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可道:“不是高档不高档的问题,而是口味问题。吃饭菜,最重要的就是口味,如果一家大排档。能做出令我满意的口味菜。我也会去光顾的。问题是。他们做不出来啊!”
刘易平并不介意,笑道:“是,凡物贵有贵的道理。这观园的消费水平高,菜一定是好吃的。”
何可道:“那可不一般。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口味的问题。贵的餐馆多的很,但好吃的餐馆就不多。”
她说话,总会先否定别人的,再提出自己的见解。
初次跟她打交道的人,多半很不适应,总以为她是在挖苦和为难自己。
许维昌说她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估计跟她的这个性格有关系吧?
一般的男人,都会受不了她这种说话的方式吧?
刘易平尴尬的笑笑。不说话了。
黄裳和秋紫菡,本来是请来陪酒的两个花瓶人物,现在完全用不上了,因为许维昌居然不喝酒。
开始,李毅等人还以为许维昌只是客套。几番力劝。
但许维昌还是连连摇手,说不能喝,真的不能喝。
何可也道:“你们不必劝他,许部长他有胃病,不能喝酒,就连肉类菜,也是要讲究一个量的,不能随便给他吃。你们没看到,我们点的大都是素菜为主吗?”
“素菜好,不喝酒的好。”高天真笑道:“我就喜欢这样的酒宴。”
这是李毅从政以来,吃得最轻松的一次宴请,没有觥筹交错,没有虚文假套,就是真正的一起吃了个饭!
快下席时,刘易平要去结账。
许维昌一见他起身,就说:“不必结账了,已经结了。”
大家都说这怎么可以呢?这是我们请许部长吃饭呢,怎么能让许部长破费?
许维昌道:“都是一样的。你们远来是客,我恰好也要请小可儿吃饭,这不就正好碰一起了嘛,也没有吃什么好东西。”
这么实诚的好领导,大家都是头一次见,都感激得说了一堆恭维话。
送许维昌上车时,许维昌忽然说道:“李毅同志,我能批的,也就是五百万。但我会和部长汇报,请他尽量多给你们批一点。”
“太感谢许部长了。”李毅道:“我们还会在京城多待几天。”
许维昌唔了一声,挥挥手,离开了。
“真是个好领导啊!”高天真感慨的道:“我们没花一分钱,还吃了这么好一顿饭。”
刘易平道:“从许部长身上,我看到了我国官场的信心。”
李毅哈哈一笑,说道:“我国的大部分官吏,还是兢兢业业工作的,他们一心想的是社稷和百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然,咱们国家这些年,也不可能取得这么长足的发展。”
“是啊。”刘易平道:“我国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还是十分喜人的。百姓的生活水平,确确实实的提高了。”
李毅道:“治国之道在于治吏。当今首长,善于治吏,吏治清明,国家自然就繁盛了。”
大家感慨了一番,又说了许维昌许多好话。
“我觉得这观园的菜,真的很一般啊!”黄裳忽然笑道:“怎么就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来这里消费呢?看他们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李毅道:“各人口味不同吧。有人喜欢家常口味,有人喜欢大厨口味。”
黄裳道:“大厨的菜,佐菜放得太齐全,反倒失去了菜的本味。”
秋紫菡道:“对,这就跟人一样的,化妆过浓,虽然妖娆,却失去了本真美。”
大家笑了笑,也就散了。
第二天,李毅驱车来到中央党校,找到了正在此地进修的市委书记张正华。
张正华见到李毅到来,颇感诧异。
“李毅同志,你怎么来了?”张正华问。
李毅笑道:“回京办点事,来看望张书记。有些工作上的事情,要向你汇报一下。”
张正华嘿了一声,良久才道:“我只不过是来京城学习两个月,那起势利人,就以为我要被调走了吧?这段时间,你还是头一个来看我的同事!”
益州驻京办那些人,难道也不曾来看望张正华吗?
张正华来京后,市里也曾有不少同志来京办事,他们也都没有来看过张正华?
李毅心想,人未走,茶已凉,这官场里的炎凉世态,也太令人心寒了。
李毅道:“张书记,同事这个词,你用得好。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缘分,就是同事。职务高低,只是分工不同。官场跟其它职场也是一样的,彼此之间,也应该互相信任,相互照顾,共同进步。那咱们这个团体,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李毅同志,我们去下面走走吧!”张正华主动提出来。
“好啊,我了正想和张书记聊聊天。”李毅说。
两个人下了楼,就在党校的校园里散步。
“刚开始来党校学习时,我心里很不舒服,老觉得是有人在背后整我,我很不甘心。”张正华递了一支烟给李毅,自己也吸了一根,嘿嘿一笑,说:“就连家里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
李毅道:“张书记,你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进修,这是好事嘛!暂时的休息,是为了更远的行走。”
张正华感慨的道:“我现在想明白了。”
他不说下去,李毅也就不问,不知道他到底想明白了什么大道理?
