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王叫我来盗梦-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皮的第一条知识认知大概是:‘

    ‘这’是一个“物体”;

    这时候,皮皮盯着皮皮妈妈的胸部,他刚吃饱;

    然后,皮皮被皮皮爸爸的笑声吸引了;

    皮皮看到了皮皮爸爸,脑中有了第二条认知:

    “这”也是一个“物体”;

    皮皮很快意识到;

    两个“物体”不一样;

    但是,

    对于现在的皮皮来说;

    “外在呈现”的“物体”,就是‘真实’,甚至是‘真理’;

    那么,

    刚才的第一条‘真实’:

    ‘这’是一个“物体”(皮皮妈妈的胸);

    立刻被第二条‘真实’推翻了!

    第一条‘真实’不存在了,

    我们当然可以理解:这样由于皮皮扭头造成的,或者,这是前后一秒钟的不同‘真实’;

    但试问;

    皮皮如何知道是他自己“扭头”造成的?

    如何知道“一秒钟”是什么玩意?

    这时候的皮皮只知道,

    一个‘真实’不存在了;

    另一个‘真实’把第一个‘真实’否定了;

    而对比前后两个‘真实’:

    ‘这’是一个“物体”(皮皮妈妈的胸);

    “这”也是一个“物体”(皮皮爸爸的笑容);

    皮皮发现;

    皮皮的‘意有所指’,

    皮皮的‘意谓’:“这”;并没有改变;

    而改变的是‘物体’,是‘外在呈现’,

    是‘真实’改变了。

    虽然皮皮没有任何语言和词汇能力,

    但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个词汇:‘这’;

    皮皮开始有了模糊的感知:

    “这”;代表一种普遍性;

    “这”既不是“皮皮妈妈的胸”,也不是“皮皮爸爸的笑容”;

    “这”,通过否定“真实”而存在的单纯的“东西”,既不是这一个、也不是那一个;

    但,“这”,同样又毫无差别地既是这一个又是那一个;

第150章 什么是“生”() 
“这”可以随着皮皮观察世界代表所有的“物体”;

    “这”,是单纯的东西!是普遍的东西!

    普遍的东西事实上就是皮皮感知“外在呈现”的“第一抽象所得”。

    而对“这”的理解,是所有“外在呈现”影射到皮皮脑海中的最初的开端;

    早于所有“知识”;

    早于所有“思维”;

    更早于皮皮意识内“我”的产生!

    “这”,代表皮皮指向性获取外界‘物体’的‘外在呈现’的开端;

    而刚才说过,在这个阶段,对于皮皮来说:

    “外在呈现”,就是“真实”!

    皮皮在各种‘真实’的相互否定中,汲取了经验;

    “这”是“皮皮妈妈的胸”;只是一种‘真实’;

    这种‘真实’存在过,然后会被别的“真实”替代;

    当皮皮又一次有些“不知所措”(饥饿)的时候;

    皮皮妈妈开始解上衣;

    这时候,对过往‘真实’的感知“经验”起到了作用;

    皮皮预判了尚未出现,但即将出现的“真实”:

    这”是“皮皮妈妈的胸”;

    皮皮为何会去预判这种‘真实’?

    因为皮皮见过这种‘真实’;

    而这种‘真实’,进入了皮皮的‘记忆’;

    在最初的最初;

    尚未出现‘我’的时候,

    皮皮的脑中,只是对‘真实’的‘记忆’;

    或者说“归纳”、‘收集’等等

    在相似的“真实”中;

    “这”已经被皮皮理解,它在不停地“意有所指”;

    而“物体”、或者说“外在呈现”,也在不停地变化;

    但因为‘经验’的存在;

    前后两次相似的‘真实’中;

    有了一个共同的存在:“皮皮自己”;

    前一个皮皮,见到了:“这”是“皮皮妈妈的胸”;

    后一个皮皮,预判了:“这”是“皮皮妈妈的胸”;

    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没有消失的就是那个作为共相的“皮皮”,

    也就是‘我’;

    而这个“我”,是一个单纯的“我看见”;

    这个单纯的“我看见”是通过对于“皮皮妈妈的胸”、“皮皮爸爸的笑容”、‘皮皮湿漉漉的尿布’等等的“外在呈现”的依次否定而建立起来的,

    在这样的循环的否定过程中,“我看见”同样单纯地、无差别地对待一切和它相联属的东西。

    这时候,是‘我’的第一次出现;

    但这时候的‘我’,只是一种‘共相’;

    自我仅仅是共相,正如一般的“这”是共相一样。

    每一次‘真实’的‘外在呈现’事件中,都有一个“我”;

    而这些‘我’,和“真实”,随着不停地“外在呈现”的“复现”,进入了皮皮的“记忆”;

    很多“我”,进入了皮皮的“记忆”;

    这时候的‘我’,是一种非本质的东西;

