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的梯队进行抉择。(3)小岛模型追求的是投资导致资本输入国出口产业兴旺,但许多企业对外投资往往追求的是资本输入国的市场。因此,作为资本输入国来说,不能依赖投资国来扩张本国的出口,而应在外资引进时有所选择,并且,资本输入国也存在产品替代而导致产业兴衰的问题。(4)小岛模型中的A国之比较优势产业既有X产业,也有Y产业。若A国产业中的将要衰落的产业,也无法在B国迅速成长为出口优势产业,则A国对B国的投资是否没有意义呢?也就是说,若接受投资的发展中国家与资本输出的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大,但该发展中国家却有可观的市场或巨大的潜在市场,那么该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去占领这些市场,而去投资于具有出口优势的另外一国呢?这岂不是将丰厚的利益拱手送人吗?
【案例与实践】千年写就的中国移民史()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离开故土出外谋生的历史,如果从唐朝算起已历经千年的沧桑了。历史虽然悠远,但是在近代之前,由于人数少,规模小,区域局限,几无史料可查。16世纪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才出现了大规模迁居海外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00年里,中国人出洋人数将近1000万,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国内地与外界的隔绝,正常的移民一度中断。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移民史又续写新章。
美国是一个主要的移民国家,也一直是中国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19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移民美国的浪潮,以此为开端,中国在美国的移民人数稳步增加,1890年达到了107488人的高峰。其后,由于一系列排华法案的实施,华人移民的数量在1920年下降到61639人。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了华人移居美国的第二次浪潮。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华裔人口已超过160万,其中近70%是移民。
早期的移民生活非常艰苦,除了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之外,还饱受歧视之苦。旧金山湾有个“西埃利斯岛”,曾是美国移民局的审查中心。在1940年改为战俘营以前,许多企图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被关押在这个岛上过活,有的甚至长达2年。不少人在墙上留下了文字诗画,记录了他们的辛酸与绝望。
1860年以前,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大多数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及其他太平洋沿岸地区。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内陆地区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为中国移民进一步向内陆拓展生存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从19世纪80年代到战后初期,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主要局限在族裔商业的范围内,以回避与白人社会的经济竞争和社会冲突,法律的不公正待遇使他们在更多行业内施展拳脚受到了束缚。最典型的歧视性政策是限制华人妇女移民美国,其结果是唐人街中的男性远远超过女性,形成了著名的“光棍社会”现象。不少外界人士对唐人街内没有少年犯罪感到诧异,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当时美国的唐人街内只有很少的华人家庭和儿童。直到1965年以后,唐人街中国人的男女比例才趋于接近,到1990年时几近相等。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中国向美国移民的人数逐年增加,移民的知识结构和经济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始于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扩大了各国移民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待遇;二是1965年新移民法的颁布,废除了种族配额,建立了将直系亲属、熟练及非熟练工人、难民、科技人员列入不同范畴的优先类别的移民体系,从而使移民行为更为规范化。从中国状况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推动了新的移民:一是台湾和香港60年代的经济起飞,大大改善了港台的经济状况,到美国的自费留学和投资移民大大增加;二是政治波动的冲击,如70年代美国与台湾的断交和海峡两岸的对峙,对香港回归的担心等;三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更多的中国人开阔了视野,认识了世界,很多青年愿意去美国学习深造和开创事业。
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到国外工作或移民的人数逐渐增加。其中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的移民最多,平均每年3万多人。
另外,还有大量并未移民但在世界各国工作的中国公民。尤其从1998年起,每年对外签订的承包合同突破100亿美元,在外劳务人员近40万人。1999年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中标美国钢铁厂项目,进入美国本土。2008年年末中国在海外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人数有74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截至2008年底,我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有3万多家(1978年不足10家),具有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20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59亿美元,合同额59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2万人;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63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41亿美元。
与早期移民相比,新移民少了几分辛酸,多了几分辉煌。新移民多数在国内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远渡重洋的目的是寻求更好的发展。与那些到美国旅居并期望尽快赚钱返回老家的早期移民不同,新移民大多数计划留下来,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并靠他们的知识和资金,逐渐在美国立足和发展。
与其他非白人移民相比,美国华人在经济中的业绩令人印象深刻。华人移民的后代与许多新移民一样在美国高等学府和专业技术院校接受教育,毕业后,通常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步入中产阶级行列,还有少数人已经在美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为社会精英。
案例思考:1。试分析早期移民与现代移民的原因差异。
2。试分析早期移民与现代移民对我国发展的贡献差异。
【思考与练习】
1。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有哪些?
2。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除了本章中讲到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因素?
3。假设墨西哥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美国的资本大量到墨西哥投资。请分析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资本市场各方的利益变动。墨西哥是否从吸引美国资本中获得利益?美国呢?
4。20世纪末,香港和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内的资本大量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这对海峡两岸和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有什么影响?
5。国际资本流动的利弊是怎样的?
6。跨国公司的国际联合方式有哪些?
7。国际哪些要素的流动与贸易成互补关系?
8。国际哪些要素的流动与贸易成替代关系?
