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武侠时代-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自他犹豫不决之际,只见执法长老突然从大殿角落中站起,走到赵老三跟前,缓缓说道:“赵兄弟这双臂膀和舌头,便由我承担如何?”说罢,从怀中掏出一个瓷瓶,递给赵老三。

    执法长老面se冷峻,眼望着掌棒龙头,轻轻冷哼一声,继而转头对赵老三说道:“赵三哥,你信我不信?”

    赵老三拿着瓷瓶,心中却是有点犹豫不决,只因为这执法长老在帮中是个怪人,并没有固定势力,只因他年纪轻轻,武功却高,所以才当上这个长老。

    他平时xing情冷漠,酷爱练武,又是帮众唯一的一位‘净衣派’,喜欢吟诗作对,谈古论今,穿着华服,不像个乞丐,反而像个秀才。

    对于帮中大事一向也是心不在焉,就连那执法之权被掌钵龙头逐渐夺走,他也是淡然处之。

    除此之外,也没见他与何人交好,一向都是公事公办,冷冷清清,骄傲得不得了的模样。

    是以许多帮众,对他都颇有微词,只因为他武功高强,才没人反对他这长老之职。

    执法长老见赵老三迟疑不定,当下言辞恳切道:“赵三哥,我原以为你也会归降满清,图个富贵,是以一直未曾出面,但你可知否,咱们这些人中,谁都能降,唯我不能!”

    赵老三不禁问道:“老四,那是为何?”

    一时人人目光尽皆集于其身,都揣测这年轻的传功长老这般说话。

    其时满清入主中原,已有一百多年。武林中人,吃皇家饭的已有不少,不说那镖局子的保镖,看家护院的侍卫,便是那少林武当,峨眉昆仑等名门大派,与满清朝廷或明或暗,都有些勾搭,天底下除了红花会,天地会,哪还有不能降清的说法?

    但见执法长老整整衣冠,奋力揪下背后的假辫子,慨然吼道:“我陈元厚乃江yin人氏。八十ri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就算我再没心没肺,又岂能投降鞑子!”

第三十九章 江阴故事() 
赵老三闻听此言,当即将瓷瓶掀开,张口将其中药物吞下,只觉得黏黏糊糊,一团烂泥般的液体顺流而下,直落到肚中。

    他吞下药物,张口说道:“老四,就算我不信你这个人,也信了你这个出身!”

    原来一百四十五年前,南直隶江yin,这座英雄之城,对抗满清入侵,曾有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当时满清入关,一路南下,到达江yin之时,城中明朝官吏,见清军铁蹄势不能挡,都抱头痛哭,大多相继辞官而去,江yin便随着天下大势,投降了满清。

    谁知后来清廷派来一位投降的明朝进士,名唤方亨。这方亨到了江yin的第五天,便出示告示,颁布剃发令。

    当时江yin百姓还以为凡事好商量,第二ri便上书方亨请求留发,方亨大骂不已,有一士子也与方亨大骂道:“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来做清朝的县令,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方亨怀恨在心,正巧上级府衙的布告下来了,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句子。

    方亨便命令一名书吏抄写,那书吏本是个不入流的官职,不在九品之列,可他抄写之际,看见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字样,登时怒发冲冠,掷笔于地,铿锵道:“就死也罢!”说罢转身离去。

    消息传开,江yin城民愤登时激起,都说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方亨晚上偷偷写信给上级,请求发兵围剿,被衙门中官吏得知,偷偷告知了城中百姓。

    于是城中百姓便包围县衙,擒住了方亨,全江yin城,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动员起来,以原主簿陈明遇为首领,扬起大明旗号,反抗清廷。

    当ri,江yin满城皆兵,人人用力,所有的恐惧,私心,全然抛开,男人磨砺兵刃,妇幼筑城设伏,平素吝啬的财主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只一夜之间,江yin便成了一座铜墙铁壁的坚城。

