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闻之,皆从齐。
二十七年,鲁湣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哀姜淫于鲁公子庆父,庆父弑湣公,哀姜欲立庆父,鲁人更立釐公。桓公召哀姜,杀之。
二十八年,卫文公有狄乱[狄:春秋时期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的少数民族。],告急于齐。齐率诸侯城楚丘而立卫君。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先君太公:齐国始封之君姜尚。]:‘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赐我先君履:意谓足迹所到之处都可讨伐。],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包茅:楚国特产的茅草,祭祀时用,按规定是楚国上交周王的贡品。],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昭王南征不复:指周昭王南征,淹死于汉水之事。],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君其问之水滨:你到水边上问汉水去吧。]。”齐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扞齐,齐师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方城:楚国山名。],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过陈,陈袁涛涂诈齐,令出东方,觉。秋,齐伐陈。是岁,晋杀太子申生。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葵丘之会的内容包括:禁止篡弑,凡某国遇篡弑,同盟各国互不承认,并出兵平乱,另立新君;裁制兼并,凡在同盟各国,互不侵犯,若有争端,请予盟主仲裁;某国遇外寇,同盟各国出兵相救;遵守宗法秩序;等等。]。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文武胙:祭祀文王、武王时用过的肉。大路:天子的车乘。命无拜:不必跪拜答谢。]。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秋,复会诸侯于葵丘,益有骄色。周使宰孔会。诸侯颇有叛者。晋侯病,后,遇宰孔。宰孔曰:“齐侯骄矣,弟无行[弟无行:放心不用去了。]。”从之。是岁,晋献公卒,里克杀奚齐、卓子,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于是讨晋乱,至高梁,使隰朋立晋君,还。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寡人兵车”至此:意谓主持过三次军事会盟,九次和平会盟。也有说是后人根据“九合”之说编织,非实指。一匡天下:指拥立周襄王事,或说安定了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封泰山,禅梁父:在泰山筑坛祭祀天地。梁父:泰山脚下的小山。]。”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带与戎、翟合谋伐周,齐使管仲平戎于周。周欲以上卿礼管仲,管仲顿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让,乃受下卿礼以见。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带来奔齐。齐使仲孙请王,为带谢[为带谢:因为带向周王赔罪,因为齐国一直偏袒王子带。]。襄王怒,弗听。
延伸阅读
“尊王攘夷”与日本明治维新
春秋后期,新兴的诸侯国分割了周的政治版图,周的统治已然名存32实亡。战国年间,各国王室招揽士人,罗致新说,旧日的政治学说渐渐式微。秦汉以后,王朝更替和帝位争夺冲淡了对周代政治的回忆。东汉以后,胡人入袭,儒学式微,“尊王攘夷”之说,更少有人问津。南宋偏安江南,学者朱熹整理旧说,企图将儒家发扬光大。朱熹颇为中意“尊王攘夷”之说,以为是救济南宋时局的良方,可以振人心、正纲纪。“尊王攘夷”之说被写入朱熹派典籍中,广为人知。但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目睹王朝更替的中国士人,对这种上古的政治理想依然十分淡漠。
明清之际,朱熹学说东渡日本,在多受汉风吹拂的日本扎根,成为江户幕府的官方学说。18世纪,日本学者在朱子学的熏陶下,开始大规模研读本国史实。他们将源自中国的“尊王攘夷”之说,与本国自古流传的政治神话相配,敷衍、发扬成新兴的政治思潮。在中国无人问津、多受冷落的“尊王攘夷”学说,因为无意中契合了日本的事实,渐成风生水起之势。19世纪中期,吉田松阴在松下村塾讲授“尊王攘夷”之说,明治维新时期的风云人物,多出自松阴门下。其中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实为近代日本的缔造者。
幕府末年,欧美列强相继东来,迫使日本开埠通商,引发了幕府统治的危机。幕府的反对者决定拥戴失势多年的古老皇室,挑战幕府的权威。朝廷贵族、地方诸侯、流浪武士、庶民相继加入以“尊王攘夷”为名的倒幕活动,逼迫幕府将权力交还皇室,驱逐西洋人。在声势浩大的“尊王攘夷”运动冲击下,幕府左右失措。倒幕派乘机发动内战,拥立明治新政府,彻底击溃幕府,夺取了国政大权。
在内战中获胜后,明治新政府的处境依然十分困窘。在维新中失势的旧武士心怀不满;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而政府内部却歧见丛生。执政的官员以“尊王”为名,大力肃清异己,镇压政治反对派,最后以皇室独断的形式,颁布了明治宪法。明治宪法是“尊王攘夷”运动的顶点,以近代国家法律的形式,复活了古老的政治思潮。而源自中国的“尊王攘夷”学说,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近代日本绝对主义国家的官定政治神话。
第7章 布衣孔子()
(西汉)司马迁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
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殷,殷宗室微子启被封于宋。孔子祖先是宋国公族,后来降为公卿。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因周礼“五世亲尽,别为公侯”,后代遂以孔为姓。孔父嘉于宋国内乱中被杀,其后代逃难至鲁,地位渐失。孔子父亲叔梁纥以武士积功升至大夫,六十余岁时生孔子。父亲去世后,孔子随母亲迁居曲阜。
