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亮点点头:“是啊我以前只知道咱中国有个什么唐朝清朝,这波斯帝国的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至于亚历山大,我就知道他是个意大利著名**男星……”
两个草包面面相觑,哎,吃了没文化的苦啊若是李业翎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这么两个货的话,估计也会苦笑不已……
九月二十九日晚,马其顿大军在距离波斯大营十公里左右的地点扎营,当夜散发酒肉,养精蓄锐。
九月三十日清晨,马其顿大军拔营,组成战斗阵形向波斯大军逼近。马扎依完成监视任务,领兵撤回本部。大流士认为亚力山大准备即日决战,也命令波斯大军进入预定战场,摆出一个正面宽达8公里的巨阵。
正午时分,马其顿大军进占马扎依此前盘踞的高地,从这里向南望去,广袤的平原上黑压压地遍布波斯军队,人喧马嘶,盔甲闪亮,长矛如林,令人触目惊心。马其顿官兵见此景象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亚力山大虽然一向天不怕地不怕,此时也不禁忧心忡忡。他破天荒地下令暂缓进攻,就地扎营。下午,亚力山大派出轻骑仔细勘查战场,并亲自靠近观察大流士的排兵布阵。
而作为亲信,李业翎也被分配了一匹战马,跟在亚历山大和霍梅伊的后面,远远地观察波斯帝国的军阵。
这还是李业翎第一次见到波斯帝国的大军,也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庞大集团。
纵马在高地上远远望过去,波斯帝国的数十万大军组成了一个横宽八公里,纵深不知道有多深的巨大军阵。
李业翎极目远去,波斯帝国的军阵是散布在一个缓坡之上,最前面是手持一人高的大盾,组成了一道坚实防线的波斯步兵,步兵的后面,就是一排排密集的战车,而战车的后面,则是大流士三世的豪华马车。再往后,就是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和高大的骆驼骑兵。
整个军阵,从下往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整个巨大的斜坡,在这太阳照耀下,在这无边的荒原中,似乎连天地都占满了。
这还是李业翎第一次见到波斯帝国五花八门的兵种。
伊苏斯会战之后,大流士下令在帝国各省强制征兵,组建了一支数量极其庞大但质量低劣的步兵部队。
他还主持了波斯军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武器换装,波斯骑兵大部分都配备了鳞片甲,过去惯用的标枪也更换为希腊式样的长矛,步兵则换装更大、更厚重的盾牌。大流士殚精竭虑寻求击破马其顿密集长矛方阵的良策,最后寄希望于卷镰战车。古典史料记载,波斯战车由4匹身披重甲的骏马拖拽,每辆战车有驭手和士兵各1人,装备长约三米的矛,弓箭以及数支标枪。战车的车辕向前突出数米,顶部装有锋利的冲角,显然是用于突破敌人的盾牌防线;轮轴两头还各装有一米长的三棱镰刀,冲进希腊密集阵时高速转动的利刃无坚不摧,能够扫杀近旁的敌兵。波斯战车由于车身笨重,速度并不快,但冲击力惊人,理论上讲的确是对付马其顿长矛方阵的利器。
波斯帝国的军队规模确实是庞大,单就李业翎的肉眼看来,已经是超过了马其顿大军的数倍以上。
古典史学家们对高加米拉战役中参战的波斯军队数量众说纷纭,亚里安认为有骑兵4万人,步兵100万人,战车200辆;迪奥多罗认为波斯骑兵有20万众,步兵80万人,战车200辆;最保守的科丘斯认为波斯步兵战斗部队有20万人,骑兵4万5千人,战车200辆。
李业翎还是更倾向于20万人这个数目,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有着切身的体会,马其顿一支五万人不到的大军,一路行来就要消耗那么多的辎重、粮食,配备那么庞大的运输队伍,更被说百万人的大军了。在古典时代一支百万人的大军根本无法供给。
