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拉人民就发展了自己的热带农业、家禽家畜饲养业、捕捞业和鱼虾养殖业。虽然近几十年来,由于缺乏规划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孟加拉人口急剧增加、耕地面积大量缩减,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孟加拉一度不得不依靠粮食进口。
但是在获得了中国的农业科技和资金帮助之后,孟加拉的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的“直线上升”,成功避免粮食危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孟加拉69%的可耕地每年能种两季至三季稻,在引进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后,孟加拉每年的大米产量迅速上升到2600万吨,除了米糠用于提炼食用油之外,孟加拉每年可供出口的优质香米大约有十万吨,创汇3亿美元。当然与泰国每年的高达104。6万吨的出口香米量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至少说明孟加拉的粮食危机已经过去了。
而孟加拉每年的小麦产量为170万吨,小麦加工业增长迅猛,全国有各种各样的面包和饼干企业,既有小作坊,也有自动化的工厂。反而成为泰国和马来西亚面包、饼干制品的出口市场。除了大米和小麦之外,孟加拉还有总产量逾300万吨的大豆,以及方兴未艾的家禽饲养及禽肉加工业。如果成功夺取孟加拉的粮食储备和主产地,印度目前的粮食危机将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孟加拉虽然矿产资源有限,还是已公布的天然气储量就3113。9亿立方米,而其在孟加拉湾的领海上更有丰富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备,夺取了孟加拉的能源,印度的明天也将继续点亮。
第五十一章:倾国一赌(二)
“如果真的要发动一场针对孟加拉的战争,那么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借口尤如屁眼,只要需要人人都有。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东部军区的帮助。”此刻执掌着印度军队的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在今天的会议之前便已很了解孟加拉的战略价值。除了可以获得额外的粮食储备和能源供给之外,印度还可以缓解其东北部各邦孤立于次大陆半岛的“准飞地”状况。
印度东北部包括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米佐拉姆、那加兰和特里普拉这6个印度传统意义上的土邦,以及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一个地区,即印度政府所宣布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加上1973年4月通过军事占领而全面控制,最终于2002年12月正式加入印东北部委员会,成了第8个东北部邦的锡金邦。应该说印度在东北部拥有辽阔疆土,仅从中国抢占而来的“阿鲁纳恰尔邦”就拥有约8。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更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产地。而经济作物则有茶叶、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等,在英国殖民时代畅销于全世界。
但这里却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在这个地区中还分布着几个相对独立的土邦,在英国殖民时期也未直接受英国统治者的管辖,行政上不属英属印度的范围。直到印度独立以后,这些土邦才逐渐并入印度版图成为印度的邦。与印度其他地区不尽相同的民族、社会结构,的确造成这个地区与印度主体地区的一些明显差异。这些土邦在20世纪50年代并入印度时,中央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为“三类地区”,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当地人民的感情。
但是在乔京德尔眼中这一结果更多是拜英国人“伟大”的《蒙巴顿方案》所赐。1947年3月24日,作为大英帝国新任印度总督的蒙巴顿勋爵抵达印度,接替已被宗教仇杀搅得焦头烂额的魏菲尔。路易斯。蒙巴顿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当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堂兄弟,虽然此前在二战中担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期间,他的战绩乏善可呈。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维多利亚女王的后裔,在治理殖民地上却是一个行家里手。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发现情况实际上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1946年2月18日,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到2月21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英国殖民当局尽管用军舰、重炮镇压了起义,但也不得不承认,“不能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殖民统治”了。蒙巴顿自己则形容“犹如坐在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中”,如不迅速采取措施,一旦火药爆炸,则免不了“船毁人亡”的危险。
