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化半信半疑:“如此,请李兄带路。”
李鸿基被这个半百的老头称呼为兄,心中说不出的别扭:“初阳先生,小侄是晚辈,与三位公子和令爱都是平辈称呼,不如直接称呼贤侄如何。”
孙老头的三个儿子都是人材,李鸿基自然要交好,目前还不方便把山中的情况让他们知道,所以李鸿基安排他们都去教书,过一段时间若让说动孙老头,便把他们都调给他父亲一起造炮。
孙元化道:“达者为师,李兄的造诣远高于孙某,按理称为师也可,称兄有何不可。”
李鸿基苦笑道:“不若我称伯父为初阳先生,伯父也称我为鸿基先生如何?”
孙元化见李鸿基执于如此,也不好勉强,道:“也好,那我就称你为鸿基先生了。”
李鸿基松了一口气,虽然从来没人称自己为鸿基先生,听着也有点别扭,但总比一个老头称为李兄要好。
李鸿基带着孙元化一路朝铁厂走去,越到后面,戒备越是森严,一路上孙元化看得啧啧称奇,李鸿基把铁厂建在一个河流边上,铁厂很多东西依靠人力效力太低,李鸿基做了许多水力车来带动,这使得钢铁厂的生产大幅上升。孙元化老远就听到巨大的水力车发出来的声音。
到了近前一看。更是不得了,这座铁厂当年用了一万多人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盖好,首先映入孙元化眼帘的就是成群的房舍,然后各种钢铁撞击的声音才传来。
李鸿基带着孙元化进入了厂内,孙元化看到厂内堆着的钢材大为兴奋,用手抚摸了一下,冰冷的感觉传了过来,凭手感,孙元化就知道这些钢铁远胜他以前用来造炮的材料,望了李鸿基一眼,孙元化心中复杂难言,这些天来,孙元化虽然沉迷于学问,但从他三个儿子和两上部下得到的消息来看,此人潜伏山中,所图的恐怕不是小事。
安尼和安多两人,李鸿基本着能利用就不要浪费的原则,依然安排他们教习士兵火器,毕竟他们有多年教习火器的经验,孙元化从安多和安尼两人口中得知了山上装备燧发枪的消息,当时他正沉于学问之中,也没有在意。
从17世纪起,欧洲枪炮制造技术发展迅速,法国人发明了具有防风防雨性能的燧发枪,它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燧发枪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以其射速快、重量轻、射程远等多种优越性,逐渐将火绳枪废弃。
此时的欧洲燧发枪已是刚刚做出来,两个葡萄牙人也见过。但李鸿基的燧发枪是防瑞典人后来改进过的,把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咬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它预示了一种新型的定装枪弹的出现。 自然比他们两人见过的先进的多。
孙元化此时想起安多,安尼的话,若朝庭能装备如此武器,则辽东金人恐再也不能横行,眼睛射出热功的光芒,又想起自己已是钦犯,眼前之人连钦犯也劫持,恐怕也不是什么忠君爱国之主,如再造出大炮,我大明岂不危已。
李鸿基看到孙元化的脸一瞬数变,一会儿欣喜,一会儿又恐惧,知道他心里正在经历一种煎熬。
…………………………………………………………………………… 以后每天两章,上下午各发一章,但每章字数就会比以前少一点,兄弟们继续砸票呀!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九章大炮下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18 本章字数:2108