不过哪怕是二十万,也是马其顿大军的四倍了,这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除了李业翎之外,其他目睹到这一幕的马其顿将领,都是面色凝重。这些大军比起马其顿大军来虽然并非是精锐,但是也并非是那种扛着锄头、拿着木棒的农民起义军,也是一支军纪森严的大军,往那里一站,几十万大军铺排开来,如山如岳,如林如峰,自有一种沉凝如山的气势。
哪怕是站在距离军阵几公里远的的地方,也能感觉到那种如山岳一般的杀气,直欲从头顶狠狠的压下来,把他们压在身下,永世不得超生。
亚历山大驱马在高地上转了一圈,脸色凝重的挥了挥手:“回营”
面对着强大,至少是庞大的波斯大军,在高加米拉战役的开局阶段,亚力山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小心谨慎。这场战役,赢了的话,就能击溃面前的波斯大军,挥戈直至巴比伦城下,君临波斯帝国帝都,成为这片庞大土地的主人。
而若是输了,就会一败涂地,被彻底的打回原形。面前这一支五万人的马其顿大军,是亚历山大手中的唯一,也是最后一支力量,马其顿国内所有的成年男子,几乎全都在这里了,国内已经是无兵可征,无粮可用。
这是一场国运之战,只能赢,不能输
回去大营之后,亚历山大就把自己关进营帐里面,谁都不见,显然是苦思冥想应对办法了。
而李业翎也是,回去自家的营帐之后苦想对策,但是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要是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那么马其顿就是稳赢不输,根本就用不着想什么对策。
而这一次的战争轨迹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亚历山大。李业翎很清楚的记得,两军鏖战一天,而就在最后时候,这一次战争胜利的契机出现了,就是在于亚历山大率领挥下的数千精锐近卫骑兵,冲到了大流士三世的王座马车不远处,投掷短矛杀死了大流士的车夫,从而引发了大流士的恐惧,率先逃跑,而皇帝的逃跑也引起了整个军队的恐慌,引发了波斯大军的大溃败。
胜利,就是这么的来的。
只要是亚历山大不出意外,那么这场战争就不会有意外。
二一二大战开始
二一二大战开始
“可是,加入亚历山大出现意外呢?”李业翎心里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顿时让他的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他一直都似有意,似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认为亚历山大天命所归,未来的万王之王,又怎么会死?今天才终于意识到,亚历山大这一点的重要性。亚历山大若是死了,这场战争当然必败无疑,自己的任务自然也就无法完成。那么等待自己的结果,就是被彻底抹杀
李业翎攥紧了拳头,无论如何,亚历山大也绝对不能死。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等到亚历山大率领近卫骑兵向着波斯帝国的大军发起冲击的时候,自己一定要随侍在他的左右,绝对不能让他死。李业翎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信心的,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实力强大的自己作为突前的尖兵,赢面也会更大一些。
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李业翎便着手开始准备,今天亚历山大给的那匹马并没有收回去,这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策划一番之后,马瑟乌斯又来了,说是亚历山大叫他去大帐议事。
李业翎到的时候,大帐中已经是将领云集,亚历山大挥挥手,这次议事便是正式开始。
