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如海点头:“嗯。”

    “你没跟大将军打过交道,怎么会这么想?”

    他们多数以为,莲花台上的姜氏三人中,以姜大将军为首,大王与公主两人合力,可与姜大将军力敌。在对待外人上,姜氏三人会合作,但私底下这三人也在互相争权。大王与姜大将军争,公主左右逢源。

    这才是莲花台上的情形。

    照蓝如海这么说就太不可思议了。

    蓝如海说:“一家之中只有一个主人,若有两人,则家族必乱。”

    这是真的。

    “我观姜氏行动,数年来未曾有一次误算迟滞,若是两人,姜氏三人不会还是现在这样,早就反目成仇。以前我以为必有大能在背后替姜氏周旋。”他叹道,“但什么样的人,会一直不露真面目?除非……”

    “他就在这三人之中。”

    一人问:“难道不是龚四海?”

    他们都猜是龚香啊。

    蓝如海摇头:“先王在时,龚四海可未显出如此手段。”他顿了一下,轻声说:“谋一地与谋一国,眼界不同。断不是龚四海。”

    “为何不是姜大将军?”一人已经是信了,只是仍有不解。与其相信是摘星公主在幕后操盘,不如相信是姜大将军。

    蓝如海:“姜大将军……确实精明能干,但摘星公主离开乐城,他就不再有丝毫建树。反倒是公主前往的辽城……变成了商城。”他看众人仿佛刚刚想起来,就知道没人注意那个小城,他道:“杨氏的下场,与蒋、龚、冯,何其相似?与我等,何其相似?”

    蓝如海也是在怀疑摘星公主后,倒推回去,竟然一切都能解释通了!他越想越害怕,夜里都没办法入睡,一再的推演,结果都是……如果不是公主,就真的没有第二个人了。

    一人击掌:“我想起来了!是杨氏!涂河杨氏!”后来这个人就带着杨氏一家跑到辽城去了,武将据城,半文半武。

    “这家人呢?”另一人也想起来了,问。

    蓝如海:“在公主到辽城后没几年就没了,全家连个人都没留下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杨家留下的兵,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可能还在商城,也可能在姜将军手里。”

    他派人去商城打听,没有一个人还记得杨家,连杨家的坟在哪都说不清。现在商城只有公主府,商城人只记得摘星公主。

    而且,商城的繁华更胜乐城。

    这是他派去的人说的。有更多的人,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房子,还都不是草棚,当然,郊外有草棚房子,城里可全是木石房子!好像商城全是有钱人!

    没有人注意到商城。在蓝如海的印象里,那还是一个不足十万人的小城,什么时候变成了能和乐城相比的大城了?

    他一直记得姜将军有个盐城,却不知道公主有商城。

    他把这一切合盘托出,眼前的蓝家人仍有几个面露疑虑,只觉得浑身冒寒气,汗毛都竖起来了。他们不是不信他的话,是不敢信。

    会吗?

    蓝如海说:“我记得,当年先王欲嫁公主,公主回来后,先王就驾崩了,蒋、龚、冯一天之内就都不见了。”蒋家死绝了;龚家,龚四海假死多年,累得要旁支入都占据嫡脉;冯家到现在还闭门不出。

    公主呢?

    她让两个弟弟继位为大王与太子,隐在幕后。她还有姜大将军在手。

    最可怕的是,直到现在,外人仍然不知她的存在。

    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多可怕的事?

    至少蓝如海自认做不到,他或蓝家日夜都在谋求的是登临绝顶,怎么也不会想会有一天必须要退后一步才能保万全。

    ——或许是他们还不在那个位置吧。

    一人喃喃道:“龚四海在……龚獠在……竟然还能容得下她?”其他人已经能想通了,道:“现在龚氏就有两个领头的,只怕他们自己就在打架了;而且大王身边有丁氏、席氏。这么看的话就不奇怪了,大王……公主一直在想办法遏制龚氏。”

    “大王难道不想……!”那人压低声,“夺回权柄?”

    蓝如海叹道:“对。大王日渐长大,在国中威望日隆。公主权欲极盛,容不得大王□□。这次帝国招美,说不定就会令国中动荡一番。”他说,“我们要现在选,是站大王,还是站公主。”

    眼前的人都怔了,这还要选?当然是……大王?

    蓝如海道:“公主来了这里,我们势必要相助公主。”

    有皇帝的诏书,公主无论如何都要来一趟,除非死了。

    她来了以后,蓝家要如何应对才是重点。

    这才是蓝如海今天必须要把这番话说出来的原因。

    “明年,最迟后年,公主必到。”蓝如海,“我蓝家,要选一条路走了。”

    鲁国,开元城。

    天越来越冷了,街上的柴越卖越贵了,百姓们哪怕是住在城中的,都会寻个天气好的日子去郊外的捡柴。幸好到现在还没挂过霜,城外的树林中枯枝不少,捡回来就能烧。

    城郊有几个连在一起的野村,因为附近有几座不小的野林,还有一条进城的路,所以这几个村庄里都有烧炭为生的匠人。

    附近有富户也到那里卖炭。

    今日有车往村里去,在村口寻到一人问:“烧炭的柴老头今天在不在家?”