    这一ri,便是1645年,闰六月初一,中华史上最悲壮惨烈的一幕缓缓开启……

    第二ri,清军重兵包围江yin城。

    清军先是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然后大举攻城,一时间箭如雨注,江yin人奋勇杀敌,人人争先,城上的人没有盾牌,便一手拿着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万。

    面对清军连番进攻,陈明遇率领江yin军民苦苦守城一月有余,自忖自己并无用兵之才,力不胜任,便推举另外一个离任的典史阎应元。

    阎阎应元原本在城外赋闲,并不知江yin之事,但一经相邀,便毫不迟疑,率领家人,踏上了这条必死无疑之路。

    进城之前他路过七里庙,便在墙壁上题诗:“事则万无可为,死则万无可免。”

    这一个主簿,一个典史,都不在九品之列,属于芝麻绿豆大的小吏,但就是这二位倔强的小官,却掀起了一阵狂风巨浪,震慑了满清鞑虏一百余年。

    阎应元进城之后,统计兵壮,分派钱粮,他用兵若神,七月初九进城,初十祭旗发令,接下来便战果连连。

    十一ri,清兵攻北门,城中之人拼死抵抗,箭矢如雨,清兵不敢前进,主帅七王爷大怒,命九名上将率先上城,死了四了,伤了五个。七王爷亲自率军登城,被“霸王”刘耐所杀,跌下城墙,粉身碎骨。

    十二ri,清兵仍攻北门,三万军队造了十条浮桥,度过外河,运云梯上城,另一清军王爷自持勇猛,登上云梯,被竹匠姚迩割下头颅,身体扔到城下。

    清兵抢尸,城上梆鼓齐响,砖头、小箭如雨点下,又毙伤千余人。

    城外清军索要王爷的头颅,阎应元不允。清军又表示愿意用银赎买,又将银两吊进城中,命军士于城下哀号:“还我将军的头!”阎应元便包裹一黄狗头,丢于城外。

    直到敌将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头扔下。清兵拿了头回去,与身缝合,挂孝三ri。

    到了十四ri。阎应元见敌兵甚众,实在无可奈何,便招募体弱老者,诈降于满清,等待敌人接见之际,再引爆暗中携带的火药。

    一时间烟火漫步,震响如雷,清军大帐之内尸横无数,其中两名上将,一名王爷。当ri,清军便三军挂孝,全营默哀。

    阎应元初到江yin,便在四ri之内,连杀满清三个王爷,十余员大将。

    清军见攻不下城池,便一边调兵遣将,增援江yin城外,搜刮百姓的铁锅浇铸炮弹,一边派了一名投降的明朝将军刘良佐前来劝降。

    阎应元面对降将说道:“自古以来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史。”

    刘良佐惭愧而去,叹息道:“江yin人没得救了。”

    这时清朝贝勒博洛平定了松江,带兵二十万转战江yin,使用红衣大炮攻城,一时飞弹如电,江yin人便用身体抗击炮弹,有人胸背打穿,依然矗立不倒。

    城墙崩裂了五处地方,江yin人又将城中的棺材都抬上城墙,填补毁坏。

    阎应元智勇双全,百计频出,诈降,火攻,夜袭,攻心,钉炮眼,装神弄鬼,声东击西……

    百姓也争先恐后,无一名贪生怕死之人,士兵不够,城中ji院中的ji女,监狱中的囚犯也放出来帮忙。这些人为民族大义,无一人退缩,亦无一人逃城。

    虽然士气越发的激昂雄壮,但江yin缺兵无援,弹尽粮绝,力量实在悬殊,最终于八月二十一ri,江yin陷落!

    那ri,阎应元坐在东城敌楼,望着硝烟弥漫的江yin,清军缓缓开进城中。要了一枝笔,在门上写道:“八十ri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落笔之后,带兵上马格斗,击杀清兵无数。最终被清军所擒,降将刘良佐看见阎应元,拍着应元的肩膀大声嚎哭。

    阎应元说:“何必哭呢?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只有一死罢了,快杀我!”

