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后将军袁隗几句话一说,让她无法再反对,所以故意沉吟了半响才开口道:
“本宫没有任何意见,一切听从圣上的旨意。”
“既然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都没有意见了,那么朕就给陈大人一个陈述的机会,但是请陈大人记住了,太皇太后是朕的皇祖母,也大汉的太皇太后,绝不容许任何言语上的不敬。”
少帝哼了一声,然后脸上的怒气稍稍减弱,对着众位大臣挥了挥手,向着太保陈耽认真地说道,语气中有着jǐng告之意。
()
“多谢圣上,老臣之所以认为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如今不宜居于洛阳更不宜居于皇宫禁园之中,是根本大汉律例而言的。太皇太后虽然身份尊贵,但是她仅仅是先帝之母,而非我大汉正式的后妃,只是河间王妃。先帝健在之时,太皇太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居于禁宫,乃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在先帝驾崩,新帝即位,说起来太皇太后虽然是新帝的祖母,但是仍然应该恢复河间王妃的身份。”
太保陈耽一翻话下来,众多大臣都记得大汉先朝之时,也有过这样的例子,当时景帝之母曾经封过太后,后来景帝之子即位后,她又恢复了原来的汝南王妃身份,并且由皇宫之中搬回了汝南郡国,安享晚年。(未完待续
s
209、董后退场
209、董后退场
而后大汉就将此种情形做为律例记载了下来,只不过一直以来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所以也没有人提及,渐渐地大家也都忘记了。。
如今太皇太后董后的情形,与当初景帝之母一模一样,如果没有人提及,那么她居于禁宫之中并无大碍,然而如今太保陈耽提出了此事,那么她确实不应该再留在皇宫之内了。
“是呀,先朝确实有这样的例子。”
“你们说的是先朝景帝之母,当时的黄太后吗?”。
“是呀,而且当时还是黄太后自己提出来的,她儿子为帝时,她贵为太后可以留居禁宫,但是当景帝驾崩后新帝即位时,黄太后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合再居住在禁宫之中,所以上新帝提出回到汝南郡国去。”
“那这么说来的话,太皇太后的情况跟当初的黄太后是一样的,也不应该留在洛阳居于禁宫之中了。”
“对,按照我们大汉的律例,太皇太后确实应该恢复她河间王妃的身份才是。”
“真没想到,大汉还有这样的先例,恐怕大家都差不多忘了,却又让太保陈大人发现了,看来太保大人也是反对太皇太后专权的呀。”
“既然在先例,这一下太皇太后肯定要被送回河间了。”
“这可不一定呀,你们没见到圣上一直都很是维护太皇太后吗?要是圣上不同意的话,太皇太后应该不用回河间去了。”
一时之间,群臣议论纷纷,整个千秋万岁殿中如同集市一般热闹了起来,轰然指向了董太后,对她来说极其不利。
董太后身在玉帘之后,大臣们看不清楚她的表情,但是刘辩却可以,发现她脸sè苍白了起来,浑身颤抖着,嘴唇也在发抖,显然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但是,太保陈耽确实是根据先朝的律例弹劾的她,她自己也熟知先朝的历史,对于黄太后的事迹知之甚详,因为她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她专门了解过这段历史。
此时听到太保陈耽提起这段历史,加上太傅蔡邕、后将军袁隗,司徒王允等大臣的支持,她知道自己已经激怒了这些辅政大臣了,所以四个首辅大臣里面就有三个一起出面反对她。
突然,董太后发现自己之前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将军何进今天居然没有上朝来,按理来说弹劾自己这么大的事情,他是最应该在场的呀,为什么他没有来呢?
随后,董太后的脸sè大变,因为她想到了最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她的兄弟国舅爷董重今天居然也没有来上朝,之前可是并没有告诉过她有什么事情的,难道他已经被何进牵制住了吗?
“哦,先朝还有这样的律例,朕倒是没有听说过,太保大人能不能将这段历史讲给朕听一听呢?”
少帝刘辩并没有做出决定,反倒是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所以兴致勃勃地向太保陈耽问了起来,而朝臣之中大多数人也只是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多,此时听到少帝问,都非常感兴趣地听了起来。
“圣上,事情是这样的。”太保陈耽倒是有声有sè地讲起了这段历史,然后感叹地说道,“至今想起黄太后的事迹来,老臣仍然觉得敬佩不已。她老人家一心向善,为了避免大汉天下动乱,为了避免禁宫混乱,自愿离开禁宫回到汝南郡去,最终得到了当世所有人的崇敬,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直到七十余岁方才离世。”
董太后再次听到这些熟悉的历史,突然之间有种脸红的感觉,瞬间想到了自己如今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太过于追逐权力了,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思呢?
“先祖的jīng神风貌,果然让人景仰,看来我大汉能够绵延数百年,并不是侥幸得来的,完全靠的是先辈们的努力和奉献,靠的是一代代先辈臣工沤心沥血,才有了大汉的今天。如今大汉传到了我们这些人手中,岂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我们手中垮掉?如此又怎么对得起历代的先辈们呢?”
