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修改宇宙大爆炸理论。但这两种做法都挺伤筋动骨,前者有大量观测数据支持,后者还是能解释其他大量的天体物理学现象。
那么就只好径直将这些类星体的质量往小里估算,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一颗类星体根据它发出来的光芒亮度,我们能推算出它会有几千个银河系的能量,怎么能把它的能量往小里算呢?
说穿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简单最根本的,还是我们人类的能力过于差劲。要是我们能一下子到达这些类星体上,并依旧保持人类的感知功能,就可以立即明白我们所想知道的一切。但显然,假如有造物主,那么他在设计我们时,并没有慷慨到这样豪迈的程度。我们人类还是得受大量约束条件限制,包括限制我们的逻辑运算速度和肢体运动距离,唯一不受限制的,是我们大脑里天马行空的意念。也正因如此,人类虽没有见识到宇宙的边缘,却在脑子里早勾画好了这样的图景,连制造和管理这整个图景的代理商也找好了,比如上帝等等。
太空探索就是不断缩短意念和现实之间差异的过程,由于想像自己来到宇宙起始点,和推算或观察到有宇宙起始点,实现的难度完全不一样,这也造成了卡尔维诺这些文学家和爱因斯坦这些物理学家之间的价值差异。
外篇 科幻再回首!(凌楚风重金
科幻再回首
1、《科幻世界》和科幻论坛:
记得去年的时候,我曾经在《科幻世界》官方论坛——“天空之城”上对当年的《科幻世界》杂志提议,评选“银河奖最差作品奖”——这个帖子虽然带点恶搞的性质,但也是我对科幻小说界烂文充版的一种反对——结果这个帖子的命运相当悲惨,被删除10次,锁了两次。看来,斑竹们还是怕我教坏小孩子,影响他们购买《科幻世界》杂志的热情。
开始的时候,确实对他们压制不同言论的做法有点想不开,但是后来一看,连《镜子》这样情节老套的作品也能得到洋洋地赞誉,坐上银河奖头把交椅,这么看来,对某些(大多数?)读科幻的小读者们的素质,确实不可以估计过高,更不可以随意“误导”,在人家地盘上砸人家编辑的饭碗,人家肯定要不高兴——这么一想,心里也就放下了。
科幻论坛改版后,我没去发表过任何意见,不过,ID倒注册了一个,原因是刚开始的时候,不登录是没办法看帖子的。第一次登录这个论坛,我就有过预感,这个论坛不会发展得如同它的前身那么“好”——自然,连它的前身都比不上,其冷清可想而知——也必然会招致老论坛会员们的反对和摈弃,它的发展前途,将会一片黯淡。
在“天空之城”的时候,面对一片高中生的狂热追捧某某科幻作者的现象。我知道,随着这一代有着太多消遣的玩意儿可以选择的小读者们渐渐长大,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日趋成熟,他们对杂志和论坛以及这些作者们的冷漠,只是迟早的事儿。《科幻世界》的编辑也同样知道这个道理,《科幻世界》的众多编辑里,不乏有揣着明白装糊涂主儿。他们明明知道中国科幻的困境,可是,为了银子,他们不会向这些高中生说明,他们一定要骗自己、骗读者、骗银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多么美丽的谎言啊……
当我基本摸清楚了“天空之城”的人员构成及素质构成后,我不再用争辩来证明我的正确,我选择了用时间来证明。所以,在新论坛里,我静默无语,冷眼旁观。我静静地观察着他们慢慢地对《科幻世界》失望、对科幻作者失望、对论坛失望。
在那个论坛上,原来在《天空之城》论坛的某些知名会员,不再露脸于这个新论坛。随着时间的推移,热血的高中生长大了,在论坛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科幻世界》从狂热到冷静再到冷漠的言论……当这个论坛上已经不再有曾经有过的那么些人有兴趣对《科幻世界》这本杂志以及其他国外的科幻故事进行任何兴趣的评价时,科幻在中国就已经走入了末路穷途。
虽然,我用时间证明了我的预感的正确性,但是我并不高兴。爱之深,痛之切。1999年开始接触的这本杂志,曾经带给了我许多的乐趣。人是念旧的,虽然现在的《科幻世界》已经可以用“江河日下”来形容,但是对它的那份感情,却始终舍不得放弃。
阿来对《科幻世界》的改革不可说不大胆不前卫不正确,将科幻向主流文学靠拢的努力不可谓不巨大不费心。但是,一个人的战争是没办法获得胜利的。其中,编辑素质的原因,科幻作者的原因,读者的原因,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都是他需要攀越的高山,而且,许多的高山几乎是无法在现时攀过的……
2、中国科幻作者
如今的中国科幻作品中,急功近利之作太多。没有几篇作品是值得再三回味的。在这一点上,我与许多科幻作者们的看法不同。
在为数不多的中国科幻作者中,始终没有几个人能静得下心来磨砺自己的文笔、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我个人的观点,看了那么久的《科幻世界》,也只不过发现拉拉的一篇《春日泽&;#183;云梦山&;#183;昆仲》能够算得上文笔情节均属上等之作的科幻小说而已。
