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康一看这文书,心里愈发着急,自己倒霉就倒霉签这文书上了,文书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要收的银子数,还有收不上来的处罚,例如自家冲抵等。他想拦抬头看差役们正瞪着他,手里的棍子攥的紧紧的,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上来给自己来一棍子。陈康只能摇头叹气,哎呀哎呀的呻吟。
旁看陈康的样子,龇牙咧嘴的又可怜又好笑。王旁接过师爷递来的文书看了看,皱着眉头向朱县令问道:“县太爷,这字是谁写的啊?”
县太爷不知道王旁何意,师爷接口到:“这是本人所写。”
王旁摇了摇头:“这上面怎么不见县太爷的墨宝?我在别的县也做过这样的差事,每做一处都会留下一份副本,每页上都有当地县太爷的亲笔墨宝提名。将来我要集成册子,那样一来表明我这么多年没白做,二来万一县太爷高升了,我也好证明我曾受过县太爷的提携。”
朱县令一听这话,高升之类的多吉利,这臭小子还挺会说话的。就凭着帮县上做事也能当作求官的资本吗?县太爷呵呵笑了起来:“师爷,你再照写一份,我来签名,给王公子留做纪念。”
让县太爷题字这事王旁早在龙湖剿匪的时候就做过,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不过朱县令怎么能想到?这王旁憨头憨脑的,拿这当作自己做事的成绩,朱县令还是第一次看到,心里琢磨难怪这王旁连贡生都不是,竟然还做了大官,原来这小子会说话,会逢迎官员。朱县令还真拿他自己这官当大官了,看师爷又写好一份,他蘸饱了笔,左手拽着袍袖口,煞有介事的在文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师爷再次递给王旁,王旁看了看,向捧着宝贝似的说道:“哎呀,朱县令的字可真是写的漂亮,这手好字可是我见过县令中写的最好看的。”
朱县令听王旁这么说,他自负的笑了笑,提高声调问道:“王公子,你倒是说说这字哪里好?”心里骂道臭小子,让你说说也给师爷和衙役们听听,我这县令可不是花钱捐来的,你要是说的不对那就证明你故意耍弄本县令,到时候我再修理你。
王旁指着文书上朱县令的墨迹说道:“朱县令这字看似行云流水,但是字体瘦劲,笔画间不失飘逸,这正是柳字一字值千金的柳体,而朱县令您虽然写的是柳体字,但笔锋比例一点不逊色柳公权,可惜啊!”
朱县令听的正高兴,王旁说的可是一点都没错,突然听到王旁说可惜,他瞪大眼睛问道:“什么可惜?”
王旁啧啧的嘬着牙:“可惜朱县令晚出生三百年,不然流传到今日的就不是柳体了,而是朱体!”
旁边的陈康心里这叫奇怪,这王公子吃错药了,明明知道这差事是倒霉的事,这哪是什么文书,明明是卖家产契约书,王旁还这么夸赞朱县令,而且所用赞誉之词听的陈康直起鸡皮疙瘩。陈康索性生气的扭过头,看着堂侧的柱子。
但是王旁的这番话,简直说的朱县令的心坎里去了,想不到王旁年纪不大,对书法知道的还挺多,朱县令匆匆的从书案后面走下来,走到王旁近前自己也凑过来看了看,越看越喜欢。王旁一侧身,两手拿着文书当作宝贝似的说道:“朱县令,您可不能收回去啊?!”
朱县令忙摆手:“不会不会,难得王公子这样的后生有如此眼力啊。”王旁几句话,就把朱县令的对他的戒心打消了大半。
王旁拿着那文书,瞪了一眼师爷说道:“可惜啊,朱县令这么好的字,让你写的这文书染卷了。”他那表情颇有点愤愤不平的样子。
朱县令似自言自语的说道:“我说哪里觉得不对劲儿呢,没事,没事王公子,本县令再亲自给你写一份就是了。”
王旁急忙一作揖:“哎呀,大人对我太好了,我正求之不得了!”那态度真叫一个诚恳。
朱县令回到书案,找到文书的原文,一笔一划的认真写起来,生怕写错一字染了卷。等写好了,签上自己的大名,盖上自己的,拿起纸张来还吹了吹,见墨迹全干,招手让王旁近前:“来来,王公子,你来看看,这样对不对?”
