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蒙古部落之间的势力范围,跟过去相比,已经完全掉了个个儿。
若不是库伦部眼下人口仍然相对较少,无力北上占据西辽河(西拉木伦河下游)以北更大的地区,那么东蒙古草原上的形势,对于科尔沁左旗来说,还要更加不利。
崇祯三年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御前侍从武官杨振与邓天河两人带着内务府派出的一支庞大商队,就是从库伦部骑兵驻防巡逻的西辽河一带北上,踏着塔尔河上的冰层,渡过塔尔河,最终抵达查干浩特的。
多亏了之前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出身的哈斯干等人,带着海兰珠和满珠习礼的书信,回去过一趟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驻地。
要不然的话,现如今的科尔沁左旗旗主贝勒斋桑,根本不敢放心大胆地再率领着科尔沁左旗的蒙古人,回到查干浩特这处废弃的旧城一带定居驻牧。
查干浩特是白色城市的意思,就是后世吉林白城的名称由来。
这个地方最早是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的驻锡之地,林丹汗带领察哈尔蒙古主力人马被迫西迁之后,最早投靠了女真人的科尔沁左翼蒙古,得到了这个地方。
再后来,后金国女真八旗的势力不断强大,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也跟着不断得势,在得到了查干浩特地区之后,还不断地南迁,寻找更加水草丰美的草原牧场。
于是更加靠南的西拉木伦河两岸,很快就落入势力强大的科尔沁左翼手中。
科尔沁左翼蒙古首领斋桑也随即将自己的大帐迁移到了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白银套海一带草原。
不过,到了崇祯元年的那场讨伐喀喇沁部之战失利之后,白音套海一带遭遇明军袭击,闻讯仓皇撤军回来的斋桑贝勒,没过多久,就带着科尔沁左翼的主力,再次回到了查干浩特一带驻牧。
等到崇祯二年冬,不甘心失败的斋桑跟着黄台吉的后金国女真八旗大军,南下征讨漠南蒙古以及大明朝,结果再一次失败而归之后,他很快就发现,整个东蒙古草原上的形势,更加不利于他的科尔沁左翼了。
尤其是随着扎鲁特、扎赉特、东西乌珠穆沁这些归附大金国的蒙古部落,被迁徙到了东方松花江上游原来属于海西女真的地盘上之后,一贯老谋深算的斋桑赫然发现,他的科尔沁左旗已经处在了抵御大明朝势力继续北上的最前沿。
这片草原上原本充当女真人马前卒的部落,比如原来的奈曼部、敖汉部、巴林部、翁牛特部以及克什克腾部等东蒙古部落,现如今要么就是逃散离去归附漠北蒙古了,要么就是被明军和归附明军的喀喇沁和库伦部给族灭了,要么就是因为损失太大过于弱化而被自己所在的科尔沁左右翼给吞并了。
总之,那些夹在大明朝与后金国女真人之间的小部落,一个个都从这片草原上消失了。
这个情况,让他对科尔沁左旗面临的形势忧心忡忡。
因此,斋桑参加完格勒朱尔根会盟之后回到查干浩特不久,就自行决定再次率部北迁,离开了查干浩特这一个虽然破旧,但在东蒙古草原上却也并不多见的夯土四方城,从此带着部众,游牧于查干浩特以北的草原之上。
至于查干浩特这座草原土城以南,尤其是塔尔河以南河流遍布的水草肥美之地,他也全都忍痛放弃了。
因为受到了大明朝辽东督师府资助和武装起来的库伦部蒙古骑兵巡逻队,已经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塔尔河一带的草原上了。
斋桑并不是惧怕库伦部的骑兵哨队,他所担忧的,是站在库伦部骑兵哨队背后的大明朝。
斋桑对于当年的往事,即科尔沁蒙古诸部背叛察哈尔,背叛全蒙古人的共主林丹汗的往事,是很了解的。
当年他的父亲莽古思台吉,之所以背叛林丹汗,投靠奴儿哈赤,就是因为不愿意夹在林丹汗与奴儿哈赤的战争中间,更不愿意被迫率领科尔沁左翼蒙古人充当林丹汗的炮灰,去攻打刚刚立国的女真人。
如今,几场战争之后,斋桑贝勒面对的局面,与当年其父莽古思台吉面对的局面,简直是如出一辙。
只是如今强大的一方,已不再是当年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崛起于东北大地并且刚刚立国的女真人了。
而是遥远的南方,那个已经立国将近三百年的老大帝国。
他该怎么办,他该何去何从?