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我不想多作探讨,否则容易引发某些科幻作者心头一直暗藏的自卑心态。王朔在他小说里面说:“我爸要知道我当了作家,非从坟墓里头爬出来打死我不可。”(大意)而中国科幻作者(作家?),则更是被长时间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的一群人。而且,就如今情势来看,科幻小说的再次辉煌遥遥无期,许多现在的活跃分子,只能作为将来的垫脚石,等到科幻小说能出头与主流文学作家分庭抗礼之时,他们恐怕早就江郎才尽,只能坐在神位上享受冷猪肉了,这也难怪他们心头郁闷。所以,他们并不死守在科幻小说这一棵树上,而是四面开花,到处摘果……恐怕在他们心里,也是很不愿意别人把他们看作是“科幻作家”,是“挽救科幻大厦的基石”吧?但是心头可能确实也有点感情,所以才说:“羞辱不能转化为动力。”其实,还是希望大家对他们多了解,多支持。
但是,中国科幻小说长期被主流文学排斥的现状,导致了他们当中某些人的病态心理。比如有的人嚷嚷说:“科幻小说要发展,中国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还有人说:“现在的主流文学有什么了不起?主流文学作家看不懂科幻,是因为他们的科学素质太差。” 如果说到“科学素养”的话,科学家的“科学素养”是最高的。虽然,科学家有没有看科幻小说的我不知道,但是科幻小说曾经被许多科学家批评为“伪科学”,这个我倒是知道的。早就有人说过:“科幻不等于科普,科幻小说从来就没有为现在的科学做宣传的义务。”想一想科幻小说曾经被批评为“宣扬伪科学”的命运,就该知道科幻小说在中国所处的环境是多么严峻!而被某些人所钟情的“科学”又是多么不给科幻小说面子!
有上述想法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诗人心态(以前叫人做诗人是赞美,现在叫人做诗人则是骂人)。自己写的东西争取不到作者,换不到银子,就说葡萄是酸的,葡萄树也是腐朽的。要主流文学承认,没问题,但是首先你得拿出一篇(至少得有一篇吧大哥?)在文笔和情节构筑上都能为主流作家们认可的科幻小说作品来啊。手里的电筒照作者,照主流文学作家,就是始终不照自己,这也是科幻作者们的一种病态。
根据我的观察,科幻世界从创刊时起,就从来没有过能让主流文学另眼相看的作品。王晋康的科幻小说,不过是成人童话;何夕的科幻小说,不过是青春偶像剧;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过是好莱坞翻版剧本……如果说能有让主流文学侧目的科幻作品的话,可能韩松的几部科幻小说能凑个数,但是他那怪异的文风,又让主流文学将之打入了偏门。
近段时间看《奇幻世界》,发现以前那个曾经写过科幻的“燕垒生”在《奇幻世界》编辑对他的访谈中,称呼所有对他作品有不同意见的读者为“小白”(“白痴”的意思),并且说道:“现在没有几个值得他写下去的读者。”——两句话前后一辉映,简直就是一杆子打死几乎所有读他小说的读者。前面那句话表示:“不能对我的作品有不同意见,如有,就是小白。”后面那句话说明:“没几个读者值得我写下去,包括一向支持我的FANS们在内。”像这样自毁长城的话,居然还说得这么铮铮有声,傻呼呼的编辑居然就照原样给他登出来……我实在是看不懂,他们两个是想表达什么?一个三四十岁的老男人,跟一帮高中生怄气,想一想,都觉得别扭。
当然,这里说的是他写的奇幻故事,跟科幻关系大不大,我也不知道。但是从这样的语言当中来推测一个人的人格及素质,应该是足够了的。像这样由于过度自卑而导致的自恋,必然会在某个时候爆发出来,伤人伤己。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所有科幻作者们的通病。所以有人说:“偏执而神经质的人才会写科幻小说。”
3、《奇幻世界》
《奇幻世界》是《科幻世界》下属的一本专门刊载中国奇幻故事的杂志,从《科幻世界》原来的子刊物《飞》变过来。
在《奇幻世界》的供稿作者中,确实很有几个厉害的写手,如《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还有几个是从写科幻转型为写奇幻的),他们共同组建的“九州”创作组,整体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这也是导致《奇幻世界》在创刊一年多后,销量直追《科幻世界》的一个原因。
不过,《奇幻世界》延续了《科幻世界》一向的思路,即:将市场消费定位于学生(主要是大、中学生)。所以,在他们与读者互动的一些栏目上,还可以看到一些浅薄而无聊的搞笑。
《奇幻世界》创刊一年多,吸引了许多当初爱好《科幻世界》的人们加入这个新的读者群。这与创建“九州”的几位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而他们也借着《奇幻世界》的东风,打响了他们自己的名气。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九州”创作组的带领下,中国在小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作奇幻小说的潮流(热潮?),有一部分人加入到了《奇幻世界》的写手行列,开始了他们稚嫩而粗糙的尝试。但是,由于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直到今天,也还未能出现可以与“九州”这样一个有着比较成熟的写作经验、有一个整体的故事发生框架的协作计划、以及相互协作以运作其创收目标的创作组织相抗衡的奇幻作者。这就导致了《奇幻世界》必须依赖“九州”创作组的供稿才能出刊发行的尴尬局面。
