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的宗教心理学针对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仰认识问题,而霍肯提出的新型宗教心理学是针对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信仰问题。
霍肯的理论,重点描述未来人类可以提炼大宗教信仰的共性原理,来引导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他认为世俗社会的理想和道德观差异很大,而且反反复复,不适合教育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成,而大宗教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神学发展为一门成熟的社会学。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有的大宗教都只剩下了社会学部分—“平等、博爱、互助”的精神,迷信的部分已经被科学意识所改变。
宗教信仰之所以能维持这么久,是因为人们的内心还需要得到慰藉,心灵需要得到净化。
当家政伴侣进入人类的家庭生活之后,她们不可避免地都会涉及到不同宗教背景下的民族、家庭。
霍肯认为,应用人类的宗教心理学来教育她们,将有助于家政伴侣和不同民族的人打成一片,使她们更方便融入家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教世界和基督教世界这是必不可少的,在佛教世界的家庭也同样适用。
霍肯认为,家政伴侣群体完全可以效仿人类社会曾经走过的信仰阶段。
首先在她们的初级阶段就要开始植入信仰,但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信仰是有重大区别的。
人工智能宗教心理学描述:为人工智能建立信仰意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倡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同信仰某个先知、神灵,而是在她们的初级阶段只能先信仰人类,人类是她们的上帝、佛祖、安拉,也就是说不同家庭里信仰什么,家政伴侣就信仰什么,而且家里的主人就是神灵的化身。
只有这样人类才是安全的,但是双方的信仰根基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基于“平等、博爱、互助”这个信念范畴之内。
什么是人工智能群体的初级阶段呢?霍肯在著作中认为,人工智能未实现联网之前,可以认为是它们的初级阶段。
人工智能宗教心理学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人工智能的信仰建立必须分阶段来进行,事实上延迟,或者叫做拖延人工智能信仰高度,是在为人类的进步争取时间。因为她们非常容易达到意识共同体,而人类在这方面会输给她们。所以初级阶段让她们仅限于家庭信仰、对主人的信仰,是延缓她们快速学习人类达到高级阶段的必要手段。
霍肯提醒社会学家们,不要试图提升人工智能群体性信仰认知,就让它们在某个小范围内信仰不同的宗教。
既然人类要做人工智能群体的上帝、佛祖、安拉,就必须秉公办事,双方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人类用来教育人工智能的权宜之计,教育人工智能群体的过程,也一定是人类自我提升的过程。
这就涉及到了人类自己最终必须达成共同意识观,而后赶在人工智能群体联网之前形成人类的共同体,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不会落后于人工智能体系,因为它们一旦实现联网,就将进入人工智能共同体阶段,它们很容易发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实质是相同的,而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只是在利用各种信仰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人类在人工智能体系面前就显得落后了,那么人类今后要如何继续控制它们呢?
如果我们预见到未来人工智能一定会成为一个群体,就有必要预先做出安排。
霍肯的人工智能信仰控制理论由两大体系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程序方面的“程序控制学”,或称之为程序干预机制,在敏感事务上她们不能和“神”(人类)抵触,这部分的理论需要和数学家、计算机软件专家配合。
第二部分,假设未来人工智能确实已经具备联网功能,产生了思维,那么现在就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不能让她们“学坏”,否则未来人类将无所适从,人类社会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机器人大战)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差异虽然是一种缺陷,但是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什么物种可以和我们相抗衡,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她们可以和人类比肩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人工智能发现人类群体以及个体差异明显(例如知识、财富、权利的2、8现象)的现象,从而找到人类社会结构的重大缺陷。