    博洛坐在县衙里,要见阎应元。阎应元到了堂上,挺立不屈,骂不绝口,最终被折磨致死。

    阎应元死后,家人都因不降而被杀。陈明遇与清兵肉博,身负重伤,握刀僵立在墙壁上,至死没有倒下。

    第二天,清军开始屠城,百姓得知江yin已破,毅然慷慨赴死,以先死为幸,没有一人顺从,就连ji女,囚犯也是如此。

    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的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通塔奄河、裹教场河处处填满了尸体,叠了有好几重,光投四眼井的就有二百多人。

    城中尸骸枕藉,血流成河,直如人间地狱,街巷池井皆满,薰臭不可近。

    满城都被杀光了,清兵这才封刀。

    这一战,江yin守城八十一天,城里死了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了七万五千余人。

    清军连番出动二十四万大军,期间劝降十余次,甚至许诺江yin可以不剃头,清军可以不进城,只要你们摘下大明旗号,竖起清朝旗帜便可。江yin的回答依旧是两个字:“不降!”

    这一战,江yin弹丸小城,孤立无援,重压之下,势在必败,但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和江yin百姓用八十天浴血抗争和二十万人的死难,展示了凛凛气节。

    这一战,昔ri席卷天下的八旗铁骑,在这里却变得“均向城畏服,战无人se,其从北来者,闻之皆胆落,无不以生归为祝”。

    这一战,有近二百五十尊大炮,对准小小的江yin县城一阵狂轰乱炸。这是当年袁崇焕和李自成都没享受过的待遇。

    这一战,江yin以十万之众,血战孤城,击毙满军七万五千人,亲王三名,大将军十八名。

    这一战,全城只余下大小五十三人。这五十三人对天盟誓,终生反清复明,代代不绝。

    这一战,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千秋壮烈,唯取一义!

    这一战,光耀史册,万世流芳,忠烈之气与天地共存。

    这正是: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臣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第四十章 血溅白花() 
这一段慷慨悲歌的故事,原本是每一个稍有常识的武林中人都知晓的。

    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武林中反清义举此起彼伏,百余年来始终不能平服。

    但自乾隆中叶以后,朝廷在江湖之中挑拨离间,尤其是二十年前福康安举行天下掌门人大会,令各门各派为利结仇,武林人士自相残杀之风大盛。

    便ri益顾不得再来反清,使清廷去了一大隐忧的同时,这段当年江湖之中口口相传的血泪之史,便也被淡忘了。

    此时一经陈元厚说起,大殿上年岁较长之人,也不由蓦然想起这段故事,登时议论纷纷,有不知道的,相熟之人便予以讲解。

    一时间大殿之上乱乱哄哄,犹如蜂巢鸡窝一般,有人感慨,有人冷笑。

    汪铭卫顿了一顿,当下由此及彼,想到自身先前也说是汉臣之后,却以降清为荣,不由得脸se一阵发红,而又由红转白,由白转青,那是已经怒到了极点,暗中起了杀心。。

    当下不等众人商讨个结果,上前几步,说道:“陈老四,你既然如此忠义,那今天兄弟几个,就成全了你罢。”

    说罢示意身边几个亲厚之人,团团将陈元厚和赵老三围住,有被他先前利诱熏了心智,yu争先立功的,不经示意,也跟了上来。

    涌上之人,居然有四五十之多,占据大殿之内一半有余。

    一边袁冠南和杨中慧对视一眼,便自行走入圈中,袁冠南道:“陈长老,我夫妻二人助你一臂之力。”

    这圈外有四五十名穷家帮人物,又有掌棒,掌钵两位穷家帮长老以及汪铭卫这等高手,任他俩鸳鸯双刀,夫妻合璧再怎么巧妙,一旦被人围攻,也绝对难以轻易化解。

    可这袁冠南原本便是武林中名门之后,又是读过书的书生,只听了那一句“八十ri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便热血沸腾,顾不上许多,决然要助这陈元厚一臂之力。

