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还会……大人怎么说,我怎么做就是”
于是直接跳过选士入了亲军……
“今个精健壮实的汉子,多了去了”功曹尉刘瑭笑道很是灿烂“标下却是用不过来了”
“连诸曹的从役都招满了吗”我转头,却见仓曹尉尚均常,胄曹尉卢延凯具是颔首,
“倒是属下这里还有些拣选的余地,不过合数的不多”一向少言寡语的法曹尉言勋出声道,
我知道他那里因为一些特殊的缘故,用人最多的,但自然考核也最严,淘汰的也多,光摆在明里公开的一摊就够他忙了。
“那就拨到团练中去,团练满了,就拨义勇中去,义勇若满了,就拨民壮,实在不行,还可以作为役夫,总是精壮的劳力,不能浪费了”
“是”录事参军应道
我想了想掉头又对六曹诸官说“附丛的编属,想办法再扩几营把,省俭一点,应该可以供的起,闲余人的就去开山伐木,做些营建工程,几个场地营造的也该加快进度了把”户曹尉诺然应声。
说起那几个占地广大的所在,他们就要摇头,当初还有些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圈占这些地方,好在这些都是荒弃的艰险难行之地,除了些猎户,险有人迹的,都圈来也算不上扰民,梢加改造就变成各种地形地貌作战适应的训练场地了。现在总算稍微晓得了,我喜欢将士卒放到泥泞水沼荒泽等恶劣环境中去训练,还要摸爬滚打甚至潜隐上半天的因由了。
“再和成都府里交代一声,看那里还要修缮的。什么道路水利的,算是军民共建,两取其便把……总之人可以多招,但不能白闲着,待到编练起来,将来还可以补备高达夫、伯玉、罗先那里罢”……
“陛下恩旨,取成都三府十县之年岁,为我军资用,自当做出几分实绩来,也算安靖地方”众偌然称是。“这些日子弄了不少,标下们手中也有几个了把,明价买卖,若滋扰地方的情形,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不用客气的”功、法两曹具应承了下来。
“当然了,将士的分子也给我供足了。外头那个不长眼的拖拖卡卡的,尽管上门去招呼招呼,事后有我担待”我如是说
事实上要亲历才知道,编练一只军队并不象那些小说里写的那么轻松如意的,军队是个吞钱极厉害的行当,人要吃粮马要食草,平日光就待着不动,也要耗费钱粮的。
更别说大军一动粮草先行,从兵甲鞍马器械装具到衣被褥帐等基本的生活用品的配备和消耗。至少要有三个月到半年的预备,而且那还是高体力消耗下的配给,行军宿营的装具配备,各种情况下慕耗战损也都得考虑进去。无粮无备之军就好比无根之草,什么时候就散了
以市面上随处可见,可公然买卖的横刀为例,横刀为早年府兵军户所自备,宿卫番上时时常佩,是为兵土普遍所佩之刀。但与陌刀不同,它不是重兵器,因此私家可拥有,市场上也可出售,但最便宜的也要700文一口的。
(根据《太白阴经》记载:全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弩二分,弦三分,佩刀八分,一万口。陌刀二分,二千五百口,棓二分,二千五百张。马军及陌刀并以啄锤斧钺代,各四分支。其中甲、弩、矛、矟、具装等“令私家不合有”,军中平时也不全额装备,只在征战时支给。)
北军因为担负皇城警戒,在军饷待遇和武器配备上是优于边军的,但由于羽林军很少用于前线作战,仪卫任务较多,所以多装备比较轻便灵活也更昂贵的锁子甲和鄣刀、横刀双配。这士兵的全身披挂,还要加上军中储积备换的,就是一笔天大的数目。
真不知道那些写YY小说里的作者们,多数怎么就一点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抓群农民来甚至不用训练就可以成军打天下的。
而本朝的军队又有战时和常时的不同的编制,常时就是一般的军、城、镇、戍,营、团、队、伙、什。再加一个统将为使,如XX军使、兵马使、防御使、讨击使等等,加上功(人事考绩)、兵(训练整备)、法(军纪纠察)、胄(装备维护)、仓(后勤供给),户(附属军匠营户管理)诸曹,若干参军、参事,主薄,佐丛主将,就是日常驻军的最基本运做班底。
于州一级镇守,不论数量多寡,俱号为军,比如云南军、昆宁军、龙城军、积塞军等等。
而到了战时体制,则按照大将出征独立成军的完整的建制。无论数量多少,都分置前后左右中五军,称本职,行营置有行军长史,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行军判官,掌书记,行军参军事若干,战时主将可以临机自荐,事后补备,再加上前军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后军兵马使,中军都虞候等等设置。以及奇兵队/预备队、跳荡军/突击队等从属名目。
如部队编制足够大,或者是指挥友军协同作战,那又在中军的基础上还另有左右虞候军(亲军)、左右厢马、步军等名目。如十大节度使四大都护府等
