光辉。唯其如此,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痛苦和感受。所以说金庸的作品看似真实,实则虚幻;古龙的作品看似虚幻,实则真实。当然这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创作观有很大的关系。记得年少时,我看《红楼梦》中林妹妹香消玉殒时没有哭,但看《天龙八部》中青石桥畔,雷雨交加,乔峰一掌打死心爱的阿朱,痛不欲生时我却大哭不已,悲恸万分。大学时,我甚至曾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象乔峰一样的人,我就算被他一掌打死,也心甘情愿。痴情若此,夫复何言!当然,今天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挚情无非是人们向往,却又不可能达到才会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就正如金大侠后来自己当众说:&;quot;男人嘛,都是喜欢漂亮女人的,我也不例外。纯粹的专一,是不太可能也不现实的&;quot;。可惜我却被乔峰这一神话足足骗了十多年。其实想想也不能怪金大侠。自己也搞文学创作,应当深知其理。正因为世间得不到这种纯情、挚情才在作品中不断地讴歌,要是能得到,也就不用浓墨重彩地去讴歌了。所以被骗是心甘情愿。当然这是题外话。如果用词宗来喻金庸与古龙,我认为金庸为豪放派之盟祖,古龙为婉约派之圣手。在金庸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莽苍踏雪行,挥洒缚豪英‘,是‘燕云十八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是‘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其大场面之描写,可称无人能出其右。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悲剧,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是一种燕赵勇士的奋怒,是一种英雄精神的长存。乔峰的死即是明证,其人物的性格、作品的声势无不透露出豪放的特点。在金庸的笔下,绝对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而对于情,则更是如此。金庸笔下人物的情,有爱得发痴的,如小龙女之于杨过,荡气回肠;有爱得发狂的,如李莫愁之于陆展元,惊心动魄。而古龙笔下的情,则凄凄切切、冷冷清清,于欢笑处见凄凉,于繁华处见冷清,于无情处见多情,于残缺处见温馨。夜笛伴着悲歌:何必多情?何必痴情。花若多情,也早凋零。人若多情,憔悴、憔悴┈┈人在天涯,何妨憔悴,酒入金樽,何妨沉醉。醉眼看别人成双成对,也胜过无人处暗弹相思泪┈┈李寻欢则低吟:花木纵无情,迟早也凋零,无情的人也总有一日憔悴。人若无情,活着又有何滋味?纵然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也总比无泪可流好几倍。&;quot;&;quot;是啊!人若多情,憔悴、憔悴;人若无情,活着又有何滋味?&;quot;
第四阶段,则是以黄易以至今天的萧鼎、龙人为代表的玄幻武侠小说。由于金庸、古龙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无论是从情节构思、创作技巧还是艺术特色、写作风格上来说,后人都难以企及,最多也是简单的摹仿。所以武侠小说一度陷入低谷,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特指的武侠小说今天依然是步履维艰的。如果说武侠小说至古、温是一变,那么至黄易则是一大变。奇情才子黄易实现了武侠小说的科幻梦,在传统的武侠小说基础上融合了中西方文学中神幻、魔幻、奇幻的营养,独树一帜,以旋风之势席卷港台、大陆,乃至整个华人圈。说实话,由于对黄易的作品看得不多,其代表作《寻秦记》我也主要是看的电视剧(古天乐、萱萱等主演的),故不好做太多的评价。但惊叹于其奇思妙想之余,明显感到受倪匡科幻小说的影响很深。龙人的作品《轩辕绝》和《灭秦》我是认真看了的。现代的推理手法在龙人的玄幻小说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长于情节构思,每个细节都安排得曲折离奇,意境高远深邃。其玄幻的情节奇妙无穷,集诡异、悬念、推理、侠义与一体,有金庸小说的恢宏气势,博大精深,有古龙作品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有温瑞安系列的推理严谨,引人入胜,更有黄易作品的纵横捭阖,奇思妙想。在龙人的玄幻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从一个国度跨越到另一个国度,从一种文明跨越到另一种文明,从一个千年跨越到另一个千年,视通万里,神游八极。那些奇幻的情节似让我看到《山海经》、《搜神记》,更有读《西游记》与《镜花缘》般的快乐。对于&;quot;情&;quot;之一字,龙人也是描写得入微入细,读后难以释怀。记得初见龙人时,他话语不多。当谈及他的作品《轩辕绝》中的女主人公凤妮之死时,他突然语惊四座:&;quot;我最喜欢的就是凤妮,她是唯一一个没被轩辕得到的女人。她死了我很痛苦,读者都很痛苦。但我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痛苦&;quot;。&;quot;你怎么这么狠心?&;quot;我不由脱口而出。一见龙人已完全进入书中角色,大谈悲剧的震撼力和对情感的阐释,我不由觉得这个人真是够率真率直。爱憎分明,豪气亘云。二十年磨一剑,龙人的执着创作可见一斑。这种一谈及自己的作品,一谈及自己的所爱就可以忘记世间的一切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正如我的心态。所以在看完《轩辕绝》后,我不由赋诗一首:&;quot;秦时明月汉时关,龙人玄幻耀山川。奇径独辟花千树,自此轩辕聚峰巅&;quot;。世间还有什么比品一杯香茗,读一卷好书,笑看风云,坐听涛声,相忘于江湖更让人快乐的呢?
