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就是一个侵略的态势,绝无立刻和谈的可能。
而对于外东北地区的控制,秦铠提出了一个要塞防御的战略,这一点上,倒是没落了朝廷的面子,他提出沿着黑龙江北岸,依托现在控制的城镇建立广泛的防御要塞,以保护当地的原住民和归属这些原住民名义下的国土。
但是,他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议案,奏章里虽然没没有直言,但是处处隐射黑龙江将军文绪在北疆处置中的失误,秦铠奏报:“北疆二十载未增兵,江北卡伦三年内为敌所破十之三四,皆因无视边防之误!”
这北面的边防,直接归属的就是黑龙江将军文绪,这奏章中所指,明眼人一看就知晓,而且,军机衙门的大佬们都知道文绪先弹劾这位秦总督在先,没想到这反击来的如此之快。
所以秦铠请朝廷重新恢复黑龙江副都统之职务,管辖地正是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的大片土地,这样的话,至少到时候师出有名,现在江北的小城竟然最高长官是8品的大使,完完全全是对这片土地的忽视。
秦铠自然明白满清这些显贵的糊涂脑袋,这江北之地在他们的映像中就是一片毫无利益可言的土地,常年冰封,环境险恶,就是设立州府,那也是无利可图!
不过他们所不知道的真实情况是,中华大地上最富饶美丽的土地,恰恰就是这片被满清贵族们彻底抛弃的沃土,外兴安岭、黑龙江、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环抱的那方土地上,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占这时代疆域的8%。却拥有着超过30%的自然资源蕴藏在这里。
最简单的、最真切的例子,就来自于外东北黄金的产量。年产2000吨黄金的傲人成绩,后世即便是在秦铠那时代也是望尘莫及,而新中国见过50年后,也才刚刚达到100吨的门槛,更别说外东北傲视欧亚的森林资源。这其中的价值,秦铠真是不知道如何向世人来解释。
所以,秦铠在奏章中只是轻描淡写的吹了个牛皮,他启奏朝廷。从审讯俘虏那里得到一个消息,据说毛子正在东北开采黄金,而且获利颇丰。这外东北原本就是大清疆域,虽然根据瑷珲条约割了出去,但是这边境勘定却有很大弹xing,毕竟清军在当地是有实际控制权的。
他坦言,若是这等好处落入俄国人之手。可是朝廷的巨大损失!
礼亲王世铎正被陈宝琛引发的寸土必争言论弄得焦头烂额之际,忽然看到秦铠这个大防御战略,很显然,这个方略并没有明显违逆太后意思的言论,很大程度上能堵住清流的嘴。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方略的执行者正是与清流关系不错的秦铠。
至于这毛子开采黄金之事,虽然有些道听途说的嫌疑,但是秦总督既然为否定,而且奏报上来,想来必定不是空xué来风,细想之下,礼亲王世铎倒是越想越觉得可能,这铎陈城一支就是大清的领地,给毛子抢了去,刚抢回来,毛子就吵上门来了。
若是没有极大的好处,毛子犯得着为这么个小城大动干戈嘛?他和清政府的大多数官员,至始至终都对毛子抱有幻想,根本不知道这群斯拉夫人对土地的疯狂,琢磨了一番之后,他立刻准备去见醇亲王。
当然,潘公子潘博盛送来秦大总督的一笔10万两敬仪,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铠请他帮忙的是要求解决北方军费和设立黑龙江副都统的事情,看到银票后,这件事情原本也就是举手之劳,那块土地都没个定数,设置个名义上的副都统,这根本就是个名义而已。
礼亲王世铎立刻满口应下,答应在太后面前力陈促成此事,至于这军费的报销,绝对是京城里最好捞钱的产业之一,他收秦铠这笔银子那绝对是给秦大总督面的事情,南洋水师这两年的军费可都没怎么拨付过。
这也怪秦总督太张扬了,他那个水师的战舰一多半都是两次战争给抢来的,现在入主海军衙门的李中堂大人,自然以南洋水师战力充足为由,每年就拨付一点军饷了事,根本没有造舰的费用,而北洋水师已经连续下了4艘铁甲舰的订单了,现在这位秦总督来打点这事情,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对于外面盛传这位秦总督的点金手,他也是颇为惊讶,这位秦大总督上任后,这敬仪都是大清头一份的,自己哪能不满意,而广东自从这位秦总督入主后,更是关税猛涨,这更是让朝堂上这些大佬对两广之地重视非常。
要知道,其他的关口,进口鸦片收的“药厘”都是一大笔的收入,而独独广东大肆打压鸦片入埠,就算是进了广东的口岸,也无法进一步销售,使得英国人纷纷转战其他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的关税依然从三年前的340万两猛涨到500万两以上,而广州原本就是远东重要的口岸,现在都俨然有超越上海成为远东第一港的趋势,这军费问题嘛礼亲王收了银子,倒也和潘大公子实话实说。
这朝廷的银子吃紧的很,既然秦总督那边军饷紧张,那自然会拨付一些,若是想要再多,军机处那也是拿不出来,不过秦大人东北要办的事情,他这边尽力!