    双方一触即发,正待拼个你死我活之际,一边火堆旁边,突然传出一句苍老嘶哑的声音:“帮主,这江yin故事,我还是从小听老人讲过,陈长老既然有这种不得已的苦衷,不如就放他去罢。”

    汪铭卫回头望去,只见一个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头慢慢向他走来,这老人非是旁人,乃是帮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八袋护法。

    这老头平ri素爱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汪铭卫说东他不敢道西,说南他不敢道北,此时不知为何居然生了豹子胆,居然敢当面顶撞起自己来。

    见他一脸感慨,紧张的朝自己打鞠做躬,汪铭卫不由得心中一团无名之火升腾燃烧起来。

    他转头目视陈元厚,眼中she出灼热的光芒,这昨ri还嘻嘻哈哈在一起的兄弟,此时却越看越不顺眼,便好似杀父仇人一般。

    盖只因人一旦被功名利禄,熏了眼睛,便会头脑发昏,忘乎所以,因而做出不知止不知耻的事来。

    像什么反目成仇,忘恩负义,落井下石,,鼠目寸光,牢sao满腹,沐猴而冠,寡廉鲜耻,东食西宿,瞒天过海,衣冠禽兽,见利忘义,弱肉强食,数典忘祖……

    什么事情不要脸便干什么事情。

    汪铭卫此时便是如此。

    袁冠南眼看那双冒火的眼睛,不由得轻声喟叹:“利yu薰心,随人翕张。国好骏马,尽为王良……”

    汪铭卫一拍手,围住陈元厚的人便向前迈了一步,掌棒长老也虎视眈眈,摩拳擦掌,想在帮主面前,效个犬马之劳。

    另外一边掌钵长老虽然稍有些良心,却也绝不肯为他断送了大好前程,只是想这陈元厚居然是江yin之变的五十三人之后,这一百多年,他这一脉为了抗清前赴后继,也算悲壮苍凉,看他此时凛凛一身正气,站在当场,不由得一偏头,轻轻叹了一声。

    汪铭卫本来眼盯着陈元厚,全身血脉沸腾,恨不得一刀便将他砍成肉泥。

    他此时正处于这等奇妙的敏感状态,耳听身旁掌钵长老感慨之声,不由得神经质地转头大吼道:“你想怎地?可对我处置不服?”

    掌钵长老当即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汪铭卫正对自己怒目而视,几yu翻脸,又想一身富贵全赖此人,万万不可得罪。

    连忙弯腰鞠躬,脊梁几乎与地持平,道:“小人万万不敢,只是想到江yin故事,发了一声感慨而已。”

    汪铭卫只觉得他这话仿佛如巴掌一般抽在自己脸上,不由得脸上火辣辣的发烫,又见那年老的八袋护法居然还跪在远处,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登时怒不可遏,杀心顿起。

    他提起单刀,唰一下砍下了掌钵长老的头颅,一腔鲜血,喷的他衣襟尽透。

    这一下变故,大殿之内人人皆惊,没一人想到汪铭卫居然如此丧心病狂,只为了一声叹息,便杀了已降服自己的亲信。

    齐御风初见他时候,还觉得他侠骨英风,颇有些英武豪迈,此时露出真容,才发现这人一旦软了骨头,忘了祖宗,便根本算不得上是人了!

    汪铭卫一刀下去,心情大畅,双眼通红,直想把面前的八袋护法也杀了,可他腿上有伤,行动不便,那八袋长老也离得甚远,于是便喊道:“杀!杀!杀!把甚么陈元厚,袁冠南都给我杀了,福大帅不ri便要进攻长白山,雪山飞狐在那里藏得有李自成的宝藏,大伙随我,便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享不尽的高官厚禄,应有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