两个人吸着烟,默默的走了一程。
“我以前走得太过顺利了,我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党政机关工作,十几年来,一路高升,每次几乎都是掐着升迁红线升的职,顺风顺水,官运亨通。”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张正华停住脚步,抬头看天,像是在自言自语。
李毅反观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李毅同志,你一定觉得,我这个人的性格有些古怪吧?是不是难以相处?”张正华问。
“没有。”李毅说:“虽然有时为了工作,我们会争吵,但只是政见的分歧。我觉得你也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好的。这一点,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
张正华道:“我能感觉到,我这个人,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有时,我明明知道你的建议比我的要好,但我就是不想让你出风头,总想千方百计的阻拦你。”
李毅道:“张书记……”
张正华摆摆手,说:“我知道,这是我的缺点。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只是我的人生,太过顺利,慢慢养成了这种习惯。不只在工作中,就是在生活中,我也是这么的固执和独裁,我妻子和孩子,都说我像个陌生人了。”
他说到这里,自嘲的笑了笑:“来党校学习两个月,挺好的,让我静下心来,看清了自己。”
“张书记。”李毅道:“大家都盼着你早些回去主持工作呢!”
“你别安慰我了。”张正华饶有深意的看了李毅一眼,缓缓道:“说实话,你比我更适合当市委书记。”
第八卷 第七百零七章 惜惺惺,助一臂之力()
李毅不知道张正华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嘿的一声笑:“张书记,你这话,我可不敢当。我们市,还得靠你主持大局呢!”
张正华道:“我认真的想过了,益州市没有我,你反而可以更好的主持发展下去。”
李毅一震,问道:“张书记,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正华道:“等党校学习完毕,我想申请,调回京城工作。”
“你刚到益州上任不久,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怎么就想着调回京城工作?”李毅真的不解了。
在益州时,张正华成天跟李毅斗,不亦乐乎,这才来党校多久啊?性子就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是什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还是,他只是在试探?
“张书记,”李毅笑道:“你肯定是想太多了。不就是一次正常的党校学习吗?学完之后,肯定是要重用你的,哪里会放你去享清闲啊!”
张正华打了个哈哈,问:“来京城办什么事?”
李毅便把相关工作,跟他说了一遍。
张正华道:“这是大好事啊!村村通马路,那经济自然而然就发展起来了。”
李毅道:“现在农民想搞一点产业,都是因为道路的原因受阻,道路不通,物质难得流通,就限制了三农产业的发展。”
“我支持你的这个想法。”张正华道:“一定要大力促成,早日实现。”
李毅道:“还得请张书记主持大局,找找相关领导,多说好话,争取率先在我市实现村村通马路。”
张正华道:“我在京城也有些关系,你我携手,一起努力,相信会成功的。”
李毅微微沉吟,旧话重提,再次说到了想把市里所有的学校整修一遍的议题。
张正华道:“李毅同志。你要修马路,我肯定赞成,但大修校舍,这个事情,就值得商榷了。我并不认为,现在的学校建筑,真的到了必须大修的地方。真有闲钱,还不如投入到修路筑桥当中去。”
李毅心想,你刚才还口口声声说,你不想当益州的市一把手了。想回京享清福了。现在又在这个事情上卡我?看来。你之前不过是有所感慨而发罢了,另外,估计也是在试探我的态度吧?
“张书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争取从教育部多批些项目资金,再从市里拨出一部分款来,把校舍修葺一下。”
“呵呵,你要是能要到款项,那当然是极好的。”张正华眼神里有精光闪烁。
两人聊聊,张正华要上课,便散了。
李毅驱车离开时,忽然有些后悔,刚才在张正华面前。不应该提大修校舍的事,更不应该提自己正在跑教育资金的事。
他深深的自责,说自己怎么就相信了张正华的话?人家只不过是发了几句世态炎凉之感,自己就真的相信了他。
本以为是张正华在向自己诉肺腑,却没想到。自己反倒把肺腑倾诉。
他随即又想,这次来京的人数众多,保不齐就没有人早早的向张正华透了风声呢!再者说了,张正华也未必就是那种损人不利己的小人,自己瞻前顾后,反倒太过小心了。
交通部这边的事,办得很顺利,许维昌向部里领导做了汇报,部里召开了常委会议,就此事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以为,实现村村通马路,是惠民之举,是利民之举,虽然投入巨大,但却影响深远。可以有计划的,分几个步骤来实现,用十年时间,实现全国范围内村村通马路!