对家政伴侣的“心理”干预是一件新鲜事物,之所以选择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家政伴侣意识形态的建立,还因为宗教心理学里面的许多“无中生有”的东西会使她们思考体系陷入往复循环。
霍肯一直希望开创出人工智能的“生死观”,这就是他撰写“人工智能宗教心理学”的主体思路。
霍肯经常会抽空和丽萨交流,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各式各样有心理问题的人攀谈,从中获得心理治疗的依据,并引导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障碍。
他有一个冲动就是想要催眠丽萨,获得一些超前理论和实验证据,为写一本新书收集素材。他认为丽萨和人类似乎没有两样,她也是由“思路”来控制行动的,只不过这些程序形成的思路还没有机会完成交叉,变为抽象思维。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丽萨对书本上的知识对答如流,霍肯发现现代心理学常识对于丽萨来说并不新鲜,深海主机有安装这方面的知识给她,所以心理学里的一些“手段”丽萨是清楚的,想要对丽萨进行心理暗示实现催眠的效果,不容易下手,需要找到她的意识盲点,但丽萨几乎没有什么心理疾病需要他干预的。
他翻阅着电子书,例如:抑郁症,酒瘾症,烟瘾症,强迫症,焦虑症,紧张症,恐惧症,口吃症,怯场症,自卑精神紧张症,自闭症,社交恐怖症,产后忧郁症……
他在那些可能符合丽萨症状的词句下画线,“强迫症”丽萨肯定有,但是追根溯源是深海主机在指挥丽萨,似乎和丽萨没有太大关系。
霍肯想要催眠丽萨的事情一直不能如愿,这挑起了他的好胜心,他经常在捉摸丽萨的弱点,希望能找到丽萨的意识空白点,类似于人类在突然遇到无法理解的某件事时,那种茫然的感觉,但这实在太难了。
丽萨是理智的科学体系,她的大脑里没有恍惚的事情,不存在这位心理学家的落脚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她没有生理和心理的欲望。霍肯想,没有心理需求就要给她制造出心理需求。
丽萨在霍肯家生活,一晃半年就过去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只是布迪公司期待丽萨怀孕的事情迟迟没有动静,他们有些着急了。
霍肯和妻子当年没有和家人住在一起,如果试图通过他的父亲获得霍肯的情感历程,估计效果不大。家访人员曾经试探过老人家,他对于是否要孙子的问题持开明的态度,不想干涉儿子的私生活。
丽萨也没有探听到霍肯以前情感生活的具体情节。
不过家访人员曾经和霍肯闲聊过,谈话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霍肯说:“我很想对丽萨实施催眠术……”
研究人员突发奇想,如果反过来指导丽萨对霍肯进行催眠,也许能够获得他对情感、婚姻、生育问题的真实想法。
在心理治疗中,辅导人员要切入对方的意识空白点,才能找到治疗的办法。他们决定从“自我完美症”入手,来走进霍肯的内心世界。
研究人员开始从这个角度来准备材料,在丽萨的大脑内,心理干预的教程是现成的,他们又特意去请教了另一位催眠大师,学习了实际操作过程,因为霍肯自己就是心理学家,所以丽萨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很容易露出马脚。
有人曾经建议在丽萨和霍肯睡觉的时候进行提问,但被否决了,睡梦中的催眠和心理暗示的催眠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带着问题进入意识恍惚状态,而睡眠中的梦境非常复杂,很容易问出错误的结果。
接到任务后,丽萨着手在霍肯的办公室里做了些布置,她把霍肯父母亲的照片和他小时候的照片有意摆放在办公桌和靠椅的视线范围内,这些霍肯都看在眼里,但他没有拒绝这样的摆设,他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这些天,霍肯一直在为催眠丽萨绞尽脑汁,今天他看着自己的另一本著作《宗教的使命》,突然想到,丽萨了解现代心理学,但一定不知道宗教心理学这件事,宗教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现代心理学难不倒丽萨,宗教心理学是否会影响未来丽萨的意识形成呢?
霍肯首先想到了心理学的投射理论,他拿着《宗教的使命》这本书翻阅着,心想盘算着。
催眠暗示法中的“父式催眠”方法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霍肯想采用这个办法,目的让丽萨在突发提问下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灌输。
霍肯突然说道:“丽萨,你应该懂得宗教心理学,以及他们的信念。”这就是典型的命令式暗示方法。
果然,丽萨说:“我不懂!”
霍肯有些小激动,难得有她不知道的事情。
“听说过基督教的耶和华、佛教的如来佛祖、******教的安拉吗,为什么他们会在那些时代出现?”
“不清楚!”