相对于京城内对北疆的论调,南方的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舆论,福州新报已然成为了两广和清流的喉舌,陈宝琛的撰文更是掀起了两广军队、官员和学校的热情,秦总督督战北疆,这自然是南方诸省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而对于北疆是战是和,两广的官场都是一片战争的呼声,事实上,军队早在数月前就完成了动员,更有大批军队早已北上,而且,一份相比福州新报更加ji进的报纸新时代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两广的新学之中。!。
第426章 新思潮的战争()
激进的东西最容易在年轻人之中流行,这一点秦大总督知道赵烈文知道,这份小报的主编梁敦彦也是知晓的,这梁敦彦也算是留美学童中的拔尖人物,在南洋大学学习一年后就以出色的成绩进入了南洋的教育体系。
秦铠秘密下令筹建这份激进报刊后,就让蔡绍基物色一批班底,要求很简单,忠诚、绝对的忠诚于南洋的体系,很快梁敦彦就被推荐上来。秦铠自然知道这厮日后的成就,不过,现在只是在南洋大学内任教法律的年轻教师,这也是他在美国所学的专业,目前看来,还只是个颇有些见解的书生。
而这家伙原本历史上,可谓是沉沉浮浮的风云人物,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他因为被李鸿章相中的,不过秦大总督现在显然下手飞快,这厮成为了南洋系统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秦总督用人方面从来没有犹豫过,现在需要的就是能做事的人,这时代太需要思想上的推动,而做这些事情,必须要有见识的人物才行,留美学童相比于其他人显然更有长处。
这份名叫新时代的小报,前面几期虽然只有小小的四个版面,但是在两广新学中犹如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撰文者多以笔名的方式,而报纸印刷出版的厂房更是秘密设立在广州城外的粤军第一镇规划的军事禁区内,现在的广东之地,军政大权都在南洋体系的完全掌控之中,秦大总督才敢秘密宣扬新的思想。
而且,从本质上来说,秦铠并未对新时代作出任何的限制,梁敦彦获得的指示很明确,任何的思想都可以拿来讨论,但是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言论上暂时不要有直指国内皇权的内容,在短期内,这份报纸无需有任何的指导性观点,秦铠暂时没打算把这份报纸办成自己的喉舌他只是需要一份真正能开启民智的舆论工具。
赵烈文拿到第一期的新时代时,这其中的各种思想,神马社会达尔文主义、实利主义、民粹主义、雅各宾主义、功利主义这名堂还真是眼花缭乱,而这些所谓的主义一个个还真都能引经据典的说出一大套玩意。
当然,这引的可都是西方的玩意,但是拿到赵烈文手里,他立刻能从国学的角度也引出一堆圣贤之言来佐证这让他也是颇为惊讶于西方思想的进步,手痒之余,也以笔名“平江老叟”撰写了一篇驳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稿子,之中引用了不少国学经典。
没想到,这稿子很快就成为了新时代上的焦点,群起而攻之的有,拥护赞赏者也是不少,不过接下来赵烈文就被秦大总督在北疆折腾的事情烦的都没个安稳觉自然就放弃了在这小报上的关注。
但是,他信手所开的这个苗头,竟然演变成了新时代报的一个经典模式不少人开始参与到报纸的论战之中,甚至于清流大佬张佩纶在看到一期新时代报后,也是大感惊讶,他在看了一篇讨论英国君主立宪的文章之后,也发表了他的反对看法。
不过苦于没地方去了解这新时代小报的来历,仅仅知道这玩意应该是从广东那里流出来的,所以他就把批驳的稿子发表在福建新报上,这内容也没什么犯忌讳的地方,毕竟是针对英国的事情。
但是,当赵烈文看到福建新报上提到新时代报时也是大为头痛,这本是意料之中是事情,这么一份在广东影响极大的地下刊物,不可能长期蒙在鼓里,但是让福建新报这么一宣扬,这倒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就在秦铠关于北疆的奏章到达军机处的第五天关于查禁广东这份新时代小报的奏章同样堆满了军机处的桌案,发起者是保守派的御史刘伦和翰林学士马题闻,同时刘伦还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份新时代的报纸,送呈军机处。
保守派的态度十分的明确,弹劾的章程里更是将新时代报与广东实行的一系列“洋务新政”勾连起来,其中甚至有人直接把这件事情与两广总督府挂上了勾,直斥两广总督秦铠处置地方政务不利,竟然出现这种大逆不道的报纸。
军机处的王爷们听到竟然有如此报纸,也是大惊失色,急电两广总督府要求查办,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这件事情竟然在京师成为了不次于北疆兵事的大新闻,引发这样大变化的,却是来自于高层各派系的不同声音。
由于这份小报的内容仅仅涉及国外的一些政治体制、国情以及学术思想的讨论,并没有直指满清朝廷的实质性内容,后党一系的醇亲王、礼亲王自然不喜这夷狄的学术,自然是下令严查,而与他们唱了一出对台戏的,却是鬼子六恭亲王奕。
