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此“自娱”与“稀饭科幻”之“自娱”无疑不在一个层面。科幻的边界是开放的,也需要新元素的融入,但“稀饭科幻”就科幻本体而言毫无新意,无可嘉许。星河的这段话被郑军认为是“入木三分”,我也老实不客气地征引如下:
模糊的概念正成为一些烂作的遮羞布。当一篇作品中出现大段技术硬块(指不能与文章合乎逻辑地相容,甚至有可能是原封不动地引自科学文献或科普作品的所谓知识点)时,作者可以义正辞严地宣告:“我写的是硬科幻!”而当一篇作品毫无科学常识甚至近乎神话时,作者可以毫不羞愧地声称:“我写的是软科幻!”'4&;gt;
强烈希望未来历史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作品因为文类问题受到批评时,夏笳理直气壮地表态:“我写的是稀饭科幻!”
二、对《卡门》的文本批评
科幻小说是小说,所以从文类的角度来审视乏善可陈的作品,未必不是好的小说。“稀饭科幻”可以是佳作,也可以是庸作。前者如《关妖精的瓶子》,后者如《卡门》。这取决于作者自己的构思和创作。《关》用一个憨态可掬的妖精形象引领了故事的发展,物理学巨头们像金线上的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熠熠生辉的是他们对科学的信念,整个故事清新流畅,叙述风趣生动,虽然没什么大格局,但绝对是精品。如果考虑到“科幻童话”早已有之而对《关》中的童话因素多加宽容的话,就没有再把它纳入文类之争了。而一年后的《卡门》,却让我大大失望。
作品没有追求什么思想深度;这个罢了,不指望初出茅庐的作者个个往登堂入室的方向奔。但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卡门的生命力、韵致在作品中显得很苍白,恐怕对于夏笳而言这才是最大的失败。《卡门》这个标题和开头一大段关于卡门的星际传说,与小说中卡门这个人物的出场亮相形成鲜明对比,我一下就猜到了结尾,于是在阅读中揣度悬念的乐趣没有了。《关妖精的瓶子》好处不在于悬念,但最后那个“阿基米德包袱”让人捧腹,堪称完美的谢幕礼花。而《卡门》中这两个人物都很单调,结构也是非常程式化的。卡门是一个貌不惊人而身具异秉者,“我”是Narrator,卡门的观察者、发现者。故事的流动平淡无奇:班上来了个叫卡门的女孩,大家发现她并不是那个传说中神奇的舞女,就冷淡了她。只有“我”怀着一种固执的信念,与卡门成为朋友,并逐渐发现她那平凡外表下真正的卡门之灵魂,然后……不出读者意料的,****部分我们看到了卡门在解放日以惊世骇俗的舞蹈折服了无数观众,“随后她就倒下了”,最后一个忧郁凄美的结局。就文字而言,失去了《关》中的机智幽默,也没有什么警句妙语,还算流畅罢了。仅此而已。
问题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小说并没有展现“卡门”这个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的经典形象最吸引人之处,正如夏笳在后记中所说,卡门的迷人,在于她的“风情万种”“****不羁”以及对歌舞和自由的热爱。解放日的惊天一舞,不仅在情节上太单薄,而且笔墨也稍嫌平淡,虽则与刚出场时的瘪三形象有巨大反差而造成一种惊人的效果,但这远不足以诠释“风情万种”“****不羁”。冒着被监护人纳瓦罗先生苛责的危险跳舞,这当然是一种争取自由的勇敢行为,是对此前种种压制的有力反抗,但究竟为什么纳瓦罗先生对她严加看管,又不准她跳舞,小说并未明确交待。其实这一对矛盾,正是有可能出彩的地方:纳瓦罗是何种身份,基于什么样的情感扮演着这个严父的形象,卡门又是为何在人群中像个丑小鸭,二者彼此有什么看法……在这对矛盾的展开和铺陈中,卡门追求自由、奔放不羁的性格和反抗精神方能鲜明起来。设定卡门性格为沉默内向寡言少语,而叙述又是以第一人称限制视角进行,不免让人觉得小说对卡门性格的探索还停留在浅表——是否可以由此认为作者对人性的理解还比较浅薄?第二,叙述固然平淡,但后记却明白地昭示了作者是在被卡门的艺术形象深深打动之后才提笔写作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歌德的话:“我曾领略一种高尚的情怀,至今无法忘却,这就是我的烦恼。”文学作品,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自是好的;但能不能忠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这是对作者艺术功力的考验。我曾经彻夜地听音乐剧Notre Dame de Paris,整个身心沉浸在Esmeralda、Gringoire等人曼妙的歌声中,但让我此刻写一篇赏析文章,恐怕不如当时写来得深切。推己及人,在受到关于卡门的小说、舞台剧、电影感动和小说创作之间,夏笳的心态似乎也有一个从激越到相对平静的发展。如何在行文时充分表现“曾经的感动”,进而加以深化,这是夏笳和不少“意兴为文”的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最后,小说某些细节还欠雕琢。文中有这么一段:
“如果这轮让你嬴了,”她总是说,“我就请你吃我亲手烤的地球风味巧克力松饼,哇——”她怪模怪样地作出一个垂涎欲滴的表情。(《科幻世界》2005年第8期,第9页)
这“哇——”和“怪模怪样”、“垂涎欲滴的表情”,跟整个小说中卡门的语言、行为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倒像是“我”甚至是夏笳本人突然跳出来越俎代庖了。小说的脉络明明是要让卡门以阴沉忧郁的性格在故事演进中积蓄力量,在关键时刻如昙花一般绽放,这个细节无疑干扰了这种“蓄势”。一败笔。又如:
“纳瓦罗先生去了移民局办公室,要明天才能回来。”她一本正经地宣布,“卡门准备在家烤巧克力小松饼和鲜奶布丁,不知道有没有谁愿意赏光?”(第9页)
说这话是在邀请“我”,而故作“一本正经”的姿态有点搞笑,但这勉强可以接受。然而,仅过了几个自然段,又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我只是想,”我一本正经地宣布,“一个独一无二的美妙下午!我与整个月城中独一无二的卡门小姐坐在她家的地板上共饮下午茶,何等荣幸!”(第9页)
