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外汇收盘价,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上西方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每日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各外汇指定银行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

    12。2。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1。盯住西方主要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阶段(1949—1952)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流通人民币。由于当时各地物价水平不一致,人民币汇率采用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以天津口岸为标准,各地区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公布的管理模式,直至1950年7月,才实现全国发布统一的人民币汇率。1949年1月18日,我国人民币汇率首次在天津公布,为1美元兑80元人民币(旧版)。至1950年3月,在国内物价急剧上升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为1美元兑42000元人民币(旧版)。在同年3月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后,由于国内物价下跌,国际上通货膨胀严重以及兼顾进出口贸易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至1952年12月,人民币汇率回升至1美元兑26170元人民币(旧版),基本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基本面及币值。

    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基本框架是盯住美元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定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动。汇率调整基本依据国内外物价相对比值的变化,同时考虑调节进出口贸易与鼓励侨汇的需要。

    2。盯住西方主要货币的单一固定汇率制阶段(1953—1972)

    这一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实行“统一经营,统负盈亏”的管理方式,汇率作为调节内外经贸资源配置和对外经贸关系工具的功能基本丧失,仅作为外贸部门会计盈亏核算的计价工具。同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下,西方各国之间货币汇率和国际金融秩序也保持相对稳定。由此,人民币汇率除对个别国家货币贬值或升值作出反应调整外,以维持汇率稳定为基本目标。

    人民币汇率从1955年1月15日公布的1美元兑换2。4618人民币一直维持了近17年。直到1971年底美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才调整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2。2673元。随后,1972年人民币汇率又经历数次调整,同年底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2。2401元。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特征是实行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僵化的汇率机制,实行汇率抑制和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汇率政策,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单一盯住汇率,汇率调整缺乏灵活性致使汇率与物价脱节,偏离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平价。

    3。盯住西方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阶段(1973—1980)

    从1973年起,由于国际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主要国家开始普遍采用浮动汇率,金融市场动荡,汇率变化频繁,导致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难以保持稳定。同时,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为避免西方主要国家利用货币贬值转嫁经济危机、输出通货膨胀及在国际市场进行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利益,我国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改为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方式制定和调整,即选用若干与我国贸易关系紧密国家的货币组成货币篮子,根据不同货币的重要性和政府需要确定不同权重值,并以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变化,作为确定和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依据。一篮子货币由美元、日元、英镑、联邦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等西方主要货币组成。在此期间因美元持续贬值,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逐年上升,到1980年人民币汇率调整至1美元兑换人民币1。5308元。

    4。盯住西方一篮子货币的官方汇率与内部贸易结算价并存的双重汇率阶段(1981—1985)

    20世纪80年代初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人民币汇率也步入了改革进程。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除继续用盯住一篮子货币方式制定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与结算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外,另行制定内部结算价专门用于对外贸易结算,形成人民币复汇率制度。1981年1月1日人民币的公开牌价为1美元兑换1。5元人民币,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定值按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1美元合2。53人民币,再加上10%的利润计算而成,为1美元兑换2。80元人民币并维持至1984年底。

    基于人民币外汇牌价和贸易内部结算价已基本持平,为遵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我国于1985年1月1日起废除内部贸易结算汇价,恢复单一汇率,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兑换2。8027元人民币。同年8月,人民币汇率下跌至1美元兑换2。90元人民币,至10月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跌为1美元兑3。20元人民币。

    5。官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与外汇市场调剂价格并存阶段(1986—1993)

    我国从1986年起宣布实行人民币汇率管理浮动制度,以取代原先实行的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开启了人民币浮动汇率的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归入“其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类别,属于较高弹性的浮动汇率制。

    在此期间,为扩大市场机制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我国适当放松外汇管制,外汇调剂市场开始形成发育。1980年10月,国内开始试办外汇调剂业务,允许出口企业的留成外汇进入调剂市场交易。1986年我国进一步推动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在全国范围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范围,提高外汇调剂价格,在部分地区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实行外汇竞价交易。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事实上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价的双重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调剂价始终维持在1美元兑8元以上人民币的水平,1993年上半年甚至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约11元人民币的汇价,形成人民币的公开牌价高于外汇调剂价,外汇调剂价高于外汇黑市价的局面。

    6。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阶段(1994—2005)

    从1994年起,我国深化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并轨时公布的人民币汇价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此后,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强劲,物价平稳,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较快增加,人民币汇率随之稳中有升,人民币信誉不断增强,到1996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升至1美元兑8。2984元人民币,升幅4。6%。

    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危机国纷纷借助本币汇率贬值进行自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我国主动收窄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为抵御金融危机作出了贡献。

    进入21世纪后,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水平,在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基础上进行有限的窄幅波动,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为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创造了有利条件。