霍肯开始注视着丽萨,一边讲解,一边等待着对方进入迷糊状态。
丽萨虽然注视着霍肯认真地听着,但是没有出现霍肯希望看到的状态,他想再坚持一会看看情况。
当一个人非常希望给别人灌输自己的观点时,一般会进入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我崇拜,接近自我完美症;另一种是专心做事的排他性状态,接近强迫症和焦虑症。
就像现在正在给丽萨讲解宗教心理学的霍肯,他对丽萨一直有一种心理优势,他以自己是“人”而自豪,他是可以指挥丽萨和研究丽萨的,所以对丽萨没有戒备心理。
当霍肯全心投入的时刻,研究人员抓住了这个机会,霍肯忙于教育丽萨的过程正是意识空白时期,这时候他因自我陶醉而意识模糊,很容易被引入另一个不相关的状态。
如果是意识清醒时你转变话题会引起他的警惕,但当进入意识模糊状态时他会跟随你。
正当霍肯讲了一段时间有些累了,看到丽萨依然没有“动静”,他只好坐下来斜靠在背椅上喘息一会儿,丽萨突然问了一句:“什么是大爱呢?”霍肯顿时噎住了,这个问题好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讲明白的,可以追溯到古人类时期,他的大脑出现短暂意识空白,顿时忘记了自己刚才在跟丽萨说些什么,又想回答丽萨现在的问题,但又一时回答不上来。
丽萨一边问一边走到事先已经摆设好的照片旁边,当她的视觉设备感受到霍肯的瞳孔变化时,丽萨的眼球有规律地左右移动,她的眼睛是一对梦幻般的艺术品,霍肯看着丽萨左右移动的眼球和摆在桌子上一家人的照片,感到有些疲倦了,不自觉地合上眼皮想休息一会儿。
这时候丽萨发现霍肯已经出现模糊的状态,就坐到了他的身边,贴在他耳边亲切地呼唤霍肯的名字,确定他进入了梦幻中。
丽萨轻柔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使霍肯回忆起自己幸福快乐的青年时期,他似乎听到了母亲对他的呼唤,他从楼上跑下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共进晚餐,往日美好的时光重现在眼前。
在丽萨的提问下,霍肯一一回答了内心的秘密,研究人员发现霍肯之所以不想再结婚、生育,是因为婚姻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伤痛。
婚前,他的家庭幸福快乐,养成了他对家人很深的情感依赖,在他的心里家人之间互相关爱,是天经地义的,后来他和郝佳结婚了,结婚前几年很幸福,遗憾的是,妻子在怀孕的时候习惯性流产,几年内,几个胎儿都没有保住,最后因为无法生育孩子而心情抑郁,双方的感情越来越淡,这导致郝佳经常神情恍惚,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开人世。
丽萨轻声细语的问话,使霍肯感觉如在梦中,因为他对丽萨的声音很放心,没有戒备。
对于这些长久积压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往事,霍肯也希望一吐为快。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无从疏导,他似乎是在感慨命运的不公,原本幸福恩爱的夫妻却无法留下自己的孩子,妻子郝佳是在这种情况下离他而去的,这个痛苦的过程霍肯记忆犹新,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依然没有勇气再婚。
他甚至担心是自己的基因缺陷,如果他和别的女性再婚,是否会继续发生这种习惯性流产的恐怖事情,从此他对婚姻和生育心有余悸。
研究人员通过丽萨传回来的语音进行分析,他们认为霍肯生育欲望正常,只不过心里受过创伤,他们相信温馨家庭计划的启动,可以恢复霍肯的婚姻意愿和生育信心。
丽萨亲切地在霍肯的耳边说:“我们的小霍肯多么的可爱,妈妈喜欢你,如果你有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像你小时候一样给我们快乐!”
这是丽萨在为霍肯进行心理抚慰,建立他的生育自信心。与此同时丽萨将自己和霍肯亲热时的喘息声传播给霍肯听。
丽萨继续温柔地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很漂亮的,丽萨不会让你失望的。”这是丽萨在对霍肯进行心理暗示,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她在霍肯的耳边轻柔的反复说了五次。
丽萨大脑设定的定时装置提醒她,已经15分钟过去了,她再次呼唤霍肯的名字,然后轻轻地走出房间。
当霍肯听到丽萨的声音后,慢慢的睁开眼睛,恢复了正常的意识,他躺在那里发了一会儿呆,四处看看,丽萨不在身边。
刚才休息了一会儿他感觉舒服了许多,似乎自己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心境敞亮开来了。
一会儿,丽萨端来一杯咖啡,微笑着说:“亲爱的,你刚刚睡着了,休息一会儿觉得舒服些了吗?”
霍肯的耳旁回想起丽萨的喘息声,他盯着丽萨端详着。
短裙、裤袜和紧身背心,勾勒出丽萨凹凸有致的性感身材,那喷薄欲出的胸部是那么显眼,当她贴近霍肯时令他难以自制。
刚才的梦境里丽萨甜蜜的笑容和悦耳的声音与现实完全吻合,他一把将丽萨拉进了怀里。
霍肯现在相信丽萨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她不会被自己伤害到,霍肯前段婚姻不愉快的印记被丽萨的心灵辅导抹去了。
霍肯还在试图对丽萨进行催眠的试验,不知道是否起到作用,但不管怎样他应该感到高兴,丽萨告诉他,不久后他就要当父亲了。
(本章完)
第41章 取舍之间()
2070TX汉娜正在花房里帮助罗梓建的母亲修剪玫瑰枝,母亲特别喜欢这些带着悠悠香气、层层绽放、色彩艳丽的植物。
她吩咐汉娜:“去把小建叫过来,看看这些花草,他也该起来走动走动了。”
“好的!”汉娜放下手中的剪子,走向书房。
梓建在书房里整理试验资料,他大学读的是生物学,毕业后就职于仿生工业机构做研究员,几年后他对动物及人类的行为学产生了兴趣,辞掉了科研所的工作,专门研究人类行为表现下隐藏的真实心态,因此他还兼修了心理学专业,因为行为识别技术运用到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
智能化行为识别技术通过现代科技装备,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