如果将大英帝国的力量巧妙的从印度整个空前的泥潭之中抽身,同时又能将印度这头已经挣脱了锁链的巨兽困在原地,这无疑成了蒙巴顿当下最大的难题。虽然早在1942年3月,英国政府为了获得印度在二战中对英国的支持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当然也是一个老滑头,在自己的方案中明确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穆斯林们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这种即算计了印度教徒又算计了穆斯林的巧妙构思,显然给了蒙巴顿以灵感。
不过蒙巴顿将有可能使印度分为几个独立国家的方案交给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时,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愤怒的尼赫鲁甚至不顾礼节,把方案副本使劲地扔在地上,忿忿地说道:“不行!”真纳则坚持要将东西两个穆斯林聚居区置于一个统一国家的领导之下。蒙巴顿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了方案,不过已经在自己的家族身上熟悉了殖民地人互相残杀的蒙巴顿预言:不出25年,东孟加拉一定会脱离巴基斯坦,真纳的双头巴基斯坦注定要消失。1971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蒙巴顿的预言果然应验。
当获知尼赫鲁等人已经同意分裂印度的方案时,甘地不禁情绪激昂地高呼:“让全国在烈火中燃烧吧!我们决不会放弃祖国的一寸土地!”这位为自己祖国的独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甘地当时的怒吼恰恰代表了此刻乔京德尔的心声。他充满愤怒的眼睛里漫漫浮现出了印度东北部的军用地图,那是他在无数个夜晚魂牵梦系的战场,也是他无数次抱憾感叹的地方。
虽然对阴险的蒙巴顿充满了仇恨,但是乔京德尔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英国皇室的后裔在划分领土方面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师,再也没有人能在他那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埋下如此多的隐患和不满。这些隐患和不满整整纠缠了印度半个世纪,而且很可能将继续纠缠下去。
当时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被蒙巴顿连蒙带骗地请到印度。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为印巴两国划定边界。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能提供给他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表。但这一切的混乱却都在蒙巴顿的计划之中,按照蒙巴顿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而这种一刀切的情况实际上却造成了印度东西部各邦无休止的宗教和种族冲突。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是当时出现的第一个悬案,仅这一个问题便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围绕克什米尔问题数十年的兵戎相见。
但当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注意力集中于西部的高原和雪山之上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印度的东部。正如马利克少将所说的,印度东部的孟加拉地区曾是南亚次大陆上最为繁荣的地区,被认为恒河天赐的圣地。但是在蒙巴顿显然不会将这个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拱手送人。《蒙巴顿方案》中将昔日大孟加拉省同样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这样的结果实际上已经将孟加拉的经济价值毁灭了。因为惟有西孟加拉的工业和东孟加拉的农产品,才能创造出大英帝国不列颠湖的经济奇迹。
而更为恶劣的是,通过将孟加拉归于巴基斯坦。印度实际上丧失了对整个东北部的控制能力。蒙巴顿对此解释是东、西巴基斯坦的存在有助于实现次大陆的和平,因为虽然印度的国力远强于东、西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两线作战将耗尽他的能量。但实际上蒙巴顿不难想象两个相隔千里的国家又如何可能协同行动呢?他的真正目的还在于破坏印度的经济潜力。
摊开地图印度人不能发现,印度的东北部宛如一条伸展而开的手臂向东方绵延而却,但这条“手臂”之上却被由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犬牙交错的国境线所深深的要合着。印度东北部各邦与辽阔的印度本土之间,只有一条很窄的西里古里走廊可以连接。西里古里—这座印度东北边平原上的古城宛如一块脆弱的关节连接着伤痕累累的印度东北部。在乔京德尔还在军校时,印度陆军就相信中印边境东段是印度国境之上最易遭受攻击的方向,因为“这里不仅是双方争议的麦克马洪线,还有连接具有战略意义的东北地区与印度内地的西里古里走廊”。正是为了保护这条狭窄但又关乎生死的走廊不被突然出现的中国远征军切断,印度政府和军队多年以来“契而不舍”的吞并锡金、控制不丹、经营藏南,这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难道真的只是为实现所谓的“大国沙文”主义吗?要知道锡金这个小国在经济上完全是一个负担。主要依靠森林资源和运输业的财政收入根本不足于贴补印度驻军的开销。印度耗费了无数的努力,只是为了扩大本土与东北部的联系,在北方建立起一道足以抵抗中国的防线。
