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呢,在这呢。”马文石答应着,递进去一个小锅,装上包子,转身向外。卢利脑筋一转,把自己的小锅放在一边,跟了过去。
马文石没有骑自行车,他家距离此地很近,走路不过三五分钟,一边走,一边打开锅盖,从中拿一个包子塞进嘴里,“馋死你个孙子玩意就得了!”卢利心中如是骂着,远远的缀着他,一直到看着马文石回到家,一个女子迎出来,两个人携手进屋,卢利辨认了一下周围环境,确认下一次还能记得住,这才转身离去。
回到包子铺,找回自己的小锅,等到人喊一声“44号,一斤半!”他赶忙上前,两手接过两个盘子,轻手轻脚的逐一放在随身带着的小锅内,端起小锅,出门就跑——包子放凉就不好吃啦!
回到家,舅舅、舅妈已经快等不及了,筷子、醋,蒜都已经准备好,这顿包子不但对卢利,对一家大小都是难得一尝的美味,这会儿也没有人再去说他该不该捡废品去卖,埋头大吃了起来。
等到大人孩子都吃得肚皮溜溜圆,满足的放下筷子时,卢利已经连续向碗里加了三次醋了!向桌上看看,三个盘子中的包子一扫而空,连一个也没剩下,糟糕,应该给杨老师送几个过去尝尝的,怎么都给吃了?“哎呀,”吴宝昆舒服的叹了口气,“这下可得了小小的济了。”
“小小,卖了多少钱?”
卢利拿出找零的钱,放在桌上,吴吉厚瞪了他一眼,“下次别等大人问啊?没规矩的玩意儿!”
“爷爷,别这么说孩子,小小也是饿了,才忘了的。”于芳说道。
“这是让他长长记性。”吴吉厚说道,“这要不问呢?就不拿出来了?家大人给钱是给钱,买东西的钱就这么一个人藏起来了?缺德玩意儿,死随他爸爸!”
卢利大感委屈,不是自己不拿钱出来,真是如舅妈所说的忘记了嘛!姥爷为什么这么说自己呢?“爸,”吴宝昆在一边为外甥解释,“这是小小卖废品的钱,不是于芳给的。”
吴吉厚一愣,自知错怪了外孙,但只要一看到他酷肖乃母的漂亮脸蛋,就想起女儿,也就更恨其父,白了他一眼,不说话了。
注1:得济。天方言,大人的口头语,简单的解释就是,依靠某人的力量,得以享福。
第31节 小人书()
因为姥爷的冤枉,卢利大感没趣,举步走出小院,刚刚过了国庆节,天气逐渐转凉,大人要么参与运动,要么被人运动,孩子跟着大瞧热闹,胡同中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他的脚步走到二号院门前,忽然站住,一月之前在这院中上演的一幕清晰的浮上脑海,不知不觉中推开半掩的大门,走进院中。
贺家人早就被遣送原籍了,院子空置下来,东西两面的厢房成为了街道抄家物品的存放地,门上挂着封条,浆糊早已经干涸,整片的封条在风中摇摆,只留下一角在门上粘着。卢利的好奇心不可抑制,一直以来,王家胡同的孩子对二号院都有着莫名的恐惧:据说贺家老头有生吃小孩儿的习惯,谁要是从他们家门口过,给他抓到,立刻带回家中,生啃了来吃!所以孩子们没有敢在这里停留的,每每经过这里都,都是加快脚步,如白驹过隙一般,不给里面的人动手抓捕的时机。但看过贺老头被揪斗、被抄家,卢利却觉得好奇,他也不是很吓人嘛?怎么说他吃小孩儿呢?
心里想着,推开东面厢房的门,这里是贺老头和妻子的住所,是两进的房舍,里面还垒着火炕,炕席、被褥都已经被拿走,露出刷着白垩的砖层;靠北面的墙上,原本放着床头柜,如今柜子自然也不见了,露出同样的砖层,但因为常年被柜子所阻挡,显得更白一些。
一张火炕就占去了房屋的大半,另外的空间一拉溜放着几个方桌,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抄家而来的物品,有座钟、有吊饰、有各式造型不同的台灯,有各种各样的瓷器,他人小身矮,翘着脚尖一一看过,又放回原位。正要离开,忽然发现在方桌的下面,似乎有什么东西。
钻到桌子下面,抬头看看,是一个黑布包裹,用橡皮膏粘在桌子的底下,使劲扯下来,放在炕上打开来看看,大多不识得,更不知道怎么用的玩意,只有戒指和耳环,是他曾经在舅妈手上看见过的——当然,特殊时期开始,这样的东西也早早就被她取下来了。
卢利随手拿起一个戒指,第一次把玩这种东西,分量还挺沉的,通体呈金黄色,上面镶嵌着一小块绿色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学舅妈的样子戴在手上,指环很粗,孩子的手指根本戴不住,而且这种东西对孩子从来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把玩了片刻,随手放回去,又拿起一串长长的,由莹白光泽的珠子组成的玩意,套在手指上转了起来,一个不小心,珠串脱手飞出,撞到墙上,哗啦一声轻响,中间的金属线断开,珠子撒了一地!这下卢利可有点害怕了,把珠子捡起,随手放进口袋——这玩意圆滚滚的,当做弹球来玩儿倒是蛮不错的,其他的收拾好,重又如原来的样子在桌子下面粘住,出门而去。
在院中呆了一会儿,根本没有人来,卢利放下心来,又推开西厢房的门,这下他高兴起来:好多小人书啊!