李鸿基既然带孙元化来铁厂,就猜到他肯定会知道自己的意图,可是要想孙元化造炮,糊弄肯定是糊弄不过去,干脆直接摊牌,经过这么多天的交往,李鸿基也渐渐把握了他的思想,这是一个唯技术论的人,忠君的思想肯定没有那些只会念子曰,子曰的家伙强。
轻轻的念了一句:“孟子曰:“民为重,社稷迟之,君为轻。”
见孙元化没有反应,李鸿基又道:“本朝太祖皇帝读了此句大怒,下令把孟子从圣人庙中迁出。并下令删改孟子的箸作,凡在不利于君言统统删去,又把天下分封给各个儿子,如今几百年下来,宗室子弟日繁,到了崇祯年间,仅京城的宗室俸禄每年需八百万担,而每年运到京城的禄米只有四百万担,这是何等荒唐之事,太祖把天下当成了他家的私有产物,可有考虑他还是天下人之父,君父,君父,若君不能做到为天下之父,还能称之为君父吗,孟子还有一句,君若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如寇仇。”
孙元化已是死过数次的人了,自己自杀过一次,被判军抓住自己时就认为必死,后来孔有德却放了他,皇上又下旨命锦衣卫拿他回京问罪,却又被眼前之人救了,时事之奇,莫过于此。
孙元化和洋人交往日久,虽然对他们那种动则言利的作风反感,也对他们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态度不认同,甚至听说他们的国民为了国王要加税,把国王都赶下了台,还把国王绞死,更觉得蛮夷就是蛮夷,一点尊卑观念都没有,但他毕竟不是那种死读圣贤书的书生,心中的忠君思想经过这几次死里逃生已经谈了许多,不能也不会在没有完全了解李鸿基底细的情况下住了下来。
孙元化口里反复念道:“君若视臣如草芥,臣则视君如寇仇。”
崇祯无疑是一个视臣如草芥的人,袁督师是多么忠心的一个人,最后落得凌迟下场,肉被愚民食尽,难道自己要视君为寇仇吗。
孙元化望了眼前之人一眼,此人年纪轻轻,野心却不小,已经有了如此大的势力,朝庭却一无所知,目前大明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饥民作乱不断,更有如此野心之人掩藏其中,皇帝却刚愎自用,动侧对大臣杀伐,已有亡国之象。
孙元化考虑了半天,叹了一口气,自已若要为家人作想,只有答应一途,此人既然野心勃勃,在自己面前露出了底牌,自己不答应,自己死是无所谓,恐怕家人也不能幸免,当初派人救自己时恐怕就已考虑到今天之事了,才会不辞辛苦把自己家人接出,此子心机当得上深沉,当今皇上值得自己全家陪葬吗,
孙元化吸了一口长气道:“我可以帮你铸炮,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李鸿基大喜:“先生请讲,若李某做得到,一定答应。”
孙元化道:“从今以后,这世上再无孙元化此人,你必须对此守口如瓶。”
李鸿基松了一口气:“可以,当初接先生回来时,我已吩咐他们对先生的身份保密。”
“那好,从明天开始,我就来铁厂,准备铸炮。”
李鸿基连忙叫来袁宗第,吩咐道:“这位孙先生明天开始要铸炮,你马上抽调最好的工匠配合,期间如果孙先生有何要求,你都要照办不误。”
袁宗第见李鸿基如此郑重其事的吩咐,马上应道:“是。”
李鸿基对孙元化道:“这是铁厂的总管事,先生若有什么要求尽管向他提,还有以前我曾画过一些大炮的图纸,先生若觉得有用,也可以调阅。”
孙元化对李鸿基会画大炮图纸也见怪不怪,点了点头,李鸿基见孙元化答应效力,心中高兴,又带着孙元化转到了燧发枪的制造现场,拿起一枝燧发枪交给了孙元化,孙元化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个不停。
李鸿基见他喜爱,干脆带他来到一个靶场,让旁边的亲兵试范一下装弹,对他道:“试试如何?”