重建的左龙武军,混合了两种,正编编列亦为战时的左、右、前、后、中五军,各以十部郎将为正副兵马使佐领,其中左、右、前、后军各辖三营,中军五营,又左右虞侯军(亲军)各一营两队,中护军(押衙)一团,跳荡(突击队/前锋兵)二营一队,奇兵队(骑兵/预备队)三营。
另有其他附属的长史、司马、书记、参军事、诸曹尉、度支使等官佐僚属若干,依照平时的军府规模配属。旅帅以下可由我自酌情调置。
而按照本朝最基本军事单位——府兵的营制,可以分大中小三等三类编制,
三类部队的地方守捉、团练营一般按下府兵的标准为小营编约800员,主官为折冲都尉或果毅都尉。如河池县的团练兵。
二类部队的边军、藩军、镇军营多下府兵的标准为中营编约1000员左右,营官高一阶为别将级别,
一类部队的十六卫军、北军还有节度使的牙内兵的营,则全部依上府兵的标准1200人的大营编制,营官比同高两阶为郎将。其中每类又有若干等细分。
另外还有,特府(1500人),为京畿两都的五府三卫,以中郎将领之。与北军、十六卫京畿本部兵,构成相互制衡的力量。
(相较中央野战军和禁卫军,早期的府兵编制俱低一等,建制也要小,少了一级,因此以火长等同前者的什长)基本越接近中央直属的军队编制越大,这是为了保证对地方的军队优势,以限制地方因为偏远政令边缘化,发生做乱的可能性。
因此,满编后的新军全部按照一千二百人的一等卫军大营编制,约有二十三营又三队。共计二万八千多员。
除了我这个总制将军直辖的外,高适、卫伯玉为左、右郎将分兵在外遥领的军队,加起来,也有近五万人了。
上述只是作战部队的正编,还不算上军属的中垒(辎重、运输)营、救护营、匠作营等若干附庸部队,以及飞斥、传绎、粮院等按需要沿途而设的特殊营、团、队的副编编制。
如若是长途跋涉的远征军,还有随军保障蓄养畜力的牧营、造伙营等建制。如果是边军,则还有屯卫营,负责屯田、守卫,长官称屯将、卫将等等。
因此一路经营下来,到达成都的人马,正军不过三四千,象上述种种衍生的额外编制却是有一大堆,达到了恐怖的上万人。
为此,那位老皇帝倒也很是优遇,特指了剑川四十一州中,最富庶的成都府,为龙武军就食之所,今年的第一批收成已经拨付过来,加上剑南节度使成都大营的储积,倒也暂时够用了。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五章
其中,救护营是我最早成立的类似现代意义的单位。一路接战下来,伤员也积累了不少,那些兼职的兵士也逐渐娴熟起来,我便连同那几名征用的太医,还有流民中找出来的二十几名据说当过郎中的,成立的类似战地救护团的存在。他们虽然条件匮乏手段有限,但至少不用抛弃伤者,一路下来,对稳固军心,起来不小的用处。
本来军中就有随军医官的旧制:所谓「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其初得病及病损人,每朝通状,报总管,令医人巡营,将药救疗。」「诸将三日一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食饮粗精,均劳逸,恤疾苦,视医药。」长官称医官
安定下来后,也没有遣散意思,而是就地募人补充,继续充实和发展壮大,我甚至还打算成立军医机构培训一些人,再分派到前线各军中去成立战地救护所的计划和构想。
还有补训营,本来而按照惯例,一些本当伤残而退的军士,也被我下令留下来,好好劝喻了一番,说了一通尔等是军中宝贵的财富,怎么能轻言放弃纭纭,好男儿身残志坚,更当有所作为的大道理。
实际上新兵比例太大,我是实在缺人,不愿就这么放过这些有过战场经验的。
结果又把他们感动的,那些汉子当场哭出声来。最后宣布,这些落下些残障的军士能归队的归队,剩下的也编成一营,号做补训营,专门用他们的经验补其不足,教练那些新兵。
也是是物尽其用。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却是,全军闻之,无不感而交口皆颂,毕竟时事无常,刀枪无眼的。
后来,又请了行在权兵部的名义,发出征招令,征召八州六镇数十守捉,五十岁以上,已经退役或者准备退役老兵,前往龙武军报道,(唐《户婚律》《卫禁律》有规定:男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皆合为兵)。
虽然最后报到数量其实不多。但当了数十年的兵,能活下来的,不仅仅是运气了,还有老成精的经验和本事。这些人不比那些青壮,戎马一生,最后回到乡里,往往因为离开社会太久,除了打战以外,已经忘记了平常生活和谋生技艺,又落下了伤病,度日艰难,多并不如意。所以,有得到通告的都在第一时间赶归来了,还有变卖了身家投奔的。
为了弥补新兵的经验不足,我能想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老兵绞尽脑汁,按照自己所在战场经遭遇过各种状况和情形,再现出来,变着花样的折磨那些新兵,让他们时刻养成危机感和对应危险环境的自觉。反正我不怕造成死伤也不怕缺少补备兵员。连同那些征战下来伤残的军士只要能爬的动的,都有安排进去,合编做中军教导营和训补营。