但对于要不要选择益州当第一块试验田,交通部的常委们产生了不小的分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偏袒的地方。
许维昌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把报告呈交中央,再列出十几个试验城市,交由首长勾决。
报告上递到中央,首长很快就有了批示,益州郝然在列。
许维昌得到消息后,便通知李毅,说中央批下来了。
李毅其实早就从顾知武和小颜秘书处得到了消息,但听完许维昌的话后,他还是十分高兴,装作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的向他表达了感谢,然后发出邀请,想请许维昌吃顿饭,以报答他的帮助之情。
许维昌说,请吃请喝的,就不必要了。我也只是身在其位,经办其事罢了。你们有了钱,拿回去,好好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就是不负我相助之情了。
李毅有些感动,心想许维昌真是个好领导啊!
教育部那边却没有丝毫的进展,众人请部里的相关领导吃了几餐饭,美酒佳肴吃了不少,但资金却还是杳然无踪,那个从西蜀走出去的部领导,当着众人的面,满口答应,说一定帮益州说项,但转过背,鬼知道他有没有使力气?
这天是周末,李毅带林馨回家探亲。
李毅见过岳父岳母,坐在一起聊天。
林国荣问李毅,在益州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李毅说还好,该办的事,都办得挺顺利的。
林国荣点了点头,说:“你也不必着急,慢慢来。”
岳父这次的态度,与前次大相径庭啊!
上次,林国荣巴不得李毅快点做完相关工作,快快调回京城工作,现在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
是不是中央的政局,又稳定下来了?林老爷子去世的影响,已经被李林两家消弭于无形了?
李毅在外工作,现在还很少参与到高层次的操作,但他可以从蛛丝马迹当中,去感受和体会其中的波涛汹涌。
“你提出来的那个村村通马路政策,我了解了一下,很有水平。”林国荣道:“尤其难得的是,你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这是政治成熟的体现。”
林馨听到父亲夸老公,在旁边抿嘴而笑。
这时,有人打电话给林国荣。
林国荣接听电话,并没有回避李毅他们,聊了几句,听到他说道:“交通部的副部长,哪个?哦?是许维昌同志啊。嗯,这个同志,我没有什么印象,一定要动他吗?”
李毅听到这里,不由得一震,心想这是谁打来的电话?好像是在讨论人事的问题,而且说要动许维昌?
许维昌这个副部长,做得好好的,是谁要动他?
官场中说到动这个字,当然是用来表示职务调动的,而且大部分时候,是用来表示降职的。
李毅急忙向林国荣打手势,示意自己有话要说。
林国荣看明白了他的手势,对着电话道:“这个事情先等等,嗯,就这样吧。”
“怎么了?”林国荣问李毅:“你认识许维昌还是怎么的?”
李毅笑道:“认识,我这次来京城,找的就是许副部长。多亏了他帮忙,不然,村村通马路的设想,就不能上达天听。”
“哦?是吗?这个同志怎么样?”林国荣问。
“是个好领导。”李毅下了五字定论。
“很少听你称赞如此称赞一个官员啊!”林国荣来了兴趣:“你跟他有交情?”
李毅摇头:“没有交情。这次还是头一次打交道。”
说着,就详细的说了和许维昌打交道的过程。
“一个不接受下级请吃请喝还肯帮你做实事的领导,难道不是一个好领导吗?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能看出来。”李毅说。
林国荣沉吟道:“如果他真如你所说,那的确是个好同志。”
李毅道:“爸,你们是打算动他吗?”
“呵呵。”林国荣道:“想运作一个人上来,看中了许维昌同志屁股下面的座椅。”
“爸,我有个建议,与其运作一个人来代替许维昌,还不如把许维昌争取过来为己所用。那咱们不就多了一个臂助吗?”李毅建议。
“有那么容易?”林国荣笑道:“他官当到这个级别了,只怕早有发展了。”
“既然他连自己的座椅都坐不牢,可见他的背景,也有限得紧。良木择木而栖,水往高处流,相信许维昌会有自己的选择。爸,请你给我一天时间,我去跟他谈谈,一切等我谈完之后,再做结论,如何?”
“可是,你一跟他摊开来谈,他就知道是我们想在背后动他了。如果你说下不来,那事情就变得复杂和难办起来。”林国荣缓缓说。
“爸,你就相信李毅吧。这世界上,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林馨在旁边帮着说话。
“嘿!你叫他去摘颗下来,你看他能不能办到!”林国荣瞪了女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