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知道“弗里德兰先生”只是个化名,但是没有一个人为此多费口舌。
喝完之后,夏尔也不再废话,直接进入了正题。
“我想诸位都是时间有限的大忙人,不会有空兜圈子废话,而很凑巧,我们同样也是实干家。上头给了我跟诸位解释的权利,诸位有兴趣的问题,都可以问我。”
几个人面面相觑,一阵沉默之后,一个人站出来开了头炮。他小心翼翼地问。
“弗里德兰先生,我听说您们最近已经在谋划大动作了?”
“是的。”夏尔点点头,“我们仔细研究过,认为时机已经快到了。现在的法兰西躁动不安,对奥尔良先生的不满已经接近到了极点,诸位平素都是要经营自己事业的,要接触的人非常多,想必也会有很深的体会吧?”
如果不是多次体会到现政权已经不太安稳了,想必这些人也不会跑来密会吧。
几个人轻轻点了点头。
在一阵沉默之后,一位戴着眼镜的先生开口了。
“先生,恕我无礼,如果我们支持您这一派人的话,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如果是荣誉勋位的话,我们不缺,如果仅仅给爵位的话,虽然有点吸引力,但是也不至于能够让我们冒下如此风险啊?”
“对诸位的帮助,我们当然会铭记在心。”夏尔点了点头,“不过,我们也是要看诸位到底帮助了多少的——对那些帮助多的人士,我们自然回报也就更多,而对于那些帮助甚少的人士……先生们,我们也爱莫能助。”
“我可以跟您坦白。”又一位与会者发言了,“在您来之前,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如果决定帮助您们的事业,我们就不会半拉子干,而是要全力以赴,这一点您可以相信我们。不过,您总得给我们一个盼头,让我们知道我们到底为了什么在全力以赴吧?”
“诸位能有这种共识,我十分感动,在此我代表我们全体向诸位表示感谢。”夏尔又站起来点了点头。“同样的,如果诸位能够全力以赴,我们也将全力以赴地回报诸位。”
“比如说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爵位、荣誉、名望或者勋章之类的东西,虽然看着花哨,但都不如实打实的法郎管用和好看,诸位同意吗?”夏尔不动声色,先吊起他们的胃口。
这话可说到这帮人心坎里了。
“是的!”大家频频点头。
好的,该说了。
夏尔拿起了酒杯,静静地看着里面摇晃不定的葡萄酒。“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在夺到了政权之后,就要大大发展铁路,同时发行铁路债券,需要多少就发多少,不需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发。我们将会列出一个名单,哪些实业家给我们以帮助,我们就将建设订单给那个实业家、哪位金融家给我们帮助,我们就让他们来发行这些债券,来负责融资!”
大家沉默了,都在静静听着。
“诸位都是干实事的人,当然知道铁路多么有用,是一个巨大的利源,只要运营得好,偿债能力是不用担心的。而这里面,究竟蕴藏着多少商机?”夏尔慢慢提高了音量,“先生们,不要忘记了,我们谈论的不是三百公里铁路,也不是三千公里铁路,是三万公里,是更多更多,更多更多!”
“哦。”集体的小声惊呼。
“这么长的铁路,需要多少轨道呢?需要多少车皮呢?需要建设多少车站呢?需要多少融资呢?!先生们,不把法兰西的每一个村庄用铁路连接起来,我们是不会罢休的!”夏尔几乎是喊了出来。“总有一天,我们要把铁路扑到巴格达,扑到德里,扑到燕京!(米有打错字哟~~~)”
铁路,是的,铁路!这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从1815年波旁复辟,到1848年七月王朝结束,两个王朝33年时间总共修了不到五千公里铁路,而法兰西第二帝国不到2o年就修了两万多公里。
为什么?是当时这些朝廷上的大人们不知道铁路是个好东西吗?
并非如此。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法国的大大小小的地产拥有者们并不喜欢铁路穿过自己的田产,也不喜欢铁路运输来的远方农产品来和自己田地的农产品竞争。波旁王朝和脱胎于波旁王朝的七月王朝,不管再怎么标榜开明,本质上都无法脱离土地贵族的阴影。
而波拿巴派就不一样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依靠土地贵族的欢心生存下去,他们的统治支柱是工业家和金融家,而资产阶级重视的是资本和物资的流通,并不靠土地收入,他们正需要铁路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波拿巴王朝可以执行比原本王朝更加严厉得多的土地征用政策,并不会特别害怕旧贵族们情绪反弹。他就是用这个来收买资产阶级的。
虽然拿破仑三世犯下了很多过错,很多对法国来说不可原谅的过错。但是建成一个初步,是他为法兰西完成的两个百世流芳的功绩之一——另一个是重新整修了巴黎,让它成为了真正的名城。
当然,仅仅有铁路还不够,国家和政斧对铁路的管控,也是挖掘国家潜力的重要部分——在战争期间更是如此。
德国的铁道一直是国家战略资产,从一的规划就为军事目的服务的,铁路局直属于总参谋部管辖,每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节点都有军官负责。高效的运输系统也为德'***'队在普法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的优良表现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而法国却大相径庭——法国铁路部门一直是没有直接管控的,更没有专门的政斧铁道部,法国铁路管理局只是交通部下一个下属部门,实权也并不大,只能通过行政手段促使铁路公司间接实施运输规划。直到1938年(这时离德国再一次入侵法国只剩下两年了!),法国才对五家主要的铁路公司进行了国有化,成立了法国国家铁路集团,最终实现了国家的控制!
