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三教来说,其实现在已经变质了,或者说早就变质了。宗教变成了赚钱的工具。肃立几个神像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赚钱了。我曾经重点批判过一些寺院的作法。设立功德箱。请问这个功德箱是做什么用的?大家给你捐钱养着寺院?去出家不是去享乐的,现在出家比在家人还享乐,还有钱,这是什么世道,这还是佛教么?
设立功德箱本身就是对佛教的侮辱。身为佛家弟子本来是教导众生的,而不是收取众生的财物的。这时候。可能大家又疑问了?那么僧人如果不设立功德箱,如何养活自己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自力更生,在寺院周围种地。或者外出化缘为生,并且化缘的时候只能要食物,不能要金钱。收入钱财是跟佛经教义相违背的,出家不是享乐去的。
现在的主持方丈,拿出什么几个亿去修建寺院,真的没必要,你有这么多钱,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当然道家也一样,从寺院道观上设立功德箱赚钱本来就是违背经文的。
所以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功德箱的钱哪去了?众多信徒的善款哪去了?一笔笔的钱有没有透明的公正出来呢?钱的去向信徒们清楚么?这个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的寺院当中。寺院变成了盈利机构,这让传承几千年的宗教情何以堪?
一个真正的寺院是不会设立功德箱的,是不会以盈利为目的的。因为出家人来说,不应该积蓄钱财的,钱财对于出家人是身外之物。如果连这点觉悟都没有的话,就谈不上是出家人。难道说把三千烦恼丝去掉就是出家了吗?这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日本寺庙里,常有人取箱中钱,和尚却假装看不见。和尚说:“能到寺里拿钱,已窘迫至极,佛门本是济人呀。曾在寺庙拿钱的人,心怀感恩,会加倍回报社会弘法礼佛。”去年,亲耳听到某中国大和尚恶狠狠诅咒:“偷功德香的钱就会下地狱!”哦,后者将这个箱子视为自己的私囊了。
所以目前的宗教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寺院都是利用信徒的盲目心理,大肆的敛财。这种行为深深的伤害了信徒跟宗教本身,并且最可悲的是,很多宗教人士往往以恐吓的语气对待信徒,说对宗教有一丝不敬就下地狱之类的话语。笔者非常反感这种说法,要下地狱,也是说这句话的人先下地狱。正因为心虚所以才恐吓,真正的宗教是不怕人去有疑问的,或者质疑的,采取恐吓方法无疑是最卑劣的手段。不敢正视虔诚的信徒,自己的作法违背了原则,却以神佛为借口来恐吓信徒,这是一种悲哀。
佛教本意从来不说以恐吓立教的,佛祖从来没有建立寺院而牟利,从来也未曾恐吓过信徒,现在的所谓的高僧大德,请自问一下,自己的作为是否无愧于祖师?
538章 精神内守()
临近冬至了,冬天到了,气温下降了。大家可以看看自然界的动物,活动迹象减少了,还有很多动物都冬眠了。这里就牵扯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冬藏。季节的变化,大自然有变化了,那么我们人类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一个养生的问题,所谓的养生,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去顺应自然变化。
气温的降低,身体机能会自动保存能量,所以应该不要做剧烈运动,尤其在户外的时候,不要出汗。很多头痛病患者的起因都是在冬天出汗被寒风吹导致的。这就是不懂得养生的结果。冬季寒风如同利刃,要尽量避免,不得已接触的话,最好事先嘴里含着生姜片,过去古人去寒冷风吹之地的时候,都是口含姜片的。所以生姜散风寒,自古人们都是善于利用的。说道姜,不得不提,姜是中药里面极其重要,极其常用的。生姜发散表寒,干姜温中驱寒,都是医家必备之物。伤寒论中大篇幅用到姜,跟炙甘草一样,都是最常用的药物。姜,炙甘草,大枣,这三种是频率最高的药物。我们现在炒菜做饭的时候也是常用姜的。姜应用广泛,并且有解毒的功效。现在很多人不爱吃姜,这不是好习惯。姜散寒气,把入侵体内的寒气散去,是针对风寒的一味必不可少的调剂。尤其是冬天,要常吃姜,散其风寒。
现在养生热,各种养生书籍铺天盖地。但是大部分养生书籍都是空洞。甚至有害。比如那个固元膏,并非适合所有女人。并不能作为一种广泛的保健品来食用。还有,养生要先养心,万病由心生。并不是说。只要衣食住行搞好就不生病的,心生病了,身体自然也要生病。当今社会,尤其是职场的人,在全身名牌包裹,金玉其外的时候,其内是否充满着败絮呢?光有一个空壳,心不内守。怎么可能身体健康呢?我认为养生更应该注重的是养心,心为万病之根源。七情六欲为害,自然会引起身体的平衡。所以古人经常说精神要内守,不要太情绪化。这并非因为古人死板。限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很多人理解为教条主义。
古人早就认识到一个人太情绪化,灾祸无穷的。精神不内守,就会流窜于外,精神过于外露。就是不藏,无论事业还是身体都不会长久。精神内藏的人在外部表现而言,就是稳重,沉稳。气息悠长。精神不藏,那么就是急躁。烦躁,气息杂乱。所以一般事业有成的人。或者长寿之人,都是精神内藏之象。而奔波短寿之人往往是精神不藏之象。所以最近冬日有感,深知精神内守之理。精神内守,自然吉祥安泰,百邪不侵,邪灵也没有空隙侵入,一旦精神外漏,在运气差的时候,那么各种灵体也会趁机而入了,各种病气也会趁机而入。
