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策-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邻角和邻弯相比,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而邻角也可以借鉴邻弯的经济发展经验邻角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多走捷径,从何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这是陈京第一次在邻弯班子面前亮相。

    应该说这一次亮相,陈京给邻弯班子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前段时间陈京的一些亲南港的言论他在两地体制内被热议,而陈京的一些简历和性格也备受媒体和社会。

    陈京年轻,有激情的特点在这一次会面中他表现得很淋漓尽致,应该说效果很不错。

    在隆重的欢迎宴会结束之后,陈京和涂一初终于进行了第一次会谈。

    会谈的地点涂一初选在了南港市靠海的翠海区的一家叫“候鸟”的咖啡厅。

    翠海是南港的旅游胜地,这里主打海洋旅游,出海旅游。

    白天的时候,这里的景色很美。

    阳光、沙滩、海浪,还有美丽的海洋候鸟再次栖息。

    这里还有全世界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毫不夸张的说,这里是南港这座城市最亮的亮点所在,也是南港城市名片的标杆位置。

    咖啡厅的气氛很素雅,很安静。

    现场的钢琴演奏水准很高,在这样美丽宁静的夜晚,演奏着钢琴王子理查德的《星空》人心中分外的宁静。

    陈京和涂一初一人点了一杯咖啡,两人就像朋友一样彼此对坐闲谈,这样的会谈氛围人耳目一新。

    涂一初这个人陈京来之前专门研究过。

    他是体制内少有的留美硕士,当年他大学毕业以后公费出国。

    在美国华盛顿攻读了海洋学硕士后回国立刻当年南港最大的南国造船厂当工程师。

    后来在国企提拔成为科长,在南港造船厂改制的时候他开始步入政坛,直接被钦点为翠海区副区长。

    他最亮眼的政绩是在翠海区主持了翠海区系列旅游开发的项目,翠海现在成岭南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他在其中是功不可没的。

    今天涂一初把第一次和陈京见面的地点选择在翠海,陈京判断这也是他的一种心情。

    为官之人,谁能不念叨自己曾经的成功?

    有话叫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当年的风光又有几人能够忘记?

    翠海的履历是涂一初履历表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向来他肯定也希望他在邻弯能够翠海的势头,今天他似乎就寄予了这种希望。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涂一初做事是一个很精细的人,如果硬要把他当成对手,他是一个强悍的对手。(。rq!!!

第八百零三章 特区之行!() 
特区的官员高半级,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太多的根据,但是这样的说法在岭南却是很流行。

    当年〖中〗央规划特区的时候,对干部挑选给予了极大的政策倾斜。

    其中临港特区现在是副部级市,的官员都比地级市高一级。而南港特区虽然是地级市的架构,但是南港各级官员当年都是挑选的精英。

    一大批工作能力突出,高学历的官员充斥进南港特区,特区建设,而把特区班子成全省标杆班子,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喊得很响。

    近一些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岭南其他各市也迎头赶了上来,但是作为特区,还是能够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

    干部在特第八百零三章特区之行!区工作这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意味着受人,受领导重视,晋升之路一般都相当的顺畅。

    涂一初算是特区干部中的后起之秀,但是他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学历高,同时又有实际经验,在南港新兴一批干部中,他的优势很明显,也是非常受组织重视的。

    相比涂一初履历中的亮点,陈京的履历显得有些平凡。

    他是国内大学本科生,而且以前一直在内地工作,来沿海的时间只有两年。

    唯有一点陈京比涂一初有优势。

    那就是陈京今年刚刚三十岁,而涂一初今年已经快到了奔四的年龄。

    以涂一初这样的年龄现在是区一把手,应该还算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但是比之陈京,他却应该算是老资格了。

    不过在陈京面前,涂一初却丝毫没表露出骄矜的情绪,他处处都非常的谦虚。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现在两区合作,和为贵。涂一初在政治上也是非常成熟的人,他深知这一次两区合作对他的意义,第一个吃螃蟹有风险。

    但是第一个吃螃蟹容易博得大的收益。第八百零三章特区之行!