六月,是一个风云突变的日子,这个日子中,一件非常奇幻的事情发生了,把一些《奇幻世界》的小读者惊得目瞪口呆。
由于某种暂时还不为人所知的原因,这一帮“九州”创作组的写手,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自己独立创办了一本名为《九州幻想》的杂志,宣告了他们与《科幻世界》编辑部的彻底决裂。虽然他们答应过,还要继续给《奇幻世界》供稿,但是对于许多本来就是冲着“九州”故事系列去的小读者来说,何去何从,其实并不是个很难的抉择。而在他们走了之后,《奇幻世界》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这个问题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
这个事件造成的冲击是极其强悍而致命的,“九州”创作组选择在这个时候决裂,给《奇幻世界》软肋上插了狠狠的一刀。他们这一走,不仅带走了热爱“九州”故事的读者群,也带走了《奇幻世界》本来应得的大把白花花的银子。许多《奇幻世界》的读者纷纷在《科幻世界》官方论坛的奇幻版上面询问根由,但是,无论是《科幻世界》的编辑还是“九州”创作组,对此都语焉不详。
大家都知道,写书的不如卖书的赚得多,给人家当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他们的决裂,其实是市场经济大潮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双赢”这个词,反过来讲就是“双输”,为了与对方达成一致,必然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在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九州”创作组和《科幻世界》编辑部来说,都是无法长期容忍下去的——也许,这就是他们决裂的原因吧?
在内幕没有揭开之前,“九州”创作组和《科幻世界》编辑部之间发生了什么,旁观者的一切言论,都只能是猜测而已。
外篇 2004欧美幻想文学大奖
在欧美文学界,幻想文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更能反映普通读者阅读口味的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幻想文学的蓬勃发展,使得读者在阅读和购买该类书籍时,时常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知该怎样取舍。各种相关文学奖的诞生,除了奖励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外,无疑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针。在笔者周围,就有不少朋友只看获得大奖的作品,这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不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择书方法。
如今,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欧美文学界的各式幻想文学(科幻、奇幻和恐怖类)奖项多达上百个;这其中不仅有地区性的奖项,更有世界性的大奖。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就对2004年度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幻想文学奖加以回顾。
2004新年一始,众多影视奖项就围绕着《魔戒之主:国王归来》的攻城略地展开了;《魔戒》一出,谁与争锋,一时间三千粉黛无颜色,众多热门影片纷纷落马,这一幕,至2月29日达到了****,《魔戒之主:国王归来》横扫奥斯卡颁奖礼,夺得11项金奖,并创下所有提名均获奖的记录。
为何在一开头,我们介绍的不是文学奖项而是影视奖项呢?全因电影《魔戒之主》系列改编自英国作家托尔金的同名奇幻巨著。《魔戒之主》系列和《哈利&;#183;波特》系列电影的上映炒热了全球的奇幻浪潮,这也为今年的各类幻想文学奖的评选打下了一个总的基调。
三月末,国际幻想艺术协会为澳大利亚新锐奇幻作家毕绍普(K。J。 Bishop)颁发了威廉&;#183;L。&;#183;克劳福德奖;老实说,这个奖项尽管冠上了“国际”的名头,但影响力并不算大;之所以在这里提及,主要是想关注一下毕绍普这位作家。她凭借****作《蚀刻之城》(The Etched City)连连闯入2004年各大奖项提名,虽然获奖不多,但实力确实不容小窥。如果相信笔者的眼光的话,请多多关注这位“次浪潮”(Next Wave)的新生力量。
四月,欧美幻想类文学大奖频出,无论是4月10日颁发的国际恐怖小说协会奖,4月11日揭晓的英国科幻小说成就奖,还是4月17日出炉的星云奖,都是各自领域最权威的奖项之一。
2004年度国际恐怖小说协会奖是在美国菲尼克斯市的世界恐怖小说大会上揭晓的,国人熟知的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183;金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