一样的用词和话语中依稀的相似,人物的性格在这里发生了混杂,也是小说中的瑕疵。
夏笳的才华文采,已经在《关妖精的瓶子》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她的其他一些诗文,以及和她本人的接触,让我觉得她很有希望成为优秀的科幻作家。但从《卡门》这篇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出现倒退迹象的小说看来,她对《关妖精的瓶子》成功在何处、自己的创作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并没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所谓的“稀饭科幻”,在科幻本体上没有新意是个问题,如果连作为小说艺术本身都不足道,那真是一点前途都没有了。也许文学创作中要实现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线性进步是太难了点,那么,希望夏笳能够静下心来修炼一番,用新的佳作让我们见识黑格尔所说的“历史之螺旋式上升”。
注:
'1&;gt;原载于《科幻世界》2005年第8期。
'2&;gt;叶永烈:《太平洋彼岸的科学幻想热潮》,《论科学幻想小说》,P235
'3&;gt;见《边缘》(网络电子杂志)2005年5月号(总第一期)刘兴诗访谈,网络地址:2。/94ul/edge/theedge_5_1。exe
'4&;gt;转引自郑军《“软科幻”与“硬科幻”——一对由来已久的假概念》,网络地址:2。/readart。php?class=&;amp;an=20050204205726
外篇 环保主义的悖论
蕾切尔&;#183;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讲述描述一个死气沉沉的季节时,作者描述的农药对昆虫,鸟类甚至人类自身的危害景象的可怕,使得后来有人攻击她故意捏造扩大事实煽动舆论。不论卡逊有没有夸大,不过这些景象的却是得到证明的,农药和杀虫剂对环境的危害,在当时已经显露无疑。作者生物学的知识告诉人类,这样对则自然无节制的胡作非为,最后的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和他们的后代,她试图让人体会到人类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对自己的后代犯下的罪孽。我们如何对自己赎罪?但是这种好像做了是一场自救运动的背后并不是带着对上帝的那种虔诚信仰的,和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一样,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而抛弃了上帝,我们为了我们多么热爱自然,而抛弃了自然,很多人以为环保主义的思想是要我们重新回归到自然原初的平衡的时候,但是在许多的设计中我们惊讶的发现,我们的任何一个行动都会对自然来严重的影响(即使是退出原来的领地),有些人开始意识到我们已经成为所有自然中的一环,我们越是希望保护环境,环境对我们的依赖越强,反过来我们对自然控制的越严厉,论及环保很多中国人都还没有意识到环保主义中的这个巨大的悖论,必须对这种逻辑的错误加以指出,这对于当前环保思想来所恐怕要比寂静的春天里描写的景象还要让人震惊
在阿尔卑斯山脉,每年的冬天和初春都是极为理想的滑雪季节,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的滑雪哀号者们来到这里,尽情享受着在雪地上飞驰的刺激,远处一致阿尔卑斯鹰注视这些恣意大笑的人们,对于它来说,滑雪季节不是一个只得高兴的季节,以为这些人的出现,他不得不挨饿,因为,这些山鹰需要一个6000平方英里的不受打扰的狩猎场作为领地,人类的闯入无疑破坏了它们祖祖辈辈狩猎的领地的宁静,更要命的是,象高山红雀,雪兔之类作为山鹰主食的动物都学到了一个躲避猎食者的极好办法,那就是躲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长久以来,这些动物聪明的意识到有人的地方就没有鹰,同时这种和人类接近的行为也不仅仅食为了躲避捕食者,更重要的是与这些衣服鲜艳的人为邻有时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食物,除了人们留下的残羹剩饭外,有时他们的好奇心还会得到热心的人们额外的奖励。而逐年增多的游客不断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压力,另外由于雪线下降等原因,滑雪场越来越侵扰到当地更多的动物的生活,好,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怎么可以保护这些自然环境和这些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假如我们现在开始环保,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我们如果按照环保主义者要求的那样退出自然,不再干涉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存,那么现在的自然状况,恐怕又面临一次剧烈的改变,许多动物需要经历非常残酷的变动现在的自然生态已经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活动,比如许多动物以人类留下的垃圾为食物,如果人类取消这些食物的话,危及不仅仅是这些直接依赖人类的动物,最大的受害者是以这些动物为食的捕猎者,这其中又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我们的活动深深的陷入到大自然的运动当中。