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零八章 史诗大作()
新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吴笛凭借着春晚中的表演,终于为广大人民所熟知,这种巨大的广告效应,甚至带动了她名下作品的销量,而她的歌曲下载量自不用说,再次达到了新的高度,吴笛在乐坛可谓出尽风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不少广告合同,电视剧甚至电影片约,向吴笛袭来,似乎一点都不在意她根本就不是什么专业的演员,很显然,这些人看中的就是她的人气。
煌萌传媒也有高层人士提出可以让吴笛乘胜追击,举行全国演唱会,乃至于全世界的巡回演唱会,这样可以使吴笛携着这样一股气势,一飞冲天!
可惜吴笛自己却没有答应这些事,她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
吴笛在寒假剩余的时间中,写了一些有关《三国》的短篇,大多是官渡之战前一些诸侯和武将的事迹,再次丰满了整个系列的。
比如说刘焉这位汉室宗亲颇有远见,看到以后乱象的萌芽,建议灵帝改州牧,以宗室守边,保全汉室力量,还有则是少年时袁绍与曹操一起胡闹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去对比第三部《三国》系列中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大战,还是非常让人唏嘘的。
有时候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却不得不因为各自的地位,而为之一战,两人已经不仅仅是自己了,而是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集团。
吴笛还写了那位少有大志的陶谦以及杀得胡人丧胆的白马将军公孙瓒,还有“曲有误,周郎顾”、“荀令留香”这样的名人轶事。
这周瑜在音乐上的才华自不用说,“曲有误,周郎顾”的故事应该基本上都知道。而“荀令留香”讲得便是尚书令荀彧,他同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好熏香,《襄阳记》中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这些番外小故事,很大程度上丰满了整个《三国》系列。也让许多读者纷纷感叹,他们愈发觉得吴笛所架空出来的历史,实在太具有真实感了!
除了这些小故事以外,许多有关《三国》的插画以及音乐,都陆陆续续地公布了出来,其中吴笛那极为精美的画风。让读者们感到了一种真正视觉上的享受!
acg界人士忽然觉得这《三国》是个极好的题材,尤其是某些专攻bl的腐女们,在吴笛那个世界有东方幻想乡这种几乎都是由萌妹子,好吧虽然是妖怪但也是萌妹子,组成的世界,让不少宅男沉迷其中。
而这个世界的《三国》系列的同人发展形势。渐渐有些类似幻想乡,因为其中大多是超唯美的男性角色,以至于吸引了大量的腐女,所谓腐女能顶半边天可不是说笑的,在微博上,甚至时常有《三国》系列的腐女粉丝在刷屏,因为看到了某些让她们激动的同人本子……
至于在一些弹幕网站上。则早有一些技术宅制作了一系列有关三国的视频,甚至还将吴笛发布的一些音乐无缝穿插了进去,吴笛自己看了之后都感叹——高手在民间呐。
在吴笛开学之后,春暖花开的时节,吴笛的《三国》系列第四部终于上市,这次她运用的并非pov写法,而是原版《三国演义》的多视角写法,主要是因为这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这段时期,各种闪光的人物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徐庶这个在诸葛亮之前辅佐刘备的人物,他甚至还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而这曹仁也是曹操手下极为有名的大将,或许武力值并不怎么样,但却是像周瑜那种善于排兵布阵的帅才。
只可惜徐庶因为母亲问题,最终只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接着便是刘备的“三顾茅庐”还有隆中对,若是这个情节没有的话。那又怎能凸显出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相知?“三顾茅庐”在吴笛那个世界都成了经典成语了……
之后就是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常山赵子龙,这位当年击败吕布的白袍小将再次出现,却已经不是什么小将了,而是达到了巅峰期的超一流武将。
最后就是围绕着“赤壁之战”所展开的最精彩情节,有诸葛亮为了联吴的舌战群儒,有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琴音交流,有周瑜利用蒋干使用的反间计,黄盖的苦肉计,还有庞统的连环计,以及曹操在发动总攻前的横槊赋诗——《短歌行》……
吴笛知道在这其中有许多与史实不符的情节,但是却依然这样写了,因为她知道这样写才最精彩,三方之间的尔虞我诈让人看了简直拍案叫绝!
可以说,参与这场赤壁之战的曹、刘、孙不愧是最终三足鼎立的国家,它们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案!
哪怕是曹操,在败退华容之后,面对追兵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也让人觉得,不愧是曹操!
虽说这第四部《三国》系列是真正典型的史诗大作,将战争写成了真正的艺术,但由于没有一个主视角,使得它的销量并不如第三部写郭嘉的《三国》,然而它的口碑却是四部《三国》中最好的!
喜欢看战争的大部分男性读者,都觉得吴笛通过这一部,将古代的战争艺术完美地展现出来,而那些学院派的作家们,则认为吴笛给写古代战争的作家们,立了一个真正的标杆!