孔子幼时家境贫寒,成年后做过鲁国公室贵族季孙氏的家臣。鲁国内乱,孔子奔齐,后又返鲁。鲁定公时孔子为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在大司寇任上,孔子一度代理相国政务,堕毁“三桓”中季孙氏、叔孙氏的封邑城墙。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与会,使齐国归还所侵夺的鲁地。孔子后来在鲁国不得志,遂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试图得到参政的机会,但是未能如愿。晚年时,孔子回到鲁国,修订礼仪、诗书,收徒授学,终老于鲁。
司马迁作史记孔子世家之时,距孔子去世已近三百年。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先秦诸子的追随者已就诸学派之观点进行了争论、订正和整理。史记孔子世家虽然是孔子的传记,但是也吸收了先秦到西汉时流行的对孔子的评价。在司马迁笔下,孔子既是积极参与政治的官员,又是礼仪、学术的传播者,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西汉时人们对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评价。
从孔子的政治传记可以发现封建政治之一斑。在春秋末年,鲁、卫、齐、宋、楚等诸侯国的公室与贵族共同参与政治。在古代典籍中,这种政治参与表现为公室与贵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争战和妥协。在封建政治的纷乱中,孔子及其弟子在列国得到问政的机会,并且享有自由和自信。这一切都是君主专制主义兴起前夜的风景。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纥与”至此:一说违礼结合为“野合”。正义认为孔子之父娶颜氏女时,年逾六十四,不合礼法。],祷于尼丘得孔子[尼丘:山名。]。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生而首上圩顶[圩顶:头顶凹,四面高。],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陈俎豆:陈列祭器;俎豆,皆祭器。设礼容:模仿祭礼动作。]。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殡:入殓未葬。五父之衢:地名。盖其慎也:按风俗夫妇应合葬,孔子不知父墓的确切地点,所以这样说。]。郰人父之母诲孔子父墓[诲:指点,告诉。],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要绖:腰上还系着孝麻,即还在服丧期间。季氏飨士:贵族季孙氏宴请士人。],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非敢飨子也:意谓不能宴请你这样的人。]。”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为季氏史,料量平:任管理仓库的小吏,粮物出入公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任牧场管理员而牲畜壮,繁殖快。]。由是为司空[司空:掌管工程。]。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此段综述孔子形迹,系插入语。]。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适周:去周的国都洛邑。]。”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聪明深察”至此:意谓越聪明,看问题越深刻,越容易遭杀身之祸,因为他爱好议论他人,爱以广博学识辩驳大事。为人臣者,为人子者,都不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陵轹:即欺凌。];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秦,国虽小”至此:意谓秦穆公重用贤才。五羖:此处指五张羊皮。秦大夫百里奚原为奴,穆公用五张羊皮将其赎出。累绁:捆奴隶的绳索。]。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谓君臣父子要各司其职,各守其道。]。”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儒者巧于言论,不会守法。滑稽:酒器,比喻儒者说话滔滔不绝。];倨傲自顺[倨傲自顺:傲慢自信。],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崇丧遂哀:意谓过分重视丧礼,不节制悲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意谓以游说为业,获取功名,不能用来治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登降:上堂,下台阶。趋详:趋走回旋;详,通“翔”。],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非所以先细民也:意谓这不是关心平民的办法。]。”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以季孟之间待之:给他的地位界于季氏孟氏之间。二人一为上卿,一为下卿。]。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有是言”至此:意谓是有这样的话,但还有一句话,地位显贵仍以谦卑待人是值得高兴的。]?”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粥羔豚者弗饰贾:猪羊贩子不要虚价。];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皆予之以归:都能做到宾至如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盍:何不。]?”黎曰:“请先尝沮之[尝沮之:试着败坏他们的政治。];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文衣:华丽的衣服。康乐:乐曲名。文马:披红挂绿的马。]。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且郊:即将举行祭祀大典。致膰乎大夫:依制,祭祀用过的肉要分给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颡:额头。皋陶:尧舜时的贤臣。子产:郑国的贤臣。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自腰以下比禹短了些。]。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弗乎”至此:意谓不是吗?君子担心的是死后不为人所知。]。吾道不行矣,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