巴斯尼率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巴斯尼就是帕马尼奥的父亲,是一名菲力大帝时期留下来的功勋老臣,老将军年纪已经不小了,老成持重。他认为马其顿官兵此时军心不稳,士气不振,不宜与波斯大军光天化日下决战。他提议发动夜袭,因为在黑暗中马其顿将士只能感受到身旁战友的簇拥,看不见敌人庞大的数量,这样有助于保持士气;而波斯军队来自五湖四海,相互语言不通,在黑暗中很难指挥调度,更容易被击溃。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赞同,他的意见稳妥,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认可。
李业翎在一边冷眼旁观,这么多的马其顿将军都赞同巴斯尼的意见,由此也可见,这时候的马其顿大军面对自己即将到来的这个强大对手,有多么的缺乏自信。他知道,亚历山大是绝对不会采纳这样的意见的。高傲如他,又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赢得一场战争,而且这样做的话,会使马其顿刚刚凝聚起来的军心,又一次的溃散,不但偷袭不会成功,也会起到反效果。
果然不出李业翎所料,亚力山大非常干脆地否决了帕米尼奥的想法,表示自己不屑于“偷窃一场胜利”;再则探马报告波斯大军并没有回营,而是留在战场上保持战斗队形原地休息,阵线前沿遍布游动哨兵和篝火,这种情况下夜袭是不可能奏效的。
最终,亚历山大还是决定明天和波斯大军决死一战。还采纳了霍梅伊的建议,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神宙斯,以及战争女神雅典娜,祈求这三位女神,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词语马其顿士兵于力量。
仪式完毕以后,亚力山大回到中军大帐就寝,他苦思冥想破敌良策,在脑海中推演了四五个作战方案,直到被疲倦征服而坠入梦乡。李业翎这一晚上却是睡得舒舒服服,沙漠中的夜晚还有些寒意,这种冰冰凉的感觉让李业翎很舒服。
而波斯军队那边可就不怎么舒服了,大流士三世也担心马其顿军队前来夜袭,因而让他的部队整夜保持战斗队形高度戒备。波斯士兵枕戈待旦,疲惫困顿地望着天边渐渐现出鱼肚白,困意最盛的时候,便听见远处马其顿的大营传出集合的号角声。
一夜无话。
第二天,李业翎早起之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锻炼,而是在营帐中,用干布一遍一遍的擦着手中的长矛,直到那雪亮的矛尖光可鉴人,锋锐无匹。而像他一样,几乎所有的步兵都在重复着这个动作,骑兵们则是安抚自己的马匹,收拾自己的器具和兵刃。
当听到嘹亮的集结号的时候,李业翎胸中燃起了一团炙热的火焰:高加米拉战役,这场涉及两个庞大帝国国运的战争,终于拉开帷幕。
这一日,是公元前三三一年,十月一日
随着集结号的吹响,李业翎手下的这二百五十六人,自动的排成每排四人的长队,列队整齐的向着大营外面走去。没有上级官员的进一步通知,没有军法官的约束,但是整个阵型丝毫不乱。这得益于马其顿大军这几年南征北战锻炼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基层军官,以及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们。
李业翎等人属于重甲步兵的序列,他们身上穿着坚实的铠甲,头上戴着镶嵌有红色翎毛的头盔(普通士兵翎毛是黑色的,底层军官是白色的,而中高层军官是红色的),左手持着长约六十厘米,宽四十里面的椭圆形盾牌,右手举着长枪,迈着整齐的步伐,向这正前方大步走去。
一个一个的方阵从大营的各处涌了出来,汇集到大营最中间的那条宽阔大道上,整个队伍变成一条土黄色的庞大巨龙。
踏踏踏,一开始还是比较杂乱的声音,到了后来,随着队伍变得越来越庞大,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声音也慢慢变得统一起来。似乎是很有默契的,战士们的脚步声逐渐的形成同一个节奏,于是,随着抬脚落脚,一声声让大地震颤的声音也是响起落下。