自从跟着女真人的军队南下打了败仗之后回到科尔沁左翼蒙古人的地盘上之后,年近五十的斋桑就一直思考着这个要命的问题。
如果说当年他的父亲莽古思台吉别无选择的话,那么对他来说,他并不是没有选择。
尤其是当哈斯干等人第一次带着斋桑的长女哈日珠拉,以及活着的儿子里面最大的一个即满珠习礼的书信,风尘仆仆地突然回到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位于查干浩特以北的草原牧地上之后,斋桑及其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又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年,塞北武烈营明军突袭白音套海,大肆屠杀科尔沁左翼留守老营的老弱妇孺,抢走了斋桑视为掌上明珠的长女哈日珠拉,使得他征讨喀喇沁蒙古为长子吴克善复仇的计划彻底失败。
每一回想起这件往事,斋桑的心中愤恨不已,多少次咬牙切齿痛下决心要洗刷这个耻辱,恨不得立刻将当年突袭白音套海的明军武烈营人马斩尽杀绝。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黄台吉女真大军的打败而归,斋桑意识到,要想报仇雪恨怕是遥遥无期了。
等到哈日珠拉与满珠习礼的书信被哈斯干等人送回科尔沁草原,得知自己的长女果然嫁给了大明朝的皇帝,成为了大明皇帝的宠妃,而且自己被扣留的儿子满珠习礼也安然无恙,还在大明朝的朝廷理藩院里当了有品秩的官员,斋桑贝勒心中积压多年的仇恨,一下子释怀了许多。
说到底,自己长子吴克善的死,次子察罕的死,以及当年科尔沁左翼后方留守白音套海的那些老弱妇孺的死,也并非全都是大明朝的责任,更非全是大明朝皇帝的责任。
如今又有着哈日珠拉与满珠习礼的关系,科尔沁左翼蒙古与大明朝皇帝之间并不存在解不开的结。
不过第一次收到哈日珠拉与满珠习礼书信的斋桑犹豫彷徨之下,并没有做出抉择,只是心照不宣地同意了哈斯干等人带来的要求,帮助寻找并默许放走了大明皇帝的宜妃乌兰图雅的家人以及皇帝宁妃苏日娜的家人。
这些人全都出身于科尔沁左翼蒙古,去了大明朝那边,不用说,肯定是站在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这边的力量,让他们前往大明朝与乌兰图雅和苏日娜团聚,对科尔沁左翼蒙古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自此之后,斋桑的心思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虽然没有明说出来,但是有朝一日借着哈日珠拉和满珠习礼两人的关系改换门庭归附大明,已经成为了斋桑内心深处一个时隐时现的选择。
而且就在接到了哈日珠拉和满珠习礼的书信之后没多久,斋桑贝勒在崇祯三年的秋天,就带着科尔沁左旗的人马部众,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查干浩特。
只是出于对女真人根深蒂固的畏惧,以及与女真八旗权贵们之间盘根错节的通婚联姻关系,让斋桑贝勒投鼠忌器畏首畏尾,一直没有办法下定决心。
直到哈斯干第二次带着刚刚晋升为贵妃的哈日珠拉的书信,带着崇祯皇帝的御前侍从武官杨振、邓天河以及一支庞大的商队来到查干浩特,科尔沁左旗旗主和硕贝勒斋桑,才算是下定了决心,做出了抉择。
而这一点,也正是斋桑思前想后,最终没有前去大金国的都城沈阳朝觐天聪汗黄台吉的根本原因。
而这个背后的根本原因,目前除了杨振、邓天河以及斋桑贝勒本人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知道,包括身在沈阳汗王宫中为其父斋桑贝勒拼命开脱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第九八九章 时不我待()
当然了,布木布泰说斋桑病了,不堪长途奔波,这也算是实话。
不过,斋桑贝勒身上的伤病,其实早就好得七七八八了,他真正的病是在心里,也就是“心病”。
尤其是当他接到哈日珠拉的第一封信以后,他的心病就变得“十分严重”了。
如今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林林总总四万余众的前途命运,就掌握在他的手上。
一个判断失误,一个抉择不当,这数万人的前途命运就很可能被葬送掉了。
几十年前,科尔沁四部人马部众累计二十余万,从更北方浩荡南下的时候,不仅东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不敢与其对抗,就是已经崛起的强大女真人,也不敢有一点小看他们的念头。
但是几十年过去,当初浩荡南下的二十余万科尔沁人,如今不仅人马部众没有增加多少,而且照比过去,似乎还损失了不少。
光是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这几年来为后金国的女真人火中取栗,跟着女真人南征北战,得到的人口牲畜,与失去的人口牲畜,两项相互冲抵之下,所部人马总数反倒是下降了不少,总计折损了将近四成。
如果像往常一样,后金国的女真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损失,能够在战后得到补偿或者补充,那么一切都还好说。
可是事到如今,后金国里的女真八旗贵族们连自己旗下的女真旗丁与披甲人们的损失都无法补充,又岂能给科尔沁人什么补充呢?
斋桑虽然没有去沈阳城朝觐自己的亲妹夫兼亲女婿,但是他在黄台吉的汗王宫里可是有着许多眼线的。
自己的妹妹哲哲就是黄台吉的大妃,而自己的小女儿布木布泰也正是黄台吉的西宫福晋。
且不说这两个黄台吉身边的女人了,就是这两个女人身边的科尔沁侍女,就能够把斋桑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消息,或有意或无意地传回到她们身在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家人耳朵里边。
后金国内的上到汗王宫,下到一些与科尔沁左翼联姻的其他女真贵族的家里,很多消息都会通过科尔沁女人的渠道,最后被送到斋桑的手里。
后金国内发生了饿死许多人的粮荒,这个消息当然瞒不住斋桑。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金国的女真八旗根本就是自顾不暇,又如何能够帮助困境中的科尔沁左翼蒙古部众?!