还有一些特别喜欢《建安风骨》中曹操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的读者,在看到曹操的那首《短歌行》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出场的时候,都感觉非常契合应景,只可惜最终曹操兵败赤壁,否则便能真正一统天下了。
事实上,后来发生那样悲惨的“五胡乱华”,除了晋朝奇葩以外,与之前连年的三国混战也不无关系,那耗费了太多的民生。
吴笛最后还准备再写两部《三国》就彻底完结,完结后的番外短篇她也会写,毕竟这可以让整部《三国》更加饱满,它是真正的史诗大作!。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第五百零九章 极致的文艺()
在吴笛个人的文坛之路越来越顺利时,它的的无敌文化公司,这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有大批的人才加入,并独立制作出了许多受欢迎的作品。
杂志这一块,因为有钱四梁这样极具才能的运营主管在,不论是杂志还是漫画杂志,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也进行了细分,漫画杂志分成了少年向、青年向的。
还有杂志,除了《最独唱》由于一直坚持刊登有趣,而越来越受欢迎以外,钱四梁后来又提出了一个专门刊登文艺向作品杂志的企划,然后获得了批准,显然这说明钱四梁的野心十分巨大,在《最独唱》已经力压《时光碎片》与《青春祭》之后,他还想要办传统文艺向的杂志,然后二者互补,碾压一切!
这份文艺向杂志的名字叫做《解语》,虽说它是刊登传统作品的杂志,但它的内容与一般作品却有所不同,因为钱四梁在娱乐圈的人脉颇为广泛,所以他邀请一些有争议的名人进行跨界写作,一时间获得了很大的关注。
钱四梁在无敌文化公司可谓如鱼得水,整个公司极端自由的风气,让他的好点子总能够变为现实。
《解语》了经过14个月的准备和约稿,明面上的主编是吴笛,但这次负责内容的却是钱四梁。《解语》的第一部叫做《第一次与你相遇》,收入28篇文学作品,形式包含、诗歌、杂文、散文等。其中除了钱四梁所邀请的有争议跨界名人作品以外,还有著名作家吴笛、袁龙川、花泉镜、秦治思、姚琼等人的文艺向传统作品。
《解语》系列春夏秋冬每季出版一部,每期只会严选30篇以内文学作品。对于选择的标准。吸取了昔日教训的钱四梁,认为这部文艺向的杂志最重要的是还是内容——在文艺的同时,也一定要具备两个字“好看”或者说“有看点”。
“如果是评论性的文章,我们希望文章是深入浅出的。如果是虚构类的作品,我们希望是‘通俗’的。”钱四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文艺与通俗并不冲突,像吴笛的《三国》系列,就是典型的文艺与通俗兼而有之,所以这部名叫《解语》的杂志在本质上也是商业向的作品,但是却用文艺包装了起来,它的卖点其实也在于“文艺”。
不得不说。钱四梁对商业元素总是把握得非常敏锐,他还充分地扯了吴笛作为大旗,反正表面上吴笛就是《解语》的主编,他在接受采访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吴笛会给我们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也会执行她的一票否决权。她有时候挺苛刻。挑剔,有时候也比较率性。她平时并不会过多地要求我们……她是真正自由的精灵,对我们的管理也相对‘自由放纵’。”
而《解语》还紧跟时代的潮流,以电子杂志的形式,制作成了手机客户端,一经上线,平台上客户端的下载量便超过了百万。其中大部分是吴笛的读者,可见像吴笛这样的作者,无论在哪里,都能撑起一片天空。
吴笛在接到钱四梁的约稿后,心说既然是文艺向的杂志的话,那她就玩一玩纯粹到极致的文艺好了,不需要考虑一丝商业性。
她在《解语》第一部中发表的文艺向作品名叫《双生花》,身为文艺女青年的吴笛,在写这部作品时,完全摒弃了“商业性”的束缚。或者说她早就想要玩文艺了,于是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韵味有深度,充分展现了她那华丽到极致的文笔。
在天净沙的论坛中,这部不像,散文不像散文的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吴笛的作品到底在表达什么。但是,越品味这部作品,却越觉得有味道……
这部的大概内容便是:一个女孩,是名高音歌手,她会在雨里唱歌,唱到泪流满面。有一天,她唱歌,为了发一个高音,死在了舞台上。她是那么地美,那场唱歌的情节,看着就有种死亡感。而她死去的瞬间,在很远的地方,有另外一个与她名字一模一样的女孩,正在和男友**,她顿时心痛如割。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她感觉到孤独了。从此,她无论走到哪里,那场音乐都会响起,她思念着那死去的女孩,爱情也抚慰不了这种思念。就象是一个苹果的两半,一半属于梦境中因为歌唱而死的女孩,而另一半则属于现实中还活着的她,所以一个死了,另一个活着。她们只相遇过一次,在车站,死去的女孩无意中看见了还活着的女孩在公共汽车上,车子正在开走,她有些没看清楚;而活着的女孩则无意中将她拍入了照片。可惜这一次之后,她们再没能相遇……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文艺的故事,优美而神秘,分处两地的少女,一般的年纪,一样的名字,都有着天籁般的嗓音与音乐天赋……整篇文章的文风绚丽而优雅,尤其是那个死去的少女,在舞台上以天鹅垂死般的哀鸣歌声演唱时,在用客户端的读者,都能听到吴笛为自己这篇文艺向作品而创作的音乐,文字配合着音乐,让人在灵魂上感受到了一种震颤感!
