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就是要再开个后门,搭个简单的车库,让齐鹤水的车可以停进来,这是个大工程,自然又要请小付师傅出马。
顺便又在后院挖了个小池子,陈念准备养几尾鱼进去,空间里虽然有现成的水潭,但是那里的水都是直接取来喝的,总觉得养上鱼就不干净了,感觉怪怪的。
小付师傅还是找的上次那波人,只是这次没有热辣辣的太阳烤着,也没有孙博一家的捣乱,工程进展飞快,几日的功夫就都弄好了。
陈念看着焕然一新的后院,这几天的不开心终于全部一扫而空。
为了谨慎起见,齐鹤水还是在后门布了一个简单的阵法,有一些隐匿踪迹的效果,如果不是特别留心,不会轻易注意到家里的后门。
一切全部弄好之后,也到了秋收的季节。
往年这个时候,村子里最是忙碌热闹,大人们早出晚归,一整天都在田地里度过,小学生们还专门有个“秋忙假”,顾名思义,在秋天最繁忙的季节,放两个星期的假,帮忙收庄稼。
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哪有孩子真去帮忙收庄稼啊,大人们忙得脚不沾地也没工夫管,放了假的小孩子们可不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漫山遍野的疯跑打闹。
陈念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秋忙假”了,因为是为了“劳动”而放的假,老师一般不留什么作业,她可以轻轻松松玩半个月。
而且家里不断有各种粮食收获回来,每次新收回来的玉米,奶奶都会留出最嫩的几穗,或煮或烤,总能吃的陈念心满意足。
可惜今年怕是没有了,一场大旱地里的庄稼死的死、残的残,侥幸活下来的后来也都进了蝗虫的肚子,往年秋天激情喜悦的场景今年却再也见不到了,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忧愁,让秋天也显得死气沉沉。
陈念家需要收的,只是那点红薯土豆,齐鹤水扛着锄头背着背篓,陈念拎个篮子在后面跟着,两人慢悠悠的往田里去。
路上碰到零星几个也在田地里忙碌的,眉宇间是化不开的愁容。
很快到了自家地头,因为红薯藤都被蝗虫吃的差不多了,倒是省了割藤的麻烦。
陈念记得从前家里的红薯藤都会带回去喂鸡,村里有养猪的人家,还专门去各家收这个东西。
齐鹤水在前面刨地,陈念就在后面跟着捡,今年的红薯个头明显没有往年大,一棵刨下来数量也不似往年密密麻麻的挂满,不过总算不是全无收获,小半天下来也收了几筐。
齐鹤水来回背了几趟,全都放进家里的地窖里保存。
家里又在后院新开了个地窖,之前的地窖门封上了,一切都在自家院子里进行,方便的多。
奶奶说小时候家里吃不上米饭,就把收下来的红薯洗干净切成丝晒干,然后用来做粥吃,也能顶上很长一段时间的饥荒。
后来慢慢的富裕了,农村再不缺粮食,红薯渐渐的种的少了,有偶尔种那么一些的,也都当做给小孩甜嘴的零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红薯又重新回到了当初的地位。
陈奶奶本也没种多少,地里的红署连着土豆,齐鹤水和陈念两天不到的功夫,就差不多收完了,村里有些种的多的,举全家之力,也不过三五天的功夫。
这个秋收竟是如此短暂与安静,悄无声息的,好像还没开始便已经结束了。
第49章 粮食危机()
收完了地里的红薯土豆,陈念家彻底没事了,一家三口整日闲在家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
奶奶还好,自从喝了一段时间灵泉水,老花眼好了不少,最近又把年轻时的爱好翻了出来,没事就拿个鞋垫子在手里绣花样。
还抽空给齐鹤水纳了一双千层底的鞋,穿上很是厚实舒服,就是样子不太好看,不是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款式。
陈念囧囧哒,本以为齐鹤水不会穿的,没想到齐鹤水不只穿了,还穿的蛮开心的
“老人的心意怎么能辜负”齐鹤水如是说。
搞得陈念觉得自己以前是不是太不孝了,自从上大学以后,陈念觉得款式太土,就不再穿奶奶做的鞋了,慢慢的奶奶也就不再给她做。
此刻看着齐鹤水穿着千层底走来走去的样子,莫名有些愧疚,还有点小嫉妒,于是撒娇耍赖央着奶奶也给她做了一双。
老人哪有不乐意的,给孙女做的用的浅颜色的布料,还在鞋面边角上秀了朵小花,陈念仔细端详,顿时觉得也没有从前自己以为的那么老土,于是也是美美的穿上了。
因为陈念一直向往在的葡萄架下“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意境,齐鹤水就在空间木屋前搭了个简易的葡萄架,就四周插几根棍子,顶上再横了几根,然后种了几株葡萄。
种下之后,基本也没怎么管过,可能是空间里灵气充裕的缘故,葡萄藤长得很茂盛,爬满了架子,茂密的枝叶遮挡了阳光,葡萄架下的一小片阴凉空地,成了陈念最喜欢的地方,日常修炼也常在这里。
第一串葡萄成熟之后,陈念很是兴奋,摘下来用泉水洗干净,吃一颗到嘴里,酸酸甜甜的,唇齿留香。
新鲜水果自有它的魅力,是那些经过长途运输后放了两三天的葡萄没发比的。