    村人说:“柴老头?唉,他惨了,不知犯了什么事,一家都被抓走了。”

    那架车来买炭的吃了一惊,“他家犯什么事了?可是没有交税?”

    村人说:“不知道,是官人来抓的。”

    买炭的人叹气道:“这可怎么办?我离柴家近才来这里,再转道去别家就废功夫了。今天买不到炭,等下了霜路就更不好走了。”

    村人说:“你想去黑家?别去了,黑家也被抓了。”

    买炭的人这回才是真吃惊了:“怎么?黑家也被抓了?”

    他还有些不信,驾车往临村的黑家去,果然黑家没人,村人也说黑家犯事被抓,连儿孙带奴隶都抓走了。

    这人回家的路上,仰头往天空看,惊讶的发现以前烧炭时直冲入云霄的黑烟都不见了,附近几个村庄的天空格外的干净。

    “还真是都被抓了啊。”他四下环视,突然发现开元城的方向有几道细细的黑烟正往天上飘。

    “怎么回事?”

    总不会城里在烧炭吧?

    开元城刘府。

    刘箐坐在屋里,面前放着一张魏绢写就的王令:命开元城在冬至之前,上交三千万斤炭。

    这个数额乍看之下并不算多,如果以一城之力供之,这个数只能说普普通通。

    但……开元城没有多余的炭。

    把开元城上下搜个干净,集齐三千万斤炭不是难事。可刘家不能这么做!

    马上就是冬天了,正是用炭的时候,收齐这三千万斤供给大王,开元城上下冻一冬天吗?

    不管是搜刮百姓的上交,还是要求各个大家族集齐,都不行。

    刘家的人商量之后,决定命人现做,做多少交多少,交不上的,就说没有余力了。大王总不见得为这种小事找开元城的麻烦——他就不怕别人说他小气吗?

    可刘箐却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随着这道要炭的王令,还有一道口令:要开元城现在开始学习新鲁字和新数学。

    这是刘箐不愿意接受的一项任务。

    在开元城的民间,新鲁字和新数学早就流传开来了。但每一个教学生的先生都不许他们学这些东西!要学,就要学纪字!祖先流传下来几百年的东西,怎么能改呢?

    刘箐不能以刘姓人的身份去推行新鲁字,因为刘家人是站在纪字一边的。他在乐城可以用新鲁字,可他现在是在开元城!不但不能用,还要表现出他也反对这个才行。

    不然,他就是在替刘氏抹黑,在拖刘氏的后腿。

    这两道王令一前一后相继而来,就像在刘箐面前挖了两个坑。

    一个给刘家留的,一个给他留的。

    他没劝动刘氏交足这三千万斤炭,那他自己呢?

    “阿箐。”刘竹走进来,看刘箐还在对着王令发愁,安慰他道:“别担心,大王不会为这种小事生你的气的。”他停了一下,笑着说:“何况,就算大王生你的气,不给你官做了,你还可以回家,你是刘家的人,不必为这种小事担忧。”

    刘箐:“……嗯。”

    ——他真的能不担忧吗?

    作者有话要说:好想接一句“路在脚下”

    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443章 逃生之路() 
因为新鲁字的事;刘箐这段时间都不出门了,有朋友登门拜访;他也几乎不出现。

    刘竹今天把他硬是从屋里给拉了出来;“家里要商量事,天天都看不到你的人;今天你过去露个脸,叔伯们有话问你;好好答。”

    刘箐就更衣整冠;重新梳头;一边问刘竹:“什么事?”

    刘竹道:“大王突然开口要三千万斤炭,我让人去建城打听了一下;建城那边可是什么王令都没接到。”

    刘箐跟刘竹来到了刘家正堂,刘竹父亲居住的院落中。

    外面的回廊上、小亭中就有不少聚在此地的刘氏子弟。门都关着,只开了窗;嫌屋里太热的就从窗外探出头来;看到刘竹和刘箐一起来了;招呼里面的人一起来看。有人冷嘲热讽;“阿箐去了乐城以后就不爱跟我们一起玩了。”

    “阿箐来了;我好久都没见到阿箐了。”

    “阿箐一会儿过来坐;跟我们说说乐城;说说大王;对了,阿箐见过大王吗?”

    几人快乐的笑起来。

    刘竹挽住刘箐,对那边几人笑着说:“你们等一等;我先带阿箐去给叔伯问好。”

    对刘竹,这几人不敢放肆,为首一人特意出来行礼,“不敢阻拦大兄。”

    对刘箐视而不见。

    刘箐回来后,同辈的兄弟中差不多都是这副嘴脸,一些心胸狭小的长辈也是如此。

    因为他是王使,身负王令,还有王的信物。他回来时乘的车是王赐的,护卫是王给的。他回来时,刘氏从上到下,全都在城外迎接。

    而且大王并没有赐给刘氏任何礼物。

    刘箐打听过,有些人就带着大王的礼物走了。那为什么刘氏没有?他实在想不通。

    从另一方面说,他现在的地位是高于刘氏族长,刘竹之父的。因为这个,他自己的亲爹都开始称病不见人了,也不肯让他回家住。他本来要住到城中的驿站去,还是刘竹亲自去请,才把他给请回来的。