王旁接了过来:“我就说嘛!这字简直太漂亮了,多谢县太爷!”说着他从怀着掏出个簿子,小心翼翼的将文书夹好。
朱县令现在心情也极好,派差的事这么顺利,而且还被人这么恭维。王旁又恭敬的对朱县令说道:“县太爷,在下还有一个请求。”
第256章 御史台罢工()
朱县令这会儿对王旁已经全无戒心,这个年轻人还是挺讨人喜欢的。他的语气变得柔和了许多,“你说说看,你有什么要求啊?”
王旁指了指跪在堂下的陈康,对朱县令说道:“县太爷,这个陈康实在太可恨了,您派给他这么好的差,他竟然不好好的办!真是不识抬举!”陈康听王旁这么说,转过头看着王旁,心里一阵疑惑:刚才他听王旁恭维县令,心里就很不舒服,难道自己看错了人?王旁怎么会是这样的人,不但对县令奉迎拍马,现在还为了讨县令高兴骂自己?
朱县令听王旁这么说,心里更高兴了:“就是,王公子所言甚是!这人是该好好的教训。收税的事你慢慢来,不急不急。”
王旁现在得先解决陈康的问题,见县令已经对自己没那么大敌意,他说道:“县太爷,我看不如这样,您将这陈康交给我,我让他带我到县上各户一起催税。”
陈康心里这个气,好你个王旁,自己去接这活还不算,还拉上我?他急忙摆手对县令说道:“县太爷,不行啊”
朱县令对着陈康脸一沉:“这里没你说话的份!你给我闭嘴。”转头他又对王旁说道:“王公子,这人就是一废物,你要他有什么用?”
王旁笑了笑:“县太爷,这人对县上商户很熟悉。您也知道我是刚回临川,总要有个人带路。二来,我就是想让大伙看看,虽然陈康没按您要求把差事办好,但你还是宽宏大量,不和他计较,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陈康心里这个气啊,王旁啊王旁,你小子怎么这么坏?亏得我还将生父珍藏的书卷送给你,你就这么对我。想到此他一叹气,自己遇人不淑,又能怪谁呢?
朱县令笑嘻嘻的,王旁这话说的太好了,他捋着稀稀拉拉的几缕胡子,不住的点着头:“王公子所言极是,本县令就将此人犯交给你带走,不过王公子可要看好他,不要让他惹是生非了。”王旁说道:“您放心!那我就告辞了!”说罢,跟县令告辞,带着一瘸一拐的陈康出了县衙。
两个人走出县衙的时候,王旁还说着:“你快走几步。”神情很是严肃。可拐了个弯,王旁就站住了,过来搀扶陈康。
陈康正生气呢,他一甩袖子推开王旁,一手扶着墙蹭着往前走。他脚底挪着步子,身上疼,心里更是委屈,王旁却呵呵笑起来。王旁就知道陈康生气了,他也不多劝,看着陈康哆哆嗦嗦的走了几步。笑着说道:“陈先生要是不赶紧走,这大冷天的身上伤口要是冻了可就不好医治了。”
陈康嘟囔着:“不用你管!”心里却想,我怎么会答应跟随这样的人。他本来就跛脚,这下走的更慢了。王旁也不催他,前面没几步远就是王旁和元泽吃过饭的酒馆,王旁快走了两步进了酒馆,掌柜的正在柜上,看见王旁进来笑着打着招呼:“公子爷,您是几位吃饭啊?”
王旁问道:“掌柜的,您这有没有牛车,能否借个伙计帮我运点东西?”说着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够这酒馆一天的进项了,掌柜一看就乐了:“有,有,您等着。小二,去套上牛车,帮这位大爷拉点东西。”
王旁站在酒馆门口,等这陈康走近,小二也将牛车套好牵了过来。王旁指着陈康对小二说道:“来,把他给我弄上车。”小二回头一看陈康,吓了一跳,惊呼到:“哎呀,陈员外,您怎么伤成这样?”