当下玄幻小说的创作虽云蒸霞蔚,姹紫嫣红,但我们也看到在貌似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作品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多,精金粹玉则少之又少。玄幻小说重复着武侠小说的旧路,长于情节的精心谋划,短于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消遣快餐化居多,严肃深层次的少。其实又岂只是玄幻小说如此,当前的很多小说创作都是这样。诚然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评判标准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与创作者的创作观有莫大的关连。如果玄幻小说的创作者本身就摆正心态,不是将其作为消遣文学,而更多的从严肃文学角度来考虑,作品更加反应人学,刻画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思想形态,直指人心和人性,乃至人类的终极关怀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想它是可以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阶级,成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流传于世的。文学即人学,一切深层次地反映人性本身的作品必将世代相传,不管它的表现形式,不管它当时存在的社会环境是否让它存在。我想这些应当成为玄幻小说创作或者说一切小说创作的真正发展方向。
——————————分割线——————————
黎阳 青年女作家,研究生,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刊物主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型企业文化总监等。自幼酷爱文学,擅长演讲,多次在国内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奖。著有散文集《激情人生》、诗集《朝阳集》、中篇小说《永远的守候》,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编译作品《处世手册》等。代表作《何处是归程》被列入&;quot;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quot;之中,亦被选为大学当代文学必读书目;获 《十月》杂志社和****电视台举办的&;quot;首届文学新世纪优秀作品奖&;quot;。致力于口才学和成功学培训,在西安、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进行了以&;quot;文化、社会、人生&;quot;为主题的巡回演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评论界誉为独特的&;quot;黎阳&;quot;现象。创办个人网站黎阳心语文室(2。 ),致力于优秀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丰富,已与海内外很多知名文学、传媒、学术网站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评论卷 挽歌之王晋康的《一生的
写这篇话时,我得收回我前面的话,前面是我匆匆浏览了文章的头尾就发表的不通的评介,其实是臆测的多。在把王之《一生的故事》真正重头读了一遍后,才晓得满不是我理解的那回事,不是描写预见的宿命性。王恰恰是冲特德&;#183;蒋的《你一生的故事》里明知宿命性却不去更改来的。
这篇《一生的故事》是讲三个从三百年来的未来人想刺杀几个可能影响重大历史的人物。文章比较俗套,杀人的人不杀了,被杀的人明知道谁来杀她,还热情接待他,并且两人相爱了,造成另一种时空悖论。出现可能影响未来重大历史的人竟是三百年后的人和这个主脚制造出来,没有这个人来,就不会出现历史上这个人。满心以为王也是以一种站在现在的角度推测未来,这样未来才充满各种谜趣。读完之后才发现,满不是那么一回事,要说是站在主角等儿子死了之后,有年纪六十多岁慢慢回忆他更贴切些。这些根本不同特德&;#183;蒋在《你一生的故事》里的主角位置,特德&;#183;蒋的主角位置是在未来还没有发生,而通过阅读现在的片段,通过“七肢文”的学习,改变思维结构,而出现一些预见未来片段的现象。就像我们肚子饿了,然后遵循规律让自己去吃饭一样。我想这样的预见性不是很难理解的。
王这篇文总的来说,没有新意。仿佛是一锅大杂烩,而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无数的科幻作家用各种手段加以烹调,煮在一起之后也没有达到新的味觉体验,而是一种古怪的各种老味道的综合。在文章里我们能找到人工智能、宇宙意义、物理前沿等等,还调侃了一把科幻社团,当然最主要的味道就是“终结者”。区别是电影要票房,小说不要,所以在小说中才可以加进更深更杂的东西。
我也在写一些科幻性的文章,习惯先架构好未来情形,然后着重在这种氛围下描写人文故事。一切文学归到最后,都揭露人性出来,科幻也不例外。我不知道在王的《一生的故事》里那个从三百后跑到今天执行杀人任务的乱糟糟小子怎么不执行了他当初的决定,难道他太过于作者给予性格定位太过于善良了。但我看他是非常容易冲动的,这才是他们从未来跑过来的原因,难道是臣服于主角的巨大人格魅力中来,还是被主角在一次科幻社团上讲话彻底撼动了。我不知道,那小子一下子就被作者定义的未来总体不可改变吓住了,并且最后让自己送入可能的异空间。这样的凑合很勉强吧。再看看特德&;#183;蒋是怎么说他的文章的,他这种宿命论是说结局几乎上帝一手造好的,作者本人很难改变,或者凭作者现在的知识水平改变不了这种结局。这才是人的局限性,我们才有想站得高看得更远的想法。
说到杀死某人,却改变不了未来的整体结构,但也不至于一下子出现另外的一个人代替吧,难道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出现很容易吗?要回到我们的说法,杀死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个毛泽东,可能有几个革命者随后抬升起来,大有革命杀死我夏明翰,更有后来人的架势。但邓小平分析,伟人虽是一定历史原因下出的,但伟人的作用却也在同时推动历史的进程。伟人不是随便拿普通人能代替的。“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仍要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难道这些情况仅仅是时空变动一下,就会自我调节成的吗?那决定时空意志的人究竟是谁呢?
最后王晋糠以未来更改了,三百年来到今天的人在时空更动里自动消失,这种消失是自然现象吗?无从知道。在燕垒生的《昨日之爱》里也描写了这种时空自动更改的过程,使问题看似圆满的解决,我很不喜欢这些说法,总觉得十分邪乎。科幻不应该在这些离奇的问题上饶来饶去是不是,难道是要大家进行一种智力挑战?在邓小平的哲学理论还没有之前,我不能苟同这些认知。哲学和科幻相撞时,我更愿在哲学里求解。
我读了特德&;#183;蒋的《你一生的故事》只有一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