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二十年十一月。聂士成率新建陆军第三镇攻取朝鲜平壤后。军情处负责辽东事务地人员。即受命组建朝鲜特别行动支队。先后分三批共计600~余人秘密潜入朝鲜南部。并与先期潜伏地林取得联系。军情处在朝鲜地情报行动网络正式建立。林轶受命负责指挥此次绝密行动。并全权处置朝鲜事务。
洪启在稍许地犹豫后。坐直身体说道。“金根植君应该清楚。前不久闵妃已经拒绝了日本方面提出地。宣告朝鲜独立和邀请日本派兵进驻朝鲜地要求。在这样一种局面下。日本军队又占领了汉城。我们作为一个弱小地国家。已经尽可能地表达了对于大清地亲善。再进一步恐怕很难做到了。”
金根植依旧保持着那种平和地笑容。静静地望着对面地洪启薰没有急于回答。
洪启口中进一步地动作。便是刚刚金根植向洪启薰提出地。由军情处安排布置。将朝鲜皇帝高宗和闵妃秘密接应出汉城。送往朝鲜平壤。在平壤大清军队地保护下。重新建立朝鲜王室地统治。
这个计划就是此次朝鲜秘密行动的一部分,一旦完成这个计划,大清将凭借手中掌握的朝鲜王室,再加上宗主国的地位,在国际舆论上获得主导地位,日本对于朝鲜南部的占领将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没有任何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条件,要想获得西方各国的支持就变得相当困难了。可是,如果让日本人掌握了朝鲜王室,要抰利用朝鲜王室驱逐大清在朝鲜的势力,朝鲜的局面也将变得异常的复杂和混乱。
此次此刻,对于朝鲜态势了如指掌的金根植非常清楚,掌握朝鲜王室实际权力的闵妃所以会拒绝前往平壤,除了会冒生命危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日之间的这次战争还未结束,谁胜谁负还尘埃落定,这个时候,朝鲜王室未尝没有想看看风向的打算,弱国,总是要依附于最强的国家才能生存下去的!只是恐怕闵妃这样的打算,终究是要落空的…………
“关于闵妃殿下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所做的一切倾向于我大清的努力,我们非常理解也表示尊敬。
如果不是一个意外事件的出现,我们也不会尝试让贵国的皇帝和闵妃殿下冒如此大的危险…………”金根植慢慢的收起嘴角的笑意,用一种似乎是洞悉洪启的目光平静的说道。
“我们刚刚收到绝密消息,日本方面在闵妃殿下这里受到挫折后,已经将目光转向了贵国的大院君。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日前已经派宫内府顾问冈本柳之助,与大院君接触达成了秘密协议,最迟在一个月内,大院君将在日本军队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到时候,不要说闵妃殿下还能不能掌握朝廷大权,乱兵当中会出现什么意外都很难说了,请洪启队长务必将这一情况禀报闵妃殿下,并请闵妃殿下慎重对待。”
“绝无可能,大院君已经被闵妃殿下剥夺了权力,控制在功德里别墅内,大院君怎么可能会和日本人串通一气,还阴谋发动宫廷
?绝无这样的可能!………”洪启薰顿时瞪大了眼》断然说道。
“正因为大院君失去了权力,所以才会迫切的想要重新获得权力。”金根植意味深长的看了洪启一眼,从身后拿过一页纸递给洪启说道。
“这是我们获得的日本方面和大院君之间,已经达成的秘密协议的一部分内容,请洪启薰队长过目。”
洪启薰的脸上充满了怀和震惊的神情,此刻也顾不得许多了,匆忙接过那页纸看了起来。
日本人与大院君达成的协议一共有四项:
一、拥立大院君国太公,国太公身为皇室最高宗亲,辅佐皇帝,监督宫中一切大小事务。
二、重新启用亲日的金鸿、鱼允中、金九植三人,实施政局改革。
三、任命李冕为宫内大臣。
四、派遣李骏勇赴日本留学一年,准成为日后朝鲜的皇帝。
寥几行字,洪启薰片刻之间就看完了,眉头随即紧紧的皱了起来。从这个协议文本上看,一旦政变成功后,大院君虽然不能直接掌握朝鲜的大权,但是其长子李载冕被任命为宫内大臣,其长孙李骏勇将成为日后朝鲜的皇帝,实际上和自己掌握朝鲜大权没有多少区别,似乎并不像是伪造的,也符合朝鲜此时的局势。
只是这份文件到底有的可信度,清国人又是如何能够获得如此机密的文件的?