    就算这样,他现在也是住在刘竹家中,而不是回自己家。

    有时他都觉得自己不姓刘了。明明在自己家里,却像个外人。

    他回来后,除了召集开元城的读书人抄录典籍外,一个人不见,连门都不出。这一年多来,他对刘氏的任何事都没有说话,在王令到来之前,刘竹还特意来劝他一定要参加祭祖前的聚会。

    “我知道你是想避嫌,但你是刘氏子弟,被兄弟们说几句心里不舒服,正好,跟我一起去和他们喝酒,到时借着酒意,你好好的跟他们打一架,把话说开就行了。”

    刘箐心怀忐忑的刚答应下来,王令就到了。

    刘箐没说话,堂兄弟们的冷言冷语不算什么,让他害怕的是这一切简直就像是在推着他和刘家决裂。

    他当时的预感是对的。

    大王正是想用他们这些人来分裂各城世家!

    但他不知道,他现在说出的话,还有几个人信。

    走进屋里,刘竹之父刘葵坐在上首,在他左侧的是刘芬,刘箐的父亲,他头上还绑着药巾,歪在凭几上,眼睛闭着,仿佛仍在病中,勉强起身。

    刘苇坐在下首,看到刘竹和刘箐进来,对刘葵说:“大哥,阿竹和阿箐来了。”

    刘葵是长子,他生就一副老好人脸,白胖面颊,不笑也像笑的弯弯的眉眼,说话慢吞吞的,他看到刘竹和刘箐来了,对这两兄弟笑着招招手。

    两人上前行礼,刘葵笑着连声说好,轻声道:“坐在那边。”他指的是刘芬身边。

    刘箐心中感谢,就算刘芬说是装病,他也担忧,平时还不敢常回家探望。之前就有人说刘芬强势,刘葵懦弱,有弟夺兄产的嫌疑。他现在又是这个身份,稍有不慎,他们父子就会在刘家身败名裂。

    他坐到刘芬身边,扶了刘芬一把,小声喊:“爹。”

    刘芬睁眼瞧他,没有什么表情,只是点点头,手放下来藏在袖中时,拧了一下刘箐的腿。

    刘箐心中一沉,知道今天估计不好过。

    看到刘箐来了,在座的就有人开口了。不是直指刘箐,而是装似不经意的“担忧”起来。

    “大王怎么会突然找我们开元城要炭呢?”

    “对啊,我们开元又不以炭出名。”

    “还是这个时间,要的这么急……”

    炭的数量并不多,如果给开元城半年功夫,一定能早早的准备好交上去。

    “大王这是对我开元亲近啊!”

    如果要钱要兵,要粮要盐,那是坏事。但要炭,这算什么?贱物,不值钱。

    除了要的急了一点之外。

    这些人已经商量好几天了,却始终拿不定主意。大王好像是对开元城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喜之意,但又不是那么严重。让他们没有太大的不快,只剩下一点不安,想找出原因来。

    想来想去,就是刘箐了。

    对,一定是他在乐城时惹怒了大王,大王才这么整开元城。

    刘箐开始还在想怎么把自己的推断慢慢透露出来,听到有叔伯说“不像父亲发怒,倒像是妻子不高兴挠了我一下”这种比喻后就明白了。

    ——刘家其他人不觉得这是大王的阴谋,他们觉得这是大王一个小小的报复。

    为什么报复开元城刘氏?

    刘箐沉默了。

    转了半天圈子后,有人问刘箐:“阿箐在乐城时是不是长伴大王左右?”

    刘箐摇头:“我不曾有机会与大王交好,就算上殿,也只在角落坐着。”他当时在乐城的身份是刘氏弃子,怎么有资格坐在大王身边?

    没人相信。

    又有人说:“阿箐谦虚了,大王若不信重你,怎么会委以重任?”刘箐说:“不曾在大王身边担任重责大任,某只在二环里任一个小小的苍蝇官,每日与流民百姓打交道,断各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这就更不会有人信了。

    有人顺着他的话往下问:“都是些什么事啊?”

    刘箐一五一十的答:“钱粮谷米,人畜牲口,男女老幼,房前院后,街上市内,都是某职责所在。”

    近两年的打磨,刘箐自认不说是多长进,但一座城该有什么事,会有什么事,他都了如指掌了。可以说他在二环不足两年的历练比他在开元城十年的积累更丰富。

    知道是什么,和了解是什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他能体会大王为什么会这样“练”官。他觉得大王在用二环来历练官员,这样从二环的小苍蝇官里成长出来的人,日后就是大王手中最需要的人才。

    他之前曾羡慕那些没有被选中要出巡的苍蝇官,认为他们可能就是大王要保存的人才。至于他们,不过是大王送给这些城杀的人牲而已。

    但他回来后又冒出了另一个可怕的念头。

    ——大王可能希望他们中的人能够接掌一城!

    也就是说,如果他能遵照大王的心意“除”掉刘家,他就可能成为开元城新的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