西厢房本来是贺怜的房间,同样是两进格局,和祖父母的卧室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炕,原本应该放一张床的位置,如今也已经腾空了,屋子里放着几个大箱子,靠墙的一边是两排书架,上面的书摆放的无比凌乱,这些东西卢利不喜欢,他的注意力都放在满地的箱子里——里面满满的摞着的,都是小人书!
随便拿起一本,《水浒传》,中间的一个‘浒’字不识得,但这不要紧,欣赏一下里面的小画片就可以了——小人书在学校不远的水铺门口也有摆,看一本二分钱,但卢利看不起,他只是看里面的小人,一本小人书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看完了,若是可着性子来的话,一天中午能看十几二十本,家里哪有那么多钱给一个孩子胡花乱花的?
这会儿都是不要钱的,可以随便看,自然让孩子兴奋莫名了!认真翻找一遍,《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东郭先生》、《聊斋》、《西游记》、《岳飞传》、《帝后武工队》、《雷锋》、《鸡毛信》,简直太多了,他都不知道该看哪一本了!
各自选了几本,藏在衣服下,偷偷出门,跑回家去。
等到拿回家,才认真翻看自己拿回来的小人书,是三国的两本、雷锋一本、东郭先生一本,鸡毛信一本。卢利仍旧是不看里面的字,只看画片,这样的阅读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用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浏览完毕,他自己还觉得奇怪:不是拿回来好多本吗?怎么这么快就全看完了?看看天色还大亮着,再去换过!
一句话表过,不到三天的时间,卢利就把西厢房中珍藏着的小人书全看遍了!等到都看完了,他有些傻眼:看得太快了,这下好,没有看的了吧?
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拿起已经看过的小人书,重看一遍,不过这一次和上回不同,他开始默读里面的文字和画中人的口白——看口白是个学问,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因为画中两个人口白的内容不会分前后顺序,在读的时候,经常会读反,然后在感觉不对的时候,再重新来过。
他第一个看的就是《水浒传》,共计二十六册,第一本是《九纹龙史进》;第二十六本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本一本的拿过来看,卢利突然惊奇的发现,原来在小人书中,竟然蕴含着这样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世界!“生辰纲是个什么玩意?吴用、公孙胜、兆盖他们被逮住了没有?”看过《智取生辰纲》,这是第一个浮现在他脑子中的问题。
心中存着疑惑,接下去自然便要找后面的故事情节,等到看到晁盖几个在宋江的帮助下安然逸去,孩子的心才终于放平,为书中的这些英雄人物长长的出一口大气!
看《三国演义》,所追求的又不仅仅于此,而是在于故事中的人物,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魏九姜维,都令他无数次的掩卷心喜,只盼着让这些人永远活下去,而不会有一个人战死疆场!《三国演义》之后是《西游记》,这也不必多提;四大名著系列小人书中,他唯一不看的就是《红楼梦》,里面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都不打仗,一点儿都不好看!
注1:小人书。很多人知道,现在收藏小人书已经成为时尚,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历史价值,更因为其艺术价值。而实际上,特殊时期之前出版的四大名著的小人书版本,在绘制、对白、文字、脚本等环节的严密及文艺上的造诣之深,根本不是今天的年轻人能想象得到的。
以四大名著系列的《水浒传》小人书举例,文中的‘口白’都是完全用小楷书写,即便不看故事,只是看董立言先生的毛笔字,就是极大的享受的过程了。
第32节 大串联()
吴爱毛、吴爱武姐妹两个坐在墨绿色的硬座车厢内,听着悦耳的扬琴声弹奏的《北的金山上》,和着乐曲的调子,满车厢的年轻人纵情高歌,路上的苦累,不能休息的疲倦,都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车厢里都是同样身穿草绿色,手持红宝书的同龄人,成员各有不同:来自晋、鲁、豫、冀的年轻人都派出代表来参加这一次的大串联了。而这些人各有才华,有弹扬琴的,有拉手风琴的,有唱快板的,有说山快书的,车辆快到上的时候,还来了几个会唱越剧的,弄得满车厢依依呀呀的南音,听起来分外费力。
韩援朝、吴家姐妹这一次要去的地方是江上饶,目的是参观上饶集中营,感受先辈流血战斗并牺牲的革命精神。从天到目的地没有直通的火车,路上还要倒车,但大串联风气之下,这些事根本难不住孩子们!左右也是不必花钱的。
从1966年7月下旬开始,往来于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小将们开始了革命的大串联,但在八?一八之后,开始出现了些许变化,毛公感于红卫兵小将的热情,于1966年9月5日,下发了一份文件,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以后凡是打着革命的旗号进京以及到其他革命圣地进行宣讲、学习、取经的同志,一概不收钱!所有的开支,全部由国家财政负责!