所以,当哈斯干带着杨振、邓天河,带着从张家口前来的一直由数百匹骆驼和骡马组成的商队,抵达查干浩特之后,斋桑迅速做出了抉择。
不管科尔沁蒙古其他三旗今后如何抉择,也不管将来是不是真的要改旗易帜,跟着大明朝的军队向东边的大金国发动进攻,眼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送上门的实惠拿到手。
这个实惠,就是来自大明的商队,也就是科尔沁左旗蒙古部落与大明朝之间的贸易。
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与其他几乎所有的蒙古部落一样,需要铁锅来炖肉,需要铁壶来烧水,需要铁器来制作弯刀和箭镞,更需要盐巴、茶叶以及其他各种香料,来维持和改善生活。
而所有的这一切,在这个时代的蒙古大草原上,都很难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
东来西去南来北往的商队,是他们通过和平的途径获取这些物资的主要渠道。
因为,即便是像科尔沁左翼蒙古人这种相对比较强大的蒙古部落,也并不懂得勘探和开采铁矿,以及冶炼钢铁。
就此而言,这个时代的塞外蒙古部落,与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比起来,其文明的程度都稍显不足。
虽然这个时代女真人的冶铁水平也不是特别的高,但是他们却通过吸纳一些辽东汉人入旗,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冶铁技术。
而塞北的广大蒙古部落地区,除了原来属于土默特部、后来属于察哈尔的库库和屯城,能够冶炼钢铁,并且能够自己制造铁器铜器金银器之外,其他的小部落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对于很多蒙古部落来说,铁器长期以来都是草原上比较短缺甚至是非常紧缺的物资。
这个情况对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来说,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经过了南下大明边外的那几场大战之后,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骑兵的兵器、箭镞、铁甲损失严重,亟待补充。
但是对于科尔沁左翼蒙古人的这个请求,黄台吉却根本满足不了。
因为后金国内冶铁行业规模较小,除了赫图阿拉老城和沈阳城内拥有两处冶铁场所之外,别的地方要么产不了生铁,要么就是不准开矿冶铁。
而这两处铁场的规模也不大,所产的生铁或者百炼铁,如今更是优先供应黄台吉设立的工部和汉军旗,用于试验铸造攻城用的大炮。
原本就不大的生铁产量,在断了外部的来源之后,就更是捉襟见肘了,连自己国内的女真八旗都满足不了,又怎么可能支援给科尔沁诸部呢?
即便是科尔沁左翼蒙古这样地位显赫的部落,也得不到来自黄台吉那里的铁器供应。
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眼下与科尔沁左旗的领地之间只隔着一条塔尔河流域的库伦部蒙古人,却得到了来自大明朝源源不断的大量资助。
正是有了大明朝的资助,特别是有了辽东督师府的资助,大明册封的外藩奉义侯,即库伦部首领恩赫巴雅尔,才能够学着喀喇沁部的昆都仑汗布尔哈图的样子,在自己的领地上,即后世库伦镇一带,修建起了一座方圆五里的库伦城。
这座库伦城,不过方圆五里而已,说起来其实并不大,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城堡。
它既没有乌兰哈达山城的高大雄伟,也没有其南部两百里外义州城头百余门重炮环绕的坚不可摧。
但是,这个使用了大量水泥混凝土和医巫闾山上的青石修筑起来的草原小城,却给了恩赫巴雅尔及其部众极大的信心。
草原上的蒙古人之所以住在毡帐里,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住在毡帐里,归根结底,除了毡帐方便搭建和拆解转移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建造城池堡垒的条件。
建城需要大量的木材,需要开山采石,需要大量的人工,这背后正是大笔的财富支出。
一般的草原部落,根本支撑不起。
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条件,他们当然更希望居住在一座有着坚固城墙和坚固房屋的城堡里,尤其是在草原上战乱频发的时代里。
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自己家人和财产的安全,才能不害怕草原上常常发生的敌人骑兵突袭。
奉义侯恩赫巴雅尔归顺大明朝之后,带给库伦部蒙古人的最好礼物,就是这样一座虽然很小但却很安全的草原城堡。
这个城堡让他在这片草原上拥有了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也足以让恩赫巴雅尔兄弟鼓起勇气率领自己的部众,与以往远比自己强大的科尔沁人一争雌雄了。
库伦部的蒙古人,原本属于察哈尔蒙古人,算是当年林丹汗麾下察哈尔蒙古的一个鄂托克。
库伦,在蒙语里面是大院、院落的意思,说的是这个地方有一片喇嘛庙的院落。
当年,林丹汗率部仓皇撤离东蒙古草原的时候,驻牧在这片喇嘛庙一带的这一支察哈尔鄂托克,认为往西迁徙前途渺茫,不愿意离开这里的牧场和家园,于是没有跟着西迁。
当时的他们,选择了向科尔沁人投降,自称