187o年的悲剧,来自于法国对动员武装力量和后勤资源的迟缓,而的控制不够严密,正是这种迟缓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因为如此,夏尔从一开始进入拿破仑党,就大声疾呼要发展铁路、扩张政斧对铁道的控制,而他的建议,在经过波拿巴党人的几次考虑和广泛讨论后,终于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主要是考虑到用订单来收买工业家,用建设融资来收买金融家这一点;以及方便运兵镇压各地潜在的反叛。)
而既然铁路有这么大的作用,成立专门的铁路部门来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他们的考虑是将收买别人的机会都放在自己手里。
说完这些之后,夏尔不再说话,任由与会者们窃窃私语。
过了一会儿之后,与会者们的音量放低了,显然有了共识。
刚才发过言的那位眼镜先生又发问了。
“先生,您说的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如果只是言辞的话……”
“我们的承诺当然不限于口头。”夏尔笑了,然后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忘了跟诸位说了。我们的计划一旦成功,法兰西就将成立一个铁道部,专门负责铁路事务。而我,就将是铁道部的政务秘书,而部长也必将是我们的人。这样的话,诸位不至于还不相信我们履行承诺的力量吧?”
“哦……”
1t;/agt;1t;agt;1t;/agt;;
手机: 电脑:
第十八章 法兰西的生命线()
花与剑与法兰西;第十八章 法兰西的生命线
在得到了相对还算满意的答复之后,杜-塔艾叫来的这些朋友们没有久待,纷纷告辞了——虽然他们回去之后肯定还会再斟酌考虑的,但是夏尔相信争取其中大多数人的支持应该没问题了。濠奿榛尚
而夏尔则被主人留了下来。
“相当有说服力的演讲,我的朋友。”杜-塔艾举起酒杯,向夏尔发起了恭维。
夏尔也举起了酒杯,微笑着回答。“恐怕有说服力的不是我的演讲,而是现在的时局和金闪闪的法郎。如果现在时局稳定的话,您的这些朋友当然不会来听的吧?而我们也只能安心蛰伏着等待时机。”
“说得对。”这位投机家、银行家露出了他那种标准职业化的、憨厚之极的笑容。“就我看来,我们现在多年的等待,终究该出点结果了。”
“不过,虽然看上去形势比较有利,但我们也必须谨慎小心……”夏尔冷静地提醒了对方。
“那是当然,今天我请来的几位朋友都是我仔细观察了很久的,他们都有胆子有计谋,也有野心,想要搏一把大的,狠狠赚他一票——我是看清楚了才会邀请他们的。”杜-塔艾微笑着回答,“别忘了,一个做我这行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谨慎,哪怕胆小也比勇敢好。”
“很好。”夏尔也矜持地笑了笑。
然后两人互相恭维起来。
经过多年的赞助和来往,现在杜-塔艾早已经成为了组织的一员,未来如果成事的话,肯定少不了他的好处,夏尔自然也会花费一点心思同他交好。
闲聊了一会儿后,银行家突然换了话题。
“先生,不瞒您说,就我看来,您是全法兰西少有的青年才俊。”他做了个手势阻止夏尔说一些自谦的话,“请别误会,我并不是为了讨您欢心才这么说的,就我看来,一个年仅二十出头就做了这么多事的人,是有资格被称为青年才俊的。”
夏尔没有说话。
“对您这种青年才俊来说,实现党派夺权的理想并不是终点吧?一个秘书职位肯定也不可能让您满足,您到底是什么打算呢?”杜-塔艾装作不经意地问。“您究竟是想得到什么酬报?”
“您是指哪方面?”
“如果我们的谋划真的成功了,您这种才俊理当前途无限,再加上您的年纪又是这么年轻……”杜-塔艾此刻的表情是相当严肃的,表面的憨厚一扫而空,“有时候我真的挺好奇的,有朝一曰您成为能够引领法兰西的人物之后——这是必然的——您打算怎么做?”
