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有为这提法自然是因势而为,现在首要的就是替小皇帝要权,从年初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的亲政之议,至今虽有了结果,但是,很显然,这不是翁同龢想要的结果,不过鉴于太后的滔天权势,既然答应归政,要等等倒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皇帝的老爹、醇亲王奕譞也不是认可了这个结果嘛!
只是。太后那边显然不满意这个结果,却不知道为何,现在忽然冲自己动手了,所以自己也不得不反击。坐以待毙,那是蠢材才干的事情!所以,今天他把这个口才、文笔俱佳的康南海叫来面圣,自然是要借他嘴,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康南海这个人虽然有些个小家子气,不过。翁同龢倒是并不介意,能为自己所用,而且派的上用处,那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起来,这康南海倒确实没有辜负自己带他面圣的期望,一通义正言辞的进谏,小皇帝听了显然也是颇为动心。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太后的yin影下活着。针对于一个整天念叨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未来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件辛苦至极的事情,原本的小皇帝估计还需在这样的yin影下继续过上几年甚至一辈子。但是,历史在这里无疑发生细微而又巨大的变化。
对于皇帝亲政如此敏感的问题,因为秦铠的小小手腕被抬到了桌面上来公开议论,大清祖制无疑是帝党们最犀利的武器,而且很难想象,即便是太后这等权势,那也无法公开与大清体制来对抗,所以,小皇帝和他的老师们显然都颇为乐观。
没想到的是,太后对于权势的**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而太后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皇亲权贵们,不少人对于小皇帝亲政后可能涉及到的利益重新划分忌讳莫深,所以,对于维护先行体制、不思改变的人其实依然不少。而且势力也绝对不小。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中一个关键xing人物——小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显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在亲政之议到了最后关头,不得已抛出了这个“训政两年”的折子,这虽然不怎么合乎体制,但是却并未被体制所禁止,这绝对是完完全全、掩耳盗铃的做法不过,目前却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势力,可以抗衡太后和亲王们的权势,所以,很显然,这种离奇的做法也就被顺其自然的照做了。
而这件事情中,其实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小皇帝光绪,对于继续被训政,他自然是心存不满,但是,这种不满甚至都不能向那位算是他姨妈的太后申诉一个字,而这种不满,却很明显的被他的老师翁同龢所了解。
不过,很显然,太后那边早就不放心乾清宫这里了,小皇帝光绪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断被添油加醋的转到了太后宫里,这消息,光绪小皇帝和翁同龢原本只是有所察觉,却无从证实,但是,最近频发发生的与太后之间的冲突,而翁同龢最终从其他渠道找到了原因。
负责御书房大太监陈易,竟然与总管太监李莲英关系隐秘,前ri更是看到陈易趁着闲工夫在御书房内鬼鬼祟祟,当时光绪就火了,几ri内清除了不少他认为不可靠的太监,而今天议事,更是让这些太监们站的极远。
小皇帝刚才听了康有为一番直抒己见,倒是对于这位的学识颇为欣赏,这康南海的文章他是见过的,颇有大家风范,见识也独到,没想到这位还如此能言,更重要的是,康南海将皇帝亲政作为帝国复兴的首要目标,这让他更为满意。
只是,若小皇帝这番心思让秦大总督知晓后,免不得又要嬉笑一番,康南海这人品历来不咋地,最主要的一条,其实就是这位最喜欢抱粗tui,而事实上,原本历史上,这位先是抱了光绪的粗tui,后来抱过辫子军张勋,自然是毫无作为,之后更是败落,神马地方督军之流也成了他的目标。
而康有为的实务才能有限的很,现在他奏报小皇帝的盛世大同的国家,只不过是不可能存在于这世界的幻想而已。不过,康南海的口才确实不错,加上这时代确实落后世界太多,所以,他那番改头换面的新孔子学说还颇有一些市场,当然,现在康有为所陈述的强国理论还是比较粗略的,与奠定他康氏理论的大同书相比也较为保守,不过这倒是与保守的清流大佬翁同龢相得益彰,小皇帝听了十分的振奋,甚至起身来回走动了几圈,这才赞了几句,倒是让康有为十分的兴奋。
以他一个举子出身的读书人,今ri能在御书房得到当今皇帝的赞赏,这ri后都是不小的资本啊。此时此刻,他早以打定决心,要让面前这个欣赏自己的小皇帝成为真正的皇帝!
原本他该说的话,原本他该说的话也就到此为止了。不过,今天这光绪皇帝载湉的两句赞赏之话一说,他顿时心生感慨,刚下退下却止住了脚本,然后拱手说道:“皇上、翁大人,在下还有一策,或可为皇上分忧!”
分忧翁同龢眼中jing光一闪。现在皇上有什么忧心之事,虽然也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但是确是说不得的秘密,这康南海,怎么这般狂妄,这亲政之事乃是祖制,但是这帝后之争那确实掉脑袋的事情!
正想按照自己的计划让康南海退下,毕竟后面要说的事情太过机密。康有为虽然也算可靠,却不应该再呆在这里了,不过。光绪皇帝显还是有些兴趣的,已经开口说道:“康爱卿,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略!”