孙元化看着数百步外的靶子,怀疑道:“能打那么远么。”
李鸿基不答,反问道:“你试试不就知道么。”
孙元化对着靶子开了一枪,“砰”的一声枪响,见靶子一点反应也没有,李鸿基差点掉了下巴:“不会吧,这么丢人,拿到一支臭枪。”
李鸿基接过枪来一看,好象没什么不妥,自己又装上了子弹,瞄准靶子一枪射去,只见靶上木屑横飞,穿了一个大洞。李鸿基看了孙元化一眼,孙元化倒是毫不在意,他是文官,打不中也不奇怪。
孙元化来到靶子旁,用脚测了一下距离,有二百六十多步,对李鸿基信心大增,有此利器,以后此子真能夺得天下也说不定,自己已经老了,可以毫不在乎名声地位,但儿女们却还都是年轻有为,若真能随此子打出一片天下,也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了。
第二天,孙元化放下研究多日的数学,直接搬进了炮厂,李鸿基本来打算让他几个儿子也去帮忙,想想还是让他们进入军中更合适一些,军中的读书人太少了,有了三人也能缓解一下,至于帮忙铸炮,以前造过炮的铁匠更合适一些。
说服了孙元化,李鸿基的信心增了不少,大炮被誉为战争之神,有了大炮和燧发枪相互配合,战斗力应该能提升不少。也许不久自己就可以离开商洛,大举出动,给这已是风雨飘摇的大明朝重重一击。
…………………………………………………………………………… 晚上六点还有一章,其他也不多说,各位多多推荐呀,票票多多益善。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十章兵器买卖上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19 本章字数:2235
六月开始的大雨,大大缓解了各地的旱情,然而这场大雨也不见得全是好事,这一年的大明朝注定是多灾多难,六月初六,黄河河水暴涨,黄河于孟津决口。
当地地方官不敢隐瞒,上书道:“军民商户,死伤无数。百姓转徙,到处丐食,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
七月,李鸿基接到贺珍传来的消息,联系上了高迎祥,此时高迎祥刚攻下大宁,由于山西总兵曹文诏还在陕西,山西空虚,现大部分义军都在山西活动,但陕西毕竟是高迎祥的老家,他也注意到了商洛山的这股义军活动,而官军层层相瞒,信息竟然还没有义军的消息来得可靠。
贺珍派人和高迎祥联系时,高迎祥还以为这股义军想投靠自己,高迎祥现在隐隐被推为所有的义军领袖,但他在陕西时几次被曹文诏所败,对曹文诏已有惧意,若商洛山中的义军能把曹文诏拖在陕西那是最好不过,所以对贺珍派出的人礼仪有加。
接触之后,令高迎祥失望的是目前商洛山中只想自保,不过令他惊喜的是带来了数样兵器,表示商洛山有兵器出售,这些兵器都是上好的精钢制成,比自己军中上好的钢刀都要出色,高迎祥大喜,这可比多招万把人划算多了。
一直以来,义军的兵器都是靠缴获官军所得,还有一部分是逃兵自带,虽然营中也有铁匠,但也只能修理一下磨损的兵器,只有将领才可能有自己定制的兵器。
虽然每次义军攻破城池,都能获得一部分兵器补充,但损耗也很严重,象现在他手下号称二十万,人虽然有这么多,但只有一半人有兵器,而且兵器是五花八门,经常被几万人的官兵追的到处跑,如果真能有制式的兵器供给,义军的战斗力马上就可以上升数倍。
高迎祥对这次交易很是重视,派出自己手下的勇将郝摇旗来到了商洛,由于李鸿基一直对自己的身份保密,高迎祥也不知商洛山中自称闯王的人是他远房外甥。
李鸿基不方便接待郝摇旗,否则若他的身份泄露,以后官军注意到了商洛,金县和府谷马上就会有大麻烦,目前金县与蒙古人的交易每年有上百万两的银子的利润,而府谷与山西交界,李鸿基正是靠着他才能从山西运回源源不断的硝石作为火药的源料,可能说,没有这两地,李鸿基不但军饷要断,火枪部队没有了弹药,可就真成了烧火棍。