洪启摇了摇头,故作冷淡道,“请恕我冒昧和无礼,这样机密的文件,金根植君怎么可能轻易就获得呢?如果是日本人伪造的,借此挑动我国内乱呢?仅凭这份文件我无法相信金根植君的话,也更加无法说服闵妃殿下去相信金根植君的话。”
“这份文件甚至连密约的文本抄件都谈不上,只是临时记录下的密约的一部分内容,当然不能作为什么凭证。”金根植拿过洪启手中的那页纸,看似不经意的淡淡一笑说道。
“大清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在朝鲜的势力根深蒂固,这一点想必洪启队长应该能够明白。况且我到朝鲜也有些日子了,虽然在日本人方面做不了什么文章,但是在大院君身边,我们大清多少还是有一点影响的。不过就是价码高低罢了,只要有足够的价钱,这样的东西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
洪启薰微微一怔,刚想开口说什么,却看到金根植又摆了摆手,面色严峻的说道。
“据说这份密约大院君已经签了字,但是还有一项条款没有写进密约里面,恐怕也无人敢写在里面。日本人已经和大院君达成一致,在这场宫廷政变中除掉闵妃殿下,这样一来,日本人就可以扫除在朝鲜的最大障碍,大院君也可以扫除自己最大的政敌。”
洪启薰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眼中充满了惊恐和怀。
“他们要除掉闵妃殿下?不,不可能,在朝鲜,谁也没有如此大的胆子敢对闵妃殿意欲不轨,无凭无据捕风捉影的话,我断然不会相信!”
“这样的密谋又怎么会留下什么证据?!如果闵妃殿下不能尽快下定决心,动身前往平壤,一旦大变骤起,朝鲜国内的动荡,闵妃殿下的安危,洪启薰队长,你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吗?”金根植也站了起来,目光逼视着洪启薰沉声说道。
洪启薰的身体摇晃了一下,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苍白和无助。他不是不相信金根植的话,只是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作为闵妃的心腹,他参与了闵妃大部分的决策,对眼前的处境也是讽刺清楚。在这个危机四伏局面混乱堪的时刻,朝鲜夹在中日之间,一边是曾经的天朝上国庞然大物,一边是野心勃勃的后起之国,哪一边都是朝鲜不敢轻易得罪的,只要中日之间的战争没有真正结束,只要中日之间的胜负没有最终确定,朝鲜就不能轻易倒向任何一边。
片刻后,洪启薰坚毅的说道,“朝鲜是个弱小的国家,夹在中日这两个国家之间,任何不妥当的举措都会给朝鲜带来灭顶之灾,请金根植君理解我国的处境。如果真的像金根植君所言,宫内有不忍之变,洪启将不惜性命,卫护闵妃殿下之安危………告辞了!”
金根植摇了摇头,用含意晦涩的目光静静的注视洪启薰,忽然轻声说道,“我理解洪启薰队长的意思,请转告闵妃殿下,大清永远是朝鲜最坚强的后盾,如果有什么意外之变,我们绝不会袖手旁观,将会竭力提供一切帮助!”
“多谢了!”洪启薰俯身鞠了一躬,默默的消失在屋外阴沉的天空下面。
果然如皇上预计的那样,朝鲜人不会轻易答应大清的条件,只会左右顾盼。金根植说不出是叹息,还是其他别样的情绪,轻轻摇了摇头,对木质房门后面拍了拍手,一个人影随即闪现出来。
“以军情处的名义告知平壤聂士成部,现在可以派出部队前出大同江一线了,做出威胁朝鲜汉城的态势。通知我们在汉城内外的全部人员,密切监视朝鲜日军和大院君方面的动向,随时做好撤离汉城的准备,大变,随时都会来到了…………”
———————————
他妈的,我昨晚上撞鬼了,凌晨码完字累很了,昨天是6000字啊,就到群里转转,没有想到遇到和小维。一个不经意间猜到我今天从朝鲜开始落笔,一个不经意间猜出了其中一个情节,我的神啊,居然还都告诉我说是不经意间。掩面痛哭,撞墙吐血,都是强人啊,深更半夜不睡觉,出来吓人!
今天本来还有一个部分的,都是被这两个孤魂野鬼折磨得神气俱散,就这么多了,冤有头,债有主,大家找他们两个算账吧,嘿嘿………
看到了吧,**已经徐徐拉开,风起云涌的时代啊,一时多少豪杰,大家还忍心继续等待下去?…………
第十一章 迷雾中的开始(二)()
刚过,朝廷中便传出了皇上欲求朝政变革的消息。一连三日召见军机处军机大臣议事,接着便是朝会召集六部、九卿会同商议朝政变革的举措,一时之间,关于朝政变革的话题,在朝野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光绪二十一年一月下旬,光绪正式发布上谕,以甲午之变的惨痛教训为戒,昭告天下:大清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徒学西洋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法积则,法则更,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考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一月内悉条议以闻…………”
上谕一经颁布,除了不出意料的在清流舆论中间激起震动外,朝野上下市井民间都表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姿态,似乎皇上欲推行变革早在情理之中一般。
这并不难理解,曾经的煌煌大清在甲午这场战争中,确实败得太过窝囊和痛心了。如果说以前大清败于西洋人之手,尚还情有可原,毕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当时大清还没有,可现在败在日本人手里就太有些说不过去了。
一来这是一个两千多年来跟在屁股后面,从来没有拿正眼瞧过的对手,一个国力比大清衰弱几十倍的尔小国,二来大清自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后,便决心痛定思痛,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推行洋务,这期间又出了曾、胡、左、李这样不世出的顶尖人物,竭尽心力开创出了大清的同治中兴。原本正是一个举国翘首以盼,国势蒸蒸日上的时候清怎么就会一触即溃呢?