从此以后,全国兴起了坐车、吃饭、住宿全部不花钱的大串联。周公对此忧心忡忡,吃饭、住宿之外,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们盲目的登上火车,这要为铁道部带来多么大的压力啊?
但实际上,吃饭、住宿之外,红卫兵坐车串联,对于铁路的压力并不及想象中的大,原因在于,固然有很多人登上开往韶、井山、西坡、重的火车,却也有很多人是徒步完成大串联的行程的。
试举一例:一群来自四大凉山的红卫兵组织,穿越无数的山野森林,足足走了两个月,才到达北,途中,他们一路向所遇见的群众赠送《语录》,甚至当一位同伴在深山突然患病而病故之后,他们用乱石埋葬了战友,忍着悲痛和饥饿继续上路。
来自革命圣地延的两个红兵,背着老乡送给了饼子、锅巴、炒面,度过黄河,爬过吕梁山,饱经战争创伤的老区百姓,听到两个孩子的话后,用玻璃瓶子装了满满一瓶子吕梁山的溪水,托他们带到北,倒进金水河中,让这溪水在bj陪伴伟人他老人家。
还有一对兄弟,从西坐火车到北去,路上和同车的红兵展开辩论,双方越说越激动,其中一个抄起水果刀,就从哥哥的脖子中扎了进去!带火车到站,紧急抢救,哥哥已经说不了话,用笔在纸上写字和弟弟交流,让他不要照顾自己,管自到北去——祝贺伟人他老人家万寿无疆,才是真正重要的大事啊!
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大串联简直就是完全不要钱的旅游项目,似乎荒唐得有些可笑;但实际上,建国十七年来,在一片封闭环境中和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胸中的热情和对于革命的纯真、忠诚的理念,令人肃然起敬!
从上到江千里迢迢,出发前,韩援朝和吴爱毛等队员商议了一番,有人认为大串联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已经到了11月,应该返回出发地了;也有人认为,应该继续走下去,津、沪都是革命进行得风风火火的地方,相反,江等革命老区,才更应该是自己这一支革命的宣传队把革命的火种播洒下去的地方。
韩援朝和吴爱毛认为,这一次的宣传队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再有一个,继续走下去的话,艰苦的日子还在后面,就势精简一下也好,于是众人开会,愿意留下的就继续向南走,愿意回去的就动员他们回去。特别是年纪小的,如吴爱武,还是让她回津去。
吴爱武怎么也不同意,和姐姐大喊大叫,没有办法,只得带着她一同上路。这一次出发,他们舍弃了所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完全以步行前进,路线是早就确定下来的,虽然还是遇山翻山、遇河涉水,但总体的路线不能离公路太远,这是为担心路上会遭遇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准备。
十一月初出发,十二月中旬进入江省境,吴爱武年纪最小,累得几近虚脱,但仍旧勉强坚持着,她人虽小,斗志却最顽强,吴爱毛几次劝她回去,最后惹得妹妹生了气,甚至连着几天的时间都不和姐姐说一句话了。
这一天到了长山,向前走90华里就是玉山,从玉山向前90华里就是上饶,韩援朝计划这段路以两天走完,眼见胜利在望,众人无不兴奋,但就在这时,队伍中有人突然生病:抱着肚子一个劲的呻吟,黄豆大的汗珠滴滴直淌!“那,你留下看病吧,病好了之后到上饶找我们。”韩援朝这样说道。
“我怎么找你们啊?”
韩援朝想了想,“在距离上饶零公里的地方最近的电线杆子上,我们贴一个告示,你就按照告示去找我们。”
安顿好生病的同伴,众人继续上路,不想走了40华里,又有一个男生生病了,这一次韩援朝决定:都不走了,我们回去!等到大家的身体确定不会有问题了,再继续前进。
旁的人都同意了,唯有一个吴爱武,双手叉腰,大声说道,“别以为离了你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我就不能革命了!我要继续向前走。”
姐姐也劝,旁人也说,却无论如何也打消不掉吴爱武的执拗劲,最后韩援朝只得同意,让吴爱毛跟着妹妹前进,自己带着生病的同学回去长山,等安置好了之后,即刻再去追赶。
“那……我们走到哪去啊?”吴爱毛也有点怕了,跟着大部队前进还好,只有自己姐妹两个,万一出了点麻烦,怎么解决?
“你就跟着她,她走到哪,你就跟到哪。”韩援朝这样说道,“我回头就去追你们。”
中午时分,姐妹两个和大部队脱离,顺着山路前进,韩援朝等转回长山,把同学安顿好,起身再次上路,再回到刚才分手的地方,天色已经渐黑,jx的天气很坏,丝丝冬雨落下,帽子、衣服、背包全部被雨水打湿,“您看见两个女孩子吗?”
每在路上看见农民,他就要上前去打听一番,所有的答复都是,“没看见。”有那好心的还不忘提醒他,“别再往前了,山里有豹子!”
一直到晚上九点多,韩援朝真有点坚持不住了,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身上又冷,肚子又饿,再路过一个村子,问一个老农,还是没有看见。这让韩援朝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