只不过,震颤归震颤,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啊,那两个女孩,又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读者们都搞不明白,所以诸如这样的评论层出不穷——“文青光环全开的吴笛真可怕,文艺向的真可怕,我完全没看懂”“着实没看明白”“我没有看懂!!我要气死了!!!吴笛我恨你啦!!!!”“看时很混乱,分不清两个人谁是谁,画面色调如此暧昧,让我昏昏欲睡。总之,太文艺了吧~~”
“差评!多愁善感的女主+美丽诡异的场景+华丽到极致的文笔+双生的外壳+情情爱爱哭哭+冗长沉闷的气氛=好文章?用不着说‘看不懂’,因为这部根本没有主题;只有纯粹的情感发泄这就好比进入别人的xx空间;见到一堆心情日志;什么笑笑哭哭爱爱恨恨我们当然是不懂的啊!这纯粹是吴笛的自我发泄而已!”
这些吐槽的人之中大部分都曾自诩为文艺青年,可他们现在才发现,文艺起来的吴笛实在是太可怕了,明明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每个字都读得懂,但组合起来怎么就看不懂了呢?
可惜虽然有很多人都看不懂,但大家都觉得这篇文章很棒,在读者反馈中,它的评价甚至达到了9。9星,真是太诡异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
第五百一十章 互相理解()
当然,普通的读者也许读不懂吴笛这部纯文艺向的,但对那些学院派的文人来说,解读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章,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事实上,无敌文化公司企划的文艺向杂志《解语》,获得了许多赞誉,不少学院派人士认为,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好杂志,因为它其中的文章,总能够引起读者们的思考,而且都是耐读的文章。
学院派青年作家阿诚就在文艺青年们聚集的荷叶网写下了自己对吴笛这篇《双生花》文艺向文章的思考,然后被转载到了天净沙论坛,让不少人更深入地理解这样一篇充满韵味的文章。
阿诚认为,这是一篇很耐看的文章,他反复了不下五遍。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论:“这不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姑且就将它称之为吧,虽然它的结构一点也不像,它太过任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篇不太‘好看’但却非常耐看的(故事性强的往往让我不会再有看第二遍的**)。而《双生花》我却前前后后看了五遍。她有的是对细节的精致雕琢,有的是对情绪含蓄地铺陈。
的确,看完整篇并没被故事抓住的感觉,但却为一种情绪所笼罩,让人整晚难以入睡, 夜里,路灯昏黄的光线从窗台漫进,中那似乎能够通灵的歌声久久地无法散去。(感谢吴笛还是个原创音乐人,她将自己的文字与音乐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我感觉她若是去拍电影的话,一定会成为电影大师)
不是占据、不是震撼,是弥漫。这正是文艺向的气质。
一种情绪在弥漫,没有太强的叙事性。但对光影、色调、水气、甚至尘埃,对这些细节的捕捉,和背景音乐引领,构成了她暗淡、柔软、忧郁、又略带暖意的调子和质感。 ……”
洋洋洒洒一篇不下于三千字的读后感,被阿诚命名为《孤独迷失是生命的本质》的文章,受到了许多文艺青年的追捧。
阿诚并没有仅仅着眼于本身。而是结合了吴笛本人的成长经历,他认为,在所有人都追捧着吴笛的时候,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女作家,却一直处于孤独与迷失之中,或许她在写这篇文章时,很任性地将自己那四溢的情绪都融入到了文章中去。
阿诚并没有在评论中吝啬自己对吴笛的赞美之词,作为一名比吴笛出道还要晚的青年作家,他心中对吴笛的倾慕。圈子里不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阿诚一直觉得,吴笛骨子里就是一位极为浪漫的诗人,她那种无时不刻散发的文艺气质,让人着迷。
虽然是学院派的青年作家,但阿诚也知道,文章的商业性也十分重要,若吴笛没有之前的积累,她写得这样一篇文艺向的文章。可能只会在小圈子里流传,而不可能引起这么多人的讨论与揣摩。
阿诚写得这篇《孤独迷失是生命的本质》就像是引燃了一个导火索。不少学院派的文人开始纷纷表达自己对吴笛这篇文章的解读。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曾获得过周迅人文学奖的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