这一年多,李鸿基光购买硝石和硫磺就花了数十万两的银子,在山中屯积了一大批,够数万人用上数年,才减慢了屯积的速度,李鸿基深感到火器部队装备花费之巨,好在最重要的一项钢铁,山上不但可以满足需要,还可以出售,想起以后可以通过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义军兵器,而义军增加实力后攻下的城池必定会更多,他们所获得的金银又会通过兵器的交易回到自己手里,李鸿基就想笑出来。
李鸿基让马维兴去迎接郝摇旗的到来,郝摇旗这次带来了三百骑兵,每人都是双马,另一匹空马上驮着银子,每匹马上放着两千俩银子,三百匹便是六十万俩,这些年来高迎祥积累颇丰,一见贺珍带去的兵器,大为羡慕,贺珍开价很高,一把上好的单刀便要买一百俩,一把长枪要卖八十俩,一张上好的弓箭更是要两百俩,附加赠送三十支长箭。
在高迎祥看来,这些银两远不如兵器来的重要,义军很少发军饷,东西都是用抢,这么多银两带着还麻烦,还容易引起手下的贪心,不如换了兵器实在,所以一出手就是六十万两。
郝摇旗清楚,这么一大批银两要让官兵知道,肯定会窝涌而来,所以他所带的三百名都是精锐,跟他出生入死多年,一路上也是小心谨慎,尽量远离大路而行。
令郝摇旗惊讶的是闯军派出的向导一进入商洛就大摇大摆起来,一路上除了城池不进,带着他们专走大路,由于六月下了雨,一路上郝摇旗看到的都是一幅绿油油的样子,田里都播上了庄稼,除了他以前见过的外,旱地里还种上了几种他不认识的植物,去年这里还是赤地千里,现在就好象进入了世外桃源。
郝摇旗还看见这个向导不停的跟人打招呼,各村都是兵丁驻扎,多者上百人,少者只有十几人,开始还以为是官兵,他们用的兵器比他身后这些亲兵还好,当他准备战斗时向导连忙解释这是闯军。
郝摇旗看得暗暗称奇,什么时候闯军拿下商洛了,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向导连忙解释,目前县城都在官军手里,乡下却都被闯军占领,现在两者都已形成了默契,官兵只要不离城十里就不会被攻击,一旦超过这个距离,闯军马上会实施无情的打击。
如果退回去,闯军也不追赶,这可是牺牲了无数官兵得到的血的教训,个别的官军出城,闯军也不拦阻,甚至闯军也不禁止官府的公文传递,乡下之人进城,城中之人出城闯军一概不拦,开始官府以为闯军会围城,断粮,没想到有人挑东西到城里变卖,闯军也放行,这样商洛一直维持着这种奇怪的局面,连近在咫尺的西安府也一无所知。
郝摇旗听得大惑不解,若说闯军力量不够吗,他轻而易举的打败了出城的官兵,若说闯军力量很强,为什么放着眼前的城池也不攻,他对这种事无法理解,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来到了商洛。
此时已经是崇祯五年的九月份了,李鸿基已接到消息,高迎祥和张献忠又已连续攻克隰州、泽州、寿阳诸州县。朝廷乃令宣大总督张宗衡驻平阳,巡抚许鼎臣驻汾州,分地守御。
贺珍已经在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湖广建立了完善的情报网络,目前还在继续向江南曼延,李鸿基深知情报的重要性,充诺贺珍可以用贩卖马匹珠宝生意的一成作为经费,仗着银子开路,各地的情报网络进展的极为顺利。
郝摇旗刚到山口,马维兴就带着人来迎接他,两人都是武将,见面自然要打量一翻,彼此心中都暗赞一声,好一条威猛的汉子。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十章兵器买卖下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19 本章字数:2385
郝摇旗身后的三百骑兵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停下来,一股无形的杀气刹时涌来,马维兴身边除了他的亲兵外还没有几人真正杀过人,虽然训练一直很刻苦,但和人一比就落在了下风。
郝摇旗抱拳道:“高统领帐下郝大勇见过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