少帝刘辩非常地激动,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他的身上再次出现了久违的威严气势,隐隐有着龙吟之声在咆哮,震动得大殿之中所有人,包括了董太后在内,全都被他的气势所慑,感受到了他身上充满的帝王之气。
董太后此刻突然间对这个孙子有了全新的认识,觉得他将来必定比起他的父亲灵帝要强得多,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参与到朝廷的权力纷争中来。若是自己能够安份守已,他还能够容忍自己在禁宫之中住下去享受荣华尊崇的,但是偏偏自己却跑出来与他争权夺利,所以他是必定要让自己离开禁宫离开洛阳的。
这一刻董太后竟然看懂了少帝刘辩,知道他才是整个事件幕后的推动者,没有他的同意这些大臣岂敢在朝廷上弹劾她呢。不过,她并没有感到难过,自己离开洛阳离开禁宫算不了什么,大汉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帝王才是她感到心中轻松的原因。
“各位爱卿,虽然先朝曾经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年事已高,如何能够洛阳回到河间去呢?这千里迢迢的奔波,朕又于心何忍呢?”这时,刘辩低沉着声音对大家说道。
“圣上不用为本宫考虑了,既然先朝已经有了这样的律例,那么本宫愿意按照规定回到河间郡国去,恢复河间王妃的身份。”董太后终于开口了。
“不可呀,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万万不行呀。”
那些旧臣和宦官们纷纷痛苦了起来,他们当然知道董太后一离开,他们就全部都得倒大霉了,所以此时不仅为董太后难过,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以后的遭遇而不安。
“大家不必多说了,我大汉的律例才是至高无上的,我大汉天子的权威才是至高无上的。从此时起,本宫就把这大汉的天下完全交给圣上了,希望所有的大臣都要同心同德,共同辅助圣上,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我大汉永远辉煌不倒。”
尽管董太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了,但是她并没有多少颓丧之气,反而是充满了激|情地向众大臣大声地说道,众大臣都能够从她的声音中听出,她是真的在为大汉的未来着想的。
s
210、董重自杀
210、董重自杀
也许之前她确实有些迷恋大汉的权力,但是此时的她已经真正地醒悟了,真正地从整个大汉的角度来看问题了,所以她对刘辩的支持也是毫无保留的。(。)
所以,太保陈耽也沉默了,原本他们还准备着将董太后指使人在河间及以外郡县暗中收取赋税的事情暴露出来,而此时却没有人再提此事了。
“报——”
就在此时,外面突然有大内侍卫高声通报,打破了大殿内的沉默气氛,刘辩宣上来人,一名带刀侍卫披挂整齐,在金銮殿下单腿跪地禀报道:
“启禀圣上,骠骑将军、国舅爷董重私自招揽家兵,铸造兵器,私造皇袍,意图谋反,被其家臣告发,如今大将军已经率领羽林军围困了骠骑将军府,正与御林军对峙之中。”
听得此言,顿时整个千秋万岁大殿之中再次掀起了一阵风波,二宫的国舅爷竟然在这个时候真的对上了,而且他们还分别掌握着羽林军和御林军,一旦开战恐怕整个洛阳城都会生灵涂炭的。
()
董太后已经站了起来,正准备回未央宫去,此时听得传报之后,身体竟然一阵摇晃,声音中已经带着一些哭声了:“圣上,本宫可以担保,国舅他绝对不会有反叛之心的,还请圣上恩准,让国舅爷辞去朝廷官职,与本宫一起回河间郡国去养老。”
“圣上,臣等也愿意为董国舅担保。”
“请圣上开恩,看在太皇太后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顾的份上,就让董国舅陪着太皇太后回去河间郡国。”
看到董太后着急的样子,丁宫和张温等人也咬了咬牙站了出来替董国舅说话,而赵忠'www奇qisuu书com网'、张让、郭胜等等宦官却一个个没人开口,他们此时正在急切地思量着脱身之法,哪里还管得了董国舅的事情呢。
“既然太皇太后都为董国舅担保了,那么朕也相信董国舅不会有谋反之心的。带人呀,传朕的旨意,即刻起收回董国舅负责的御林军兵权,免除他骠骑将军的职务,马上跟随太皇太后回河间郡国去,永远不得再回洛阳来。”
随即,大内侍卫带着几名太监,拿着刘辩的圣旨飞马奔向了董重的骠骑将军府,而大殿之中众人纷纷沉默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二支禁军打了起来,那样的话他们的府第恐怕都会糟殃的。
“报——”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大内侍卫飞奔而入内,跪倒在金銮殿下:“启禀圣上,骠骑将军、国舅董重已经畏罪自杀了,如今御林军已经奉命接管了董府,并保护好了董府中的其他人,大将军已经命令羽林军退出洛阳城,如今正在赶往这边面圣。”
“嗡——”
听到侍卫的话后,董太后顿时脑袋里面嗡地一声,她没有想到少帝刘辩年纪轻轻,行事竟然是这般果决,一点余地都不给她留。
虽然说国舅董重是自杀而死,但是董太后认为他的自杀也是被逼的,显然是朝廷不会容许她们董家还有一个在大汉军队中拥有一定声望的人存在,避免将来发生一些祸乱。
“死得好哇,死得好。”
董太后突然放声大笑了起来,她的样子像是气急而疯了,整个人的jīng神面貌瞬间像是老了十岁,一边喃喃自语地说道,一边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离开了大殿,在几个宫女的扶持下回未央宫去了,而她疯狂的大笑声还远远地传来。
事情回到了半柱香之前,大将军何进率领三千羽林军围困了董重的将军府,而将军府内外有着二千名jīng锐的御林军将士,还有甘宁、许褚、淳于琼三名中郎将镇守,所以董重并不畏惧何进,直接打开了府门将羽林军将士接引了起来,双方将士刀枪相接,混乱一触即发。
“大将军,你这是要干什么?没有圣上的旨意,竟然擅自调动羽林军进洛阳城,难道你想要谋反不成?”