    这时候的‘我’;和“这”一样,是是不能持久的,或者,“外在呈现”的“看客”;

    “外在呈现”和‘真实’的辩证发展,不外是“经验”的简单历史,而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皮皮将许多重复出现的“真实”变为“经验”。

    因此,朴素的“意识”总是进展到这一结果,进展到“外在呈现”的‘真实’“物体”,并且通过这种过程造成它的经验。

    不过,皮皮的‘脑容量’极其有限,他总是经常一再忘记了它的经验,每每从头重新经历同样的过程。

    不停地重复

    在这个过程中,皮皮最大的收获就是:“这”和“我”代表的抽象性、普遍性;

    而且,皮皮开始细化“这”,将“这”逐步分为“这个”、“这里”、“这时”;

    分别对应了“物体”、“空间”和“时间”;

    在最初的对“这”的理解;

    皮皮不是在“认识”一个直接性的“物体”,而是在“知觉”。

    而“知觉”,是“生”的第一步。

    “知觉”把对它“存在”着的东西认作是普遍性的东西。

    而,普遍性是知觉的原则,所以知觉中的直接互相区别的各环节也是以普遍性为原则:“我”是一个共相,“物体”也是一个共相。

    这时候,皮皮把“世界”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皮皮自己的“知觉”;

    第二种,是“外在呈现”的“物体”;

    这两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用“知觉”来判断世界,世界分为:被“知觉”、未被“知觉”;

    而用“物体”来判断世界,不管“物体”被知觉或不被知觉都是无差别的;

    皮皮妈妈抱着皮皮去客厅的时候,皮皮“知觉”(听)到卧室阳台上的“物体一(风铃)”;但在皮皮的“记忆”中,卧室阳台山还挂着“物体二(皮皮妈妈的衣服)”;

    在客厅里,皮皮“知觉”不到“物体二”;

    当皮皮妈妈抱着皮皮回到卧室的时候,皮皮“知觉”(看)到,“物体一”和“物体二”,都还在阳台“存在”;

    即使不被“知觉”到,“物体”依然是“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皮皮开始认识“物体”的“特质”;

    皮皮开始对“物体”有了最简单的“概念”;

    比如:“物体”(皮皮妈妈的胸),白白的、圆圆的、软软的、甜的;

    “皮皮妈妈的胸”是一个单纯的“物体”,并且同时又是多方面的;

    它是白的并且又是甜的,软软的、圆圆的;

    所有这些众多的“特质”都存在于这一个“物体”;

    它们在“物体”互相贯穿起来;

    在这种贯穿在一起的情况下,它们又彼此互不相影响;“白白的”不影响或改变它的“甜”,“白白的”和“甜”两者又不影响或改变它的“软软的”;

    既然由于每一特质本身都是简单的自我关联,它们互不干扰对方,它们彼此间只是通过那漫无差别的又联系起来。因此这个又就是那纯粹共相自身,或者是那把它们那样互不相干地联在一起的媒介:“事物”。

    “物体”的概念进展到“事物”,新增了各个“特质”;虽然皮皮还不明白不同的“特质”来自于皮皮自己不同的“感官”;但现阶段所有“感官”统一称为“知觉”;

    在皮皮用“知觉”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事物”的“特质”被皮皮“知觉”到了;

    

第151章 151、感官世界() 
皮皮在对“事物”的辩证过程中,“知觉”发现了变化:

    皮皮将知觉通过感官分类:

    听、看、尝、嗅、还有触摸;

    在这个过程中,感官做了皮皮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方式;

    而皮皮的“意识”,则在各种感官汇聚的信息下,逐步变大;

    变的更加“复杂”和“繁荣”;

    感官汇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停循环往复的过程:

    感知—意识增加…再感知

    而在此过程中,最后汇聚到“意识”中的部分内容,并不再依赖于感官,那些内容形成“记忆”;

    而皮皮在记忆中“摸索”、“提炼”出一些“观念”,或者说“共相”,恰恰是这些“共相”,形成了皮皮对世界最初的认知;

    这些认知,就是皮皮“意识”的雏形;

    这些“共相”,如果被当作静止的“记忆”看来,本身不是别的,只是“经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忽略了皮皮“提炼”的作用,那么,几乎可以认为,这些“共相”不存在。

    可是,就是这些由“记忆”和“经验”提炼的“共相”,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成长,会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会认为,他自己是“皮皮”,是“我”,是所谓的:

    “我是皮皮”!