陈康一脸幽怨的看着王旁,心说没你我还弄不成这样呢。王旁哈哈一笑:“来,搭把手!”说着跟小二一起将陈康搭上牛车,让陈康趴在上面,酒馆的伙计赶着车,朝盐步坡上的王安石府走去。陈康趴在牛车上,心里不住的嘀咕,这王旁又想要干什么。
王安石府上的赵伯见王旁回来了,迎了过来说道:“二公子您可回来了,老爷和大公子正在书房等您呢。”再朝王旁身后看,一辆牛车上趴着一个披头散发浑身是伤的人:“二公子,您这是?”
王旁见赵伯疑惑的表情,他说道:“赵伯,麻烦您将这人送到我府上,再去请个郎中来给他瞧伤。”趴在车上的陈康都听见了,心里一阵热乎乎的。
王旁进了府宅,来到王安石的书房。父亲的书房里,除了父亲和兄长元泽之外还有一个人。王旁向父亲行礼,又和元泽打过招呼,这人见王旁称呼王安石爹爹,赶忙站起身来。王安石介绍道:“景仁(侯书献字景仁),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的次子,王旁,小字若无。”又转头又对王旁说道:“旁儿,来见过侯先生。”
这位就是王安石给王旁推荐的幕僚侯先生?王旁不由的打量了一下这个人,见这位侯先生年纪大约四五十岁,方方正正的脸庞,生得眉清目秀,肤色有些发红,银色长须胸前飘冉;再看身上,穿着褐色长袍,外罩深褐色罩衫,腰间系一条茶褐銮带,脚上丝鞋净袜。看上去颇有些师爷范儿,看着就让人那么舒服,王旁忙行礼:“侯先生好,在下王旁,给先生见礼。”
侯书献急忙还礼:“二公子不要客气,公子盛名在下早有耳闻,能够投奔到公子门下,也是老夫的荣幸。”
王旁知道,父亲已经将自己需要幕府的事情告诉了侯书献,于是谦虚说道:“侯先生客气了,我年轻,还请先生多指点。”这一见面,王旁就对侯书献有几分好感,侯书献早就听说王旁的功绩,如今一见此人英姿勃发,更是欣赏,赞叹王安石能有这样两个争气的儿子。
王安石笑着招呼到:“你们两个人就不要互相客气了,景仁也是刚到临川。”侯书献和王旁互相致请的手势,二人落座,王旁问道:“听闻侯先生要来临川,还说是明后天的事,看来一路很顺利,竟提前到了。没来得及迎接先生,还请先生见谅。”
侯书献摆摆手:“二公子客气了,本来还打算晚出来几天,不过我跟着吴都水使回了趟京城,偏巧京城朝廷里面出了一些事,在那呆着也没什么意思,我就提前出来了。”
王安石听朝廷里面出了事,很关心的问道:“如今英宗当政也有一段时间了,眼下又无外敌骚扰,不知道朝廷里面会有什么事?”
侯书献说道:“介甫你还记得不记得,早年间英宗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提出他生父身份的事?”