    两区合作成功,不仅可以让邻角区和邻弯区迅速崛起,在各项经济指标上有质的飞跃。

    更的是,两区合作为南港和海山两市的跨区域合作了良好的合作的模板,这个意义太大了。

    而另一方面。

    陈京在邻角这几年干得极富有成效,邻角和邻弯相邻,站在邻弯的高处就可以把邻角尽收眼底。

    毫不夸张的说,邻角的全景就在涂一初的眼皮底下。

    涂一初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两年邻角发展的高速度。

    几乎是一天一个样,过一个月哪怕一个星期,再去看邻角方向,那里往往就会有极大的变化。

    ……

    南港翠海区风景秀美,坐在靠海的*啡厅,开着窗户,迎面便是海风吹来。

    海风有些腥味,但是却让人心情惬意舒服,望着海上矗立的灯塔,夜色撩人。

    这里的环境没有被城市的七彩霓虹渲染得那么俗气。

    沿着海望过去,在无限远处可以看到朗月,还有星空,周围有虫豸鸣叫,那种自然的气息人迷醉。

    陈京和涂一初两人交流了很多。

    两人互相就两地合作彼此交换了意见。

    对陈京的第一个关于高速路设想,涂一初很爽快的表态,表示这个设想和他不谋而合,他也正有此想法,两地立刻可以联合规划高速修建方案。

    对陈京建创业园的想法,涂一初没有马上表态,显得很谨慎。

    而两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大区建设的设想。

    陈京借着这个机会,第一次向涂一初介绍了自己关于大区建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陈京提出,县域经济要有强有力的生命力,工业企业建设、基础建设是的方面。

    但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是人才。

    作为一个县域经济体来说,吸纳优秀的人才很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人居环境,城市规模,交通因素还有便利条件等等方面。

    而陈京的大区建设,目的就是要把区按城市的规划来建设。

    一座城市有工业区,也有商业区,还有适宜人居的居民区,娱乐休闲区等等。

    现在邻角和邻弯的固有人口包括外来人口,都是数百万之多,这么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便给大区建设了可能性。

    把一个区规划好,建设好,按照城市的规划来建区,这对促进县域经济高速增长,意义是重大的。

    涂一初听了陈京的介绍,他独自沉思了很久。

    然后又就这个问了陈京很多的问题,最后也没就这个问题发表什么意见。

    而通过这一点,陈京也见识到了涂一初的城府和谨慎。

    涂一初明明对陈京的提议很动心,但面上却不动声色,这是城府。

    而至于谨慎。

    涂一初可能还在考量南港市领导对两区合作的定位,通过海山的现状,陈京可以肯定的判断。在南港市里面,肯定也存在各种的纷争,这一点不可避免。

    陈京在海山采用的策略是破釜沉舟,他干脆把自己的位置立在了某些保守派的对立面大家对他明面上就有意见。

    陈京用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也是在兵行险著。

    政治斗争是复杂的。

    陈京非常清楚,如果自己卷入了海山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面临的局面将是相当艰难的。

    作为一个外来者,他站在哪一方都不会对自己有利,最后很可能被那帮老江湖整得团团转,然后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哪里还有精力专注在工作上?

    与其如此,陈京干脆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在市里多树敌大家都嫉恨他,然而对市主要领导来说。

    有他这一员悍将在前面拼杀,如果陈京干出了成绩,功劳有他们一份。

    如果一旦陈京出了问题,他们可以利用陈京在海山的孤立,分分秒秒就把陈京扫地出门。

    有这样的好处,他们哪里会不尽量给陈京宽松的条件?

    当然,陈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利用这样的环境,陈京性子执拗,认准的事情一百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的目的是把邻角的建设搞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达到这个政治目的,他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管用什么手段,把邻角发展起来,经济搞起来,这是坚定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有些争议,得罪一些人,那又怎么样?

    陈京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在意的是自己在现在的这个岗位上是否是碌碌无为的。

    哪怕只取得一点点成绩,他都非常的高兴!

    但是陈京是如此,他能指望涂一初也是这样吗?

    陈京这样一想,心中就有些麻。

    因为这意味着,两个区之间合作的事情,还面临很多的困难。

    而要逐一把这些困难解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陈京一行在邻弯转了三天。

    三天的时间,考察团一行都觉得收获颇丰。

    一方面,特区以前大家都来过,但是真正深入了解特区发展的人并不多,这一次实地考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了解了特区的发展,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学习。

    陈京总结这次考察,他表示,通过这一次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两点。

    第一点是特区的发展不是不可超越,特区也不过如此。

    另一点相反,那就是特区建设得比其他地方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以现在的各方面来比,邻角落后于邻弯,这是事实,大家都要认清这个事实。

    只有明白差距,才能有努力的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而目前方向对邻角来说意义太大了,也太了!