这一句康爱卿,康南海一下子就热血上涌“皇上,在下在广州之时,也曾jing心研究这两广总督秦大人这报纸刊印之法,若是以此法在京师开办一家报社,以支持皇上的言论公诸于世,皇上亲政所遇的障碍必然大减!”
说道这报纸。在座的几位都是明白人,那两广总督秦铠这些年的蹿升,这报纸上的功劳可绝对是不能忽略的,翁同龢这些清流那是迫于这清流的名头,不便做这种可能被人认为是沽名钓誉的事情,事实上。官拜封疆大吏的清流张佩纶还正是这福建新报的幕后大佬。
而光绪皇帝也有过这种念头,不过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和技术,现在听到这康有为的建议,这位文笔了得,又忠心于己,光绪皇帝一兴奋,直接下达的口谕“康爱卿,此事甚好,那你就小心开始cāo办吧”
只是这话才出口,旁边的翁同龢已经干咳一声,这才让光绪皇帝想起来,自己现在并没有任命官员做事的权力,即便想这么干,那也是要先去向太后禀告定夺的只是,让太后同意这方案的可能xing,那绝对是个大大的鹅蛋。
翁同龢已经接过小皇帝的话头,笑着跟康有为说道:“康广厦,这办法很好,你又是能干之人,皇上已经准了,只是没亲政之前恐无法给与你任何名义,你要好生领悟,别辜负了皇上对你的期望!”
康有为听到这几句话,如临天籁,他立刻跪下给光绪皇帝行了个三拜九叩的大礼,口呼万岁后,这才在翁同龢的安排下退出了御书房。
看到康有为退走,翁同龢这才向小皇帝提及今天的核心议题“皇上,赶着就要过年了,依着现在的情形,你到时候亲政之事恐怕还是困难重重,九门提督英廉那边,我得到消息,李莲英已经去秘密宣过旨意了,恐不利于皇上。”
光绪皇帝现在也不过是个倔强的大孩子,却听到这么严峻的问题,也是十分的惊讶,自然是有些手足无措,忙追问道:“老师,我与太后之间略有误会,醇亲王也会全力排解,恐怕未必会有什么事情吧!”
“皇上,不思远虑,必有近忧,太后要老臣解职之事,虽然现在王文韶、许庚身的缜密调查,显然是诬陷直言,但此事恐非好兆头”翁同龢意味深长的说道。
一旁的御史宋博鲁立刻接上话题说道:“皇上,此番那佞臣鄂度非但没有处罚,反倒是略有嘉奖,恐怕ri后这等诬赖之事层出不穷,我们只能穷于应付啊!”
光绪皇帝经过翁同龢这么多年的调教,自然听得明白,不过却没有任何办法,而他最关心的,自然是翁同龢所言的亲政上的障碍,对于这十几年毫无作为的皇帝位置,他早已心生厌烦了,却只能听之任之。
而听老师翁同龢所言和所举证的东西,那都透着一股子不安全感,不过,他还是有另外一股子支撑的,醇亲王奕譞在那次晨议风bo后,就偷偷进宫面见过自己,对于自己这位生父,他的感情自然是复杂的。
不过,当时候这御书房里也是耳目众多,自然不能说的太多,醇亲王只是表示将会全力协助他亲政,这也算是让他略感放心的一件事情。
很显然,今年的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非但有大批朝臣支持自己亲政,就是各省督抚,也是纷纷上书,只是督抚的手显然伸不到běi jing城里,这里的兵马可都掌握在九门提督英廉手里,而这位英廉却是太后一手提拔的正黄旗的官员。!。
第540章 淮军进京()
今ri翁同龢入宫来的目的,自然不是劝光绪皇帝要先下手为强,毕竟,就算是以他的眼光来看,虽然小皇帝和太后的冲突ri益增多,但是,毕竟面子上尚未撕破,而太后虽然不甘心立刻将大权jiāo还光绪,但是却依然同意训政两年后在归政。上传更新}
不过,对于这丝毫不和规矩的两年之限,这些拥护光绪的大臣依然是难以接受,这完全违背大清祖制做法,而且,依照目前的情况,这些朝臣显然都与太后愈行愈远,如果小皇帝不能尽快亲政,那到时候被打击罢官的可能xing自然大增。
很显然,光绪皇帝显然是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不过并没有十足的重视,当然,他也明白,要推小皇帝上位,可不是自己这一股子力量,自己那ri拜访醇亲王,已然明白了这位未来太上皇的意思,只是这位醇亲王显然也对太后十二分的忌惮。
所以,他是希望光绪尽快想办法掌控一部分朝廷的禁军,之前所有的策划都是让光绪看清楚亲政所面临的困难,即便是太后允了两年后归政,到时候,这个皇帝的位置还是个毫无权力的傀儡而已
光绪皇帝听出了自己老师的言外之意,那肯定是另有谋划,忙追问道:“老师,你可有什么计划?”
