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统却道:“主公,属下倒以为控制曹丕的可能性较大。”
张浪并没有答话,周瑜却道:“士元何出此言?”
庞统道:“如公瑾所比较的那样,曹植贪杯,要知道这事是如何的机要,若是曹植酒后口误,那样将打乱我们的全盘计划,反而属下以为曹丕更易控制。曹丕:此人真可谓阴险毒辣,天生就喜欢钩心斗角是当政治家的好材料。但往往这一类的人对于权势的渴望要大于常人数倍不止!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点来控制曹丕。”
周瑜见庞统一针见血的指出曹植要害,便回道:“士元所言极是!若是曹植真的饮酒误事,可就误了主公大事了!但曹操身死后,对于自己的地位威胁,相信他也会追求权势了吧?”
郭嘉见两人各执异词,一时间争执不下!便望向张浪问道:“主公如今士元和公瑾各执异词,主公以为当选择谁做这个合适的傀儡?”
张浪闭眼沉思了片刻后道:“奉孝之意,可是同时扶植两个傀儡?”
众人经愕!
郭嘉微微笑道:“正是!如此一行也是分化曹营的一部分。”
张浪笑道:“奉孝,想来汝已胸中有良策,快快道来。”
郭嘉应了声:“是!”后对众人道:“主公,所言正是嘉所想,确实同时扶植两人争位。”
周瑜道:“奉孝的意思是……?”
郭嘉本欲继续道完此计,庞统却抢先道:“奉孝此计甚好,汝先别说,待统说完,看看是否与奉孝所想相同。”
郭嘉笑道:“那士元便先讲吧。”
庞统道:“奉孝此意是先暗中扶植曹植和曹丕,但要瞒住两人,让两人谁都不知道对方也有人支持。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也就是此二人打的水深火热之关键时刻,放弃一方,失去支持的一方必为对方所杀,曹操知此事后必定大怒,此一来可催曹操之命,二来也可以让胜利的一方在曹营立威。”
郭嘉道:“正是!而且正如士元方才与公瑾所言相同,曹植虽然自由散漫得过分而且极为贪杯,但不可能不知道一旦曹操亡后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而且极有可能性命不保。而曹丕此人真可谓阴险毒辣,天生就喜欢钩心斗角是当政治家的好材料。但往往这一类的人对于权势的渴望要大于常人数倍不止!此二人若要争权必要人出谋划策!但二人之中无论是谁必不敢在曹营相请某时;这正是我们所能利用之处!”
第十一卷 第八章 谁入曹营(一)
更新时间:2009…1…15 16:47:28 本章字数:2166
张浪听完郭嘉的话后道:“奉孝,不愧是鬼才!此等计策也想的出来。”说完大笑:“哈哈……”
郭嘉道:“主公此计虽妙,但有一步确是很难做。”
张浪闻言道:“奉孝,何话直说,婆婆妈妈的。这可不像平时的你啊!”
郭嘉道:“主公,方才属下所言之计。尚有一处凶险之处!”
张浪道:“何险?”
郭嘉正欲开口,庞统却抢先道:“主公,属下知奉孝所言何险。奉孝之计乃是同时扶植曹植、曹丕两人。但需由一人前去为这二人出谋划策,才好让两人有夺权之机。此去乃是深入曹营,随时都会有生命之忧!所一此去之人,需能独挡一面。至少能完全取得曹氏兄弟的信任,才有机会乱其后宫扰其法纪!达到此去的目的。”
张浪道:“这是必然的,浪也是思量许久。终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只见周瑜站出来爽朗道:“主公,公瑾不才愿往曹营执行此任务!”
张浪道:“不可!”见周瑜不悦,张浪继续道:“不是某不愿让公瑾前去,若公瑾此去执行我必然相信汝能完成使命。只是公瑾乃是我军大将,曾经与曹军正面交锋。恐其认出公瑾后而加害于汝!”张浪说完后站起身来道:“诸位都是我江东栋梁,又都与曹军交过手,只怕在曹营中被人认出,而加害于汝等。诸位休要再请命前去,某已有合适的人选!”
众人惊讶的望着张浪,一脸的不解。还是庞统抢先清醒过来随即问道:“不知主公所言之人是……?”