10。1 国际经济贸易福利的来源()
【引子】多少年来,美国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机构和协议在全球范围内拆除贸易障碍。美国和它的贸易伙伴都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获益匪浅,许多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工人也因此而受益。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6年2月)
国际分工使各个国家专业化地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这种福利包括来自贸易的福利和来自分工的福利。国际贸易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不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出口国的消费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强烈的影响。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指导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注于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
利用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我们可以讨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所获得的福利。
在该国经济未开放前,它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均在A点,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为PD,其中PDPX/PY,福利水平为社会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I1;开放后,该国面临新的世界相对价格PW,此时,生产点为B点,消费点为C点,C点处于较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水平为I2,说明国际贸易改善了该国的福利,该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利益。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以上的结论同样成立。这说明国际贸易是一种互利的活动,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从中获益,而一国获利的多少则取决于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国际贸易利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0。1。1来自贸易的福利
来自贸易的福利,也称为交换的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相互之间的贸易活动,相互交换所拥有的商品,交易双方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我们把内容分为两部分,用来具体说明。
市场开放后该国面对新的国际价格,消费者可以立即作出调整,而生产者的生产不能立即调整,所以生产点不变,仍然为A点。消费者按照新的国际价格线作出消费选择的调整,使得新的消费点D处于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即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在这一阶段,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在生产不变的情况下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10。1。2来自分工的福利
来自分工的福利,是指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而获得的额外收益。生产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进行生产调整,他们会增加相对价格上升的商品的生产,会减少相对价格下降的商品的生产,新的生产点为B点。此时,机会成本与新的相对价格水平重新达成一致。生产的这一变动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了该国的国民收入,收入水平从A点和D点预算线所代表的水平提高到超过B点的预算线所代表的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又会提高消费水平,从而达到更高的满意程度。
消费点D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福利水平的C点。社会无差异曲线从I2到I3的移动表示,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而获得的额外收益。
10。2 国际经济贸易与不同社会集团收入的变动()
从上一节的分析我们知道,开展国际贸易后,各国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都可以从贸易和分工中获得利益。
下面,让我们来讨论这样的问题:国际贸易可以给参加贸易的国家带来福利,这些利益是否会平均分给每个人呢?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集团是否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提供者是否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同样的利益呢?
10。2。1国际贸易对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福利的影响
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所谓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横轴表示商品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纵轴表示价格。S表示商品的供给曲线,D表示商品的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的三角形区域,即“b”区域。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和价格线以下的三角形区域,即“a”区域。生产者剩余的来源是增加生产每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与价格水平差异的总和。
2。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分析国际贸易前后的福利变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口贸易前后的变动;二是出口贸易前后的变动。这里,生产者集团是指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国内生产者集团;消费者集团是指对进口的产品有消费的消费者集团。下面加以说明。
横轴表示市场上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市场上的价格。
(1)进口贸易前后的福利分析。表示贸易对进口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曲线S1表示进口国商品的国内供给曲线,曲线D1表示进口国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贸易前,该国X商品的供求均衡数量是Q1,价格为P1。此时消费者剩余是c部分,而生产者剩余是a+e。
开展国际贸易后,商品的市场价格由P1下降到P2,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此时,进口国的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的福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产者剩余从a+e减少到e,即减少了a,消费者剩余则大幅度增加了,即从c增加到c+a+b,比贸易前增加了a+b的部分。由此可见,商品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相反的,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尽管生产者的福利减少了a的部分,但是由于国际贸易,消费者的福利却增加了a+b部分。我们假定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可以用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来弥补,并且一单位生产者剩余等于一单位消费者剩余,那么也就是说该国的净福利增加了b部分。显然,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了。
(2)出口贸易前后的福利分析。表示贸易对出口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曲线S2表示出口国商品的国内供给曲线,曲线D2表示出口国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贸易前,该国X商品的供求均衡数量是Q2,价格为P3。此时消费者剩余是m+n部分,而生产者剩余是s。
开展国际贸易后,商品的市场价格由P3上升到P2,生产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供应。但是国内的消费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需求,供应大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出口加以弥补。此时,出口国的生产集团和消费者集团的福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者剩余从m+n减少到m,即减少了n,生产者剩余则大幅度增加了,即从s增加到s+n+t,比贸易前增加了n+t的部分。由此可见,商品的出口提高了生产者集团的福利水平;相反的,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从出口国总体来看,尽管消费者的福利减少了n的部分,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生产者的福利却增加了n+t部分。我们假定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可以用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来弥补,并且一单位生产者剩余等于一单位消费者剩余,那么也就是说该国的净福利增加了t部分。显然,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了。
(3)贸易对参加国总体福利的影响。表示贸易对参加国总体福利的影响。我们考察了X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市场情况,即进口国进口X商品,意味着出口国出口X商品。图中S′表示国际市场上的X商品供给曲线,也称为出口国的超额供给曲线;D′表示需求曲线,也称为进口国的超额需求曲线。供求均衡点是E点,表示X商品进出口均衡水平。从需求方面看,X商品进口国(消费者剩余)的净福利为b,与此同时,X商品出口国(生产者剩余)的净福利为t。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不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出口国的消费者。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10。2。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国际贸易对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