    而在陈京离开前夕,涂一初表示自己的诚意。

    一次性的废除了十多条以前针对海山的行政政策或者说是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这其中包括邻弯的民营企业跨境投资的限制,两地人才信息共享的限制,两地商业在对方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等等。

    这里面以前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案例。

    特区现在最大的连锁超市国发超市,他们在特区创业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当时特区给予了他相当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融资扶持等等。

    但是国发在两年前随着业务的发展,有意向外扩张。

    当时国发就想在邻角设立一家连锁分店。

    在这种情况下,两地双方都给其制造壁垒。

    在邻弯方面,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警告国发,不希望其投资毗邻市,否则政府可能会取消部分或者全部对他们的政策。

    而在邻角方面。

    由于考虑到国发超市的可能会给本地商业连锁企业造成冲击。

    也在想办法给他们制造人为壁垒。

    最后自然这样的扩张想法无法实施,这对双方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陈京这一次在邻弯见过国发连锁百货公司的董事长廖小全,并和其交流了这件事。

    陈京对此事颇为感叹,他道:“以前南港和邻角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当今国际关系,甚至比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互通人为壁垒还要多。

    这在共和国是罕见的。

    国发连锁的这个案例应该永远保存,因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让人都很直观的认识到,以前南港和海山的关系到了什么程度。在若干年后,当我们融一体,再回头看这样的案例,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感叹了……”!!!

第八百零四章 举起鞭子来!() 
方婉琦打来电话。

    她告诉陈京一个的消息。

    方老将军来岭南疗养来了,疗养时间大约三个月,目前已经来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了。

    她让陈京有空去粤州看看老人。

    陈京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连忙责备方婉琦电话打得太迟了,如此的事情,怎么这么晚才打电话?

    方婉琦笑笑道:“老公,你不知道咱家老爷子人越老,越受人欢迎啊。刚才我从父亲那里了解到,老爷子到岭南一个星期就没有消停过。上门拜访看望的人络绎不绝。

    即使是医护人员和勤务人员出面阻拦,可依旧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老爷子那里很热闹,你去凑那热闹第八百零四章举起鞭子来!干什么?

    现在消停一些了,你有时候过去陪陪他,也免得他孤独不是?”

    陈京一听方婉琦这个说法颇有道理,也不和她再计较。

    而他恰好准备去粤州一趟,他索xìng也不再等,简单的收拾了一点东西,便邀秘书卓峰直奔粤州。

    陈京最近工作重心都放在了两区合作的推动上面。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陈京对邻角班子进行了重新的优化。

    经历了差不多两年的磨合,陈京认为邻角班子已经基本成熟了!

    考虑到这个因素,陈京对班子成员进行了大胆的放权。

    陈京在常委会上要求,以后凡属属于zhèngfǔ工作的范畴,不涉及到大方向、大决策的问题,zhèngfǔ内部自行做决定,无需报党委会讨论。

    陈京要求给zhèngfǔ充分放权,尤其是zhèngfǔ分管领导要务实的负起责来,全部都要有职有权,同时还要大胆的去做决策,大胆的去做工作。

    与此同时,陈京强调……决策机制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化的改第八百零四章举起鞭子来!革,这其中包括要多倾听广大老百姓的意见,多征求政协、人大、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等等。

    以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决策,要多召开听证会,多发挥媒体的作用。

    要通过媒体的力量宣传zhèngfǔ政策,要通过媒体来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干部,对权力的运行都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能够出现拍脑袋决策,对因为不按流程决策的行为,都可以定xìng为对权力的滥用。

    而对于滥用权力的官员,应该对其进行零容忍。

    对滥用权力而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官员,要严肃处理。

    该撤职的毫不手软,该移交纪检机关司法机关的,一律按照要求移送相关单位,绝对不能出现包庇行为,绝对不包庇人。

    给zhèngfǔ充分放权,这是陈京做的第一个工作。

    第二个工作是让常委充分负责。

    区常委每个人负责一个乡镇的发展,要通过常委负责机制,保证区委和区zhèngfǔ的决策充分向下落实。

    同时,通过这一机制,保证各乡镇和区委zhèngfǔ保持高度一致。

    陈京做的第三项工作,是要求组织部门严格规范基层官员的选拔,尤其是对村一级干部的选拔和选举工作,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保证选举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要想办法让老百姓真正把票投给他们信任的基层干部。

    陈京强调,村一级班子是最的基层架构,村一级班子建设要重点投入,要把每一个村支部建设好,要保证每一个村支部都能及时的传达区委指示,同时又能及时的反馈民众要求。

    对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