整个天地间,似乎就只剩下了这种庞大浩然的绝大声音。
李业翎的方阵随着大队伍来到了大营的外面之后,整个大队伍便是瓦解开来,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方阵。
李业翎站在自家方阵的最前面,他旁边是鼓手,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根本就用不着李业翎的命令,在有节奏的鼓声指挥下,队形转换,纵截面变窄,横截面变宽,转变成一个长十六,宽十六的正方向方阵,每个人之间间距大约二十公分。
“砰”随着最后鼓点的一个重音落下,战士们的脚狠狠的跺在这广袤的荒原上,便站住再也不动了。
整个荒原从极动到极静,变这样完成了一个极致的转变,荒原上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除了战士们呼吸的声音和风吹大旗的猎猎声,便再也没有了其他。
李业翎站在队伍最前面,在队伍的正前方不到两公里处,就是二十万波斯大军的军阵。
他内里穿着鱼鳞半身甲,外面穿着马其顿的制式铠甲,比起别的士兵来,后背上更是多了一件猩红色的披风,随着风吹而猎猎作响。碾压者已经放到了空间戒指里面,心念一动就能出现在手中,长矛已经用酒擦的雪亮,精神无比的饱满,此刻,正是杀人之时。
李业翎视力极好,已经南方的那个庞大军阵里面,一辆极为华美的马车,马车上面竖着一个极为华丽的冠盖,周围簇拥着大量的骑士额为数不少的骆驼骑兵,防卫森严。显然,那里,就是大流士三世的所在。
李业翎有种感觉,在那个冠盖附近,似乎也有两道阴森森的犀利目光,向着这边横扫。
两边的军阵已经完全排好。
波斯军队的配置是比较复杂凌乱的,左翼面对马其顿伙伴骑手和轻装骑手的,是波斯骑手部队,其序列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似乎是大夏族骑手、达罕族骑手;其后列是波斯骑手和波斯步兵的混合部队,波斯苏萨骑手;阿拉恰提亚步兵和苏萨卡杜希亚人的步兵部队则作为殿后部队。左翼的前锋是大夏骑手部队、西徐亚骑手部队和100辆战车。
右翼从右到左、从前到后的序列似乎是叙利亚低地的骑手部队、安息骑手部队、塔普里亚骑手部队、西尔卡尼亚骑手部队、阿尔巴尼亚步兵;后列为美索不达米亚步兵、米底步兵、萨珊骑手、萨塞西尼亚骑手。右翼的前锋是卡帕多尼骑手、亚美尼亚步兵和50辆战车。
中央部分是波斯军队的主力和精华所在。中央的一线部队是波斯王室骑手(不死军),其后是金苹果不死军的长矛步兵部队,这支军队的两侧是希腊佣兵部队。大流士希望以这些他最坚强的部队发挥战力,抵挡住马其顿军队的攻击并突破其中央战线。在他们的后方,是卡里亚人和马尔蒂亚的弓箭手部队,在后方则是乌科西亚步兵、巴比伦步兵、红海部落步兵和西塔西尼亚步兵构成战阵的后方。
总体而言,波斯人的战列是将骑手部队完全摆在第一线,而将步兵放在第二线。
而马其顿军队的布置是一个典型的右重左轻的布置。在战线的正面,右翼自右向左是由霍梅伊指挥的伙伴重装骑手中队,葛劳希亚斯、阿里斯托、索波里斯、赫拉克里德斯、狄米提亚斯、米利亚格和西格罗库斯等人指挥的骑手部队。
在他们的前方是半数马其顿弓箭手和半数阿基里亚轻装步兵(装备了大量的标枪),以及由巴拉克鲁斯率领的标枪兵。前锋的轻装投射部队专门用于对抗波斯战车,以掩护骑手部队的阵列不被打乱。而亚历山大本人就在整个战线的最右翼,亲自率领霍梅伊的重装伙伴骑手部队。
由此向左,依次是两个轻装步兵大队,其中右翼的轻装步兵完全由马其顿人组成,其中参杂了许多新型的战斗步兵。再向左则是重装步兵方阵(马其顿方阵),自右向左依次是寇蒂斯兵团、皮尔狄卡斯兵团、米利亚格兵团、玻利希皮尔坎兵团、西米亚斯兵团、柯拉特罗斯兵团,这些方阵构成了战线的基石。为保护方阵左侧易受打击的侧面,又布置了艾基里亚斯率领的希腊骑手部队和腓力指挥的色萨利轻装骑手部队,最左翼则是帕梅尔尼奥指挥的法尔沙利亚骑手部队。
而李业翎所在的,就是队伍左翼的重装步兵方阵,也就是马其顿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