王安石点点头:“当然记得,当时司马君实极力反对,还上奏说:汉宣帝和武光帝都是和英宗皇上一样的情况,他们继位后都没提出封尊自己的亲生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则。而韩宰相却说可以封尊表达孝心,因为当时还在仁宗的丧期,所以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王旁在一旁听着,他对父亲和侯书献说道:“司马君实这话说的还真有点道理,英宗虽然是仁宗的养子,但仁宗将他视为亲生,并且连皇位都传给他了。这赵曙当了皇上就非要尊封自己生父是皇上,让自己老爸和仁宗皇上平起平坐,这就有点不合情理。”
王安石和侯书献都点头同意王旁的看法,侯书献说道:“二公子说的不错,司马君实也是这么说的,他说:帝王没有儿子而从旁支亲属中选择继承者的,凡是继位后追封生父生母的都为人所不齿;况且那些都是在皇帝驾崩之后,无奈下由皇后或者大臣推举做皇上的。他们与先皇没感情,而您则是先帝亲自挑选,更是宠爱有加。您的后代可以世世代代做皇上,都是蒙仁宗厚爱。您可以给您的生父封高官,但绝对不可以封皇。”
王旁不禁说道:“说的好!”王旁还真是第一次这么赞叹司马光,他以前虽然也是敬仰司马光,但多是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司马光的文学造诣是无可比拟的,而且王旁和司马光同时在朝的时候,多少觉得这个人太工于心计,平时少言寡语,关键时刻总是给自己出点难题。现在忽然听到这番话,反而对司马光有了另外一方面的认识,一直以为司马光只会迎合英宗,想不到关键时刻司马光还是挺有自己见的。更何况从王旁心里,对仁宗也颇有感情,他才不愿意英宗又尊立个新皇父。
侯书献看看王旁,这位公子倒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说的好是好,但是又出了问题,中书省认为这意见没有指明英宗皇上该怎么称呼自己的生父。王珪等辅臣提出,濮王和仁宗皇上是兄弟,所以皇上应该叫自己生父是皇伯。参政知事欧阳修却说,古人可以降低规格,但不能改称呼,哪有把自己生父称作皇叔的?”
王旁和元泽听了,都扑哧一笑,这醉翁欧阳修也够能添乱的。不过说的也没错,过继给别人的孩子回头叫自己叔伯也是别扭。王安石却微微的皱了一下眉头,朝廷上的纷争他见的多了,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当时乱糟糟的情景。
第257章 人为我所用()
侯书献自己也是一笑,他接着讲到:“这事,一直悬而未决,结果侍御史吕诲,范纯仁,监察史吕大防都赞成辅臣的说法,一起弹劾了韩琦宰相和欧阳修。最后皇太后表态了,要大家尊称濮王皇帝,英宗皇上可以称生父母为父母。结果,人们都认为这是中书省策划的,很多人不高兴。吕诲等人将委任侍御史的委任状上缴,要求辞官,以此作为抗议。”
王旁一听笑着说道:“这事可不小,御史台集体罢工了吗?”
侯书献也笑了:“光御史台罢工还好说,英宗皇上没办法,找辅臣们商量怎么办,结果不知道英宗哪句话又得罪了这些辅臣,韩琦,欧阳修都说:既然御史认为他们对,我们有错,那就把他们留下,治我们的罪好了。”
王旁偷笑,低声对元泽说道:“英宗皇上这下可好,这不成了猪八戒照镜子了吗?”元泽不解的看看王旁:“兄弟,猪八戒是什么官职?”王旁大笑起来:“猪八戒是天蓬元帅!”
王安石正听到关键处,他心里想的可不仅仅是濮王的称呼,官员的辞任等事,在王安石心里想的则是更大的一件事:如今太祖留下的祖训,重文轻武。朝廷上的文官遇事互相闲扯,各自又没有权,又没有正事。濮王的事是大事,但平时的小事也是争来争去,任何一件事,无论是好是坏都执行不下去。他见王旁元泽说笑起来,心想一定是王旁说了什么招惹的元泽,于是对王旁说道:“旁儿不要玩笑,听侯先生说正事。”
王旁忙正襟危坐看着侯先生说道:“先生请讲,刚刚我是觉得,英宗皇上心里是赞同中书省的看法的,让他称呼自己生父为皇父,他也不容易办到。只是这几位御史说的也有道理,不知道现在事情进展如何?”
侯书献到没介意王旁说笑,他又讲到:“英宗贬了吕诲等人,谁知道御史台的其他人,赵鼎,赵瞻,付尧禹等人不干了,也跟着上书:既然贬了吕诲,那也把我们贬低了吧。结果英宗一连贬了六个御史。这还没完,司马君实也请皇上贬他的官。还有侍读学士吕公著也请贬。”
这可真是够热闹的,王旁看了看父亲,见父亲微蹙双眉,似乎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