“未来瞬息万变,我当然无法预测之后的事情。”夏尔做出了公式化的回答。
“可是,对您这种人来说,您是肯定有目标的,不管这个目标是好是坏,总归是有的,而且肯定还不会小。未来对您来说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而已,使用什么手段肯定您也无所谓。”杜-塔艾又举起了酒杯,“我这人没有多少优点,但是看人挺准的,所以我才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小伙计走到今天。”
“我也挺佩服您的。”夏尔从善如流,再喝了一口,“好吧,说实话吧,我就是想让法兰西在我的带领下实现皇帝未完成的功业。”
杜-塔艾突然笑了出来。“每个人都这么想,就连年轻时的我也想过。”
“我认为,法兰西必须对外扩张,不能被外国刺刀紧紧地束缚在这一隅之地。法兰西必须实现它的荣光,不仅仅是在殖民地要扩张,在欧洲也要扩张。”夏尔回答。
“听上去是很不错,但这就意味着战争吧。”杜-塔艾冷静地回答。
“对的,必须打仗,而且很有可能不止一场战争。除了法国人自己,没有人喜欢法国扩张,必须抢在干涉到来之前打倒敌人。为此,我认为法国要准备一支大军,一支庞大的军队,还要组建一个有效的支持体系,让大军可以行之有效地行动和交战。”
“然后我们又和当年一样和整个欧洲开战?”杜-塔尔的语气有了些嘲讽。
“当然不是,这种扩张必须有度,我们肯定必须牢记着皇帝的教训,领土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夏尔耐心地回答。
“比如说呢?”杜-塔艾饶有兴致地问。
“西班牙我们可以不要,那种贫瘠的地方就留给那些狂热教徒玩吧,比利时现在也要不了,1839年的条约过于束缚了我们,英国现在太强大,我们还不能去招惹,几十年内恐怕都不会跟他们开战。我们的关键是要……”
【指1839年4月19曰在伦敦签署的条约。条约确认了比利时和荷兰的分离,欧洲列强共同承认和保证比利时的读力与中立,卢森堡西半部给予比利时,比利时成为永久中立国。】
“哪里?”
“萨尔,准确地说是卢森堡-萨尔地区。”夏尔简单明了地回答。“为了那里的煤矿,为了法兰西的未来和生存,那里必须归于法兰西。”
“哦……”提问人赞同地应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有道理。”
在187o年后,法国和德国这对世仇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人口上,也出现在工业规模上,尤其是最重要的钢铁产量上。1913年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之时,法国的钢铁产量为46o万吨,而德国为18oo万吨,法国仅为德国的四分之一。这种差距,比法德之间的人口差距还要令人绝望,还要无法解决。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资源问题。
炼钢需要铁矿,而提炼铁矿就需要用到焦炭,想要烧制焦炭就需要煤,而且是极其大量的煤。
法国不缺铁矿,即使丢掉了阿尔萨斯-洛林,它也不缺——它仍旧拥有铁矿丰饶的隆维-布里盆地(德国人一直觊觎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直把这个地区和比利时一起作为“必须兼并的地区”),足够让法国使用很多年。然而,法国却极其地缺煤,本土的诺曼底和南方部分地区的煤矿根本不足以满足工业需要。
没有煤,就缺乏焦炭,因而必须从外国——比如英国或者德国——进口,从外国进口就会加大制造商的成本,使得法国钢铁的成本高于别国。钢铁价格高于别国,其他工业产品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法国工业在技术水平上明明不弱于德国,然而市场竞争力却远不如德国,德国在有利可图的外贸中慢慢茁壮,培育出了一个可以撼动世界的怪物,法国却毫无办法,法国资本家只能通过资本的运作和金融业来保持利润。
在19世纪前中期,因为世界的工业化浪潮还没有开始,法兰西的这种先天不足还没有体现出来,而到了19世纪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工业化时代,这种先天不足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煤炭是工业的粮食,钢铁是工业的脊梁,因为粮食不足而发育不全,因为发育不全而无法实现健全的生活,这就是法国后来面临的困境。
后人将法兰西称作高利贷帝国主义,这固然是一种恭维,但是又何尝不是一种辛辣的嘲讽。难道法兰西就不知道钢铁和枪炮的作用吗?难道法兰西就不知道工业能力才是国家实力的最终体现吗?
法国历代统治精英并没有忽视这个问题,一直在寻求解决的方法,然而世局变幻却让人身不由己。
富含煤矿的卢森堡-萨尔地区,在拿破仑帝国时代法国占领了它,在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谋求吞并卢森堡,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占领了萨尔,在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占领了它,然而每次努力都因为外国压力而宣告失败或被迫撤出。
这个让人痛苦的煤炭问题,直到1951年的亨利-克耶政斧牵头西德、荷兰、比利时等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才得以勉强解决,然而代价是什么?是强迫自己忘却,忘却一百年来三次德国人的屠戮所带来的仇恨。是要忘却那些为抵抗德国人的入侵而战死疆场的青年,是要忘却被德国人屠杀的平民,跟那个饱揍你多次的人说“我们做好朋友吧,我原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