喜怒哀乐不要太过,贪婪嫉妒之心更是祸患人心的毒药,在面对社会种种诱惑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古人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为养命之源,是好东西,我们爱财是应该的。有了钱就可以买东西,所以爱财是很正常的事情,反之不爱财才不正常,因为财是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无财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说自己不爱财,那是虚伪之人。爱财没有错,但是财如何得来,学问就大了。取之有道,就是赚钱的手段是符合天道的,不义之财不可取。对不起良心的黑心财,得来就是祸害。所以因钱生祸事的事情时时刻刻在发生,根源是什么,那就是不义之财是祸害之源。这个钱并非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作为获得的,这种财要小心,因为你要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福报?往往不劳而获之财并非吉财,它是祸之根源。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钱如果超出自身的付出,往往不是一件好事。
君子爱财没有错,如何取用,这个问题探讨了几千年,至今社会的普遍观点,不管钱的来路如何,只要不犯法,到自己手上的就是钱。但是,笔者不这样认为。就算没有犯法,这个钱不是自己的,始终不是自己的。得到的钱还会通过种种灾难花出去,比如被偷,或者丢失财物,或者病灾,总之这个钱是存不住的。所以得到的钱,明面上你得到了,实际上你得到的是灾祸。只有取之有道的善财,才是养命之物。
还有一个回馈问题,这个问题很少人知道了。你得到必然要付出,要懂得回馈,回报。太阳带给植物阳光,植物反馈氧气,让土地更肥沃,这就是回报。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如此,那些整天想着办法占便宜的人,不懂得此理。占便宜不但不会真正得到回报,反而付出的是自己的运气,智慧,生命。所以为什么说吃亏是富呢?你去付出了,必然会有反馈的,这是宇宙的法则,这世得不到,下世也会得到。古人深知此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懂的报恩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自身福报的基础。如果连这个都不懂,却天天念经,以保平安,请问你这个经文念给谁听呢?修行,要从做人开始。而做人最基础的就是知恩图报。这种道理本来就是社会道德的规范,根本不用去说的,是人性最跟根本的东西。但是现在道德滑坡厉害,人性缺失,不得不拿出来说。很多人现在是害人害己,原因是不懂得这些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就为了眼前的利益,剩下的一切都不考虑。这种没有智慧的人生表现,正是当代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冬季精神内守之感,写到知恩图报,感觉目前大多数人们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教育,才导致迷失,不知道怎么做,只是跟随物质的诱惑,靠本能行事。这种所谓的自由,是危害很大的。
539章 永远的红楼梦()
李慕菊与顾飞坐在萧家别墅的长亭中,长夏之中,傍晚时节,一片片凉风吹过。
李慕菊品了一口茶,说道:“家族会议有些难为你了,萧小叔其实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是过于关心萧玉的病情了。”
顾飞说道:“人之常情。所以说医生的压力是最大的。不仅要面对病人的病情,更要面对病人的亲属,看好了万事大吉,出了差错,后果很严重。”
李慕菊笑道:“当医生就应该有这个觉悟,现在医生其实背后有医院撑腰,出了事故,大不了辞职,医院承担事故的大部分。当然非常严重的也会判刑。一般的事故都是医院承担,所以说,医院也是医生的保护。个体医生就不同了,没有了医院的保护,出现一点差错都危险。”
顾飞说道:“医院作为保护伞,也滋生了一些医疗界的黑暗。这个大家都知道。各种提成,尤其是外科红包拿到手软。目前最赚钱的就是外科跟整容行业,年收入几百万也不稀奇。动一次手术,光红包就成千上万。其实大部分情况是不需要红包的,因为手术是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不敢出错的。给不给影响不大。但是病人担心不给的话,会影响医生情绪,只能给了。”
李慕菊说道:“不敢不给,如果都给的话,你不给,不好说,那个医生是否对你有怨念,病人不敢冒这个险。”
顾飞笑道:“我看电视剧中,关于医生行业来说。最多的就是关于心外科,或者脑外科的医生了。容易带进危险刺激的镜头氛围。并且做完一场高难度手术,也有一种成就感,能让观众更切身的体会。不过。导演这种直接镜头,手术那种画面的操作,其实还是留于下层了,直接的画面刺激,以及手术的成功,只是给观众带来暂时的刺激以及成就感。看多了,就没有什么反应了。我认为导演或者编剧应该转变下观念,中医治好病人的成就感更具备神秘性。更放松,更具有持续感。比如喝着茶水,把把脉,然后开方子。吃几幅,病人病就好了。这种轻松的环境下,轻松的把病看好,这种感官不同于外科的血性刺激。但是能给观众更放松的感觉。这种效果拍好了,也是不错的。”
李慕菊说道:“拍好很难。中医剧拍好很难。首先就是人们的观念问题。现代的知识分子,西化日趋严重,尤其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对于中医更是认同度不高。远远小于西方医学的认知。这点从医院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大型医院。中医科名存实亡。所谓的专家坐诊,水分也大。这种大环境导致导演不愿意拍这种非主流的作品。怕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顾飞说道:“其实拍古典的难度就是很大。比如翻拍的红楼梦,有几个人看了还想看第二遍呢?而原版的红楼梦,很多红迷是百看不厌的。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现在的摄影技术比以前提高那么多,为何翻拍后却形成如此的对比呢?”