但实际上这一目标到目前为止,仍难以实现。这并不是印度的努力不够,而是蒙巴顿的设计太过去巧妙,孟加拉国的边境线就如同一颗巨大的顽石镶嵌在印度的国土之内,无论印度向北如何推进,在不招惹中国的前提之下,西里古里走廊仍然难以拓宽。
由于地理上与印度腹地广大地区的隔离,东北部在印度全国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之下。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是基础设施状况都远远落后于印度的其他地区。尽管印度的中央政府每年向东北部地区投入大约3000亿卢比的资金,但由于无法印度本土的市场相联系,这个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更由于在邦和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山高皇帝远”的官僚腐败,从未制定过任何长期发展计划,新德里每年投入的资金都如泥牛入海,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长期的极端贫困和社会文化差异在这个地区造成的恶果就是严重的地方分裂势力和暴力活动。目前东北部有上百股分裂势力,仅曼尼普尔邦就有约20个武装分裂组织。这些分裂组织经常采用暴力手段在东北部地区,特别是曼尼普尔、那加兰和米佐拉姆几个邦制造混乱,使东北部成了除了克什米尔地区以外最令印度中央政府头痛的地区。
而中央政府为应付当地的严重情况,采取了压制和限制办法,对东北部地区进行严格的管辖。1958年颁布的“特别武装力量法”,允许驻扎这个地区的军队对任何可疑人员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同时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这个地区,有希望到东北部旅行的外国人,必须事先向印度内政部申请特别许可证,而如曼尼普尔和那加兰这样暴力活动频繁的邦则基本禁止外国人进入。同时,中央政府授予邦政府引进外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权限也很小。这些政治上的高压和经济上的封闭,反而在当地招致更频繁的暴力活动。于是,贫困—骚乱—分裂—高压—封闭—贫困便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这些的局势更有日趋恶化的态势。虽然印度政府一度抱着“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想法,鼓动东北各邦利用地缘之便开展于缅甸的经贸合作,但是这一举措刚刚初见成效又因为印…东、印…中战争而被迫终止了。
36天的勘定却带给印度大半个世纪的不适和困苦,乔京德尔不得不对蒙巴顿勋爵说一声:“你太有才了!”如果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可以一劳永逸的将孟加拉纳入印度势力范围的话,那么将大大改善印度东北部糟糕的状况。
而在孟加拉国周遍印度军队也集结了重兵,司令部设在加尔各答的印度陆军军区。下辖3个集团军另1个陆军航空兵中队,每个集团军各辖3个山地师,负责着孟加拉方向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杜瓦尔斯、阿萨姆和东北诸邦以及印度所吞并的锡金邦地区的防务。而司令部设在西隆的东部空军司令部,则下辖有8个飞行联队、1个导弹联队,负责西孟加拉、阿萨姆、‘阿鲁纳恰尔‘以及梅加拉亚的防空和空中打击任务。而这些地区所部署的均为擅长山地作战的陆军山地师。
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自印度东部军区司令—阿温德。夏玛中将及印度东部两个大邦的领导人死于飞往新德里的专机失事之后,印度陆军东部军区副司令卡尔马特中将在没有接到新德里正式任命的情况下,自行宣布依照印度陆军的组织条理和阿温德。夏玛中将的意愿接任印度陆军东部军区司令一职。在新德里陷入激烈政治动荡之际,印度陆军东部军区却一直处于中立的边缘状态。
第五十一章:倾国一赌(三)
3月10日,这个对于全世界来讲或许只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在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这一天却是当地传统节日巴桑塔。乌特赛―也就是印度人庆祝春天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友好地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涂抹水彩和红颜料,而年轻的印度女孩更喜欢在在街头上载歌载舞以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不过此刻加尔各答街头的欢乐却丝毫不能影响到正会聚在威廉堡内的印度东部各邦的高层们。
加尔各答市曾是英国人统治下的“第二个伦敦”,享有过无比显赫的地位,直到1931年新德里建成,英属印度的权利中心才迁都到新德里,加尔各答的权力的重心才逐渐北移,其重要的地位日渐削弱。形成了今天印度国家北部政治中心在首都新德里,南部文化、经济中心在孟买,加尔各答则是印度东部的经济、商业、交通中心,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伟大的威廉堡就位于马坦公园的中央河畔附近,最早是英国为了统治印度东部而建设的要塞。这座坚城一面临河,三面都是壕沟,随时可引进河水。周围绿荫蔽天,草木扶疏。由此远眺胡格利河的落日,别有一番风味。
这座古老的城堡内侧拥有3层重墙。据说全盛时期可以驻扎上万名士兵。拥有包括教堂、游泳池、运动场、靶场、市场及军用仓库在内的一切军需设施。正是凭借着威廉堡这个坚固的前进据点,英军在1757年著名的普拉西战役,仅以900名英兵和2000名印度土兵便大败拥有7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