之后就是接二连三的成熟了,一串串葡萄紫的发黑,粒上覆着一层白霜,到后来三人吃的都腻了,成熟的葡萄还有很多。
陈念想着正好闲来无事,不如动手酿一些葡萄酒。
葡萄都是现成的,颗颗圆润饱满,带点蒂一粒粒剪下来,清洗干净后用盐水浸泡一会,晾干之后再一粒粒捏碎放在容器里。
也不知道奶奶哪里找出来的大号玻璃坛子,像是专门做泡菜用的,不过此刻酿酒用倒是刚刚好。
就这样一层葡萄、一层冰糖的放进去,装到坛子的三分之二处就可以了,留下三分之一的空间给葡萄们去发酵,坛子口也不可以封的太紧,否则会有爆炸的危险。
装好之后就密封起来,当然中间还要搅拌两次。大概一星期左右后,发酵的差不多了,再把葡萄残渣去掉,只留下酒液,这原汁原味的葡萄酒基本就算酿好了。
不过刚酿出来的葡萄酒还不能马上喝,会有一股涩涩的味道,要放上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口感最佳。
陈家的葡萄酒酿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外面的世界却也并不太平。
小峪村大多数人家秋天没收到粮食,有几户家里的存粮快要吃完了,就想着到外面买点去,谁成想外面的粮食已经被炒到了天价,一袋正常时候50公斤装的大米,现在竟是买不到了。
粮食都是拆开了卖,而且一天一个价,你爱买不买,今天不买,明天更买不起。
一石激起千层浪,外面粮食价格日日走高,按理说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是大好事。
可是今秋收成惨淡,谁家还有多余的粮食拿去卖呢?
一时间村里人人自危,家里还有点存粮的,恨不得挖个洞埋起来,藏着掖着生怕别人拿了去。
没有存粮的更惨,只得忍痛从外面买高价粮回来吃,身为农民,却要花大价钱买粮吃,这情况也算前无古人了。
村里陆陆续续来过好几波收粮食的人,价格更是一个比一个让人眼红,可是没人敢卖。
就是二旺这样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垂涎红票子,撺掇着他爹卖粮,也被老头毫不留情的训斥了一顿,然后在放粮食的厢房里加了两把大锁,并放言敢动一粒,就打断他的狗腿。
二旺也不是不明白当下粮食的重要,被老子教训一顿,也就消停了。
粮价的升高也给在城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经历了雪灾、干旱的人们,又迎来了新一次的危机——粮食危机。
网络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传言,有人说天灾不断,末世降临了,还有人说是地球在惩罚贪婪的人类。
国外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欧洲不少国家同样遭遇了旱灾、蝗灾,本就不是耕地大国,加上天灾的危害,秋收也是惨淡。
M国作为粮食出口大国,虽然也一定程度上遭遇了自然灾害,但是M国农业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也高,所以影响并不严重。
但是农场主们紧握粮食不肯出售,大多数人还不是不得不忍受饥饿。
不少平时粮食就大半靠进口的国家,这下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网上说欧洲一些极端宗教分子组织集体自杀,市民游行示威不断。
中国同样是一个粮食大半靠进口的国家,尽管当下形式严峻,但官方报道里依旧是不紧不慢,都是国外如何混乱不堪,而我国情况完全在政府掌控之下。
陈念从前也听说过国家有许多储备粮,眼下却也没见开仓放粮或者有谁分到了粮食,粮价依旧居高不下,也许顾不上小峪村这样的小山沟沟吧,陈念想。
外面一团混乱,小峪村也不太平,不少家里断粮又买不起粮食的人家找到村长,希望帮着解决一家子的困难。
村长和其他几个村干部商量了两点天,最后拍板:建大棚吧!没有守着土地,却被饿死的道理。
这大棚可不是陈念他们随便搭一搭完事了的,里面还要修建烟道,调控温度和湿度,村长从外头找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帮着修建的。
不少人家都建了,陈念却没凑这个分子,自从后院的菜地被糟蹋后,陈念就懒得弄这些表面功夫了,对外只说之前买了很多粮食,一时不缺吃的。
第50章 风水轮流转()
大棚建好了,粮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长出来的,村长又找了村里粮食比较多的几户人家,同他们商量先借些粮食出来,帮助断粮的人家度过眼下这段难熬的日子,等大棚里的粮食长出来了,再还他们。
再不愿意,村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不说村里现在搭了不少大棚,借出去的粮食还回来的希望挺大,就是他们以后还要在村子生活下去,有些事情就不能做的太绝了。
借粮的人真心实意,又有村长担保,整个过程并没有多困难,还算顺利的完成了。
陈念虽然没有跟风弄大棚,却也想把空间里再多种点粮食。
空间里的几块灵田,两块种了水稻,还有几块乱七八糟的种着水果蔬菜之类,然后就是原本长着的草药。