张浪微微一笑后吩咐众人先坐,自己也坐在椅子上。随即道:“来人!上茶。”待茶上过后,张浪对前来上茶的下人道:“你过来,某有事要吩咐你。”
上茶的下人虽然知道张浪平时为人谦和,但也是战战兢兢的走了过去用几乎颤抖的声音道:“主公~~!”
张浪见他这般模样,便笑道:“你别怕,走过来些。”只见张浪在那下人耳边嘀嘀咕咕道了些什么?那下人就告退下去!而张浪依却带微笑的品着茶,还对众人道:“诸位觉得这茶如何?”
郭嘉见张浪如此说来便回道:“主公,这是何意?”
张浪笑道:“回答诸位的问题啊!诸位方才不是问某派谁前去曹营吗?”
马上就有答案了。”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猜测,只听见周瑜小声对郭嘉道:“奉孝,可知何人?”
郭嘉若有所思的回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周瑜道:“奉孝,知道乃是何人?此去使命重大,想必定是军中某位将军。”
郭嘉道:“我也是猜的,此等会议公瑾觉得还有谁该到却又没有到,或者是该到而有暂时到不了?”
周瑜道:“莫非是徐庶元直兄?”
郭嘉道:“我也只是猜测,但想来又不大可能。元直在寿春乃是曹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与曹军交战更是常事。主公也不可能派他前往啊!”只见郭嘉和周瑜摇摇直叹气唉……
程瑜也和庞统在一边窃窃私语,偶尔听到一些可是不全,大概是猜想:“张浪会派鲁肃前去执行此使命……云云!”
这一切都被张浪看在眼里,但他无意去打断他们的猜测,只是自顾自的在想那两个人,第一人:“青年的他本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他和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但历史却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他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他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他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针。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他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他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他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他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
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主张说明他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他。吕蒙死后,他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他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他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他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他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他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他”,使他“愤恚致卒”。逼死了他。
第十一卷 第九章 谁入曹营(二)
更新时间:2009…1…15 16:47:37 本章字数:2136
孙权所以逼死他,决不只是因他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他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他,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他“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他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他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他外甥姚信,太常。可见他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他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他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他交好,特别是他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他,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权只让他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他,所以他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他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吕蒙、淩统、朱然等病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他致死,并且还追诘他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他,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他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他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他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他,不会与他为策婿毫无关联。拿权与勾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张浪想到“此人虽然功高震主,却没有丝毫忤逆犯上的举动。怪只怪他他遇到的不是伯乐,如今到了自己帐下怎么还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呢?目前他还只是自己帐下的一员小将,若是假意时日磨练必会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将才,此番就是他最好的机会!”所以张浪才会选择他为前去曹营执行此重大的任务人之一。
第二人更是了得:“此人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他年仅十五、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吕母生气,欲责罚他,他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吕母闻后,“哀而舍之”。
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员,见他年幼,很轻视他,说:“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他。他大怒,举刀而杀之,逃到同乡郑长家中。后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为他从中说情,并将他推荐给孙策。孙策见他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几年后,邓当去世。
张昭推荐他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洪迈: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他、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他为寻阳令。”遂拜其母,结友而别。其遂亦代肃。其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
其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其。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亦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倚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江陵一战,其采取伪装偷渡的奇袭战法,又攻心为上,兵不血刃,夺取江陵,堪称独具特色的偷渡破袭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史称“白衣渡江”。但吕蒙虽在战术上毫无挑剔,但在战略上却是完全失策的,为逞一时之快,使孙、刘联盟破,让曹操坐收渔利,可谓得不偿失。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第十一卷 第十章 谁入曹营(三)
更新时间:2009…1…15 16:47:44 本章字数:2166
张浪想“第一人乃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他和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但历史却把他推上了政治舞台。他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第二人其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此等青年才俊岂能在帐下荒废,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充分展现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不容置疑这两人的本事是有的。现在对于张浪来说历史不一定准确,但自己已经身在历史之中,那么就应该以自己为中心,不能过分的依仗历史。所以其二人被选中为前往曹营执行任务的人选之!”
庞统等见到张浪已沉思许久便上前问道:“主公,不知主公所选何人前往曹营执行这般重大的使命?”郭嘉说完后一脸渴望的望着张浪。
张浪却慢慢道:“奉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