匠做营,则分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土工的范畴是陶、瓬;金工是筑、冶、凫、栗、锻、桃;石工是玉人、磬人;木工是轮、舆、弓、庐、匠、车、梓;兽工是函、鲍、韗、韦、裘;草工「作萑苇之器」。长官称少府将。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有成熟的体制,也相当的全面,因此倒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只是扩充招收了大量的各色熟练匠人。
还有一些编制,则属于只有建制和度支,却有其名不见其人的影子部队,如清风、明月等。
然后还有那些附丛军队服务的,分做若干等的义勇、民壮、夫役。也是选兵淘汰下来的精壮,短暂的编练后,也可以适当的时候,补到前方的两部三军去,暂编了好些营。按照等次递减配给,最底下的役丁只有最基本的口粮配备。再通过户曹的考绩,根据需要和表现,以及建树再逐步向上递补为民壮、义勇乃至正军,按照对军队的贡献,层层上调获得更好的配给和待遇,也是沿袭一路上流民等级层次管理的旧法。
作为从龙保驾的旧属,所有随行到达成都的将士,在新编的龙武军中,就地长一级,最不济的也是个什长了,加上前些日子赏赐和抄家的所获,倒也是人人升官发财,皆大欢喜。
当然我也名正言顺的借机很是提拔了些人,虽然多是些微品末流的武官,但对大多数一路随我白身出道的人来说,已经是值得欣喜,相当不错的前程了。
加上以中郎将韦韬,在外遥领的左右郎将高适、卫伯玉,骑部别将兼骑曹事解思、仓曹尉尚均常、兵曹尉陆少裔、胄曹尉卢延凯、法曹尉言勋、功曹刘瑭、长史薛景仙、魏方锦,押衙都司程十力、五军十郎将之闻少名、吕希用、高千里、吐突承珲、温疡、余宏、范佐等原班手下,
这些我一手提拔追随下来的将属,也经过陆续的调置升迁,渐渐形成个相对紧密的小群体。
当然,期间我不是没有动过搞出个全新军制出来,然后名垂千古的念头。但亲自实践过后,很快就明白想象和现实是两回事的道理,
原来那网络架空小说里流行那些三三制什么的,全是骗死人不偿命的假货,那些一个个作者大大都喜欢跑到古代,随便乱编军队,编出一只劲旅,全是自己的一相情愿,用热兵器时代的军队建制,来生搬硬套冷兵器战争中的军队,也学现代人搞什么排连营团旅。连指挥模式都一成不变的套过来,居然还能不出一点问题,在战场上高歌猛进的捷报连连,那纯粹是瞎扯淡。
要是火器开始发展的时代也就勉勉强强罢了,可是纯冷兵器时代战术,那真是鬼都不信的东西,彻底的无语了。
要知道战争是没有什么好让你投机取巧的,军队的演变是伴随时代大环境下,军事技术水平和战争方式发展起来。经过无数次战争磨练淘汰才逐步完善起来了古代军制,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唐朝能够领先世界也正是凭借这重要的一点,这古代的军制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相当的成熟和完善,至少对冷兵器时代来说,可以让我省了不少事。实在犯不着我吃饱了撑的起去画蛇添足。
我上书专门面向流民招兵的事情,进行的也是很顺利,而且出呼意料的顺利。由于有所组织,加上军队随行弹压的作用,那些流民并未造成太大的动乱,而多数老弱病残经过这一路颠沛流离,长途跋涉上死的死掉队的掉队,能够尾随我们到达成都的流民,反而以青壮居多,能够坚持下来的也都是生存意志比较顽强的人。
而招募这些关中流民加入新重编的龙武军,也是个减少流民中不安定因素的办法,将青壮年多被抽走了,若有图谋不轨想煽动做乱也就不容易乱起来了,这是有宋一代常用的手段。
而且对那位太上来说似乎还有另一般的意义,多用关中来的流民为兵,也不容易以乡党等名目勾联地方,是可以制衡地方的重要力量,平衡一下局面。因此上奏不出所料,很容易就获准行事。
由于有一个好身份又能弄口饱饭吃,还有饷钱可以拿来养家人,这是天大的优差和好事,从者踊跃,所以竞争极其激烈,连个马夫和工役都有人争破头抢着做,甚至出现百多人争一个亲兵的名额。而在北川的利州、江油等地,广设的征募告示之下,大量的青壮,还在向成都涌过来。
具体的标准是,流民之中以有军籍军户的优先,军籍军户中又以有从军经验为先,要知关中兵,素来为北衙六军、十六卫等中央军的兵源腹地,府兵最盛时,朝廷置天下军府六百多所,关中府就占了三分之一。又常年征发,各类兵役体制十分健全。
即使哥舒兵败后,也是立即前往最近的绎所就地征兵。虽然近年来承平,日渐松懈弛废,又经历了几番大败,但府兵的底子还有大量的遗存。在流民中抽检出来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居然可以达到十其一。这些人稍做训练就可以作为新军最基本的底子。
因此我等竟然根本不用当心应征人员的素质。反而不得不为多出来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