不得不选择另一条道路,这也许是我们认为的比较温和的方法,把稀有动物保护起来,或者一点一点的改变当地的环境,这个办法是非常庞大的,我们必须从生态的基础上入手,对于北极这样的简单生物圈来说,只要调节旅鼠的数量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定效果,但是,且不论这种调节手段较为复杂的生态体系中是否可行,更总要得这种调节到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一旦这样做了一次会不会有第二次,我们实际上成了自然的保姆,我们在环保行动中没有给自然以自由,反而更加成功的控制了自然,我们现代生物学家,动物保护主义者,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行动实际上并没有让人类退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反而加强了对自然的干预。也许他们的正在努力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却无意中走另一个方向。
不断加强对自然的控制,做自然的主人,这似乎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口号,但现在我们会看到实际上我们走的路并没有跳出这个口号,这才是人类的噩梦,我们以为自己忏悔了,其实,人类依然是人类,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干着为了天使的目的而行魔鬼之举这样的事,人类通过环保运动才真正掌握了对待自然的主动权,因为我们在这时已经把自然完全纳入了我们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对于自然的操控越来越象在经营自己的农场,人类对于自然不再是简单的利用,不是一个收割者,而是一个看管者,我们把整个地球都看作自己的农场,经营自己的土地,把原料送进自己的工厂,最后得到产品,人类将自然至于自己的关照之下,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了解,尤其是生态规律的了解使得我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解开了自然的奥秘,人类这时掌握的已经不是和工业革命时期同一个级别的知识了,这种解密的结果就是我们必须利用这种知识更完美地控制和调节自然。环境与自然这时已经越来越接近从根本上被人类控制。我们以为环保是人类的赎罪,环保行为并没有一点赎罪,反而是加深了自己的罪仍然让自然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用人工化代替自然进程。我们比过去更象上帝。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和自然现在的处境,人类正在把自然完整的纳入我们的人工化体系,我们不需要在把自然看作我们的外在空间,而把自然的力量加以利用成为我们的农场,把自然环境也纳入到我们的社会体系中来,我们与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我们不再是征服者,而是管理者,而介入了生产环节,而自然也不再有自己的活力,必然的依附与人工的调节,我们掌握自然的密码,揭示自然的秘密,同时,所以把自然也纳入人类社会的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环保并不是要我们对自然赎罪而是我们以更加深入的方法控制自然。我们把我们的行为看成是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赎罪,或者我们把环保看成是我们对长远利益的保证,而正是这些给环保披上了神圣,高尚的外衣我们,掩盖了我们并没有走出逐步控制自然的怪圈。
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一直在试图把自然纳入自己的生产系统之中。从游牧文明发展到了农耕文明,人类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农耕文明中,我们把自己的食物的获取方式更加明确地从自然中分离出来,自然被部分地人工化,因为灌溉农业的灌溉系统创造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完全是由人类料理的,自然的条件被人们有选择的增强或削弱,作物被人类筛选。我们筛选我们需要的物种。杀死妨碍我们丰收的物种。文明已经开始创造人工生态系统以打破环境的限制,这种趋势一直发展着,在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以前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的规模不大,在文艺复兴之后的时间里文明的把这种生态系统的建立推向了****,工业革命期间我们的领地不断扩大,我们的人工生态系统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工业当时还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原始的渔猎技术一样,它的废弃物往往不能为环境所接受,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不使得工业变成一个循环的系统,比如象农业里的烧荒一样,要使得废弃物可以被接受,因此环保运动正在实现建立一个这样地封闭地循环系统,使得自然成为了工业的一部分这样的要求上的。这种把自然纳入人工体系地要求也是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而发展。每当人类无法面临自然地不利因素,人类就会试图了解自然的秘密减少这种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