原本北京的王爷们也就各有勾心斗角之事,这件事情上,光是从报纸的内容来说,御史弹劾其实有些过了,不过是介绍一些西洋的事务而已,事实上,上海英国人办的申报中,那可也没少介绍大英帝国的辉煌。
这里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份报纸的来路不明,很显然不是英国人办的,这才是其中的症结,所鬼子六虽然对严查报纸出处也表示赞同,但是对于报纸的定性,却是认定这些保守的御史们大惊小怪了。
而清流一派,也在这件事情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清流中保守的大佬们,如李鸿藻、翁同稣这些人都认为宣扬洋夷学说不妥,他们还在否定一切与洋务相关新事物的怪圈里没绕出来,但是清流中渐渐执掌大权的张佩纶、张之洞完全赞同对西洋事务的认知。
在这件事情上,湖南按察使陈宝箴第一次出现在秦铠的视野里,这也是因为张之洞的态度,他这位湖南的高层人物,也奏报朝廷,认可应该了解西洋的先进体制,才能对抗泰西列强。
这这件事情中,态度最为暧昧的,却是一直来对泰西列强报以学习态度的洋务派在京城里吵吵嚷嚷的声音中,洋务派只有一些小人物上奏,说些无关痛痒的话题,而这些大佬们一个个都集体失声了。
洋务派一直都在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国强兵,师夷之长技以治夷正是他们的口号,而事实上,在洪杨-之乱中崛起的洋务派,正是依靠这西方列强提供的步枪、大炮逐步扭转的局面。
而且洋务派大量翻译和引进了国外的技术书籍,更是派出了大批官员远赴海外,这其中对于西洋体制难免涉及,若说李中堂这些大佬对于大清体制的弊端毫无见解,那也未免太小看这位开洋务先河的大人物了。
当然,早已被列入洋务派新领军人物的秦铠,却成了洋务派中唯一发声音的大佬,他的文章自然是由赵烈文捉刀代笔的洋洋洒洒的文字下,从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一直谈到洋务越北战争中的胜负要素,无一不是说明要了解西洋的重要性。
不过秦大总督也立刻执行了朝廷关于查处新时代报纸的要求,不过这查办起来,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有结果的,反正在广东的地头上,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嘛,对此,他早就和赵烈文有过方案,新时代暂时停了,马上可以出新中华,到时候有问题再出其他名字就是了。
至于这查处刊发人的事情,秦大总督更是早有办法,一切都往推给英国人控制的香港,反正到时候扯皮的事情,衙门里在行的人多如牛毛,每个十年八年的根本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他现在头痛的不是这报纸的事情,而是自己正面聚集起来,越来越多的毛子军队。
自从攻陷铎陈,又在诱敌战中把俄国人全歼之后,东面的苏楚娜和东南方谢雷舍夫要塞的俄**队都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而秦铠的迅速颁布的外东北协防制度,使得阿萨津几乎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成了北方土著部落的圣地。
达斡尔族的索翰带领着3个达斡尔族的轻骑兵一路向北进发,在半个月内就横扫了7个俄罗斯的新居民点,光是向阿萨津押解来的俘虏就多大两千多人,而作为外东北最庞大的土著人群,索翰的轻骑兵迅速的壮大到了500人的规模。
从阿萨津西北方迁徙过来的蒙古哈连族的一支,在部族首领牧仁的带领下返回乌尔河流域为自己祖辈的领地奋战,在当地遭遇了驻扎在雅克萨的一支俄国步兵,这些刚刚学会使用步枪的蒙古人在平原上与对方互相追逐了六天后,在深夜的突袭中击破了这支200人的俄国步兵,而蒙古人也遭到的严重的损失,暂时返回阿萨津整顿。
不过,他们从北方带回来另外三个小部族的新兵,兵力上反而从最初400人猛增到600人,这其中自然除去在争斗中损失伤亡的近300人,现在,他们唯一缺乏的就是军械。不过,牧仁对此却不怎么担心,他们沿途袭破的5处俄国居民点,带回来的大批俘虏。
钦差大人说了,全力支持蒙古勇士夺回他们祖先世代居住的领地,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拿着大人支援的武器,都杀死更多的白人蛮子士兵,俘虏他们的劳力和女人,而所有的俘虏都是可以拿来交给大人换取军械和各种物资的。
这一次,虽然经过了血战,带出去的400名骑兵在激战中损失了300多人,可谓是战况空前惨烈,但是随着新部族的加入,兵力反而大幅度增加,而且俘虏的俄国女人,也会很快赏赐给部族勇士,有了足够的女人,加上钦差大人允诺的领地,部族的壮大指日可待。
但是,并非每一个部族的出击都获得丰硕战果的,一支归附的朝鲜族土著近人向西北发起远征,最后只有不到十几个人逃了回来,反倒是人数较少的鄂伦春人、鄂温克人仅有数十骑的出征,不时击破北方各处的俄罗斯住民点,他们很少带回来俘虏,除了女人外,带回来更多的是俄国人的首级和缴获的各式枪械和战刀。
这以阿萨津、铎陈为中心散布开来的全面战争,立刻就引起了驻防布列亚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