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王李自成新传》
作者:老茅
    '闯王李自成新传 / 老茅 著 '
     ;:/
    书籍介绍: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是起义军和大明的拼杀却便宜了满人,历来得国之易莫如清。
  这一便宜不打紧,汉人当了整整三百年的奴隶。
  若是当时的闯王没有在满人虎视眈眈时急于灭掉大明,而是先灭满蒙,历史又会如何改变?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汉人,化身为新的闯王,灭蒙,灭金,灭大明的故事。
  正是:谁能逆天改命,唯我李大闯王。
 ………………章节内容开始…………………
    作品相关 历史上的李自成
     更新时间:2009…8…16 12:47:46 本章字数:2153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名鸿基。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
  李自成童年为地主牧羊。天启六年(1626),充银川驿卒,苦习骑射。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六年,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遗部2万余人。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十年冬,围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师梓潼迎战明总兵左光先,曹变蛟失利。遂分道返陕,移师潼关,遭明军伏击,将卒伤亡散失甚众,率部将刘宗敏,田见秀等18骑隐伏于陕西商,洛山中。不久,亲赴谷城(今属湖北),获取为明廷招抚的张献忠资助。
  十二年,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十三年,为明总兵左良玉败于房县,重入河南,破永宁(今洛宁),斩万安王朱采。与当地农民军首领一斗谷合兵,众至数十万,攻克宜阳。进至卢氏,得牛金星,宁献策,用为谋士。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明史&;#8226;李自成传》)。
  十四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十五年,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继克陈州(今淮阳),与当地农民军会师,返师三围开封。先歼出城突袭的三营明军,后遣部连破郑州,荥阳,上蔡,扫清开封周围明军据点。明督师丁启睿,总兵左良玉率师十余万挺进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李自成遂以部分兵力继续围城,自率主力占领朱仙镇有利地形,近战获胜,俘明军数万人。旋回师开封,挖墙填药爆破并掘黄河堤灌城(一说明军掘堤灌农民军)。为阻击明督师孙传庭部,率师西向,战于郏县,不利,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甲仗财物,诱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遂率部反击得手,斩俘将校70余人,步骑数千,获柿园大捷。进围汝宁(今汝南),环城发炮,百道架梯登城,执斩明督师杨文岳,分巡佥事王世琮等。挥师南走,绕道白马滩,架门扉作浮桥以渡,迫左良玉弃水寨而遁,进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旋分兵连破夷陵(今宜昌),荆门诸州县。
  十六年正月,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命张国绅为上相,牛金星为左辅,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为制将军。随后,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击杀孙传庭,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
  十七年正月,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随后率师强渡黄河,东进山西,连破汾州,太原。旋兵分两路,遣部将刘芳亮率南路军攻大名(今属河北),真定(今正定),自与刘宗敏率主力为北路,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与明军血战数日,击杀明总兵周遇吉。后相继进占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昌平(今属北京)。三月十七两路会师北京城下,于十九日破城,迫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四月十三,率兵约10万(一说6万)往攻。在山海关之战中被吴三桂,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损兵数万,退师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廿九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令刘宗敏为主帅组织兵力沿途反击。时农民军内部矛盾加剧,军事上节节败退,致使屯守山西,陕西计划无法实现,遂引兵经陕西退至湖广。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40岁。一说出家为僧,卒于康熙年间。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作品相关 妙文—炎黄
     更新时间:2009…8…16 12:48:35 本章字数:1302
  记得吗,你有个祖先叫炎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登上那古老的城墙,抚摸着泛苔的柱梁,当我兴奋地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溟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go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作者……………天涯在小楼)
    作品相关 大明朝官职详细列表
     更新时间:2009…8…16 12:48:35 本章字数:16287
  
  1 大明朝官职详细列表 
  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经历 一人 正五品 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  
  太师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三孤  
  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东宫  
  太子宾客 无定员 正三品 东宫大臣  
  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华盖殿  
  建极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东阁大学士 一人 正五品 内阁  
  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  
  右丞相 一人 正一品 中书省  
  平章政事 一人 从一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左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  
  右丞 一人 正二品 中书省  
  参知政事 一人 从二品 中书省 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左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右司  
  员外郎 一人 正六品 中书省  
  都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检校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 一人 从七品 中书省  
  参议 一人 正三品 中书省参议府 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断事官 一人 从三品 中书省 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经历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  
  知事 一人 正八品 中书省  
  都镇抚 一人 正五品 中书省都镇抚司 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 一人 正七品 中书省考功所 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 十人 从七品 中书省 旧名直省舍人  
  2 大明朝官职详细列表 
  吏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吏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吏部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正统十一年增设 
  户部 
  尚书 一人 正二品 户部 
  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户部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户部司务厅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二人 正五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四人 正五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三人 正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 宣德以后主事 七人 正六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二人 正六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照磨 一人 正八品 户部照磨所 
  检校 一人 正九品 户部 
  提举 一人 正八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