李慕菊笑道:“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我不是资深评论员,不好说,因为牵扯的层面太多了。我只说下个人观点,我觉得抛开两者的风格不说,单说演员,新版的演员不如老版的演员有那个味。你可以去看看一些论坛两者对比图,尤其是林黛玉,妙玉,薛宝钗等等主要人物,身上的那个气质来说。感觉新版的人物精气神都明显不足,很飘忽。而老版的演员精气神很足。”
顾飞笑道:“你说到关键点上了。现在商业时代,演员想的不是戏本身,也是自身的名利问题,精气神全耗光了。而老版演员在那个时代,思想单纯,就是为了拍好这部戏,剧本反复看,就是为了融入贾府的世界。这种返璞归真的思想,精神饱满,气质才会出来。翻拍的红楼梦就是商业剧,不管其外在的服饰再华丽,演员穿上去也不是那个味。有很多人说,老版形成的风格已经根深蒂固了,新版不可能超越。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如果真的经典,真的能再现场景,绝对会让人们记住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被人们铭记的,这是绝对的真理。人们的眼光是雪亮的。所谓的感同身受,那就是人们都有人性,对于有价值的东西,震撼人心的事物,会有相同的感受。只要人们还有人性,就会有相同的感受跟价值观。这也是道德的底线。如果人们不能感受到艺术的美好,没有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了,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李慕菊说道:“我觉得你说的这种感觉,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消失了。他们感受不到了。”
顾飞苦笑道:“如果被**的社会沉沦太深的话,就会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丧失掉。没有道德感,没有普遍的人文价值,这是悲哀的人生。这时候的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其实看红楼梦原版跟新版就是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鲜活的印象,觉得红楼梦中的世界就该如此。一个个的人物的悲伤离合牵动着观众的心。而新版呢?感觉很阴暗,很飘忽,人物感觉好像没有睡醒一样。现在的电视剧很难让人有所感动了。那种纯真的感觉只停留在记忆中了。”
李慕菊说道:“我认为新拍红楼梦来说,导演也是尽力了。物质条件上来说,尽量和原著匹配。精神层面来说,不太可能跟曹雪芹那个时代有共鸣了。现代的人要表现到古代的那种气氛,真的很难。”
顾飞说道:“所以,拍戏不光对导演要求高,对演员要求也高,演员要把自己当成角色来演,但是现代的演员跟原著的角色思想偏差太大了,很难演出来的。红楼梦的艺术或者文学价值来说,不用说了,是巅峰。鲁迅说过,经学家看见,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每个人眼里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电视剧也是如此。今天我们扯的够远的,从萧玉的病情,扯到红楼梦电视剧。”
540章 善恶之说()
顾飞说道:“听说最近的速生鸡了吗?一只鸡滥用几十种抗生素还有激素,而销售的渠道是肯德基,必胜客等店。”
李慕菊说道:“从养殖到销售的一条龙,这不稀奇,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商家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的。我可以肯定的说,就算消费者明知道自己吃的是速生鸡,还一样会去吃。中国人对于这些东西已经麻木了,更是医盲,总是在给商家买单。”
顾飞说道:“这是最大的悲哀。明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吃,还继续吃。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商家的洗脑宣传。肯德基等被认为是时尚,年轻人动不动就去那里吃,他们在塑造一种饮食文化。电视里的广告也是铺天盖地,好像不去吃就跟这个时代落伍或者脱节了,这就是商业广告效应。所谓的羊群效应,大家都去,如果自己不去就感到别扭。鲁迅先生说的国人的麻木,也许就是此类。盲目的随从,哪怕是看着外族迫害,同胞的血流满大地,也会麻木的当个看客。就算吃的是毒药,也会认为国外的东西是好的,是先进的,以吃肯德基,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