翁同稣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眼光转向同来的文廷式,此刻,旁边一直沉默的文大学士终于开口说道:“皇上,九mén提督所辖八旗前锋三十六营、京步师前后左右中五军,清漪园外还有水师两营、神机营旗、绿营各一。所辖兵马额定5万8千人,现皆为太后所制”
光绪皇帝至今未有了解过军队的消息。不过这人数还是吓了他一跳,太后手里竟然能调动这京师九mén所有军队,很显然,若是一旦发生冲突,自己这个没有一兵一卒的皇帝,想干嘛还得看太后的脸sè啊。
他立刻意识到这几位亲信大臣来见自己的意思,有些惊讶的问道:“文爱卿。这京师之兵恐怕难以掌控啊!”
文廷式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巨大困难,不过他今ri前来倒是有了把握,“皇上,九mén提督所辖各营,也就英廉这匹夫是铁了心跟太后,不过下面的参将中。不少人愿意提皇上出力的!广州将军志锐向我举荐了步师前军统领熊大光参将。下官已经试探过此人,熊将军愿意听皇上号令!”
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想到自己在军中尚有如此威望,他自然是笑容满面,“文爱卿,此事你可辛苦了。军中联络之事,我看就有你来小心cào办吧尽量隐秘进行,太后若是知晓,难免惹出事非来!”
“皇上,臣一定小心处置,绝不出现纰漏!”文廷式满心欢喜的表功之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自然满口应下。
说道军队。翁同龢凑到光绪皇帝耳边悄悄说道:“皇上,两广总督秦铠又派人送来密信。若有需要他可调兵北上,供陛下驱遣不过必须有皇上的圣旨!”
光绪从一穷二白。忽然间又有了些资本,不免有些飘飘然的感觉,也是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
两广总督府风阁内,秦铠坐在太师椅上正在翻来覆去的看刚刚拿到的电报,一旁边,他的首席幕僚赵烈文却一副闲情逸致的模样正在翻阅书架上luàn七八糟的线装手抄本,这可是赵烈文的一点小爱好。
在这个xiong中拥有万般能耐秦烈风的书架上,总是可以找到一些这位大人手抄的册子,内容却是包罗万象,其中甚至有许多书籍涉及的领域自己都是闻所未闻,不过老赵也从来不问这些册子的作者,因为每次问那秦铠,得到的答案都是同一个,这位大总督总说是看海外书籍摘录的
足足考虑了一盏茶时间,秦铠这才抬头看了看正在盗阅自己手抄本的赵烈文,“赵先生,这件事情实在有些意外,我送到宫里的礼物,可没打算说咱要搀和此事啊,怎么就给我下了这么个出兵的命令莫非是”
“李中堂嘛!肯定是这位不愿意搀和这事情了,不过太后似乎不大放心啊,这事情似乎又有变数在其中啊!”赵烈文头都没抬,却接上了秦铠的问题。**……*
“变数?”秦铠反复玩味着这两个字,京城里的变数已经太多了,即便是现在的情况下,他已然看不清楚那边事情的结果,这一次绝密的北方计划,但是最终的结果,他现在也不敢轻言可以掌控,而这其中,淮军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变数。
不过,在这次的棋局中,李中堂的谨慎,显然放弃了下棋的机会,这样的博弈,显然不是稳中取胜的他所愿意冒的险,更何况,他所依仗的可并非是头上的官帽,庞大到占全国总兵力7成的淮军和大清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才是他真正的依托。
看到秦铠眼睛看着房梁思考起来,赵烈文倒是放下了手中的手抄本,拿起桌上秦铠早已倒好的一杯黑漆漆的咖啡,举到鼻子前面闻了闻,对于这股子味道,他总是很奇怪,不过他也知道的,这玩意在泰西可是普通的饮料。
小小的呡了一口后,赵烈文一副表情古怪的模样,忽然问道:“烈风,这次的事情若是闹大了,你可要仔细应对,朝堂上搞产业的话,肯定无人及你,若是要用心思的话,明白人可不少这股子味道倒是有些苦尽香来啊!”
秦铠侧头看了看正在品尝咖啡的赵烈文,“赵先生,这件事情。虽然我也难以预料结果,却是考虑再三。必须要做的,我们的国家再也等不起了”
22ri,直隶总督衙mén,李中堂的表情和两天前秦大总督表情差不离,不过他手里拿着的电报却不是京师来的,而是秦铠拍发来的电报,内容很简单。不过寥寥二十个字——奉旨津méncào练,请中堂协饷安顿。
“这秦烈风想干什么?”李中堂脸sèyin沉。
下首的周馥、杨士骧一老一少坐的笔ting,却未接话,半晌,杨士骧倒是先说了,“中堂大人。这秦总督是向我们示好吧!我看可遣丁军mén提战舰在津mén迎候。一同cào练,他们大老远从南面过来,这奉的什么旨意可是大有名堂!”
“有什么名堂?”周馥在旁边哼了一声,“现在朝廷的旨意,还不都是慈宁宫里的意思,大人,我看宫里面对您也开始猜忌啦!”
坐在上首的李中堂端着茶杯沉默不语。他自然猜测到了一些可能xing,光是醇亲王阅兵之事,只要好事之徒一折腾,那也可以被理解为这位王爷希望掌控一些军权,虽然醇亲王掌控海军衙mén原本就是宫里的意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