    7。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7月21日,我国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三原则,展开新一轮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建立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改革措施主要包括:(1)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2%,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2)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自2005年7月21日起,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挂牌的美元对人民币现汇买卖差价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2%,美元对人民币现钞卖出价和买入价之差不超出现汇买卖中间价上下1%。(3)人民币有管理的汇率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的汇率滤波器作用。即对正常的市场汇率波动不予干预,让其通过;对市场异常波动则要烫平,包括限制和压缩异常的过高波幅,过滤频率过高的波动成分;对战争、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采取特殊管制防范危机爆发或蔓延等。随经济对汇率波动适应性提高,中央银行逐步弱化的汇率滤波器作用。

    2006年1月4日起,我国又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除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保留竞价撮合交易方式外,引入询价交易定价方式和做市商制度。自2005年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中弹性明显增强,形成同一币种汇率在不同时期有涨有跌,不同币种在同一时期也有涨有跌,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收支大幅顺差和外汇储备连年剧增的背景下,人民币汇价总体稳中持续升值的趋势。到2008年10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挂牌中间价升至1美元兑换6。8250人民币。同日,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的挂牌中间价为1欧元兑换9。2761元人民币,100日元兑换6。8032元人民币,均有下降。人民币对港币的挂牌中间价为1港币兑换0。8792元人民币。

12。3 外汇汇率学说() 
12。3。1国际借贷学说

    国际借贷学说又称国际收支理论或外汇供求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戈逊(G。L。Goschen)创立。他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一书中系统地揭示了汇率变动的原因,国际借贷理论出现和盛行于金币本位制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流行的汇率理论。

    戈逊认为,外汇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决定于国际信贷。商品的进出口、劳务的输出入、资本的转移、单方面转移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已经形成、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为固定借贷,已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为流动借贷。实际上外汇的供求取决于流动借贷。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即出超时,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价下跌;当一国的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即入超时,外汇支出大于外汇收入,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涨;当一国流动借贷平衡时,资金流出等于流入,外汇收支相等,供求平衡,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可见,戈逊所说的国际借贷,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

    国际借贷学说从国际借贷的角度考察了外汇供求对汇率的影响,指出只有立即清偿的各种到期收付差额,才能引起汇率的变动,这是比较符合客观现实的,能够较好地说明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问题。

    但是该学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则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就被掩盖了。同时,该学说是对汇率变动的解释,未能论证汇率决定的基础,对于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重要因素也未能作出分析,因此用于揭示短期汇率的变动是比较适宜的。这也是该学说的一个根本缺陷。

    12。3。2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是在金币本位制崩溃、汇率出现剧烈变动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是西方国家汇率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赛尔(G。Gassel)于1916—1922年期间提出并形成。他认为,在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是一价定律,一价定律(LawofPrice)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果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壁垒,同质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假定商品i的本币价格为Pi,外币价格为P*i,汇率为e(直接标价法)。一价定律可以表示为:

    PieP*i(12—1)

    如果公式(12—1)不成立,就存在套利机会。一价定律的实现机制是商品套购。如果同质商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价格不同,则区域间的差价必然会带来商品套利活动,即在低价区买入该商品,然后在高价区卖出,差价减去交易成本即为套利利润。

    购买力平价可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均衡汇率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或者说,在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商。这样,两国货币间的汇率便趋向于同它们各自的价格水平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设PA代表甲国的物价水平,PB代表乙国的物价水平,则均衡汇率R可表示为:

    R(12—2)

    如果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R不一致,就会发生套利活动,使实际汇率调整到均衡汇率的水平,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说。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是以绝对购买力平价说为前提的。它是指两国货币间汇率在两个时期的变化,反映着两国在两个时期物价指数的变化。也就是说,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等于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设P0为旧汇率,PA与PB表示两国基期的物价水平,PA1与PB1为两国计算期的物价水平,则新汇率P1可表示为:

    P1R0×(12—3)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物价指数求得新的汇率,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

    购买力平价说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汇率研究的新局面,提出汇率研究的新方法。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两国国内物价水平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要稳定汇率,必先稳定物价水平,这种观点解释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在各国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和浮动汇率制盛行的当今世界,为各国政府制定汇率政策,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依据。

    但是购买力平价说理论也有不足。首先,该理论只着眼于表象,未触及本质。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是由于流通中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的变化,卡赛尔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其次,卡赛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能够说明长期汇率的变化趋势,却不能就中短期汇率作出有力说明,因为他未注意到两国间在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利率等方面的差异及各种偶发事件均会影响汇率。再次,除非两国的经济结构大体相同,价格体系基本接近,物价指数包括的商品一样;否则,两国的物价水平的比较就很困难。

    12。3。3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又称远期汇率理论(ForwardExchangeRateTheory),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Keynes)提出,后经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发展而成。

    凯恩斯从资本流动的角度,认为汇率的本质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某种货币远期汇率是由两个国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决定的。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的偏差,等于两国利率水平的差异,两国利率水平的变化,必然引起远期汇率的改变。

    利率平价说可分为抛补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Parity)和非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