    每一个智慧生物意识最初的雏形,都是这些由由“记忆”和“经验”提炼的“共相”;

    如果我们忽略皮皮“提炼”的作用,简单粗暴地否认了这些“共相”的存在,而认为每一个智慧生物内在的“意识”、或者说“精神”、“神识”之类的东西,只不过是“记忆”和“经验”的简单叠加,那我们就会否认所有的“主观”,会得出结论:世界只是“客观”物质的,没有“主观精神”存在,每一个事物都是“物质”的各种堆砌或者结合反应;

    那么,智慧生物的“意识”,只不过是“记忆”和“经验”的简单叠加,就像电脑硬盘存储的几百g岛国xx。00片一样,只是存储而已;

    但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因为:皮皮“提炼”的作用,有“创造”在里面,所有的智慧生物都会“创造”出其喜好的“艺术”:音乐、美术、数学、还有哲学;而这些,绝对不是“客观物质”的简单叠加和结合!

    回到皮皮这里,皮皮的“提炼”,形成了自己最初的“意识”;而这些“意识”,源于皮皮的“感官”所得,但它形成之后,却不再依赖于“感官”。

    最终,这些“共相”从“记忆”和“经验”中解脱出来,凌驾其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

    这就是“意识”!

    是最初的“我知道的东西”!

    所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后期都会从这个“我知道的东西”中演变而来;

    但现在,这只是一股简单的、纯净的“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皮的感官世界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

    比如:

    不能随时撒尿了、随尿要到特定的地方;

    某种特有的声音代表特定的意思:语言!!!

    皮皮的“意识”逐渐吸收了“语言”的意义;

    而且,在无数次尝试中,皮皮学会了第一句话:妈妈!

    所以,从“语言”角度来说,智慧种族个体的“起点”是不断提高的,每一个生命个体从最初的时候,就将祖辈们的智慧结晶汲取了;

    试想,如果将一个智慧种族个体完全放养在毫无同族的环境,那个智慧种族个体肯定不能吸收到祖辈的智慧结晶,即使他的智力远远高于其它动物,但他无疑只是一个“聪明”的“动物”,而不能称为“智慧种族”或者“人”。

    “语言”,只是智慧种族的“工具”之一,所有智慧中的“工具”繁多,而大部分“工具”都会在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被“学习”,所以,在“文明”和“传承”不出现中断的情况下,智慧种族的“意识”,会越来越强大;

    这,就是世世代代“积累”的功劳,每一个智慧种族个体,都会在“祖传知识”中,得到成长的便利。

    每一个“人”,不是生来就那么“强”,他所自豪的“智慧”或者“万灵之首”,只是上百万年“祖祖辈辈的积累”;

    可以说,如果某个智慧种族个体连基本的“祖辈积累”的“基本工具”例如“语言”都不能“学习”和“继承”,那么,这个智慧种族个体,充其量只是一个“高等动物”而已!

    皮皮到了这个阶段,“皮皮的意识”在“内在”里还不能找到它自己;它尚未“知觉”到“我”的存在,可以说,它的“内在”,依然是空的;

    这时候,“意识”以为一切都是“真实的”或者“合理的”,“意识”还完全没有觉察到:它来源于生命个体皮皮对于“外在呈现”的“知觉”;

    “意识”只是以为,“皮皮”产生了;皮皮甚至会用语言说:“皮皮要吃饭。”“皮皮要尿尿!”

    但做个对比就可以知道:如果还存在一个同龄的同族个体“蛋蛋”,但“蛋蛋”是一个先天盲人;

    那么,“蛋蛋”的“意识”中,就不会有颜色;

    而且,由于“蛋蛋”意识内的“我”尚未形成,“蛋蛋”不会认为:这个世界存在颜色,而只是“蛋蛋”看不到。

    “蛋蛋”只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颜色!

    这就是说:“意识”的内在:“我”尚未形成!“意识”的内核依然是空的。

    随着“感官”汲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许多“规律”和“知识”经过皮皮的“意识”不停“提炼”,并借此壮大“意识”自身;

    而皮皮“意识”在“提炼”信息过程中,它不停地和自己“解释”:比如:长度和距离不一样、熊大熊二不一样、电视广告中的食物吃不到、妈妈声音很大的时候是在生气、爷爷喊着打打打但其实不会打

    在无数的“提炼”过程中,千百个“事物”、不同的“特质”汇聚成海量的信息加入“记忆”,“意识”在提炼“记忆”时候,不停和“意识”做“解释”;也可以说,“意识”是在和它自己作直接的自我交谈,它只是欣赏它自己。

    诚然在解释中,“意识”仿佛是在认识某种别的东西,然而事实上它只是在认识“它自己”。

第152章 152、自我意识() 
当这种“海量”几乎到“无限”的“事物和特质以及可提炼的规律”逐步加入“意识”后,“意识”不停产生“差异”和“进化”;这个过程是“意识”本身自动完成的,它不停演变,不停“复杂并壮大”,最后,它就成了“自我意识”。

    正是因为最初所有的“记忆”和“经验”以及提炼的“规律”必定会有区别,所以,可以说,没有任何两个生命个体的“自我意识”,可以完全相同!

    每一个人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