董重一幅有恃无恐的样子,被一群御林军将士簇拥着立身在大厅之前,遥遥地望着大门口处一群羽林军将士之中的大将军何进喝问道。
“董国舅,本将军正是接到密报,说你董国舅有谋反之心,所以才请动了圣上的旨意,率领羽林军前来搜查董府的。你要是识相的就让众位御林军兄弟们退出董府,然后老实交待你想要谋反的事情,否则的话就是逼本将军动手了。”
大将军何进一挥手,顿时外面的羽林军将士轰然应了一声,无数的人头从董府的院子外面冒了出来,每个羽林军将士的手里都拉开了一张弓,遥遥地对准了董府中的所有人。
“哼,何进,不要以为本国舅是小孩子,你要灭我之心已久,何患找不到理由呢。如今居然编造本国舅谋反的罪名,你以为圣上难道会相信吗?不要以为你才有兵,御林军的将士可也不是吃素的。”
董重大喝了一声,顿时从董府之中的屋顶之上冒出了许多御林军将士来,此外还有董府周围的一些民房的顶上,也埋伏着大量的御林军将士,他们的手里也同样拉开了强弓,遥遥地指向了羽林军将士。
三千羽林军对三千御林军,二支朝廷的禁军,本来都是守护洛阳城和京畿重地安危的,但是现在居然刀兵相向,大战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圣旨到——”
然而就在此时,突然外面传来了一声大吼,数名大内侍卫护着一名年轻的太监快步奔来,随后来到了董府的大门口处。
“大将军。”
“公公前来传旨,不知道是何旨意?”何进当然知道,只不过他是故意这么问的。
“奉圣上旨意,董国舅还不上前接旨。”
年轻太监并没有回答大将军的话,而是直接用行动告诉了他,转向董重大声地喝了一声,他的声音有些尖锐,所以非常刺耳。
“本国舅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还请公公将圣旨拿来给本国舅自己看。”
董重自然也知道,这圣旨可能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根本没有离开御林军众将士的保护,朝着那年轻的公公喝道,目的就是不想让这道圣旨公之于众。
“哼,大胆董重,竟然不下跪接旨,莫非你真的要谋反吗?”。大将军何进在后面大喝道。
()免费TXT小说下载
“少在这里扯虎皮做大旗,谁知道这个阉人是不是大将军你找来的?谁能够保证他手里的圣旨不是假的?难道这不是何进你的计策?”
董重丝毫不理不顾,认为这道圣旨并不是真的,完全都是大将军何进在其中搞鬼,所以根本不出来接旨。
“圣上口谕:御林军甘宁将军、许褚将军、淳于琼将军听令,若是国舅董重大胆抗旨,则必有谋反之心,立即将其捉拿,封闭董府,抄没董家。”
年轻太监只是冷笑了一声,随即大声地当着二军众将士传了一道圣上的口谕,却是要御林军的三名中郎将亲自捉拿董重,并且查抄董府。
“末将等尊旨。”
就在董重惊愕之时,三名御林军的统军将军同时轰然应诺,所有的御林军将士也同时掉转了手里的弓箭,转而指向了董重和他身边的一些亲信、家兵,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董重气得指着一人说不出话来,这些天来他对三人可以说是赏赐颇多,没有想到他们此时却也是最先背叛自己的人。
“国舅爷,末将等是奉圣命行事,还请国舅爷配合。”
三人一挥手,外面的御林军将士也冲了进来,纷纷控制了董府中的所有人,然后开始查抄董府,竟然将所有的羽林军将士凉在了一边不管。
“公公,这怎么回事?”大将军何是不解地问,他还没有回过神来。
“大将军,圣上也有口谕给你,说是京畿重地安危为重,洛阳城的事就交给御林军处理就是了。”这话的意思何进一下子就明白了,是让他的羽林军退出洛阳城去,查抄董府的事情有御林军就够了。
“哈哈哈哈——”
就在这时,国舅董重却突然发疯一般地笑了起来,只不过他的笑声中充满了凄凉的味道,如同一个穷途末路的老人发出的最后的抗争。
“圣上,老臣明白你的意思,老臣就成全你了。”
大笑声中,董重突然抽出佩剑,横着向脖子上面一抹,顿时鲜血狂喷,冲出数尺之外,随后身体轰然倒地,抽搐着气绝身亡,但是至死他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