三十多年的洋动,便如同纸糊的一般,被捅了一个大窟窿,朝廷集十余年的财力物力打造的北洋舰队,在黄海大战中灰飞烟灭,被依为朝廷柱石,几乎支撑起大清半壁河山的北洋体系,也在甲午的硝烟中不堪一击显露出让人触目惊心的虚弱。如果不是皇上亲征田庄台力挽狂澜,如果不是新建陆军在惊涛骇浪中的决死一击怕此刻日本人已经兵临城下,亡国灭种只在旦夕之间。
如此种种,不变革,能行吗?今就连京城里的普通百姓,嘴里也念叨着当初洋鬼子打进北京城,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有了今天的推行洋务,如今李中堂搞得那套北洋,眼瞧着在小鬼子面前也不顶用了,咱大清是不是也琢磨着再换换。
然而朝政究应该如何变革,国家应该如何兴利除弊以期自强,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明白野内外一片议论纷纷,与其说是在争执不清倒不如说是带着万千不同的心思,在等待皇上即将拉开的新政帷幕。
朝政变革的上谕发布过两日绪忽然出人意料的发布了第二道上谕,不过这道上谕和新政的举措并无关系是对此前日本方面发表的和谈声明的回应,并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上谕内容照会各国驻华公使。
且不皇上为何在朝政变革的上谕后,忽然发出这样一个针对与日本和谈的上谕,单单只是上谕的内容,便让朝野内外都意外不已。
光绪在上中。首先对西方各国公使积极推动中日和谈表示感谢。同时也阐明了大清愿意竭力维护东亚和平地主张。但是紧接着话锋一转。便对日本方面地和谈诚意提出了强烈地质。措辞相当强硬和尖锐。坚持日本若不从山东半岛撤军。大清绝不与日本进行和谈。
尤其上谕后面地一段话。掷地有声慷慨激昂。令举国上下莫不闻之震动………“从古自今。未有陈兵于他国境内。举刀于他人身前。挟制胁迫。而欲求和平之说。如此和谈。焉能有真正之和平。实乃以和谈之名。而迫我大清签城下之盟也!………大清虽弱。然不乏慷慨赴死之士。同仇敌忾之心。决一死战之志。今我大清数万精锐挥师山东枕戈待旦。日本一日不撤军。我大清一日不与之和谈。我四万万臣民无一日不与之死战到底!………”
还不到半日。这页薄薄地上谕便传遍了京城内外。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将原本昏昏然地一潭死水骤然间掀起了万般风潮涌动。原本举国上下都琢磨着。大清该败得败了。该胜地也胜了。现如今既然日本人都主动发表和谈声明。咱大清顺着梯子下来也就行了。只要和谈不谈出什么太离谱地条款出来。也就这么过去得了。
可任谁都没有想到。皇上会忽然在这个时刻。发出如此振聋发聩激荡人心地上谕。生生地把人心中那点血性之气一下子扯了出来。此时此刻。不要说那些曾经跪在都察院门外。高举力拒和议条幅地学子们心绪激荡拍掌称快。就连满世界遛鸟看戏晒太阳地旗人。暗地里也不由得翘起大拇哥。不愧是咱满人地血脉。就这份气势。听着都解气!
而各国在京地公使们。这个时候却是陷入一片茫然无措当中。尤其是英国公使欧格讷。按照此前他对局势地判断。清国地这位皇帝刚刚获得对于朝政地控制权。又在两天前发布了一份准备改革内政地诏书。此时寻求稳定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无是最为重要地事情。
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拒绝了日本方面地和谈声明?
百思不解之下,欧格讷决定立刻进宫觐见这位清国皇帝,他倒不是关心中日这两个国家会不会打得你死我活,他关心的是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利益,特别是正在与清国商谈的那份协议,那个足以让整个大英帝国的商人们都心动不已的前景,是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保障的。
原本按照清国的制度,外国公使是无法直接觐见皇帝的,只能通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交涉相关事宜。不过这次光绪回京后,便高调给予了欧格讷自由出入紫禁城的特权,还特意对欧格讷说过一句话“朕要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最高的礼遇。”着实满足了这位英国绅士的虚荣心和尊严感,无形中,也让欧格讷对这位清国皇帝的感官亲切了不少。
养心殿东暖阁内,当一见到欧格讷在执事太监的引导下,缓缓进入东暖阁内时,光绪几乎不用思考便明白了这位英国公使前来的用意。当即微笑着从暖榻上站起身来,满脸笑容的说道。
“真是难得啊,什么风把欧格讷公使吹到朕这里来了?小恭子欧格讷赐坐…………欧格讷公使,朕也是很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你了|想念我们在辽河
的情景啊,朕是给了你自由出入紫禁城的权利的,有国事才来见朕嘛,有空的时候也该来朕这里坐坐,朕的大门是随时为你敝开着的…………”
欧格讷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