之前种下的时候没仔细弄,陈念想着借这个机会好好规整一下。
水稻特地挖了沟渠的,不能动,长着草药的几块陈念也不敢随便乱动,还是齐鹤水进来,看哪些可以移植,挑挑拣拣的移植到一起了,这样一来,就又空出不少土地。
从前种水果的,就还是种水果,只是把空着的地方全部利用起来;蔬菜也是种了几人爱吃的,考虑到后院的菜园没了,就又多种了些。
剩下的土地一部分种上玉米,陈念比较喜欢吃嫩嫩的煮玉米,还种了奶奶喜欢吃的高粱米,齐鹤水倒是不挑,没有特别喜欢吃的主食,于是就种了营养价值很高的谷子。
空间里的水潭陈念还种了几株莲藕上去,等到开花的时候,可以一边吃着美滋滋的水果,一边赏莲了。
这一忙就是大半个月,等他们终于又可以闲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底。
天气越来越干燥,气温也越来越低了,村里的人紧赶慢赶终于把大棚里的土地都种上了,不过也没敢种太娇贵的作物,大多还是些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第一次弄大棚,怕控制不好温度,尽量种些好养活的。
齐鹤水说空间里的几株草药成熟了,这几天都在折腾那些草药,摘下来就要马上制成丹药,放久了灵气就会流失。
这些陈念却是不懂的,但每次齐鹤水进空间炼丹,陈念必须得陪着,呆的时间久了,觉得实在无聊,就把前阵子收的红薯都拿出来了,准备晒点红薯干吃。
农村不像大城市买什么都方便,小孩子零食不多,陈念小时候的零食差不多都是奶奶亲手做的。
虽然空间里堆着不少齐鹤水当初买回来囤积的零食,薯片饼干什么的种类还是挺多的,但陈念还是不由得怀念起小时候的味道。
做红薯干要先把红薯熬煮地透烂,搁置一个晚上放凉,第二天再切片。
陈念也不管污染了这仙境一般的地方,就在齐鹤水炼丹的旁边架起一口锅生火煮起红薯来,怕煮出来的不够甜,还加了点冰糖。
等到红薯被煮的烂烂的,用筷子一戳能很容易穿透的时候,就是可以了。
放凉之后切成条状,放在盖顶板上晾着,等着水分慢慢蒸发。
盖顶板是用高粱杆儿做的,选粗细差不多的高粱杆,并成紧紧的一排,用粗粗的麻绳一根根逢起来,连着逢几排,就不会散架了,边缘再修剪成圆形或者正方形。
一般农村每家每户都会有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盖顶板,用来晾红薯干、萝卜干之类的是最好不过。
剩下的都交给时间,等这些红薯条晒干之后,就可以吃了,甜甜的很有嚼劲。
村里也有人晒红薯干的,不过大多数人家还是选择把红薯切成丝,晒干之后可以当粮食吃,从前吃不饱的时候,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等陈念的红薯干晒好能吃的时候,齐鹤水终于完成了所有丹药的炼制,陈念也没去问他都炼了些什么灵丹妙药,反正用的时候自然会知道的。
除了炼丹,齐鹤水另选了些草药,根据不同草药的药性,各选了几种水果,分别制作了好几坛果酒,这却是专门为陈奶奶准备的。
每天饮一点,对老人的身体有好处,也可以延年益寿。
陈念不懂这些草药的道道,只听说对奶奶身体好,就高高兴兴的接了,每日都会给奶奶倒一杯喝。
果酒不比其他,酒精含量低,还有一种独特的药草味道。奶奶开始喝不惯,可架不住孙女日日看着劝着,到后来也习惯了,倒真觉得精神好了不少。
小峪村越来越热闹了,外面工作不好找,许多工厂都在歇业,而且赚到的几个钱还不够买粮食吃呢,在外打工的村民基本都回来了。
除此之外,村里还来了很多外面的人,大都是来投奔的亲戚朋友。
这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农村自己种粮食,怎么也比城市好过一点,这个认知倒也不错,至少小峪村目前为止没有饿肚子的。此时谁要有个农村亲戚,可要引得旁人好一顿羡慕。
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平时难登大雅之堂的泥腿子穷亲戚,此刻摇身一变竟成了救命稻草,还要上赶着巴结。
不过形式比人强,再怎么心里不平衡,也还得弯腰低头的。
陈念想起一句俗语: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完全反过来了,那些上门投奔的,无不拖家带口,大包小包的还带了不少礼物。
给大人的漂亮时尚衣服,给小男孩的电动玩具汽车,给小女孩的大洋娃娃。大人们倒是看的明白,不会被这点糖衣炮弹打倒,奈何自家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小崽子抵不住诱惑,看见玩具就双眼放光,抱着不肯撒手,就不太好意思开口赶人走了。
很快小峪村就多了许多“城里人”,不管他们来之前生活的怎样,到了小峪村总算不会再饿肚子了。
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陈家再次迎来了陈云珍一家。
这次算上陈念的姑父,全家大大小小五口人都来齐了,也没再用什么司机,陈念姑父亲自开车来的,全家五口人挤在一辆小轿车里,还要装上一些衣服之类的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